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隋末- 第3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虽然不如春天百花的娇艳,却也装点了大地。

就在这遍地的野花之中,一小队骑士正策马狂奔,沿着桑干河向着南面飞驰而去。桑干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还有着另外的一个名字,那就是无定河。顾名思义,这是一条常常改道的河流。

泥沙俱下的无定河是黄土高原上的生命河,此时杨广的车驾正沿着无定河北上。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站在高高的木制移动宫殿之上,杨广背手而立,轻轻的吟诵着一首诗。

念完之后,他还觉得意犹未尽,连赞几声好。

杨广转头对着身旁的萧皇后道:“皇后知道这首诗是何人所做吗?”

萧皇后手臂上披着一条长长的紫色披帛,站在那宫殿的栏杆之前,迎风而立,身上的衣袂飘飘,恍如仙子。“臣妾时常也爱读书品诗,为首诗十分悲凉却又大气,是一首难得的好诗。只是臣妾以往却从没有读过,难道是陛下刚刚沿途观看这桑干河,有感而发?”

杨广摇摇头,轻叹一声,好久才道:“这是黑衣卫交给朕的,据他们所说,这是陈破军曾经所做。没来到这河边,朕还无法感觉到这诗的不凡,如今身处这河边,顿觉这诗立意高雅,大气磅礴,确实是首难得的好诗。”又叹了一口气,杨广目视远方,有些感怀的道:“陈破军确实是一位人杰,也难怪出云会喜欢上他。也许当初朕多注意一些他,甚至将出云嫁给他,也许就不会有今日的结果。”

萧皇后站在旁边不语,心中也是觉得有些遗憾,以陈克复这样的无双人才,如果将公主嫁给他,也许真的能笼住他。而如果陈克复没有反叛,那么说不定突厥早就已经平定了,更不会有如今的局面。

“陛下,陈破军虽然回了辽东,但是至今也并没有起兵造反,也只是打了个清君侧的旗号。以陈破军这样的人才,如果不能为陛下所用,还成了敌人,这实在是可惜。难道就真的不能再改变这一切了吗?也许陛下可以下召招抚他,也说不定。”

杨广摇了摇头,“如果朕的大军击败了辽东军,也许朕可以饶他一死,甚至给他一个闲散官职。但是如果朝廷几十万大军却连辽东也无法踏足,现在就算他愿意被招抚,朕也不会答应的。”当皇帝的人,就不能和普通人一样的思考。不说陈克复明摆着造反了,就算是之前误会了他,这事也已经就是这样了。上位者,错了,可以改正,但是却不能自己再认错。这是当年先皇帝杨坚曾亲口告诉过他的一句话。错了,能知错的,已经算是一个合格的皇帝,而知错还能改的,就是一个好皇帝。如果知错改过,还认错的,那反而是一个不合格的皇帝。

更何况如今他和辽东的对峙中,还处在了一个尴尬的下风形势,这更加的是不能更改之前的决定。

萧皇后叹息一声,“就是苦了出云这孩子了。”

“最是无情帝王家!”杨广也只能无奈地道。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一名内传急匆匆的小跑着过来。

“陛下,左屯卫将军、辽阳郡公李世民晋见,说是有紧急军情禀报陛下!”

杨广一皱眉,李世民比他早一天出发,带着五千兵马一直在皇帝车驾的前方一百多里外。按计划,他们最后都是要进入马邑郡城的,现在离马邑郡城起码还有两天的时间,怎么李世民却又跑回来了。

“他可有言是什么紧急军情?”

“说是草原突厥上的军情,义成公主差信使送来的紧急军情,具体的那信使说要亲自将信交到陛下手中。”内侍连忙将李世民告诉他的话说了出来。

义成公主?杨广一听到这个名字就感觉是十分重要的事情,义成公主就是如今始毕可汗的可敦。眼下攻打突厥的关键时刻,公主突然让人送信来,那么一定是有紧急军情。

“快宣,让李世民马上带信使来见!”

第396章 无间公主

内侍很快带着李世民和那信使登上那巨大的移动宫殿,李世民一入殿中急忙道:“陛下,义成公主派了信使前来,说是有紧急事情要禀报给陛下。”

杨广往那信使看去,却并不是一个突厥人,而是一名汉人。

“你说你的义成公主的信使,可有何凭证?”

那信使行礼后从怀中掏出两块腰牌,“回陛下话,小的原本是京城禁卫,后来护卫公主入草原,就一起留在了那里,这些年来一直担任公主的贴身侍卫。这两块腰牌,一块是小的以前在禁卫任职时的腰牌,一块是在草原上时所用。”

杨广从内传手中接过腰牌,仔细地打量了几眼,点点头,“这确实是禁军的腰牌,不过光凭此二物,还不足以表明你的身份。”如今大战在即,杨广也不敢大意。万一对方只是始毕可汗的间谍,用这两块腰牌来充作公主的信使,传递什么假情报,误导他,那就是一件大事,不得不防。

信使又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布包,层层打开之后,却是一件小小的玉印。“这是公主的私人印鉴,公主说只要以此印再加上公主的亲笔书信,陛下就当相信了。”

公主嫁入草原之后,杨广也曾派人多次和公主接触过,而这枚印鉴,正是公主的信物。以往都是他派人入草原找公主,如今公主却突然派人不远千里找上门来,杨广也觉得肯定是真的有紧急之事了。

“你的身份朕已经相信,公主派你送的信呢?”

