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尚好。如今我们新定河南,还有大量李密麾下将领余部逃往各地。对李密,我们可以免其一死,将其贬为平民幽禁于洛阳,令其招抚旧部归降。如此一来可显示殿下仁义,二来也可以将其旧部们招降,免其再乱。”
陈克复没有说好也没有说不好,平静道:“那王玄应和窦建德如何处理?”
“王玄应先降后叛,其罪不赦。朝廷必须将其公开处死,让天下人都知道,降而复叛的下场。不过其麾下将领当初也曾有功于朝廷,可按其功过论处,功大过者免死,过大于功者处死。其麾下兵卒,则可以遣散往关外的琉州岛或者罗州岛,又或者韦州囤田垦荒。既免其一死,也免除后患。”
“好。”陈克复点了点头,长孙无忌对王玄应的处理方案很合陈克复的意,王氏一族的人必须铲除,但普通的士卒们可以将他们迁往边疆。反正如今塞外边疆极需人口,把这些兵士们分散到了各地去,也就不必担心还会有再起复叛的可能。
听到陈克复的赞赏,长孙无忌心中十分高兴,对着一旁的舅父高士廉打了个眼神微微一笑,实际上今天的这个处理方案是他们两人还有一些门客幕僚们一起商议起来的。
“至于窦建德,臣以为此人态度恶劣,且属于农民叛军。对于这类人,必须严惩。臣建议,河北叛军所有队正以上军官通通斩首示众,所有叛军的家属必须充军韦州,年轻女眷则全部发落教坊司为记。就是那些叛军士卒从军半年以上者,也全须戴枷流放,发给边疆囤垦军官将领们为奴。其余从军一年以下者和其家属则打散迁往琉州与罗州二岛。至于那些被裹挟的百姓,也须通通移民边疆。对于河北叛军,总之就是一个字,必须严厉惩罚,如此才能让恩威并济,让天下人知道与朝廷为敌的下场。”
“对李密叛军宽仁,对王玄应叛军公正,对窦建德叛军严厉从重惩治。如此恩威并济,才能让天下人既知道殿下之仁义,也明白殿下之威严。”长孙无忌认真道。
陈克复望向房玄龄。
“臣附议长孙大人提议。”
“陈节,你呢?”
“臣附议。”
“鲁大人?”
“附议。”
“两位李元帅,这三人都是你们所擒,你们的意见呢?”陈克复望向李奔雷和李靖两位相国中的武将代表。
李靖沉吟了一会道:“窦建德在河北颇有人心,将他斩首,这是以绝后患。而王玄应与王氏一族治军也很有一套,王家野心不心,此时斩杀他们,很合适。倒是李密此人眼高手低,心胸狭窄,之前又因内讧之事,渐不得人心。经历此次大败之后,李密的天下盟主也早成过去,其手下倒没有几个是服他的了。这样的人留他一命,他也兴不起什么风浪来。反倒可以彰显殿下仁义。先前我们在河北之时,就杀戮了不少,以至天下不少世族豪强及百姓都对陈王有偏见,如今这样一来,倒是能改善些天下人的观念。臣赞同长孙大人之议。”
看到九相都已经统一了意见,陈克复也出声道:“本王以为,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李密,是前朝贵族,一败而降,也算顺应时势,贬为平民就可以了。窦建德和王玄应不可同日而语,草莽而已,居然敢妄称天子。斩首,正是警告天下,不可有草寇造反之心。我们如今即将一统天下,斩窦建德,有利天下安定。此时就按无忌所提议处理,先将夏、郑、魏三叛军的士卒们处理了。至于李密、王玄应,窦建德三人与其部下将领,先暂时关押。待我登基即位之日,要将他们献于太庙,然后公开向天下人宣告他们的处置。”
“无忌,你随我来。”今天长孙无忌的表现令陈克复十分满意。此时有些话需要对他一人说,长孙无忌跟在陈克复的后面,两人一直出了大殿,来到后面的一座亭中。
陈克复亲自给长孙无忌倒了一杯酒,这举动让长孙无忌有些受宠若惊,连忙起身。
“前两日,无垢还跟我说,说从前还是草创之时,用家人是为信任。所以你虽年轻,但我用你为相她劝了两次也不再说什么。但是说如今天下即将一统,一切都需要正统正规。说你如今不满二十,却列位为相,进位为公,是为古往今来所少有。此实非长孙家之福,乃长孙家之祸。让我登基之后将你外放为一太守,还不让我封你国公。这事情我不同意无垢还不给我好脸色,本来我都要答应她了,但今天这对李密三人之事上的处理,让我即意外,又惊喜。无忌,你今天的表现让我刮目相看。”
长孙无忌先是十分高兴的过来,此时听到陈克复的话,却是高兴瞬间消失了个无踪。初一开始他心中满是不甘,觉得自己能走到这一步,也是他自己的努力赢得来的。但等到陈克复夸奖他时,他却又很快冷静了下来。二十不到坐上如今这个位子,确实太年轻了。在他认识和知道的人里,陈克复当初也就是和他差不多年纪坐上这位置的,但他有自知不明,无法与陈克复相比。而他记得李世民当初他这个年纪的时候,也已经是郡公了,但自以为,他真与李世民比起来,也还是有些差别的。如此一想,他心头的那股不甘也就化去了。
端起陈克复给他倒的那杯酒饮下,他也渐渐回复了一向的冷静。仔细想想,却也知道妹妹是为他好。树大招风的道理他还是明白的。当下鼓起勇气道:“其实今日之提议主要还是臣舅舅高相国之提议,他只是把这提出来的机会让给了我。刚才得殿下这么过奖,我明白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臣还过于年轻,愿意向陛下请求,外调为一太守,在地方积累些为政经验再回来辅助殿下。”
陈克复愣了一下:“你是说真的?”
