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举例,不但有概括的叙述,而且有细节的描写,这些细节具体、生动,既能传神地刻画人物,又能有力地证明“专心致志”与“取得成绩”的关系,于是给听众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因此,在演讲举例时,不仅要典型,而且要具体生动。要想具体生动,必须有一定的典型细节描绘。
5。有趣演讲,是为了影响人。首先必须吸引人,才能影响人。教学要讲究“寓教于乐”,也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既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又是听众欣感兴趣的事。这样就很容易让人接受你的观点。剧作理论上也有这样一个法则:一折戏“从头到尾都要有趣”。演讲要达到最佳效果,也可根据上述道理,借鉴戏剧的经验。做到“有趣”。如果没有趣味,听众就会感到乏味,你演讲的方法再好,也无法对听众产生影响。让演讲有趣,举有趣的事例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举例时,应尽量选择有趣的典型事例。只有这样,你才能在实际演讲操作中,吸引听众并对他们产生影响,让他们从心底里接受你的观点。
总之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演讲基本技巧的要素,对于初次进行口才训练的演讲者来说,掌握它的基本技巧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障碍很多,如果不能抓住关键则势必会影响演讲的效果。(风阁
第二章演讲中的语言技巧
“对语言的追求是一个方面,是一种基础,而对语言力度的掌握却远远超过了这种追求,那是如何让语言发挥其最大作用的一种途径,任何需要语言的地方,语言都很难以它最美的形式出现。”
高尔基
与用语言进行交流的任何方式一样,演讲同样需要遵循语言的一般规律。如合乎语法、讲究修辞等。但由于演讲者是在公众场合与众多听众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因此演讲更讲究视听结合的效果、情感参与的作用和临场应变的能力。
一、形象、个性、口语
使听众的视觉偷悦,那么你的观点就更容易让听众接受。为了使演讲效果更好,演讲者除了应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和手势语言外,更应注意的是,演讲者要善于将抽象的哲理物化为活动的景象,让空洞的说教转化为鲜明的画面。
演讲要做到形象化,运用比喻和打比方是最有效的手段。如蔡顺华的题为《小狗也要大声叫》的演讲:
各位朋友,到这个讲坛演讲的,应该是曲啸、李燕杰、邵守义那样的大人物。我这个嘴上无毛的青年人站在这里,很不般配哟。(停顿,提高声调)
不过,我很欣赏契何夫的一句名言:“世界上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不应因为大狗的存在而慌乱不安,所有的狗都要叫!”小狗也要大声叫——就按上帝给的嗓门叫好了!今天,我这个自信的“小狗”,就来大胆地叫几声。
这新颖滑稽的开场白引起观众注意后,蔡顺华简单阐释了契河夫比喻的本意,又很快从“小狗叫”引入了正题:
试想,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倘若只充斥着极少数名家、权威和当权者的声音,虽不算“万马齐喑”,但群众,尤其是最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的智慧和声音被压抑了,哪里会有真正的“九州生气”?
蔡顺华的演讲结尾更是围绕着“小狗叫”作了如下结论:
那些腹有经纶但阴柔有余、阳刚不足的奶油小生是不敢“叫”的;那些虽“嘴上无毛”但已深谱“出头椽子先烂”等世俗哲学的平庸之辈也是不敢“叫”的;响亮而优美的“叫声”,往往发自那些有胆识的开拓者与弄潮儿。
如果我国的第一位“小狗”都发出了自己的“叫声”,那么地球也会颤抖的!
