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之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企业之殇-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a。既认真干活,也认真思考(西方模式);b。既不认真思考,也不认真干活。中国古代的公民很聪明,经过几次试错,在付出了一些生命的代价后(如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他们立刻明白了:不认真干活的代价,是工作质量低劣,从而生活质量也一样低劣(底线式生存);而认真思考的代价,则很可能是掉脑袋。他们马上二害相权取其轻,主动选择了既不认真思考,也不认真干活(中国模式)。最后,中国人就成了马马虎虎、不求甚解、不认真、不扎实的人。一个国家,由13亿这样低素质的国民组成,却想成为一个大国,凭什么?!案例:华为的等级文化明确、森严的等级,是竞底社会的一大特征,因为等级形成了竞底链,高等级者能够有效地对下竞底。也许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找不出第二家像华为这样的企业,有如此花样翻新、名目繁多的干部等级,这些等级包揽了各种类型,简直囊括了人类的想象力:1。企业类等级:如董事长、总裁、董事、常务副总裁、高级副总裁、资深副总裁、副总裁、总监、总经理、经理、助理、主任、客户经理、营销高级专家、营销资深专家(技术等级类推,不再赘述);2。政府类等级:如部长、科长、主任科员、专员、主任、顾问、专家;3。军队类等级:如干部部部长、培训营营长、队长、组长、班长……等级制造官员,而官员多有几个好处:a。廉价满足员工的虚荣心。因为中国是个官本位的社会,名片上有一定的官衔,会让员工觉得有面子,心里更舒坦。b。鼓励和鞭策员工拼命工作。因为别人进步了,升官了,就等于自己落后了,无形中压力就更大了。c。在对外交往时,可以获得客户的重视。但等级文化最大的一个弊病是,阻碍了平等沟通、畅所欲言,因而也在无形中扼杀了创新的种子,作为一个高科技企业,这自然是致命的缺陷。
第269节:一、中国式的企业文化
儒学对中国人的影响,也充分反映在企业文化中:儒家尊敬长者和所谓的知识分子,受这个影响,中国企业一般只允许渐进式改革,任正非的小改进,大奖励;大建议,只鼓励就充分反映了这一点。儒家思想灌输伦理标准和工作纪律,反过来使人们难以跳出窠臼而创新。儒家思想宣扬等级社会,这使得竞底者往往强调人治管理文化,这样却使得组织散漫。儒家文化中,对心灵安宁、和谐的追求,使人们对不公平的底线,更容易逆来顺受。中国员工在公司里倾向于压抑个人看法和见解,尊重领导、尊重权威。在内心深处,他们常常期待自己的主管既像领导又像良师,甚至像自己的严父。他们希望自己的主管不仅在工作上,而且在生活上能给自己善意的指导。竞底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权谋文化,中国权谋文化的发达,从每年的出版物中那些最热销的权谋书籍中,就可见一斑。权谋文化的核心就是治人与治于人,所谓的治人,就是研究竞底者如何对被竞底者竞底;而所谓的治于人,则是那些可怜的被竞底者,研究如何在被竞底状态下,寻找能让自己多透一口气的空间,并窥探时机,让自己成为竞底者。案例:绝不让雷锋吃亏的悖论在企业文化中,华为还有一个著名的口号:绝不让雷锋吃亏。在巨大的宣传和塑造之下,真实生活中的雷锋早已不可靠,而人们看到的榜样化、概念化的雷锋,是一个没有自我的典型:他可以奉献一切,即吃一切亏,永远任劳任怨地把自己放在底线。因此,这个雷锋完全不是理性经济人,客观地说,他就是一个精神病人,因为市场经济的基础,首先是承认人是理性经济人,雷锋这样的疯子,是不可能存活在市场经济中的。而正是肯吃一切亏,才成就了这种意义上的雷锋。华为作为一个现代企业,既然希望不让雷锋吃亏,那么为什么不先在制度层面,形成一套鼓励创新负责,按贡献付酬的制度呢?那样的制度才能保证:不必等人成了雷锋,再让他不吃亏。
第270节:一、中国式的企业文化
奇怪,任正非不是常常要求建立起比较合理的管理机制,对人的管理才是最大的财富?他这次为何忘了建立防止雷锋出现的制度了?必须看到,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只有一个雷锋被树立出来,这比中六合彩头奖的概率,恐怕还要少几万倍。更何况被找出来时,他早已不在人世,对以前吃过的亏是不是能获得回报,毫不在意了。因此,绝不让雷锋吃亏这句口号的潜台词是:员工应该积极奉献、争做雷锋,要相信公司不会让雷锋吃亏。如果公司一时没有发现某个雷锋的存在(公司当然常常不会发现,因为任正非没有为发现雷锋建立完善的制度),那员工应该继续任劳任怨地奉献,因为为自己争取合法的权益,不是雷锋应有的作为。这就是榜样式的竞底:树立一个难以企及的榜样,让常人去模仿。六合彩对超级大奖连篇累牍、激动人心的宣传,要达到的就是这种效果。只是,人们可以简单地算出六合彩的中奖概率,然后去盘算是否买彩票。但员工却很难看清对雷锋的回报概率有多高,回报有多大。