,可如今正值清明,正好可为珠大哥做点什么,也算聊表缅怀之意。”见王夫人脸色青白交替,黛玉摆出抱歉神情道:“瞧我,竟忘了知会您一声!舅母,请原谅黛玉,是黛玉鲁莽不懂规矩,忘记告知您了。”
“哪里,你有这份心,舅母感激不尽。王夫人勉强挂着笑,回答黛玉。她真小看了这个毛丫头,不单没上套,反将了她一军。小丫头话里话外说的全是贾珠,无非是暗讽她忘了她死去的儿子,骂她过清明节都不晓得思念祭奠一下儿子。臭丫头是在变着法儿的骂她为母不贤!
王夫人和黛玉告别,转身之后,脸色由笑转为铁青。她恨恨地迈着步伐往回走,心里头把林黛玉、贾敏、顺带着贾母通通骂了一遍。
王夫人觉得窝火,没处撒气,便直奔李纨房里,将李纨狠狠地数落一通,罚她为大儿子诵经三十本,读不完不准吃饭睡觉。李纨素来贤惠安分,王夫人的训诫她自然认下。王夫人这才舒了怨气,回到她的住处,无话。
再说从清明之日开始,黛玉正是闭门诵经,除了每日送三餐的丫鬟来往,再不准任何闲杂人等进入。
坛经、金刚经、法华经、楞严经、维摩诘经,黛玉经这些经书悉数全抄个遍儿,一本本的焚化,算是烧给本尊母亲的。做完这些,黛玉便赖在佛堂里的耳房看其她的书,乐得清闲自在。
等半月期限已满,宝玉、宝钗、三春姊妹皆来亲自迎她去贾母那里。路上宝玉不停地问候黛玉这些日子可好,吃住可习惯之类的话。黛玉一一简洁的答过。
三春姊妹也想黛玉,拉扯黛玉道:“这些日子没姐姐陪我们玩儿,总是不尽兴,这下好了,我们姊们几个又凑全了。”
宝钗听这话,眸底闪过一丝失落,她沉默了会儿,及时地调整好笑颜,也加入三春姊妹的话中;依旧有说有笑的,似从不没介意过。
到了贾母那里,早有准备好的点心茶果供她们享用。黛玉见王夫人、邢夫人和王熙凤都在,唯独不见李纨,问起来。
迎春偷偷看眼王夫人,小声对黛玉道:“前几日夜里给珠大哥诵经,受了凉,此刻下不得床呢。”
宝钗笑着插话道:“我们正打算去瞧她,你去不去?”宝钗特意把‘我们’的音量加重。
黛玉听出宝钗的意思,也不愿不多想,眯眼笑道:“去!大嫂子病了,我当然要去的。”
王夫人趁着黛玉宝钗说话的时机,对贾母笑道:“瞧她们俩跟亲姐妹似得。”
贾母眼底一沉,瞥一眼王夫人,微微点头,就算回应了。
王夫人见贾母情绪不高,心中不爽快了,使眼色给王熙凤。
王熙凤赶忙笑着对贾母道:“老祖宗,快看她们,几个凑在一起咬耳朵,也不知说什么,您说她们会不会说我什么坏话呢。”
“你这泼猴儿,自己干了许多坏事,还不许别人讲去?嘴长在别人身上,人家愿意说什么说什么。”贾母乐呵呵的逗弄王熙凤一嘴,随即招来黛玉问,黛玉将刚才的谈话内容告诉贾母。贾母点头,赞她们有心。命鸳鸯拿了些人参药材让黛玉等人一遭儿给李纨带过去。
贾母又想起一件事儿来,嘱咐王熙凤:“前些日子黛玉这丫头总和我提他父亲,我想着也该给林女婿传个话儿,你寻个可靠人去传信。”说完贾母便吩咐鸳鸯被黛玉的信拿给王熙凤。
鸳鸯将锦帕裹着书本形状、厚度的东西交给平儿,王熙凤拿来掂量,笑道:“还和往年一样,林妹妹这信写得跟一本书似得,也不知这里写了些什么?还是妹妹孝心大,和她比,我们快成不肖的了。”
贾母笑道:“我也好奇着呢,后来有天我问她,一次写那么多东西,会不会累着。你猜她怎么说的?她说这信是她一日一封攒下来的,等摞到一年,可不像本书似得。”
王熙凤悲叹道:“可怜林妹妹思父的心思!只可惜京都离扬州城路途遥远,不得月月传信过去。若不然咱们多填些人手请个一二十人专为林妹妹传信,也是可以的。”
“可不用了,一个姑娘家不好走这样的排场。即便我们愿意,她也不情愿的。”
王熙凤笑道:“可是呢,她最懂人心意的,若知道麻烦咱们了,她再不敢住,吓回家去,可是我的罪过了。”王熙凤敢如此说,是因为她知道老太太不会同意这事儿。再说以荣府的财政情况,已经不允许这样了。要守着往日的大排场已经很吃力了,再添新排场,这个家只会过得愈加艰难。
王熙凤又陪贾母聊了会儿,因有杂事处理,先行告退,临走时贾母不忘嘱咐王熙凤,一定要把传信的人安排妥当。
林之孝家的早坐在偏房里等着回禀,见二奶奶来了,麻利的起身行礼。等王熙凤坐下了,她也不敢坐,等着王熙凤喝完茶,气儿喘匀了,她才开口回禀。话说的言简意赅,该有的一句不漏,不该说的不多说一字。
王熙凤点头,道了句“按你说的办吧”,便倒在榻上歇息。林之孝家的退出来,正欲走,被平儿突然叫住。林之孝家的见平儿手里拿着一个锦包,好奇问是什么。
