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各位大人已经在前厅恭候陛下大驾。”内侍轻声来报。
杨广在侍卫的拱卫下来到前厅,宽敞的前厅里已经挤满了随驾的文武大臣。
被二十万突厥大军围在这孤城这之中,满厅的文武大臣们大多也是惊恐不已。此时站在厅中,一个个也是有些没精打采,担惊受怕。
“诸位爱卿,如今形势,该当如何?”杨广看了一遍厅中众臣问道。
一众大臣看到皇帝的目光扫来,大都是低头敢对视。唯裴世矩却站了出来,“陛下,臣以为,眼下虽然看似居于险境,实则这却是一个大好的机会。”
不少大臣都疑惑地看向裴世矩,心想命都快要没了,还什么大好机会。大家可都记得,这打突厥,一直都是裴世矩在谋划的,不由的对他心怀不满起来,心想要不是他非要打突厥,怎么可能会有今日被围的耻辱。
“裴大人,不知道你所说的却又是什么机会?难道是说我等终于有机会可以入草原一游了吗?”一名大臣语气尖酸的道。
裴世矩也不理那大臣,缓缓道:“陛下,两日前突厥人的攻城情况陛下也是亲眼所见。突厥挟攻破西陉关口的大胜之威而来,以全军新到之锐气,更兼由阿史那部族的精锐兵马强行攻城。可攻城半日之后,突厥人的伤亡达到近两万人,而朝廷兵马的伤亡则为万五左右。突厥人的伤亡远胜高于朝廷兵马,再兼之我们为守,突厥人为攻,我们有雁门雄关可守,越打到后面对我们越有利。”
“怎么个有利法?”杨广面无表情道。
裴世矩道:“突厥人两日前强攻不下,那么必然士气大降,接下来再攻,也不可能再有当日之勇猛,久之,必然军心懈怠,内部各族心生矛盾。我们有雁门坚城,突厥人一时难以攻破,而突厥二十多万大军南下,并没有带足够粮草,就算他往附近各处劫掠,几十万大军的粮草也不是那么好弄到的,无粮则无以继续为战,突厥人必退兵也。而且,眼下河东河北各地早有朝廷先前征集的士兵,眼下必然已经接到陛下的命令赶来,到时突厥人久攻不下,粮草不继,士气不振之时。朝廷大军内外夹击,反倒是我们一举歼灭突厥主力兵马的大好时机。”
杨广虽然觉得裴世矩说的有些道理,但想想他这番话的关键处却是要雁门能守得住才行。万一突厥人在朝廷大军赶来之前,先破了雁门城,那一切全完了。
萧皇后的弟弟,太子少师萧璃反驳道:“前两日刚到雁门之时,陛下有意继续南下太原,也是裴大人说应当留守雁门,再去集结雁门各地兵马,当可与突厥人一战。可如今却又如何?雁门被围的和铁桶相似,出城的辽王恐怕现在也已经被围住了。如今突厥人有二十多万大军,而雁门城中却只有不到十万可战之兵。这岂不是要围陛下于险境之中,这又岂是人臣之所为?”
两人正争吵之时,厅外却有一内侍来到门户前禀报,“启奏陛下,有太原来的飞鸽传书到。”
一听到有太原来的消息,杨广立马精神一振,“快呈上来。”
内侍小跑着呈上去,杨广迫不及待的打开。一看之下,却是大惊失色,脸色发白地跌坐在椅上。
内史令虞世基一看皇帝的样子,也是心头一跳,急问道:“陛下,发生何事了?”
杨广以手撑额,语气低沉地道:“太原李渊发来急信,说他已经接到了朕发给他的圣旨。眼下他正在调动河东各地兵马,不过他说突厥已经将雁门郡四十一城,除雁门与辽王所据的崞县两城外,其余三十九城都已经落入了突厥人之手。而且突厥人已经分兵五万,分别驻守在析口、滹沱水、五台三处关隘,阻止河东河北兵马入雁门。”
众臣一听到雁门四十一城已经被突厥人攻破了三十九城,皆都是大惊失色。如此一来,他们已经彻底的成了孤城,和朝廷河东的兵马隔绝了开来。
左翊卫大将军宇文化及站在那里脸色发白的道:“陛下,朝廷之前已经在河东调集了五十万兵马,除了十五万禁卫,河东河北两地还有三十五万大军。突厥人不过五万人,决不可能是朝廷三十五万大军对手的,只要朝廷大军一到,突厥人必然大败。”
杨广长叹一声,“没有三十五万大军了,没有了。”
当日杨广计划征突厥中的五十万大军,其中随驾禁卫军十五万,从临渝关调回十万,太原五万,另外河北还有集结的五万府兵,河东八万府兵,关陇七万府兵,一共五十万大军。而如今,禁卫军的十五万人,已经折扣了五万,还剩下十万人。河东的八万府兵,定襄马邑雁门三郡被突厥人歼灭的府兵就足有两万人。再加上现在雁门城中的一万,崞县的三万,河东的八万府兵只剩下了三万人。
五十万大军已经去了十万,剩下的只有太原五万,关陇七万,河北的十五万,河东的三万,是本来就已经集结在各郡的兵马。加起来也不过只有三十万大军了。
