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之声伴随你 作者:[美]罗森 埃瑞克森 翻译:萧德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催眠之声伴随你 作者:[美]罗森 埃瑞克森 翻译:萧德兰-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场大丰收。夏季将近尾声时,某个星期四傍晚,我们一行到燕麦田中勘验成果以及研判何时可以开始收割,父亲个别检视一株株燕麦茎后表示:「老天,我们将不只会获得每亩田三十三升斗燕麦的大丰收而已。照目前的情况看来,每亩田大概会出产一百升斗左右的燕麦。到了下星期一时,我们即可展开收割行动了。」
正当我们在返家途中坚局采烈地计算,上千升斗的燕麦将会为家庭带来多少财富时,天空竟开始下起毛毛细雨,这场雨足足下了星期四一整夜、星期五一天一夜、星期六一天一夜、星期日一天一夜,直到星期一清晨时,雨势才逐渐停止。当我们终于涉水而过到达田裡时,整片田已见不到任何一株昂然挺立的燕麦了。
然而,父亲却开口表示:「我希望能有够多成熟的麦粒会因泡水而发芽。如此一来,今年秋天我们的牛便有青菜可吃了——无论如何,明年又是全新的一年。」
  ※   ※  ※  ※   
这正是标准的「着眼未来」取向,非常非常适合靠天吃饭的耕种活动。
明天又是全新的一天,太阳将会再次升起,无论发生任何事都不会是世界末日,无论你感到多麽挫败、沮丧,生命永远有重新开始与成长的希望——如此主题在艾瑞克森的教育故事中屡见不鲜。它将是令人重获鼓舞的原动力,以及抑止自怜自艾的有效良药。
故事16:成长
儿子蓝斯走进我的办公室说道:「我将会永远维持这副竹竿的模样吗?」他当时长得非常高却非常瘦。
我说道:「长成竹竿的模样是青少年时期逃不过的宿命。你可以开始期待到了某一天,当你走进办公室,将夹克递给我时说到:「从我眼前消失吧,老爸!」」
某天,他果真带着一脸诡异的微笑走进我的办公室,将他的夹克递给我后说道:「从我眼前消失吧,老爸。」我穿上了他的夹克,发现袖子早已过长。那件夹克完全遮住我的双手,而且肩部也太宽了。
 ※   ※  ※  ※  
艾瑞克森利用看似负面的特质,指出了其问所拥有的积极层面。在每一项负面事物中,他总是能找出其正面价值。任何优秀的心理治疗师均深谙此道,艾瑞克森的功力无疑超人一等。此处,艾瑞克森将儿子身材如竹竿一事看成他必将长得比老爸高——艾瑞克森心知这种观点势必令儿子产生正面感受。蓝斯自此可以期待长得比老爸更高:而到了某一时候,老爸将会消失在蓝斯的夹克中。
杰佛瑞.西格则曾向我指出,艾瑞克森一向心存目标。西格说道:「某日,我前去拜访他,没头没尾地问了句:「你的目标是什麽?」艾瑞克森却毫不迟疑的回答:「等着看罗珊娜(他的女儿)的新生儿。」他知道我意欲何指。他根本不必眨眼寻思即回答了我的话,而我也知道他必定会指向未来才会发生的事。」西格又继续说道:「他一向拥有这种积极的未来取向。这并非是种强迫性的固执观念,而是有如吸引飞蛾前来造访的火光。艾瑞克森并非强迫执着此一定位,而是心中自有如此火炬引导他顺势前行。」
 

第十三章  教导价值与自律

 
故事1:及早划定疆界
某个星期日,我们全家人正在阅读报纸时,克莉丝汀走向她的母亲,一把抢过母亲手中的报纸并将它扔在地上。她的母亲说道:「克莉丝汀,这可不是个好行为。把报纸捡起来还给妈咪,再向妈咪说声对不起。」
「我不需要这麽做。」克莉丝汀回答。
家中每位成员均提出同样的忠告,却一一被她打了回票。于是我要贝蒂将她抱进卧室。我先在床上躺了下来,贝蒂则把克莉丝汀放在我身边。克莉丝汀神情傲慢地望了望我即开始爬下床,我却抓住了她的脚踝。她说道:「放开我!」
我回答:「我不需要这麽做。」
我们持续了四小时之久。她使劲踢打挣扎,很快的,她挣脱了一隻脚踝的束缚:我却立刻握住了另隻脚踝,这可说是一场奋不顾身的战争——有如两个大力亡之间无声的较劲。经过四小时的拚命奋战后,她终于认输,转而对我说:「我去捡起报纸还给妈咪。」
我乘机使出撒手锏:「你不需要这麽做。」
她的小脑筋开始快速运转,急忙说道:「我会捡起报纸。我会还给妈咪。我会向妈咪道歉。」
我依旧不为所动:「你不需要这麽做。」
她开始全力冲刺,说道:「我会捡起报纸。我要捡起报纸。我要向妈咪道歉。」
我表示:「很好。」
十年后的某一天,我的两个小女儿竟对她们的母亲无礼吼叫。我立即将两个女孩叫了过来:「好好站在这块地毯上反省反省,我不认为对母亲吼叫是件好事情。站在这儿仔细想一想,我所说的话是否有道理。」
克莉丝汀说道:「我可以站在这儿一整夜。」
