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天上掉下个林哥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之天上掉下个林哥哥-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林大爷有些窘了,这给银子还给出错了吗?

这时砚台冲上来与那妇人对骂:“合该一辈子的穷命,看不见现成的大主顾,你哪只耳朵听见我们爷让你找钱了,我们爷是想买一车回去赏下人的,你当我们姑娘真稀罕你这起子便宜货呢,还不快雇车给我们送家去。”

兄妹两人逃似的跑回马车,只留下砚台与那妇人交涉。自此以后,林大爷常借着采购土仪的事由带着黛玉出门散心,只是汇帐的事只交与下人,自己再不敢乱丢银子了。


 2绣娘

第二章绣娘

最近的日子过得快,眼瞧着就到起程返京的时候了,奶娘指挥着小丫头们收拾箱笼,黛玉午睡起来,紫鹃服侍着她吃了一碗燕窝粥,黛玉记挂着她买的那些个小瓷器,怕下人们包得不仔细路上碎了,于是也不肯歇着非要亲眼瞧着丫头们装箱才安心。

这时有婆子在窗子外头回话,说是大爷来看姑娘还带了两个新买的绣娘。黛玉连忙起身迎哥哥进屋,林大爷今天穿了一身月白色的袍子,一看便知是刚从外面回来的,身后跟着两个体面的年青媳妇,进来就给黛玉请安,黛玉叫起了,与她们说了几句话,便叫奶娘带下去安顿。

林大爷说:“妹妹今后再别做那些个劳神费心的事情了,平白的伤了眼睛,不值当的。”

黛玉说:“哥哥这些日子没少为我操心,我也没什么可报答的,不过是绣个笔袋罢了,没想到反到给哥哥添了事情,这一天之内就买到中意的绣娘,想必是费了不少功夫的。”

林大爷说:“妹妹总是这般外道,咱们一家人不说这些话。只一样你今天必得应了我,如今有了绣娘,再不许你点灯熬油的绣那些个劳什子,”

黛玉以前在贾府里住着,老太太怕她伤神不让她动针线,但那起子下人们总有些嚼舌头的,尤其是宝玉屋里的袭人,常和宝姑娘说三道四的。况且贾家的三个女孩也都从小有人带着学习针线,黛玉便以为这针线女红是闺阁女孩必须做的呢。

黛玉说:“我见贾府里的姑娘奶奶都做这些的,难不成错了吗?”

林大爷说:“原也没错,只当是解闷用的便可,像咱们这样的人家大可不必在意这些个小事的。妹妹想要什么花样便叫那两个绣娘做来,若是不中意,等到了京里再买好的便是了。”

黛玉记下了,总觉着林大爷的章程与贾府里不同,自己既然姓林少不得要按着林府里的章程行事的,又想起雪雁的事情于是向哥哥求个恩典。“雪雁的父母兄嫂都是这府里的,当年只她一个陪我进京,这几日他们好不容易团聚了,我不忍再让他们分离,求哥哥回京的时候也带上他们一家子吧。”

林大爷说:“我当什么事呢,还值得妹妹说个求字,你自己做主便是了,再从小丫头里挑几个机灵的带到京里,我身边原本就没几个丫头,年纪还都有些大了,原本想着这一二年的就放出去,若从外头再买怕是不中用,还不如带几个家生子过去,妹妹身边只有2个大丫头,也不像个样子,怎么也该有4个大丫头,8个小丫头,再加些粗使的婆子,才配得上妹妹的身份。”

黛玉的排场都是比照着贾府里的姑娘的,到并未觉得委屈,只叫雪雁过来给哥哥磕头谢恩。

兄妹两又说了些返京的事,林大爷想起前几天吃的大煮干丝很是顺口,便叫黛玉再挑几个专做淮扬菜的厨子带回京里,又想起翡翠烧卖、扬州饼、蟹壳黄的于是把做点心的师傅也带上。

说着说着,兄妹二人都觉出饿了,干脆就在黛玉的屋子里传了晚饭,林大爷专门点了粉蒸狮子头,黛玉晚上怕积食只点一份桂花糖藕粥,厨房又配了一些清淡易克化的小菜,兄妹两人边吃边聊,说得家常里短的琐碎事,到也亲近。

……

京城贾府里这会子有些不美,贾母史太君的正房里一家子的主子都在,唯一刚刚从扬州回来的琏二爷站着回话,连个椅子都没捞着坐。

二太太问:“你就这样回来了?”

贾琏不敢抬头,只能硬挺着,老太太终是疼爱孙子的,赐了坐才问:“那个林大爷是什么路数,可查清楚了?”

贾琏说:“回老太太的话,那人名叫林粲字锦橖,是京城人士,十八、九岁的年纪,开着一家钱庄……”

“是个商人!?”老太太不喜欢了,“我那女婿是个读书人里的尖子,金榜样提名的探花出身,怎么可以挑一个商人继承他的香火,可见林家的族长是老糊涂了!”

贾琏说:“林姑父在世的时候也认下了的,还开了宗祠上了族谱的,此事再无回转了。”

二太太还有些不甘心,“若大的家产落到了外人手里,外甥女怕是没好日子过的,不如……”

老太太不喜欢她提什么家产的事,于是说:“林家的事我不管,但你妹妹为何不跟你一起回来?”