信使又从怀中取出一封贴身收藏的信件,呈给杨广。

杨广查看了信上的火漆封印,确认无误之后,打开信封看了起来。

信的内容不多,只有短短的数行字。在信中公主说他发现始毕可汗集结了各部族大兵,对外宣称是去进攻契丹。可是据她所发现,却得知突厥的骑兵并没有向东,反而是向南。公主猜测,始毕可汗很有可能是已经南下。

看完这短短的数行字,杨广却已经惊出了一身冷汗。据朝廷派往草原上的斥候回报,突厥人确实在动员兵马,准备东征契丹,掠夺物资。不过那个情报已经是一个多月前的了。

半个月前,突利到太原来后,他已经又派出了几批探子侦察,得到的消息却是突厥人正在准备东征契丹,以掠夺物资。可现在,公主的信中却突然说突厥人已经南下,这让他心中惊惶不定。

“快,马上传朕旨意,车驾暂停前进,就地休息。另马上传各位从三品以上随驾大臣,火速前来见朕。”杨广已经有些不安,现在他已经出了雁门,来到了马邑。如果突厥人真的南下了,那他身边可是只有十五万人,又没有城池要塞可依。

得到皇帝的旨意,很快所有从三品以上的随驾紫袍大臣都已经赶到宫殿之中。

“依诸位大臣所见,义成公主的信有几分可信?”杨广抱着最后一丝希望道。

黑衣卫统领司马德堪道:“派往草原上的探马已经有整整十天没有回报情报了,臣以为,估计是探马已经被突厥人发现,并被清除了。”

七十多岁的老头,尚书左仆射苏威也再不打瞌睡了,马上跟着站出来。

“陛下,义成公主虽然身为突厥可敦,但她却也是我隋朝的义成公主。且公主以往也一直有和朝廷联系,向来心怀大隋。如今公主冒着风险,派出贴身侍卫传来这封信。老臣以为,这信十足是真的。眼下虽然我们还不知道突厥人什么时候开始南下,来的有多少骑兵。但是无论如何,臣以为当前最重要的事情,便是马上调转车驾返回太原,以免天子陷于险地。”

苏威一大把年纪了,早就是黄土埋到脖子上的人了,他可不愿意临死时还要被草原胡人包围,最后陷入敌手。事关自己的身家性命,他也不再管什么明哲保身,凡事看皇帝的眼色行事了。

樊子盖也忙出声道:“不论真假,此时都应当马上回返太原,而且事不宜迟,应当马上就走。”

杨广虽然心中有些担忧,但是也不愿意一听到突厥人的名字,自己连情况都没有弄清楚之前就马上落荒而逃。万一这个情报是假的,或者突厥人南下的只是一支小部队,那将来他不得颜面尽失?

想了想后,杨广还是不愿意马上就退,“司马德堪,朕命你马上派出所有黑衣铁卫,立即北上,查清此次南下的突厥兵马究竟是哪部人马,由谁统领,已经到了什么位置。一旦发现情况,立即飞鸽传信回来。”

“臣遵旨!”司马德堪也不敢犹豫,马上领命退出宫,召集自己的五千黑衣铁卫北上去打探突厥人的动向。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千金之躯、坐不垂堂。更何况是天子乎,陛下之一身,关系着天下亿兆百姓,岂可置身于险地。老臣以为,当一边派出侦骑打探突厥人的动向。一边马上令车驾回返,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在此地停留了。”

不少大臣也纷纷出言附和,不过如果这些人不出声还好,一出声,杨广心中最后的那点犹豫也没了。反而是坚定了要贸下来的念头,在他想来,突厥人就算南下,从定襄到这里,一路上也最近码有十多天的路程。而有这么多的时间,只要边境上的烽火燃起,到时他有足够的时间从容的返回关内。

在他的前方,定襄和马邑的交界处可是还有长城这道关口。突厥人不可能轻易就能突厥这道关口,就算他们过了长城,那时他也早退回了雁门关内。有着雁门这座天下第一雄关,杨广还真不怎么害怕突厥人。要是一听个突厥人他就跑,今后他还如何统帅天下。

拒绝了众臣的提议后,杨广又下旨道:“敕令左屯卫将军李世民,立即领本部五千人马继续北上长城关口,防止突厥人入关。”

李世民刚刚也是一直心中有些担忧,让皇帝北上是他的建议。如今却发现突厥人南下,置皇帝于危险之中,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罪责了。如果皇帝真的追究起来,不但官职不保,就是小命都有可能不保。眼下见皇帝并不追究,反而让他继续北上防范突厥人,马上高兴的接令。

在心中,李世民并没有多担心突厥人,在他看来,有长城这然天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