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必读:厚结人缘的处世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处世必读:厚结人缘的处世经-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感恩,有朝一日得到报答,等等。
 看到邻居离去,我心中并非没有歉意。我对她说的“以后常
 来玩儿”,也是发自内心的。但当我收到她的来信,得知她打算
 带着孩子和狗一起到我家住两三个星期时,一时感到十今为难。
 直说了吧,平时我们喜欢陪伴的朋友,并不一定就是我们愿意成
 是生活在一起的人。可是,我怎么能对朋友说“不”呢?所以,我
 就虚伪地复信说,很高兴见到他们。
 为什么不能坦率地对她讲,我很愿意招待他们几天,但住三
 个星期又实在太长呢?毫无疑问,和很多人一样,我害怕说“不”
 字。当我不想答应别人求我的事情时,我又不能毫无愧意地拒
 绝人家。
其实,拒绝是你的权利,也是你负责任的表现。懂得自重,就应该学会说“不”。
在什么场合呢?先谈以下几种:
(l)当所期待的帮助是欠考虑和不合适的时候。假如一个女友想请你开车送她到1
30公里外,以便赶上夜里去巴黎的飞机,那么她肯定有其他交通手段可以选用,你完全
有权利认为这一要求欠考虑,可以拒绝。相反,如果她是接到紧急通知奔赴病危母亲的
床前,那么,你一定要主动提出送她直接到医院。
(2)当有人想干扰歪曲你的某种信念时。你永远不要认为有义务为他人说谎,比如,
一个朋友为了离婚,希望得到你对其有利的作证时。不想违心地办事,就要敢于说“不”。
(3)当有的朋友提出让你代替他完成某种义务时。比如,对朋友父母的关心,应该
是他应尽的义务,你不能代替。
(4)当你仔细地权衡利弊后认为需要表明某种态度时。住很遥远的父母希望你带着
全家到他们那里去过春节,而你的朋友希望你留下帮他谈成一笔可以赚大钱的买卖,可
以拒绝,也谈不上自私。
也许你会说:拒绝,可以。但怎样拒绝呢?以下有几个建议:
(l)立即答复,不要使对方抱有不能实现的希望。要打消为避免直接拒绝而寻找脱
身之计的念头。请不要说,“我再想想看”,或“我看看到时侯行不行”等等。明确地
告诉对方:“实在抱歉,这是不行的。”
(2)不耍以为每次都有必要说明理由。在很多时侯,你的拒绝会比提出的要求更明
确有力,这一点尤为有效。比如,朋友在家庭生活中节外生枝,让你帮助监视他的妻子。
你就可以说:“不,如果你连妻子都不信任,你还会有朋友吗?”
(3)努力以一种平静、庄重的方式讲话给你,希望帮忙去对付另一个人,你就可以
说:“我担心对方也在找朋友,不如由我负责你的后方。”
1O.君子之交淡如水
不少人交友是为求心灵的沟通。人除了物质,还有意识,吃饱喝足、就要想事、而
这些事,一个人“独吞”是很难受的,必须找人来交流。无论你的情感隐私,还是遭遇,
憋在心里,时间久了,便如鳃在喉,不吐不快。
君子之交,是为了心灵的沟通。它最不具有功和利的目的性。而它对中国人影响之
深也让人感叹。在一个特别重视交际、讲究关系的民族中,是不该以“不善交际”为美
德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君子之交,因为它强调的是“淡、简、文”,甚至“木讷内”。
君子之交淡如水,是庄子的名言。与《中庸》上的“君子之道,淡而不厌”,是一
个道理。君子的交友之道,如淡淡的流水,长流不息,源渊流长。今人将交友比作花香。
说“友谊就像花香,越谈就越持久”,与古人有异曲同功之妙。
在中国,中庸之道是一种至高的做人法则,掌握了这种方法,便会在生活中游刃有
余。交友也讲中庸,除了“淡而不厌”外,还要“简而文”,“温而理”,简略但是文
雅,温和且合情理。
交朋友,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让朋友围绕着你的爱好转,让一个世界都是你的色彩,
也不能自我感觉良好,取笑朋友的爱好、兴趣。“和而不同”,尊重自己,尊重朋友,
你不必跟在朋友的后面,亦步亦趋,也不必强迫人意,使人同己。客观、冷静、明智,
才不会举措失当。
君子之交,是一种心灵、精神的沟通,要崇尚自然,不是刻意地为交友而交友。
君子之交,就要去除功利的目的。保持一种淡的感觉,而非首若饴的滋味。
11.不要过于苛责朋友
精明善察,是一个人的优点。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拥有精锐的洞察力,能了解世事百
态,面子人情,甚至能尽快地、全面地了解一个人,是一种财富,怎么利用它,主要在
于洞察百态之后的反应。假如能针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交友方法,那么这笔财富算
是用在点上;倘若过于苛责朋友,挑鼻子挑眼,发现他这也不好,那也不对,那么再好
的洞察力都交不到好友。
《莱根谭》上说:“人有顽固,要善化为海,如忿而疾之。是以顽济顽。”对于别
人的顽固的行为,应善加开导,而不是忿而疾之,试想,两块顽石相撞,怎么会撞出友
情?