如果这三十万人能来,杨广还不至于如此失望,关键是这三十万人,也有很大一部份是短时间内不可能来得了的了。杨广将信丢给了内侍,让他拿去给众大臣传阅。
一众大臣还觉得只要有三十万大军赶来,就算不能歼灭突厥人,最少保住雁门和大家的性命是没有问题的。不过当众人一个个的传阅了这份飞鸽急信的时候,却一个个都忍不住的皱眉失望起来,继而一个个恐慌起来。
第414章 危如累卵
“陛下,这,这是趁火打劫!”火爆脾气的杀人魔王礼部尚书樊子盖樊老头脸涨得通红道。
杨广面色铁青,“早知如此,当日朕就应当先扫平了辽东,灭了陈克复这个祸害。也省的今日他来落井下石,趁火打劫。”
君臣如此愤怒皆因李渊传来的信中,有征辽行军元帅李景发给李渊的一封争报。就在突厥人进攻雁门城的那天,临渝关外的辽东叛军却三日内连续增兵达到二十万人后,终于向临渝关的隋军主动发起了进攻。辽东叛军此战运用了大量的投石车、床弩、攻城云车、楼车等大型器械。
而且除了这些传统的器械外,辽东叛军首次大规模的使用了黑火药武器,铺天盖地的火药包从关下的投雷车上抛上关头。火药包,火油弹,爆破弹,毒气弹,火箭等各种各样的火药武器,像是在朝廷展览一般的一股脑的抛上了关城之上。那密集的爆炸,漫天的火光,和阵阵雷霆般的巨响,一时间让关上的隋军都有些懵了。
在这饱和密集的黑火药武器的掩护下,辽东军向临渝关发起了一波波的猛烈攻击。血战到黄昏时,辽东军终于撤回去了。但是临渝关却被炸的到处都是烟熏火燎,破损处处。战后清点损失,当日关上战死者已经超过了一万人,伤者更是多达两万多人。征辽十五万大军一下子折损了两成之数。
这样的损失让李景这个元帅大惊失色,就连罗艺、裴仁基这些狠角色都是心惊肉跳,就连薛家四虎、裴世双雄这几个一向自视甚高的年轻猛将都有些不敢置信。连续清点了三次伤亡数字后,李景终于坐不住了,当天晚上就写了一封急信送去给皇帝。不过信到了河东时,皇帝已经被围在了雁门,最后信又到了李渊的手中。李渊看到这信也不敢压下,忙将其与自己的信一起飞鸽传来了雁门。
裴蕴出列道:“陛下,辽东叛军的攻击居然和突厥人攻雁门在同一时间,臣觉得叛将陈克复说不定已经和突厥人达成了什么协定。突厥人上次突然南下,有可能就是陈克复将自己知道的情报告诉了始毕。这次陈克复突然攻临渝,极可能是也早知道了河东的战况,所以才会在沉静了这么久之后,却突然选在这个时机以难。”
这个时候杨广已经不去想陈克复是不是和始毕间有什么协定了,他想的是辽东叛军攻势如此之强,兼之那些火药武器又这么强,那临渝关的十五万大军很有可能根本守不住。
一边是突厥人将自己困在了雁门,危险重重。一边却是沉默许久的辽东叛军突然大举攻关,准备杀入中原。杨广此时才感觉到,自己当初对于辽东叛军过于轻敌了。那时自己以为陈克复被困在辽东,根本不可能有什么作为,等到自己击败了突厥人后,就能从容收拾他。哪想到,他居然会选择这么一个时机,突然发难。眼下自己被困雁门,朝廷根本无法全力对付陈克复。
而更让杨广愤怒的是,河北现在已经有在各处集结好的三十五万大军,其中十五万是临渝关征辽大军。另外十万集结在涿郡,是从征辽大军中抽调出来准备到时一起进攻突厥的,别外还有十万却是河北河南的府兵,也是准备一起参与进攻突厥的。
但是现在,突厥人却已经先一步拿下了雁门,更加让杨广愤怒的是,始毕早早的派了两万兵马入五台。分别扼住了河北通往河东的要道。河东与河北虽然是相邻,但是中间却隔着太行山脉这道天然界线。而河北入河东,要么取道河南,绕一圈再北上河东。要么就只有穿过太行山,而河北到河东的通道,必经经过最险要的太行八陉之中的两陉。这两条通道一条就在雁门与太原和恒山郡的边境处,是为最有名的井陉,其中有一座险关就是土门关。而另一条通道,就是在河北上谷郡与河东雁门郡的边境处,就是飞孤陉。他居于河北的蔚县之南。两崖峭立,一线微通,蜿蜒百余华里。古人云:踞飞狐,扼吭拊背,进逼幽、燕,最胜之地也。
而眼下,这两条通道的关口虽然还在隋军的掌握之中,但是突厥人却早派军堵在了峡谷之中,河北的兵马很能直接通过。河北兵马要入河东,必经击败通关中的突厥人。而要击败突厥人,却不可能是时半会就能成的,最起码短时间内河北的援兵是过不来了。
看到如此形势,就连裴世矩也说不出什么好话来了。陈克复的辽东叛军强攻临渝关,那么朝廷如若不想让陈克复破关进入河北,那就必须向临渝增派兵马。而另一方面,朝廷如果想要调河北的大军进入河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