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工作中的时间管理的艺术。
第23节:把时间用在刀刃上(2)
要想成为优秀员工,首先必须学会挤时间。与一个小时相比,一分钟看似微不足道,但细细地算一笔时间账,你会发现,每天多挤出一分钟,累积起来就是一段不短的时间,足够我们成就不凡的人生。成功还是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你挤时间的能力。
再次,凡事要分清轻重缓急,一切以要事为先,全力以赴完成最重要的任务。工作一般分为三类:急件,必须马上办;优先件,尽量去办;普通件,有空去办。只有把主要时间花在重要的事情上,抓住最关键的工作,才能有效地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此外,很多人快到下班时间就心不在焉了。其实,下班前的10分钟是一天的〃黄金时间〃,用好了,不仅能为你今天的工作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还能为你第二天的工作做一个好的铺垫。比如,整理办公桌和备忘录,检查工作表,拟定第二天的工作计划,只要你能坚持下去,你就会成为一个井井有条的人。
最后一点,今天的事必须今天就做完,绝不拖延到明天,这是提高时间利用率的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正如日本效率专家桑名一央所说:〃昨天已是无效的支票,而明天是预约的支票,只有今天才是货币,只有此时此刻才具有流动性。〃
最可悲的人,不是软弱无能的人,不是穷困潦倒的人,不是一事无成的人,而是不懂得利用时间的人。如今,时间管理能力已经成为企业衡量优秀员工的重要准则,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第24节:一步一个脚印(1)
一步一个脚印
〃踏实〃不等于原地踏步、固步自封,它是一种稳中求进的大智慧,是一个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只有那些目标专一、坚忍不拔的人才能一点点进步,直到赢得最后的胜利。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这句话说的是,如果过分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不能成功。
这本来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却很少有人能明白这个道理,查理也是在吃亏后才明白这个道理的。
查理和戴维是大学同学,毕业后一起幸运地进入了英国某大型汽车公司。查理生性活泼好动,遇事容易冲动,戴维则行事稳妥,凡事都非常谨慎小心。虽然他们的性格相差甚远,但作为热血青年,他们都希望尽快做出成绩,得到上司的赞赏。为此,查理从不错过任何表现自己的机会,甚至不惜牺牲同事的利益。虽然他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他得罪了很多人。与之相反的是,戴维一直脚踏实地地做事,处处与人为善,很快就赢得了同事的好评,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转眼间,半年过去了,查理和戴维迎来了一次升迁的机会。原来的经理助理辞职了,公司领导研究后决定在查理和戴维之间选一个人做经理助理。消息传出来后,求胜心切的查理更加跃跃欲试,并在上司面前大肆诋毁自己的竞争对手戴维。但最后,处心积虑的查理却未能如愿,反倒是一直〃沉默是金〃的戴维赢得了这场无声的战争。
这次失败对踌躇满志的查理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经过认真的反省后,他终于想通了:只有踏踏实实地做事,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品尝到成功的甜蜜滋味,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
事实的确是这样。任何人都不会一到新公司就立刻得到重用,任何老板都不会随便把重要的工作交付到一个新人手中,因为他们的经验告诉他们新人只有通过无数历练后才能实现蜕变,这与能力无关。比如医科大学的高材生进入医院后,会沉寂很长一段时间,因为人们认为他〃嘴边无毛,办事不牢〃。但只要沉住气,踏踏实实地把自己的每一个任务都做好,总有一天你这匹〃千里马〃会被伯乐的〃慧眼〃发掘,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只要真正想踏踏实实地做事,无论是谁都可以做到〃一步一个脚印〃。如果你是一颗冉冉升起的职场新星,一步一个脚印的态度将引领你进入成功之门;如果你已经身为职场〃白骨精〃,一步一个脚印的态度将助你铸就更加辉煌的事业。正如李大钊所说:〃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
第25节:一步一个脚印(2)
但在现实生活中,能坚持不懈地做到〃脚踏实地〃的人少得可怜,因此他们不能一次就把工作做对,总是问题百出。出人意料的是,犯这种重复的错误的人都是所谓的〃聪明人〃,那些忠诚于自己的工作的〃傻瓜〃却将自己的工作完成得滴水不漏。这些和美西战争期间把信带给加西亚的罗文一样的〃傻瓜〃,从不因事小而不做,只是单纯地凭着对工作的一分热忱和忠诚竭尽全力去完成自己任务。
也许你会说他们做的事情不需要任何智慧,只是按部就班、稳扎稳打地前进,过多的赞誉有些言过其实。但就是这种看似不值一提的〃一步一个脚印〃,罗文成功地把信送给了加西亚,为美国的战胜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就是那被人嗤之以鼻的〃一步一个脚印〃,那些默默无闻的人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为我们幸福美满的今天奠定了基础,在人类史书上画下了浓重的一笔。
