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辨胞宫寒凝证
辨胞宫寒凝证指对寒邪乘虚袭扰胞宫,血为寒凝,致使血道滞涩,运行失常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胞宫寒凝证又称风寒袭胞证。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小腹冷
痛,拒按喜温,得热痛减,月经或恶露行涩不爽,恶露不行,色紫黯,有血块,甚则凝滞不行,或产后胎衣过时不下,或产后腹痛,或带下量多,色白清稀如水,或阴冷,或不孕。次症表现为面青唇黯,肢冷畏寒,大便不实。舌苔薄白而润,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沉紧或沉迟。辨证要点:具备两项主症加典型舌脉。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的特点,多发于妇女初潮至绝经期以前,其伤于生冷者以夏季为多,风寒直客者以冬春为多。
本法常用于对痛经、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胎衣不下、产后腹痛、恶露不尽、带下、阴冷、不孕等病的辨证。应与胞宫虚寒证相鉴别。
二、辨胞宫虚寒证
辨胞宫虚寒证指对素体阳虚,或久病伤阳,或房劳过度,耗伤肾阳,致阴寒内盛,胞宫失于温养,气血生化不足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胞宫虚寒又称胞失温煦证。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小腹不温,喜热喜按,绵绵作痛,经色浅淡,质稀薄,月经延后或经行量少,痛经或闭经不行,或带下量多,或堕胎,或不孕,或胎漏,或妊娠腹痛,或胎动不安,或恶露不下。次症表现为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或沉迟无力。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和两项次症及典型舌脉。常见于中青年妇女。
三、辨痰湿阻胞证
辨痰湿阻胞证指对素体阳虚,脾失健运,湿聚生痰,下注冲任,壅滞于胞宫胞脉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痰湿阻胞证又称胞宫痰阻证。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胸闷泛恶,月经后期,经量或多或少,或经闭不行,或带下量多,色白稠黏
或不孕,或伪胎,或
瘕。次症表现为口淡纳少,头晕目眩,身体困
重,倦怠嗜卧,便溏,面色
白。舌淡苔白腻,脉滑或弦滑。辨证要
点:必须具备一项主症和两项次症加典型舌脉。多见于素体肥胖,禀受甚厚及恣食肥甘之妇女。本法常用于对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月经过多、带下、不
孕、伪胎、
瘕等病的辨证。应与胞宫虚寒证等相鉴别。
四、辨湿热内蕴胞宫证
辨湿热内蕴胞宫证指对宿有湿热,注流胞宫;或产后(包括堕胎、小产)感受湿热,湿热蕴结胞宫所致证候的辨证方法。
湿热内蕴胞宫证,又叫湿热下注证。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行经小腹灼痛,经行发热,月经早期量多质稠,月经量多,带下色黄质稠腥臭,外阴瘙痒。次症表现为口甜黏腻,胸脘痞闷,呕恶,纳差,便溏不爽,或身热不扬,或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一项主症和两项次症及脉舌。
本法常用于对痛经、经早、月经量多、经行发热,黄带,阴痒等病的辨证。
五、辨胞宫阴虚血燥证
辨胞宫阴虚血燥证是指对素体阴虚,或失血伤阴,或久病耗血,或过食辛辣灼伤津血,以致胞宫燥涩干涸所表现证候的辨证方法。
胞宫阴虚血燥证,又称为胞宫阴虚证、胞宫血燥证。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闭经,或月经量少而质稠,或阴道干涩。次症表现为五心烦热,午后低热,骨蒸劳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少津,脉细数。辨证要点:一项主症兼见两项次症及脉舌。
本证可以用于闭经、经少、老年性阴道炎等病的辨证。
六、辨胞宫气滞血瘀证
辨胞宫气滞血瘀证指对七情内伤,肝气郁结,或因经、产之时,胞宫正开,感受风冷寒邪,或内伤寒凉生冷;或因热邪煎熬成瘀
气滞则血瘀,血瘀必气滞,二者瘀阻胞宫之证的辨证方法。胞宫气滞血瘀证,又叫气滞血瘀胞宫证。诊断依据:主症表现
为痛经、闭经、经迟、
瘕,不孕等。次症表现为月经数月不行,精
神抑郁,胸胁胀满,少腹胀痛,或刺痛拒按,或产后腹痛,恶露不绝;或产后发热,舌质黯或有瘀斑。舌苔白润,脉弦或涩。辨证要点:一项主症兼见二、三项次症及脉舌。
本证常用于对痛经、闭经、经迟、
瘕、不孕症、产后发热等病
的辨证。
七、辨胞热内盛证
辨胞热内盛证指对素体阳盛,或嗜食辛辣,或肝郁化火,热伏冲任,滞留于胞宫所表现证候的辨证方法。胞热内盛证又叫胞宫热盛证、热壅胞宫证、热阻胞宫证。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经行发热,月经先期,或月经过多,经量多色红质
等。次症状表现为面红目
稠,或经间期出血;或崩漏,或经行吐
赤,口苦口干思饮,或小便短赤,大便干结,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辨证要点:一项主症及二、三项兼症和典型脉舌。