至察其实并不错,错在于至察之后,不懂怎样待友。人们住往能够将别人的缺点看
得一清二楚,却暗于自己,忽视自己的缺点。看清朋友的缺点并不是坏事,若能分别对
待,有益无害。“不责小人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不责小人过,就是不要责难别人的轻微的过错,人不可能无过,不是原则问题不妨
大而化之。“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不可太严厉,一定要考虑到对方能否承
受。
在现实中,有的人责备朋友的过失唯恐不全,抓住别人的缺点。便当把柄,处理起
来,不讲方法,只图泄一时之愤。几个朋友同室而居,其中一个常常不打扫卫生,常常
不提水,另一个朋友就常在别人面前说那人的坏处,牢骚满腹,久之,传人那人的耳朵
中,室中的气氛越变越坏,两个开始冷战,一屋子都不得安宁。这就因小失大。
不发人隐私。就是不要随便揭发个人生活中的隐私,揭发朋友的隐私,是没有修养
的行为。人都有自己不愿为人所知的东西,总爱探求别人的隐私,关心别人的秘密,不
仅庸俗,而且让人讨厌,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对朋友人格的不尊重,也可能给别人惹来意
外的祸灾。
朋友与朋友之间,不能太过亲密,亲密易生侮慢之心,对于别人的隐私,他放在心
里不愿与体分享,就该放下好奇心。何况自己一定也有隐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假如朋友告诉你他心之所思,你更该为其保密,他既然这么相信你,那么你一定要学会
珍借这份友情,对于朋友的秘密,三缄其口并非难事,就像朋友的东西寄放在你那,你
不可以将它视为你的,想用就用。
不念人旧恶,就是说不要对朋友过去的坏处耿耿于怀。人际间的矛盾,总会因时因
地而转移,事过境迁,总把思路故在过去的恩怨上并不是明智之举。记仇的朋友是可怕
的,他不一定会在什么时候,记起你对他犯下的错误,也不定在什么时候,他会给你一
下,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所以,与朋友交往,学会忘记,忘记在一起的不快和口角之
争,下次见面还是好朋友。
还有,就是对于朋友生活、工作中的习惯,给予尊重。如果说,在朋友做人中所出
现失误,你尚可以埋怨一二,但是,对于生活中的个人习惯,你再挑三捡回就不是可原
谅的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不可能与你相同,尊重朋友的习惯是最起码的要求。
一人可以至察,但至察后要有更多的“徒”,而不是无“徒”,孔子弟子三千,不尽相
同,孔能因材施教,就是至家的结果。
《莱根谭》中说:“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
不可待好法独行之操。”
一块堆满腐草和粪便的土地,才能长出许多茂盛的植物,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常
常不会有鱼是来繁殖。君子应该有容忍世俗的气度,以及宽恕他人的雅量,绝对不可自
命清高,不与任何人来往而陷于孤独。
人往往缺乏容忍朋友的缺点的雅量,其实世间并无绝对的直理,而且正邪善恶交错,
没有什么是绝对的。所以交朋友须有清浊并容的思想,一个人若想创造一番事业,必须
有恢宏的气度,能容天下人才能为天下人所容,必须有牙量容人的胸襟。
12.留一步,让三分
“忍一时,风平浪静;让三分,海阔天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都可能在某
些方面与别人不同。朋友相处常常就会有大大小小的矛盾,当我们面对这些矛盾时,不
可以为“狭路相逢勇者胜”,因为胜的同时,一份友情也就消失了。《莱根谭》上说:
“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食。此是涉世的一种手法。”
留一步,让三分,是一种谨慎的处世方法,适当的谦让不仅不会招致危险,反而是
寻求安宁的有效方式。个人住活中,除了原则问题必须坚持,对于小事,对于个人利益,
谦让一下会带来身心的愉快,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有时,这种“退”即是“进”,
“与”就是“得”。
为人处世,遇事都要有退让一步的态度才算高明,让一步就等于为日后的进一步打
下基础。给朋友方便,实际上是日后给自己留下方便。
交朋友,就像在跳交谊舞,有进有退,有退有进。有时,退一步路更宽。可能有这
样的经历,去登一座有名的山,往往会直奔主峰,一是有点“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魄,
二是听说峰上有日出,有佛光,有云海,十分迷人。所以对沿途的景色不屑一顾,等到
了峰顶,大已气喘如牛,满头大汗,结果没见到日出,也没见佛光,偶见云海,又觉得
不过如此,扫兴而归。假如换一个角度,不要将目标定在顶峰,而是走到哪算哪,不慌
不忙,一路走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