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略 作者:欧俊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王略 作者:欧俊呈- 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的眼中闪过惊诧,我整了整衣襟,向前面走去。一直到能看见山谷的最高处,我才在呼啸的山风中顿住了向前的脚步。

张良也走到了我的身侧,静立不语。山风吹开了他单薄的衣袖,如山崖上停驻的飞雁,飘若惊鸿。

我侧头望着他:“冷么?”

这些年他陪着我,脸上也染了风霜,他笑了笑,摇了摇头。

我仍是将自己的外袍解下来,披上他冰凉的背脊,他微微抬眼,并未拒绝。

我听着山风在耳边呼啸而过,缓缓地道:“子房,朕今日,只想问你一件事……你愿不愿跟着朕回长安?”

他轻声道:“如今天下大安,臣也闲云野鹤惯了。”

我叹了口气:“子房,自从治水以来,你一直陪伴在朕的身旁,朕……离不开你。”

这句话并非虚言。我确是离不开他,他和韩信,皆是我最重要的师长。韩信用鲜血向我证明了我的无能,而他却循循善诱,将我引导至明光之境。

我第一次登门拜访,他便只身去了楚王辖,为我筹谋。
我第二次登门拜访,他便向我言明了太子的高下之势,劝我练兵养势。
我第三次登门拜访,他给我提供了天下奇士奇兵的名目单卷。
他第一次出门助我,是在燕地,为了安抚受伤的楚王。
他第二次出门助我,是因为我被贬燕王,他潜入梁王军中,伏为内应。
他第三次出门助我,是因为我内外交急,内有长乐王之乱,外有洪水滔天。

每一次,他都能送来我最需要的东西。

他嘴角轻轻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扶在高台阑干处的双手静谧幽暗如夜霜。

他微微欠身:“皇上九五至尊,能统领九州,遥俯五岳,身边定能用得豪杰之士。臣一人不足以当天下,还请皇上慎言。”

我静静地看着他。

我从不知道,有人能如此脱离我的掌控,他不因我的悲喜而忧乐,不因我的显贵而趋附,不因我的落魄而趋避。

他来的时候,没有丝毫的预兆,去的时候,也不留下一丝痕迹。我为帝,却从不曾看透他。

原来我富有天下,却不曾得到敞开的心房。 

作者有话要说:终于更了……鞠躬……最近好忙,木有时间回复留言,抱歉,等有时间,一起回复。

此章更的晚,又很瘦,为了表达我的歉意,本章留言到二十五字的,都送分~




56

56、第十二章 解药(捉虫小修) 。。。 
 
 
我笑了笑:“那你这一走,朕岂不是今后见不着你了?”

他静静地立于我的身侧,漆黑的瞳仁灿若星辰,他没有回答我的话。

我叹了口气:“你执意要走么……”

他微微颔首,我闭上眼睛,感受着打在脸上的湿风。我轻轻地开口道:“如今天下大定,确如子房所言,然朕心中,却还有一个隐忧。”

“皇上说的,可是太尉王?”

我张开了眼,点点头:“不错,如今太尉王封地韩国……子房,你说朕当如何处之?”

他深深地看进我的眼,躬身道:“臣愿为皇上分忧。”

我点点头,既然他要走,便在走之前,再帮我做些事情罢。
我的意思,他应该明白。上一次他离去的时候,送了我一计,言明了立太上皇的利害关窍,如今他要走,太尉王将会是他送我的最后一份礼。

封禅完成之后,我以巡视灾情的名义,和张良一起前往太尉王的封地,韩国。

太尉王韩信和卫尉刘建,出城四十里相迎。

刘建自从那次戚夫人之事,被我“逐出”京城,来到韩信身边,作为监军已历三年。当时我尚且想让刘建掣肘即将灭英布平淮南的太尉王,让刘建将韩信此人或者其尸体带回长安,可是如今大局变换,风云莫测,这步伏笔已无所谓用了。

韩信知此伏患也好,不知也罢,如今我终究是自己站到了他的面前,准备亲自解决这段痴缠的纠葛。

车帘被挑开,映入眼帘的是万里草场,明媚的日光照在他的身上,我看见了那三年不曾见到的容颜。

他背后是我灌注了无数的心血与青春的大好江山,气吞长虹,傲然天成,衬着他精致冷峻的面容。我穿玄黑的衣袍,他着暗紫的纹衫。

洪水过后,大地上长满了长草,茫茫的绿海间,风吹草响。

那一瞬我忽然忆起了曾经见过的异国火红睡莲,八月之夏,在碧色中盛开,燃烧着骇人的风景。

他的脸被耀日晒得有些微红,我嘴角不禁挂起一抹笑,便拾着人梯而下。他向我行步过来,作势要跪:“臣参见皇上。”

我一手将他扶起,偕着他的手,向前走去。掌中的触感并非柔软,亦非硬冷,而是一种透着凉意的清爽干净。

他的衣着一如既往地考究精致,发髻也丝毫不乱,脸上少有表情。

我先开了口,淡淡地提起:“救济灾民的事,如今操办的如何了……”

“臣在城内设了粥场,然灾民众多,难以为继,今年收成会好,但眼下还不到收获的季节。”

我点点头:“朕也是如此设想,这次便带了许多粮草同行。”