平儿笑道:“这是林姑娘托给她父亲的书信,一整年的,这么厚呢。因最近土匪闹得厉害,老太太特意嘱咐二奶奶挑个合适可靠的人送过去。这东西虽说不值钱,可在林姑娘和林姑爷的眼里那是值千金的,损坏或是遗失了,都不好交代。故而这次咱们是要挑个体力好会武功的去,最好是熟悉道儿的,银子自不会少他的。这边咱们出费用,到了扬州那边林姑爷自然也会赏的,是双份儿的工钱呢。若一路平安顺遂,算得是个十分轻巧又得钱多的活计。”
、8第七章 玉、钗斗
“嗯,是个好活儿。”林之孝家的叹了句,想想她身边的有什么合适的推荐给平儿,一则体现她办事得力,二则这便宜得好的活儿安排给熟人,也算她扔出的一个人情,早晚是会得报的。林之孝家的在脑海里极力搜寻符合平儿要求的人,会武,熟悉路,可靠……林之孝家的突然眼前一亮,笑道:“有了,我那侄子交个叫张仟的朋友,人长得高大壮实,力大如牛,还会耍几脚功夫,如今在驿馆做驿差。您想啊,他是负责给官家传信的,自然得用靠得住。”
平儿点头道:“他自然好,只怕他有差事做,不肯做这个呢。”
“我说可不是巧呢,正赶上了。前两天他喝多了酒和驿馆另一个驿差打起来,赶巧被他打的这人和驿馆的主事是远方表亲,主事的罚他停工半年,这会儿闲赋在家,坐吃山空呢。你说有这么好的活计,他应是不应?”林之孝得意一笑,拍胸脯向平儿保证:“这事儿包我身上了,我替他作保,保他把信亲手送到林姑爷的手里!”
平儿听这话,自觉地万无一失,安心的将东西交给林之孝家的。
黛玉、宝钗、宝玉等人到李纨房中,正见贾兰守在李纨床前侍奉药汤。贾兰见她们来了,立刻起身叫“宝二叔,林姑母,薛姨娘……”等等。
宝玉拉住贾兰的手,问他:“你母亲好些了么?我们来看看他,老祖宗也疼她,捎来许多温补的药材。”
贾兰一一谢过,引着宝玉、黛玉等人前去瞧李纨。李纨赶紧让丫鬟素月扶起她,宝钗着忙的对素月道了句“我来”,让素月让开,她亲自扶起李纨。
李纨有些感动,有些不好意思,拉着宝钗的手亲昵道:“你是客,怎好麻烦你,我拖着病身子,一旦过给你病气,我可不安心。(地府临时工)”
宝钗从贾兰手里接过药碗,亲自递给李纨,待李纨喝完药。笑道:“大嫂子外道了,我身子结实着呢,不怕这些。再言我又不似林妹妹那般,天天吃药,见着药味儿就腻得慌。偶尔病了,尝一尝药中的苦滋味儿也好。”
宝玉听见这话,赶紧道:“呸呸呸,哪有咒自己吃药的,阿弥陀佛,才刚宝姐姐的话是无心之言,请佛祖原谅。”
在场众人被宝玉的痴傻行止逗笑了,李纨却把目光落在黛玉身上,想起刚才宝钗的话,赶紧对黛玉道:“对对,我倒忘了你,你身子本来就弱,我再过了病气给你,病上加病,可是大罪过了,我在太太老祖宗面前不好交代哟。你听嫂子的话,赶紧回吧,心意我领了。”
宝钗点头赞同,也跟着劝。弄得宝玉也跟着紧张,走到黛玉身边,小声的劝她回去。
黛玉真不知是该哭该笑了,刚才还叫她一起去,现在她来了,又说她身体不好赶她走。真当她是个皮球,怎么踹都成呢。就算是皮球,踹狠了也有撒气的时候。
既然宝钗、李纨、宝玉三人开口赶她走,她没有不走的道理,硬留下来,保不齐明儿府里就传出林姑娘爱耍小性儿的传闻了。黛玉自然要感激李纨,笑呵呵的应下,说等李纨病好了再来看她。
李纨笑着夸黛玉:“你有心了。”
黛玉作势要走,突然想起什么,转头对探春道:“你托我寻的那本书压箱底儿了,今儿才找着,我忘带了,回头打发紫鹃给你送去。”
探春正有些书荒,听说有书看,眼睛亮起来,挽住黛玉的胳膊,笑道:“好姐姐,我麻烦她干什么,跟着你去取便是了。”
迎春看探春颇有兴趣,好奇问:“什么书?”
“笪重光的《书筏》”探春回她。
惜春惊喜道:“林姐姐有这样的好书?我也要看。”迎春也点头称“她也要”。贾兰知道这本书好,也闹着要去凑热闹。
黛玉笑道:“咱们是来瞧大嫂子的,我因怕嫂子担心才走的,你们也都去了,嫂子会伤心的,是不是?”黛玉开玩笑,调皮的看向李纨。
李纨因跟黛玉熟稔了,知她虽身子弱,性情确实顶好的。口舌也不需小心什么,笑骂黛玉“坏心眼儿”。
“我心眼赶上针鼻儿了,和你们计较这个?也不是什么大病,等两日便好了,勿需兴师动众的。你们几个有什么事儿尽管自个儿忙去,别管我了。兰儿,你去了,可要乖乖的听你姑母们的话,不许调皮。”
三春姊妹、贾兰笑着应下。宝玉也想跟着去,他不爱读书,可和姊妹们舞文弄墨的也不错,也欲开口和李纨告辞,被黛玉抢先发话道:“那便麻烦宝姐姐、宝二哥多陪陪大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