本法常用于对经行发热、经早、月经过多、经间期出血、经行吐衄、崩漏等病的辨证。
八、辨胎热证
辨胎热证指对孕妇素体阴虚阳盛,或孕后脏腑经络之血下注冲任以养胎元,致使母体阴虚阳盛,热伏冲任,胎气有热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胎热证又称热损胎元证,临证以胎动不安,胎漏下血为特征。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妊娠后阴道不时下血,或为胎漏,或为躁动不安,或为滑胎,或为堕胎,心烦不安,口干舌燥。次症表现为淋漓下血,血色鲜红,腰腹坠胀作痛,便结溲赤,手足心发热,喜冷饮。舌红苔少或苔黄而干,脉滑数。辨证要点:具备主症加典型舌脉。多有素体阳盛,嗜食辛辣,过服助阳之品或性情急躁易怒病史,常见于妊娠早期。
本法常用于胎动不安、滑胎、胎漏、半产等病的辨证。应与胎寒证、肾气不固证、外伤扰动胎气等证明鉴别。
九、辨胎寒证
辨胎寒证指对孕妇素体阳虚或感受寒邪,阴寒内盛,胎失温养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胎寒证又称胎失温养证。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妊娠胎动不安或胎痿不长,或堕胎,或为小产,或为半产,或为滑胎,腰腹冷痛。次症表现为吞酸吐酸,或恶心呕吐,腹胀,泄泻。舌苔薄白,脉象沉迟。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和两项次症加典型舌脉。常见于素体阳虚之妇女。
本法常用于对胎动不安、妊娠胎痿、堕胎、小产、半产、滑胎等病的辨证。应与肾气虚证、妊娠寒中少阴证等相鉴别。
十、辨产后败血上冲证
辨产后败血上冲证指对产后恶血当下不下,反逆而上冲脏腑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产后败血上冲证根据恶血上冲部位的不同,通常又分为冲心、冲肺、冲胃,合称产后三冲证,为妇人新产最险证候。诊断要点:主症表现为产后恶露停滞不下,或下之甚少,胸闷烦躁,或神志错乱,谵语,癫狂,或发昏晕,或面赤气急,或咳逆鼻出血,或闷绝呕逆,腹满胀痛,或呕恶不食。次症表现为产后恶露下之不爽,色黯紫,小腹疼痛拒按,或神昏口噤,两手握拳,牙关紧闭,面色紫黯。舌质紫黯,脉弦细或细涩。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加典型舌脉。
本法常用于对产后败血冲心、产后妄言妄见、产后狂言谵语、产后血晕、产后心痛、产后恶血冲肺、产后败血冲胃、产后败血入脾、产后呕吐、产后腹胀、产后发哕、产后呕逆不食等病的辨证。应与产后气血暴虚证、产后胃寒证、产后血虚气极证相鉴别。
子宫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发生月经和孕育胎儿,月经、带下、胎孕,产后所产生的各种病证皆与子宫失常有关。本节根据子宫常出现的病理变化进行理性分析,将其易生成的相关病证从
个方面的病理予以阐述,以提高人们对子宫病理的理性认识,从而为进一步进行妇科诸记的辨证奠定基础。
第
讲
儿科常见外感病辨证方法
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脏腑柔嫩,易虚易实的特点,临证时应根据这些特点进行辨证,即是小儿证候的辨证方法。
小儿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知自节,一旦调护不周,则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因此外感时邪和肺、脾胃病证为多见。小儿脏腑稚嫩,邪气极易鸱张,故患病容易出现高热惊风等证。小儿患病之后,变化迅速,具体表现在疾病的寒热虚实容易相互转化或同时并见。也很容易出现液脱伤阴,甚或阴竭阳脱的危候。对儿科常见病的辨证除运用一般辨证方法外,还应运用下述的一些常见证候的辨证方法和一些小儿特有证的辨证方法。
小儿病证较成人疾病要相对单纯一些,此节专述儿科常见外感疾病的辨证方法。所谓外感疾病是指小儿感染了六淫或疫气所致的病证。因此外感之邪有共同规律,所以纳入一节之中予以讲述。
一、痰热咳嗽证辨证法
痰热咳嗽证的辨证,是指对痰热交阻于肺,肺失宣降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痰热咳嗽证多由肝热,或心火素盛,炼液成痰,痰热逆乘于肺;或外感之邪入里化火,灼津成痰。临床以咳嗽,痰多而黄为特征。诊断依据:主症为咳嗽、痰多黏稠而黄。次症表现为发热面赤,唇赤目红;口苦口干作渴,烦躁不宁;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和次症中任意一项和典型脉舌。
本法常用于对咳嗽、哮喘病的辨证,应用中要注意与风热犯肺证、热邪壅肺证、肝火犯肺证相鉴别。
二、风寒闭肺证辨证法
风寒闭肺证的辨证方法,是指对风寒之邪束闭肺卫,肺气失宣,呛咳气急证候的辨证方法。
本证为风寒外袭所得。诊断依据:主症为咳喘气急,发热无汗。次症为恶寒不渴,痰白而稀。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指纹色青,多在风关。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和一项次症。
本法常用于对小儿肺炎咳嗽、小儿肺炎气喘病的辨证。应用中要注意与风寒束肺、寒邪犯肺、风寒束表证相鉴别。
三、麻毒证候辨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