“皇上圣明。自十日前皇上来韩国巡视之意传至,韩地举国上下,莫不翘首以盼。”

我笑了笑:“太傅原来也会夸朕。”

他一怔,眼神似乎微一闪动,末了却只是缓缓开口道:“皇上说笑了。皇上如今今非昔比。”

还未进韩国的都城,便远远地看见长长的灾民队伍。

我不禁侧头望向身边的他,他只淡淡地看着前方,见我目光投来,便移开了双眸。

心下不禁微怔,是啊,他不会奉承我,不会因我的到来而清扫街道,不会因我的到来而驱赶这些流离失所的人,给我营造一片海清河晏的盛世……

他如此行事,算是不敬了罢。还记得我位太子时,尚且觉得他这点不妥,但如今为皇,我却终于知道,这份真实的珍贵。

有人不得不蒙骗我,有人以蒙骗我为荣,可他却不屑于蒙骗我。
我不禁将牵在掌中的手,握紧了。

韩国的卫兵在灾民中维持着秩序,灾民们千万双的眼睛,看着远处的缓缓驶来的救粮。

旌旗招展,我和他在仪仗队列的拥簇下缓缓近前,身旁高高的唱和声起,地上马上黑压压地跪了一片,高呼“万岁”。

运粮的主簿留在现场为我说慰劳的话,我自己则和韩信一道去了太尉王府。

进了王府内室,我便开口和他商量了明日巡查之事。他垂眸作答的样子,虽然没有丝毫越矩之处,却也看不见我早已见惯的恭敬。

内室中的烛光有些昏黄,似乎给他的容颜罩上了一层魔晕,面净如玉,一如初见。

我静静地看着他笑了:“太傅,数载未见,你还真是一点未变……”

他放下手中的茶盏,声音没有冷意,也没有热度,欠身道:“倒是皇上大变了。”

我笑道:“朕哪里变了?”

他淡淡地扫了我一眼,似乎带着些冷峻的审视,道:“臣不敢妄议。只是皇上和年少时,不太相像,如今乃是帝王之相。”

我的确大变了,我长高了,因在外奔波,皮肤变黑粗糙,下巴上也长出了有些杂乱的胡渣,手上和脚底生出了厚厚的黑茧……

这和在打仗时拉弓挽剑不同,那时的锐气和年少轻狂,早已被大水的反复无常磨尽蹭圆。

“太傅,随朕一起回长安罢,你的府邸朕让人重新修缮了一遍,韩国地远国鄙,你离朕这么远,朕放心不下你。”说着我伸手执起他的手。

数载的帝王生涯让我胸口中漫溢出一种充盈,万事不再带着急迫浮躁的对未来未知的惶然。我也渐渐能够知道,什么样的事情能怎样做,该怎样做。原来这便叫做自信。

问张良是否愿意随我回长安,的确是在看他的意思,我尊重他,因为我不得不如此。
问韩信是否愿意随我回长安,却已是一件不能改变的既定之事,他或者活着回去,或者我带走他的尸体。此事由不得他置喙,我如此也是大势所趋,大局所迫,不得已而为之。

他一怔,似乎未曾料到我如此直接地便向他抛出了问题,直言他养兵自重。

他缓缓抽回了握在我掌中的手:“臣在这里也很好。”

我笑了笑:“朕想你,到时候你陪着朕一起回长安。朕不要你现在的答复……你过几天再告诉朕。”

说着我又转了话题,问了些韩国辖内的民生,便起身去了张良处。

张良没有赶路,只是坐着车驾缓缓行至,所以后至韩国。刘建跟在我身后道,张良如今已被安排在驿馆中。

我问了张良饮食起居,他垂首作答,我亦无多言。

回到太尉王府,刘建已着人再次查审了我居室的布置一类,他在我身前为我启门,我行步而入,他随即便跪在了我的脚边,似乎是有事要禀。

我一把将他拉了起来:“这几年可苦了你了。”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这次事毕,朕回京就为你恢复王爵。”

“谢皇上。”

我点点头,听他细细禀报了这几年韩信的生活。

据说他韩信来在韩国整军备战,但忽如其来的大洪水一下子将营寨和粮草都冲毁了。韩信虽打仗出色优秀,但的确无治国之才,万事只能倚赖韩国的众多老臣甚至基层小吏。

他并非善于拢他人团结部下的统帅,倒是刘建这些年帮了他不少忙。

没有仗打,他这个太尉王无用武之地,虽在士族中威名尚在,但在底层民众中,他的声望却日渐消逝淡漠。现在的草莽英雄,里巷中的美谈,皆为治水的能手。

这倒是我在洪水骤至前未曾预料到的。

刘建说洪水袭来后,韩信养成了一个人在太尉王府中自己来回踱步的习惯。最先是焦躁易怒,到后来渐渐被洪水磨的无可奈何,只能一个人闷在房里喝酒。

刘建陈述时,我只是静静地听着。

心下不禁喟然,韩信在历史上被父皇贬为淮阴侯的数年间,心中感到的不满和落差,在此世中若被我囚禁长安之后,将会滋生的不甘和愤懑,居然在韩国的太尉王府中……提前经历了。

这份没落的荣光,凋零的威名,和历史上太不相同,它的衰落并非因为人祸,并非因为皇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