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之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企业之殇- 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选择外界专业人士管理并由家族维持控股权;26%完全出售控股权及管理权。尽管这些企业无论是交由子女继承,还是请外界专业人士打理,其财务表现都难逃大幅倒退,但研究结果亦表明,找外人管理生意的业绩仍远胜在家族中物色继承人。数据反映出香港过半家族企业无法克服管理方面的弱点,即不肯将公司业务交给专业管理人士打理。如果创办人没有儿子,或者儿子能力不行,往往只好拖后交接。这么做的结果只会加剧企业竞争力下降。研究发现,企业由家族成员继承后,资产营运回报率平均下跌0。1%,即每百万元资产每年少赚千元;而由外人接掌的企业,资产营运回报率平均上升1。3%,即每百万元资产每年多赚1。3万元。骤看之间,上述回报差别似微不足道,但资产总值以百亿元计的企业比比皆是;以资产值百万元为基础,每年溢利相差万元,屈指一算,资产值百亿元,溢利差距便过亿元了。研究人员认为:转型期内地家族企业败家率更高如果以同样模式研究内地家族企业,相关上市公司在继承完毕的前8年股价下降幅度,恐怕会高达100%。其依据是,内地家族企业的能人经济特征较香港家族企业更为明显,早年营商环境的不公平、不透明导致许多企业需靠打通关系获得营业许可及借贷,其中又以地产、煤矿等资源性行业为甚。依附于掌舵人的各种特殊人脉关系构成了企业的核心资产,而这种资产很难直接传承,使企业在交棒过程中难逃人事震动或业绩滑坡。在内地,家族企业的掌舵人过身后,企业被子嗣分拆,或地方政府参与争夺产权的例子并不鲜见。另外,由于内地的职业经理人素质及诚信度普遍较低,使得引进专才成了很多家族企业想跨而跨不出去的一步。重庆力帆控股的董事长尹明善曾向记者表示不敢将企业完全交由外人打理,因现实中,外人职业道德低下、坑害老板、卷款而逃、隐瞒或扭曲资讯、中饱私囊、架空老板、另立山头、带走原企业用户和机密等例子很多。一个极端的例子是,兰州黄河啤酒集团掌舵人杨纪强曾尝试让职业经理人而非儿子继承管理,结果他所信任的职业经理人在帮他把黄河啤酒集团弄上市的同时,也差点将他取而代之。遭此打击,曾称雄西北的黄河啤酒从此消沉。
第302节:七、竞底文化注定的九斤老太法则
研究人员认为,内地家族企业与香港家族企业一样,在过去10年及未来10年普遍面临交棒问题,不能平稳过渡的话,恐会对经济造成冲击。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5年民营经济在gdp中的比重为49。7%,而家族企业占到民营经济的95%。最后,专家免费设计三大法宝,以帮助家族企业改写败家宿命:1。设计继承计划2。公司运营制度3。完善法规促进公平显然,这三大法宝只是学者们在纸上谈兵,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如果靠设计完善的制度,就能解决好企业的重大决策问题,那么学院里教制度经济学的教授,一定是最高超的经营能手了,实际上他们除了在教室里高谈阔论,也就只能在教室外阔论高谈。竞底者成立竞底组织,聚敛财富,就是为了子孙万代的享受。他们深深知道,创业和守业都不容易,因此想尽量凭着自己的雄才大略,将子孙万代可能遇到的问题,都统统解决掉。如秦始皇之流,就是为了这种心态而忙碌致死。但二世祖们往往成为缺乏竞底实力的荒淫无能之辈。因为竞底实力是在不断克服逆境中锻炼出来的,二世祖们最缺乏的就是逆境。像美国的福特二世大力扩张老福特的汽车公司,小沃森将老沃森的ibm成功带入广阔的计算机领域,小罗斯福执政胜过老罗斯福,在中国绝无仅有。案例:小超人是超人吗?曾几何时,超人李嘉诚的小儿子李泽楷的事业,如肥皂泡般绚丽多彩,引得短视的人们惊呼小超人一日所赚,胜过老超人一生所赚。很快,股市肥皂泡破灭,正应验了巴菲特的那句名言只有等潮水退去才看得出谁在裸泳,市场证明李泽楷的公司,一直是香港表现最差的公用事业股票,并且不会受到市场上涨的影响。在截至2007年10月的两年间,香港恒生指数涨幅超过100%,但电讯盈科一直在每股4。85港元附近窄幅波动。显然,小超人并不是超人,因为中国的超人都是竞底超人,其竞底精神是苦炼出来的,即使是超人,也不可能生出超人,或培养出超人。
第303节:七、竞底文化注定的九斤老太法则
案例:九斤老太法则:荣德生荣毅仁荣智健无锡人荣德生在民国期间白手创业,成为中国最大的资本家,号称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他曾经自言:在衣食方面,我拥有半个中国。荣德生的第四子荣毅仁曾任无锡面粉公司经理。在改革开放后,依靠父亲和荣氏家族在海外的影响,创办中信公司,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最高曾担任国家副主席。荣智健是荣毅仁的长子,1986年进入中信旗下的中信香港公司。1987年中信香港改组,荣智健担任副董事长兼董事总经理,从此,中信香港进入荣智健时代。1990年,中信香港通过一系列收购,成为泰富发展的第一大股东,遂更名为中信泰富,荣智健成为董事局主席。以中国政府的资源做后盾,中信泰富在房地产、贸易、银行、发电等方面四面突击,以致到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其主营业务受到严重影响,股票在二级市场风雨飘摇。如果股价大跌,用以获得数百亿贷款的质押股票,将会立即被银行斩仓还债,而无质押的债务,也会被催逼还债,系列反应必将使中信泰富被清盘。在万分危急关头,来自中央的资金扫盘(吃尽股市上的抛单),力挽狂澜,助中信泰富渡过险关,才使荣智健死里逃生。没有人知道,中央因为这次扫盘付出了多少民脂民膏?!10年后的2008年10月,中信泰富又爆出惊人猛料:其在炒卖外汇时,因汇价急剧下挫,引致严重亏损,预计2008年将亏损155亿。中信泰富的市值2天内蒸发210亿,据称此事与荣家的第四代:荣智健的女儿有涉。这一次,中信泰富又从母公司中信集团急调15亿美元,作为救急信贷,中国纳税人要为此承担多少损失,不得而知。2009年1月,荣智健等中信泰富17名董事,受到香港证监会调查。唉,真是一代不如一代,难道这就是竞底者逃不过的铁定魔咒?!为什么会有九斤老太法则?