蔡顺华的演讲,通篇利用了“小狗叫”这生动、新奇又幽默的比喻,贯穿始终,使听众在轻松的气氛中接受了一个普通而又严肃的话题。
使演讲通俗形象,道理深入浅出,还可选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论点。
一位大三的学生,从农村返校后,发表了《实习归来谈观感》的演讲:
当我在湘西北革命老区南镇的街头,看到一位农民脚穿破草鞋,手哆哆嗦嗦地拿着一把枯黄的烟叶,因为讨价还价而遭到卖主辱骂时;当我在靖州平茶乡,听说有的农民已经20 年没有看过电影时,有一位19 岁的盲人青年,为了参加乡政府组织的文娱晚会,让人牵着步行60 多华里山路,只是为了在
简陋的台上唱一首歌的时候,我的心被震撼了……
这位大学生以在农村中的见闻引出他的演讲主题:农民是大学生的衣食父母,但他们仍然未摆脱贫穷和落后,大学生理应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诚奉献给他们。演讲者引用了生活中的实例,大大增强了演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某些演讲需要运用数据说明问题,但仅仅把一连串枯燥的数据抛向听众,就会影响现场活跃的气氛。高明的演讲者很善于将数据转化为生动的形象。美国记者爱德文。史路森就是一个化枯燥为生动的典范:
我们知道,美国境年有几百万穷人,吃不饱,穿不暖,然而在尼加拉瀑布这儿,却平均每小时浪费相当于25 万条的面包……每小时有60 万枚新鲜的鸡蛋从悬崖上掉下去,在漩涡中制成一个大蛋卷。如果印花布不断地从一架像尼加拉河那样宽达4000 尺的织布机上织出来那也就表示同样数量的布料被浪费掉了。如果把卡耐基图书馆放在瀑布底下,大约在1 或2 小时年就能使整座图书馆装满各种好书。我们也可以想象,一家大百货公司每天从伊利湖上游漂下来,把它的各种商品冲落到160 尺下的岩石上。
要想不理会充满形象的演讲,就好像要求歌迷对自己心中的偶像在舞台上精彩的表演不能喝采。法国哲学家艾兰曾说:“抽象的风格总是差的,在你的句子里应该充满了石头、金属、椅子、桌子、动物、男人和女人。”这就道明了语言应选用形象化的语言。
世界上没有个性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就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演讲者曾力求演讲出自己的风格,创造出独特的“讲”。每个演说家都有自己的风格。如鲁迅先生是分析透彻、外冷内热、富于哲理的演讲风格;郭沫若先生是热情洋溢、奔放跌宕、文辞富丽的演讲风格;毛泽东同志则是通俗风趣、逻辑严密、民族特色浓郁的风格。这就是继形象化后的又一演讲技巧——个性化。
演讲的个性与演讲者自己的个性密切相关。每个人的个性形成与人的性别、年龄、生活环境、生活经历、文化修养、气质、职业等因素有关。如一位女药剂师在第一次品尝啤酒时,脱口而出:“哎哟,就像喝颠茄合剂一样!”
女药剂师的职业敏感使她把啤酒和颠茄合剂联系在一起,而不像一般人把啤酒比喻为潲水。
奉系军阀张作霖在1924 年8 月要作一次战前训话。大帅府的秘书们连夜赶写了一篇10 多页的“训话文稿”。谁知张作霖一看就发了火:“你们这帮耍笔杆儿的,准叫墨汁灌糊涂了!文绉绉的长玩意儿,多耽误事!说的人费劲,听的人难受,简直是活坑人!……”于是秘书们又火速八易其稿,好歹剩了1000 多字。开始训话了,张大帅气字非凡地走上讲台:“军人说话,贵乎明简,军人说话,贵乎明简。呵咳呵咳!”张大帅只是干咳,再也接不下去了。原来,张作霖把“贵乎简明”错背为“贵乎明简”。一经颠倒,就再也想不起下文了。全场一片死寂。突然,张大帅把胡子一持,扯开嗓门,来了个即兴训话:“……今天个,咱们就说大实话!前年夏天,咱们跟吴某人老小子干了一仗,大家还记得吧?!”军人们沉默不语,他稍停片刻,“嗯,丢人的事都记在我帐上,你们别磨央不开。眼下,姓吴的又在找茬了!……
你们说,该咋办?!“群情激昂,振臂高喊”打“!”好!打!咱们丑话说在前,这回,许胜不许败,胜的,升官得奖;死的,多给恤金;败的,军法论罪!我说话算数!你们好好合计合计。我的话完了!“
张作霖的即兴发挥,以其紧密的结构,极强的号召力,通俗的语言,深
深地感染了与他文化层次相近的军人们。粗鲁率直的用语正是张作霖军人出身的生动体现。
张作霖的即兴演讲说明,当演讲者的个性与演讲词的风格不一致时,演讲者的演讲是很难动情的,也很难感染人。演讲者文化层次很低,大谈一些极其深奥的哲理,只能是囫囵吞枣的背诵而即使背诵出来也只能显得极其牵强;平时很严肃的演讲者,生硬地念充满幽默情趣的演讲稿,总会显得不伦不类。与其这样,不如用符合自己气质、个性的语言进行演讲。
演讲风格的个性化还体现为演讲中所涉及人物的个性。对于演讲中涉及的人物个性不应是一种平白的交待,而要通过生动刻画、语言模拟等手法充分展现。如一篇题为《美在召唤》的演讲:
在上海的南京路上,忽然有三个穿着花衬衫、蓄着过耳长发的青年大叫着追逐一个少女,吓得姑娘惊惶奔跑呼救,眼看就要追上,路上的行人拥了过来,怒目而视:这三个流氓阿飞怎么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追逐妇女?人们看着这三个穿着花衬衫、留着长发的青年,简直是一幅流氓的形态、坏蛋的嘴脸。有些人已经准备拔刀相助来保护姑娘了。这时,三个青年已经赶上来了,其中一个气喘吁吁地叫住了姑娘:“哎,同志,这是你丢失的手表吧!我们看到的,还你的表,你跑什么呢?”
为了阐述如何统一外在美和内在美的论点,演讲者引证了三个衣着标新立异的青年给人们带来一场虚惊的实例。三个青年的形象在演讲者对现场细节描写和对话模拟下,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演讲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