〃踏实〃不等于原地踏步、固步自封,它是一种稳中求进的大智慧,是一个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只有那些目标专一、坚忍不拔的人才能一点点进步,直到赢得最后的胜利。
一步登天或许很难做到,但每个人都能做到一步一个脚印;一鸣惊人或许难以实现,但每个人都可以做到有始有终地做好一件事;一下就成为天才或许是异想天开,但每个人都可以做到每天都进步一点点。只要你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走下去,〃跬步〃终将〃至千里〃,〃小流〃终将〃成江海〃。
第26节:把问题一次性解决(1)
把问题一次性解决
将工作负责到底,不仅要求员工不折不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还要求他们竭尽所能为他人的工作奠定基础,提供帮助,将工作的效能提高到最大限度。
这是一个关于耶稣的故事:
一次,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就让彼得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到见;耶酥没说什么,就自己弯腰捡起来,用它在铁匠哪儿换来三文钱,并用这三文钱买了十七八颗樱桃。出了城;两人继续前进,经过的是茫茫荒野,耶稣猜到彼得渴得厉害,就让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彼得一见,赶紧捡起来吃。耶稣边走边丢,彼得就狼狈地弯了十几次腰。于是耶稣笑着对他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小事不干,将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劳。〃
在工作中,很多人总是埋怨问题多如牛毛,要反复地去解决。但实际上,这些问题都是他们自己造成的,因为他们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而仅仅是把问题从系统的一个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或者只是完成一个大问题里面的一个小部分。比如说,一个人因头疼到医院看病,医生只是单纯地检查了他病人的头部,只要暂时为他消除了头痛,他们就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彻底的全身检查。只有到病人的病情牵动全身,才会引起医生及病人自己的重视,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治疗时间,以致造成严重的后果。
从表面上看,医生的所作所为似乎和我们通常所说的〃就事论事〃有些相似,但它们存在本质区别。就事论事是指,按照事情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因这件事而牵扯到其他事。而与医生相似的做法,是对工作的不负责任,不仅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反而会因此错过最佳〃诊治〃时间,甚至遗憾终生。要一开始就把事情做对,光满足于小修小补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把问题一次性解决,不留任何后患。
把问题一次性解决,是一个人对工作尽职尽责的表现,而对工作尽职尽责不是某一个时段的过程,而应该贯穿于我们的整个工作始末,甚至我们整个人生。如果把一个企业比作一个复杂的机器,那么每个员工就是机器上的零件,任何一个零件出问题,机器都将无法运转。
每个员工把自己遇到的问题一次性解决,实际上就是为其他员工的工作做铺垫,因为上一道工序的结束就是下一道工序的开始。反之,如果每个员工的问题都没有解决,积累起来就会形成严重的安全隐患,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影响。
许多人,尤其是初涉职场的年轻人错误地认为,对简单的问题较真就是一种浪费,不必做得很详细、很彻底。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我们还是用一个真实的事例来说明吧!我们国家在修建大型工程时,很少能一次就把所有的问题都考虑到,总是要反反复复地打〃补丁〃,不是今天加铺水管,就是明天加建电缆,又要一次次将马路挖开,造成重复浪费。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国在进行相同的工程时,总是坚持一开始就兼顾所有的问题,一开始就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两种做法孰优孰劣,一目了然,不必赘述。
第27节:把问题一次性解决(2)
每个人都知道,好习惯能引导一个人踏上成功之路,坏习惯则能将一个人引入歧途。很多人做事都是〃点到即止〃,工作没完成或只完成了一部分就将其放在一旁,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任务了。这显然不符合一个优秀员工的要求:将工作负责到底。
将工作负责到底,不仅要求员工不折不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还要求他们竭尽所能为他人的工作奠定基础,提供帮助,将工作的效能提高到最大限度。一个人一旦养成了有始无终或虎头蛇尾的恶习,它将在无形之中吞噬你的进取心,将你推入万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