贾琏说:“当时妹妹过于伤心,身子骨太弱了,我怕路上有个闪失更对不起故去的林姑父了,故而没有带她一起回来。不过,我听林粲说,他也不打算在扬州长住的,只等林妹妹身子好些便起程回京的。”

贾母说:“是了,商人都重利,他有生意在京里,自然舍不得在外久呆,只可怜你那妹妹,不知这一路上有没有人仔细服侍着,这个林粲成亲了没有,家里还有什么人?”

贾琏说:“没听说他家里有女眷,”

倒是有一院子的男眷,这林粲在京里不显山不露水的,却住着好大一座宅院,还养了一院子的戏子娈宠,不过这些话,贾琏可不敢说给老太太并太太们听。

“听他钱庄里的人说,林家也是清白人家,只是林粲的爹娘死的早,他才没能读书的。”

老太太最是惜贫怜弱的,听了这话又觉得这林粲未必是坏人了,于是只叫贾琏打听着林家什么时候回京,让立时接来府里,那林粲若是个好的,便好生让他读书,若是个扶不起来的,也只瞧着黛玉的面子,养着他罢了。

贾琏不敢说什么,只能一一的应了,待和凤姐回到自己院子里,便把憋了一肚子的苦水往外倒。“我看这老太太如今也是真糊涂了,人家林家大爷开着钱庄呢,哪用得着咱们府里养着。”

凤姐说:“凭他什么,不过是个下三流商人,再有钱也上不得台面。”

贾琏笑着说:“这话只有你说得,若我说了,你必要翻脸的,说我平白糟蹋你的亲戚。”

凤姐知道自己说错了话,但也不肯认错的,拿起手绢甩在贾琏的脸上,啐道:“什么叫我的亲戚,难道薛家不是二太太的亲戚不成。罢了,我也知道二爷这趟去扬州必是得了什么贴心贴意的新人儿,瞧我不顺眼了……”

她这话到让贾琏想起了林粲那双似笑非笑的眼睛,恍惚之间魂被勾去了大半,凤姐瞧他这副德性,怕真是被自己说中了呢,于是赌气不理,自到二太太屋里回话去了。


 3回京

第三章回京

10月中旬的一天,林家的船到了朝阳门码头,早有林家的大管家林载安领着一群小厮婆子并车马的在岸边候着,林粲先下了船,从一个婆子手中接过一个包袱,唤了紫鹃来吩咐,“伺候姑娘披上这件大毛衣裳,京里不比扬州,如今已是冷了。”

紫鹃回了黛玉的船舱打开包袱一看,竟是一件黑貂皮子的大氅,想来必是大爷自己的衣裳,黛玉本不想穿,“下了船就坐马车,哪就冷成这样了,”

紫鹃说:“今日变天了,外头的风大着呢,坐在船舱里还不觉得怎样,刚刚奴婢跑这一趟,险些让风给吹透了呢,咱们又没预备厚衣裳,还是披一下吧,”

奶娘也说:“还是披上吧,姑娘每到了秋天就容易犯咳喘之症,若是着了凉,怕是又要勾起旧疾了。”

黛玉这才披上衣服戴上风帽,随紫鹃等人下了船,马车是早已备下的,林粲亲自扶了黛玉上车,又叫人摆上火盆,才命回府。

林家的宅子就在城东离朝阳门码头不远,座北朝南的三间兽头大门,一看便知是富贵人家,门口站着两溜青衣小厮,低头行礼,即恭敬又体面。

正门大开,黛玉的马车直接赶到内仪门,朱红色的大门彩绘的门梁,上面用金漆写着内仪门三个大字,用来警醒生人内有女眷不可擅闯之意,院门下站着两溜丫头婆子,俱都恭敬稳重,黛玉看着高兴也不说什么。

林哥哥在前面引着,黛玉扶了紫鹃的手进了院子,第一进是花厅,五间正房,再加上东西耳房东西厢房,都有抄手游廊相连。穿过花厅才是起居之所,依旧是五间正房,再加上东西厢房东西跨院,也有抄手游廊,正房内高挂匾额上写香雪海三字,黛玉不知其意,林粲只笑说:“妹妹住久了便知道了。”

黛玉赶路累了,早早歇下。

第二天一早,天上湛蓝湛蓝的,风早就住了,黛玉才梳洗了就有人在窗子外面回话,说是大爷派了林载安家的过来说话。

奶娘说:“快请林嫂子进来。”

林载安家的是个体面的婆子,进门以后先给黛玉请安,黛玉叫起了,奶娘说:“林嫂子一早过来,可是大爷有什么吩咐。”

林载安家的笑说:“老嫂子言重了,并没有什么吩咐,只是大爷叫我带两个丫头来给姑娘使唤,”说着就引了两个模样周正的丫头来给黛玉见礼,“一个叫姚黄一个叫魏紫,以后端茶倒水的伺候姑娘了。”

奶娘笑道:“哟,原来大爷把两朵牡丹花给了我们姑娘呀!”引得几个女孩子嘻笑一番,黛玉还记着哥哥说过要给她配齐4个大丫头的事,没想到回京第二天就送来了,又见这两个丫头言行都是好的,心里自然是欢喜的,问清了两个丫头的年纪来历便叫紫鹃带下去安顿了。

林载安家的还说:“大爷见今天日头好,让姑娘吃过了早饭陪他逛逛园子,不知姑娘有没有这个兴志。”

黛玉一笑:“林嫂子快坐吧,我正想问问这府里都有哪些个院子呢,”

雪雁给林载安家的搬了绣墩子,林载安家的却不敢坐,只在一个小杌子上坐了,“咱们府里院子不多,姑娘住着的这个名唤香雪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