“这确实是臣心中肺腑之言。”
伸手在无忌的肩膀上拍了拍,陈克复点点头:“很好。既然你如此想,我也成全你的一番心意。你就准备一下,马上去河东,准备接任河东行省总督一职。等你在河东好好干几年,到时我让你风光回京。”
“河东行省?总督?马上就走?”长孙无忌一连数个疑问,一时愣在当场。
第790章 河东行省总督
河东刘武周最近的日子也不好过,虽然得到了宋金刚与甄翟儿两员悍将的投奔,得二人相助,招揽到了许多二人旧部将校。二将又利用他们的本事,帮助刘武周联合了梁师都、郭子和、张长逊,并且渐渐成了这个联盟中强有力的盟主。不过高兴还没有几天,陈克复的大军就已经攻占了淮南,并在中原击败了王玄应与李密,随后又平定了河北。
河北军连战连捷,各方豪雄纷纷落马,一时之间前一刻还在四面为战的陈克复,突然虎踞中原,四顾无敌了。王仁恭据守雁门、太原、上党三郡,连结太行,背依河北,稳守如磐。
紧接着陈克复又派了河北军中年轻一代中的佼佼者秦琼率军渡黄河北上,一路上如破竹之势,接连收复原来王世充趁李渊与杨暕大战时窃据的河东南部各郡。
河内郡,河东郡,绛郡,长平郡,方成郡,临汾郡,西河郡。
秦琼没有辜负他身为河北少壮系中的陈王嫡系心腹中的心腹的名号,虽然是头一次真正的独领一面,但进退有据,深有陈克复之风范。短短时间之内,已经扫平河东西南部六郡,成功与王仁恭、尉迟恭、尧君素、陈孝意等兵合太原。
一时之间,河东局势再次变天,原本刘武周等联军正是风头正劲之时,此时却如同被拦腰一斩,当头一棒。
此时的河东局势,谁都可以看得出来,刘武周等人虽然还占据着龙泉、离石、楼烦、马邑、定襄等五郡,在陇上,还拥有着榆林,五原,灵武、盐川,朔方,雕阴、延安八郡。但这些河东与陇上的地方豪强已经日薄西山,这个时候,光是河东的王仁恭等人就已经可以单独将这他们扫平了。
陈克复在这个时候,提出让长孙无忌去河东,虽然长孙无忌还没有明白河东行省包括哪些地方,而河东总督又是什么官职,但这却依然是明摆着让他去轻松的赚取就摆在面前的大功。
长孙无忌这个时候完全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他刚才向陈克复提出要去地方任职,也是考虑到树大招风,他年纪太轻,不想这么快就身居相位,被天下人诟病。毕竟妹妹无垢不管是与李秀宁还是与杨吉儿两人比起来,除了身世上要清白一些,其它的并不强多少。妹妹居皇后之位,舅舅又已经是宰相,郡公,如果他再留在朝廷中央,那他们一家就有两个宰相同时当政,这确实太过招摇。
他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打算在地方踏实的干上几任,等过个七八年十来年再回来,毕竟历朝都差不多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不经州郡,不为宰相。做宰相,都必须有过地方州郡一把手的经历。虽然现在新朝之时没有这样的说法,但有这样的经历,将来也能更稳固回朝后的地位。
可是现在陈克复让他去河东,还将担任一个没有听说过的职务,这却是让他马上明白,这是陈克复对他的补偿。甚至直接说是对他的栽培更好,趁着河东未平的时候去河东任职,这可就不当是有政绩,这还将算上一份军功。而开国之初,朝廷最重的便是军功,只有能拿下一份实在的军功,哪怕是白捡的,这也能为他的资历增加重重的一笔。
他有些激动地说不出话来,呼吸也急促起来:“殿下,这河东行省是指哪里?河东总督又是什么职位?”
陈克复微微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其实你已经猜出大半来了不是吗?河东行省,指的就是如今整个河东地区,总督,自然是这行省的最高文官。”
惊讶,惊喜,甚至是震惊。
长孙无忌没有想到,事情甚至比他想的还要出乎意料。整个河东地区?那地方可就大了,隋朝之时,先有州县制,后有郡县制,等到陈克复入河北后,又在郡县上增加了州级,以分担朝廷中央直接管辖几百个郡的压力。而州,也不过是四五个郡而已。如河东地区,拥有整整十五个郡,如果按先前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