第304节:七、竞底文化注定的九斤老太法则
a。下一代的竞底精神远远不如老竞底者。在一个竞底社会,竞底实力是制胜的最关键核心能力。竞底实力=竞底精神×资源因此,缺少竞底精神,其他的死资源再多,也不过是堆砌的有形物资或无形物资,不能转化为强大的竞底实力。而根据竞底法则二一个竞底组织中只能有一个最高竞底者,当老竞底者还存在时,下一代的竞底者就无法真刀实枪地面对暴风骤雨,因而也无法锻炼出竞底实力。以联想为例,虽然柳传志将联想集团的董事长等头衔,统统让了出来,但他依然是幕后的最高竞底者,其接班人杨元庆只能生活在他的阴影之下,无法长成健硕的大树。以华为为例,虽然任正非很聪明地生造出一个所谓的emt管理团队,貌似集体决策,但他仍然是最高竞底者,其他人不过是唯唯诺诺的执行者或传达者而已。按柳传志的领军人物理论,任正非是1,而管理团队的其他成员是0,没有任正非这个1,其他人的存在都等于0。竞底精神来自于见识和判断能力的增长,心理承受力的增强。中国人对此有句充满智慧的古话,即纸上得来终觉浅,所以竞底精神是无法仅仅通过教育,尤其是中国的应试教育培养起来。战国时期的赵括毁于纸上谈兵,就是明证。李嘉诚从小就把两个儿子带去旁听董事会,这样当然可以提早熟悉公司运作的知识和内幕,但同样无法培养竞底精神。如果将纸上得来终觉浅这句话,引申到竞底精神的培养上,就是看人挑担无法磨炼自己的肩膀。因此,不管老竞底者如何苦心孤诣地想将自己的心得、经验、体会传授给下一代竞底者,但那些惊心动魄的决策经历,面对危难时如何控制焦虑、幻想、绝望情绪的心理措施,受到诱惑时如何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功夫,都是无法真切传授的。因为这些都需要亲身体验,不体验就不会有体会,而老竞底者的存在,在客观上就剥夺了下一代竞底者体验的机会。
第305节:七、竞底文化注定的九斤老太法则
b。下一代竞底者缺乏竞底的动力。第一代竞底者大多出身社会下层,他们急需改变自身境况的强烈欲望,为他们的吃苦耐劳提供了巨大的心理资源。即使像李世民、曹操这样的世家子弟,在当年的乱世,也急需为自己寻找安身立命的位置,所以中国只有乱世出英雄,在所谓的盛世,中国何曾出过英雄?由于是烂命一条,因此第一代竞底者很舍得对自己竞底;在创建了竞底组织后,他们也舍得对其他人包括下属竞底。而下一代竞底者则生活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他们从来不需要对自己强烈竞底,也舍不得对自己竞底。一个只有100元的穷小伙,通过奋斗挣到100万,他的财富增加了1万倍;而一个继承了1000万的二世祖,即使努力奋斗,赚到了1个亿,财富也不过增加了10倍,他的个人生活质量不会有明显变化。显然他的赚钱动力,不如穷小伙的挣钱压力。即使有些明智的竞底者,如李嘉诚等,将自己的孩子短时期送到外面,在别人的企业从基层干起,但周围人谁都知道,包括这些孩子自己也心知肚明,他们是二世祖,现在的吃苦只是一种特殊的锻炼,有了这样的心理前提作铺垫,这种锻炼就像作战演习一样虚假。隋炀帝杨广就经历过这样的锻炼,最后的结果又如何呢?谁都可以知道,在同样的条件下,靠作战演习训练出来的军队,绝对会被实战中拼杀出来的军队消灭。因此在竞底组织中成长起来的二世祖、n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