罗珊却表示:「我不认为对妈咪吼叫是件好事情,我会去向她道歉。」
我继续返身写我的文稿,一小时后,我转向克莉丝汀查看她是否也有些悔意。伫立一小时应足以令她感到疲累不堪,但克莉丝汀仍旧僵在那儿不肯有所表示。我又回头写作。又一小时过去了,我对克莉丝汀说道:「似乎连挂钟上的长短针都已经有气无力地在那儿缓缓爬行。」再过了半小时后,我再度转向克莉丝汀:「我认为你刚才对妈咪说话的态度非常愚蠢,我认为对自己的母亲大声吼叫实在荒谬至极。」
她扑倒在我膝上说道:「我也这麽认为。」并开始啜泣。
其中有十年的时间我并未对这孩子施以任何惩戒——两岁到十二岁期间。十五岁时,我又惩戒了她一次,如此而已,总共只惩戒过她三次。
※   ※  ※  ※   
在其发表于《家庭过程》期刊的一篇文章《安全现实的认同》内容中,艾瑞克森曾指出:「在童年时期的认知发展过程中,现实、安全与疆界或极限的定义,将构成非常重要、必须审慎加以考量的课题????当人如此年幼、软弱却又聪慧无比之际,身处在知性、情绪频频波动起伏而未曾加以界定的世界中,他自然渴望学习什麽才是真正的强壮、稳固与安全。」
当克莉丝汀表达「投降」之意后,艾瑞克森本可以立即放手,但他却执意非等到她说:「我要?????」才肯罢休。她最后终于将「必须」改口成了「我要」,足见她已将外在社会期待的良好行为予以内化。藉由此一故事,艾瑞克森以其一贯的简洁扼要方式,传达了内在良知或超我的发展过程。
他同时也强调出早期「疆界与限度设定」的重要性。基于此一早期「强大却安全」的惩戒过程,难怪艾瑞克森在未来十五年中,仅仅需要另外惩戒克莉丝汀两回而已。早年的教训因为早已深植于心。
故事2:垃圾事件
孩子对幼年的记忆一向模煳,但我却对他们所发生的每件事记忆犹新。
罗勃某天向我宣告:「我已长得够大够强壮,足以承担每天晚上将垃圾拿出去的工作了。」
我表示怀疑,他却坚定地为自己的能力辩护。我随即表示首肯:「好吧,你可以从下星期一起负责这项工作。」
星期一及星期二两天,他如期执行任务。星期三却忘了垃圾这回事。星期四时,经由我提醒后,他按时将垃圾拿了出去,但接下来的星期五与星期六又忘了所负的责任。因此,星期六晚上,我刻意提供许多精彩刺激的游戏,令他玩得坚尚采烈又精疲力竭。除此之外,我还特别附赠一项特权,让他随自己意愿爱玩到多晚就玩到多晚。到了午夜一点钟时,他终于表示:「我想我该上床睡觉了。」
我由他自由上床入睡,到了半夜三点时,我因某种巧合醒了过来,随即前去叫醒罗勃,并满脸歉意地向他表示忘了提醒他当天得将垃圾拿出去。我恳请他立即穿上衣服将垃圾拿出去,他十分不情愿地下床更衣。我则再次向他致歉,他依言将垃圾拿了出去。
完成任务后,他重新换上睡衣上床睡觉。我确定他睡熟后又再度唤醒他,这回我的态度显得更加内疚与抱歉。我告诉他,我实在不知道怎麽会有包垃圾被遗漏在厨房内忘了拿出去,他可不可以再次下床更衣,将那包被遗漏的垃圾拿出去?他不得不遵命行事,将那包垃圾拿出屋外丢入小巷内的垃圾桶中。他随即走了回来,却一路陷入某种苦思当中。当他到达后院门口时,竟又急急返身折回小巷,查看自己是否确实关好了垃圾桶的盖子。
进屋后,他又稍事停留,并大略扫瞄了厨房一眼,这才安心走回卧室。我仍站在那儿对他频频致歉。他终于上了床,自此之后再也没有忘记将垃圾拿出去的任务。
※   ※  ※  ※
事实上,罗勃清楚地记得此事。当我提及将写出这一故事时,他甚至在回忆过程中发出了痛苦的呻吟。
故事3:六岁的偷窃狂
一对夫妇前来向我求助,他俩十分绝望地问:「我们该拿那才六岁大的女儿怎麽办?她偷我们的东西,她也偷我们朋友以及她朋友的东西。当她与母亲上街购物时,她又会偷店裡的东西。我们才送她参加专为女孩举办的育乐营一天而已,她就带回来了其他女孩的东西——有些东西上面还清楚写着原来主人的名字。她编造许多谎言,声称母亲买了许多东西给她,而那些偷来的东西全是属于她的物品。有任何方法可以整治这般年纪的偷窃狂与年仅六岁的骗子吗?」
我告诉他们,我自有办法,随即写了封信给这个小女孩:「亲爱的海蒂,我是你六岁大的成长小精灵。每个孩子都会有一个成长小精灵,但却从来没有人看见过这个小精灵。因此,你也从来没有看见过我。或许,你会想要知道我的长相如何。我在头顶上、前额上以及下巴上都长着一些眼睛。如此一来,我才能清楚地看见我所负责看守的孩子所做的一切事情。
如今,我看着你慢慢地学会了许多事情。我对你热中学习的态度深感满意,而有些事情似乎比某些事情难学许多。此外,我也有许多耳朵。我的耳朵却下长在头顶上,否则它们将会干扰我的眼睛进行观察。我有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