正是这种模糊的概率,使得榜样激励成为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激励方式,成为竞底组织十分普遍的竞底现象。竞底组织特别信任具有人格魅力,尤其有传统家族长辈形象的领袖人物,信任具有社会地位的人,信任精神力量或某种意识形态,信任某些未经分析的经验或情绪。一般竞底组织中,高层通常意志坚定、意气风发,一谈到宏伟目标,口气就铿锵有力,但这股激情却很难对唯唯诺诺的中层起作用。这是因为中层知道组织的问题所在,他们面对下层被竞底者,内在的人性使他们不忍对下属进行坚决的竞底,但自己又不得不面对老板的竞底,显得无可奈何。而最下层的是人数众多的被竞底者,他们为了基本生存的需要,被动服从地完成自己的任务。针对这种文化,著名经济学家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中说:
第271节:一、中国式的企业文化
个人活力解放的最大结果可能就是科学的惊人发展……只是在工业自由打开了自由使用新知识的道路后,只是在凡是能找到人支持和承担风险的每件事都可尝试以后,而且这种支持还必须是来自不是官方指定的提倡学术的当局,科学才得以迈步前进,并在过去150年中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个体对种属的反抗,实际上是构建我们文明的力量……无论何处,只要除去自由利用人类天才的障碍,人很快就能满足不断扩大的欲望。而竞底文化倾向于束缚人的天性,规定人的活力只能用于为竞底者谋利的方面,这自然无法自由利用人类天才。
第272节:二、竞底文化的特点
二、竞底文化的特点竞底组织的文化特别追求力量感,喜欢使用夸张激昂的象征词句,喜欢用富于刺激性的色彩,尤其是红色作为标志,鼓励集体主义、民族主义,它的伦理强调团结一致,排斥个人主义。很多竞底组织都会有自己的歌曲,它们的厂歌、公司歌一定是英雄式的,强调振奋人心。这些歌曲的曲调雄浑有力,颇具进行曲的风格。他们通常举行群众大会,进行歌咏比赛,以激发被竞底者的崇高情怀,人们参加这种集会表现得如此的虔诚,往往让不知情的人以为,是在举行某种宗教仪式。案例:华为的大合唱竞底组织的文化常常追求宗教般的激情,这种激情大多体现在群体活动中,如大合唱。合唱的歌曲一定是雄浑、激昂,以鼓舞斗志、士气为目的的,如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如《团结就是力量》,如《咱当兵的人》。有华为人这样激情磅礴地形容华为的大合唱:当你置身在10000人中,华为事业的高度顿时让你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当你听到全场整齐、激昂的歌声,巨大的声浪在全场起伏时,不由你不惊叹这是多么宏大的集体啊!而你正是这个无与争锋的集体中的一员,此刻华为就是你的,她就在你的面前;你想掬她入口,却又发现她飘扬在你的周围。你已经听不见自己的声音。确实,这种大合唱,包括整个华为文化,要的就是你已经听不见自己的声音。没有自己的声音,就是竞底者要达到的效果!也是竞底文化的本质。这位华为人还写道:华为的大合唱已经成了华为的保留节目,每到年终,华为的大合唱就要拉开序幕。不要以为这是什么文艺表演,它完全演变成了一种团队精神的训练课,变成人们认识一个华为的仪式……华为人已根本不在乎是否唱得好听,最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激昂的歌词、亢奋的曲调、全场此起彼伏的共鸣来震撼彼此的心灵……突然间在舞台的前方站起来数排人,其中有人领头高喊:华为前进!华为前进!其他人也跟着高喊:华为前进!华为前进!人们和着呼喊的拍子啪、啪整齐地鼓掌。全场华为前进的呐喊声一片一片激荡开来,不绝于耳。那个场面,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热情澎湃、忘乎所以,即使在异性面前表现冲动的大学时代也没有机会看到这样令人振奋的场面。我想,这大抵就是企业精神吧!这种群体活动充满了强烈的宗教色彩,这是竞底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表面上确实有助于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同时,借助这类群体活动,竞底者还能打压内部质疑的声音。相对而言,华为这种激情动人的洗脑模式,比联想柳传志冷冰冰的入模子,也许要高了一两个等级。竞底者喜欢营造高、大、厚、重的建筑,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威仪,达到以势压人的效果。希特勒在谈到他梦中的柏林新总理府时,就表达了这个想法:谁踏进总理府,他就应该有朝拜世界主人的感觉。因此,纳粹德国的建筑无不追求威武、雄壮、庄严、凝重,以体现竞底者的强权意志。案例:华为的建筑华为早期在租用的标准厂房里办公,体现不出企业的风格。1997年,华为在深圳坂田有了将近两平方公里的土地,开始按自己的规划建设总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