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 你在以往的工作中曾经负责什么;
⑥ 你的货币财产以及现金周转额。
上面的这些因素可能部分或全部影响到你的目标的实现。
尽管切实可行的原则是你制定目标时首先应该考虑的一部分,你的小目标和大目标越是切实可行,你就越有可能实现它们,但是千万别认为切实可行就是说要把目标定得很低。
如果你把目标定得很低,当你达到你所追求的目标之后,你就会在那个地方——你的目标处停下来,你所得到的绝不可能比你想象的高多少。因此追求必须慎重,不可大意。
如果有人整天嚷嚷着说以后要成为百万富翁,但是如果他们没有为这样的追求去奋斗,能兑现吗?
不少人缺少高追求的自信心,理由总的说来多种多样,但无论怎么说,解决的方法很简单,但也很惊人——向高的地方再前进一点点!
一位成功者说过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你必须为自己建立能够达到的实际目标。当你达到了这些目标,就把目标再提升一点,并再努力达到。如果你仅仅建立长期目标,而没有建立相应的中短期目标,则长期目标就会变得遥遥无期,甚至难以达到。”
人们只会关心他所期待得到的,却从不去考虑自己实际上该得到多少。曾经有一个推销员,他希望第一年就得到5万元的薪水。结果这个愿望很快就实现了,他实际上得到了5。5万元。接着,他计划第二年赚六万,后来也超过了预期目标。后来,他遇到一个朋友,言谈之间,当问及他的工作时,他说道:“好极了!我每年的递增额是一万元,从来没有落空。今年打算赚十一万,看来目标也会很快就实现,现在我正打算带我的太太和孩子去旅游呢。”
这位朋友听后对他说:“如果把你的年盈利额增加到两万元,你看行吗?瞧,你一直是如愿以偿的,看你样子精力也很充沛,并没有显得太劳累。把你每天的工作量增加一点点,也许能做到呢?”
这位销售员想了一会,说道:“你这个建议不错,有时间我会好好考虑下的。”
一年后,这位销售员就他朋友打电话,兴奋地说:“我今年的年盈利额真的增加到了两万元!”
在考虑自己能力的情况下,大胆地把自己的目标定得高一些,真的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仔细地确定你的每一段时间内的小目标,它们将会帮助你克服“目标消化不良症”。但另一方面,如果你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在同一时间要做太多的事情——拥有太多的目标,那么,将会导致你“目标烧心”。
总之,无论是为实现我们的人生理想也罢,还是想近期做好某件事、某个项目也好,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更是实现我们成为一个高素质员工梦想的关键。
第6个好习惯 凡事预先作计划,尽量将目标视觉化
那些优秀者,他们比我们更早懂得目标分割的道理。学会将目标细化,让自己每时每刻都能看到希望的曙光,让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都合理地被你利用。如果每一个小小的目标都能够在一段小小的时间内被你高效地实现,那么成功离你也就不再遥远了。
高素质员工一定要做到:量化目标,细化行动,合理用时,高效工作。
要成为一个高素质的员工,不是一蹴而成,它是由一个个并不起眼的小目标的实现堆砌起来的。要想有一番作为,必须有一个宏伟的目标,但是目标过大,容易让人失去实现目标的信心。所以,渴望成功的你还要善于把目标化整为零,用一个个小的胜利赢得最后的大胜利。例如,如果你想要成为一名超级销售员,并且也将这一目标合理地分解成了一些小目标,比如第一年完成多少万元的业绩,第二年完成多少万元的业绩……甚至可以将目标分解到每个月、每个周。但是不要以为这样就万事无忧了,因为你仅仅只是做了一个初步的工作。接下来,你所要做的就是为了达到这一个个目标,制定一个一个的详细的计划。
第13节:凡事先订立目标,并且尽量制作“梦想版”(4)
一位工业润滑油制造公司的销售员给自己订立下这样的工作目标:
本月要努力开立四项新业务;
本年度销售收入增长10%;
本年度佣金达至40 000美元;
到下个季度,要使通用电器公司的采购单上有我们产品的报价表;
拓展20位新客户;
销售费用要控制在销售净额的2%以内。
这些目标听起来似乎不错,在这个推销员自己的能力的范围之内,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工作计划,即使这个推销员内心具有强大的动力,并且付诸足够多的时间、精力来实现这些目标,最终目标也有可能因为每天混乱的工作而落空。
再比如说,你的目标是年收入5万元,那每月就要赚取4 166元,或者大约每周1
040元。再细分一下,如果每次外出联系顾客能赚500元,那你每周就要外出联系两次,每月大约8次。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必须对要联系的对象、联系的具体时间、联系方式等进行详细的计划。因此,要实现自己期望的目标,就需要像上面那样制定一份份的明确具体的计划。如果没有计划,你将感到困难重重,因为在前进的道路上常常有各种障碍,所以制定详细的步骤和策略是应对所有困难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法宝之一。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当时,不少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
10年以后,这个谜底终于被解开了。山田本一在他的自传中是这样写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跑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击,跑过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常常把我的目标定在40公里以外终点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山田本一的成功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学会把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易于实现的小目标,不失为实现成功的一种有效方法。有些人之所以在大学毕业时没能实现既定的目标,其中的原因往往不是因为自己没有努力,而是因为没有学会分解目标,在向目标奋进的征途中因为倦怠、看不到成功的希望而半途而废。
有些人误以为自己能一步登天,一口吃个胖子,所以常梦想一举成名,马上就成为一名成大事者。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一是由于你的能力并不够,二是由于成大事必须经过长久磨炼。因此,真正的成大事者善于化整为零,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
著名的现代教育学家卡耐基用了一个很浅显的日常生活经历解释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爬楼梯,分别以六层为目标和以十二层为目标,其疲劳状态出现的早晚是不一样的。
卡耐基总结了人们生活的经验,认为:把目标定在十二层,疲劳状态就会晚出现些,当爬到六层时,你的潜意识便会暗示自己:“还有一半呢,现在可不能累……”于是就鼓起勇气继续上行。
一所著名研究机构做过一项关于计划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制订计划将极大地提高目标实现的成功概率。制订计划的人的成功概率是从来不制订计划的人的3。5倍,在成功实现目标的人群中,事先没有制订计划的人仅为22%,而事先制订计划者竟高达78%!'
乔?吉拉德有美国的“销售之王”的美称。在刚刚接触推销行业的时候,乔?吉拉德就发现自己的组织能力很差。他一个月就打出了2
000多个电话,平均每周40个。数量一多,工作就杂乱起来。他希望找到一个办法,使他的工作井然有序,但一直没有成功。后来他认识到,要提高工作效率,就如中国那句俗语——磨刀不误砍柴工,必须花足够多的时功夫去磨刀。
第14节:凡事先订立目标,并且尽量制作“梦想版”(5)
吉拉德很快认识到自己的磨刀工作就是做计划。他把所打的电话记在卡片上,这样的话,每周有四五十张卡片。接下来,根据卡片的内容安排下次的话题、要写的信,再排出日程表,列出周一到周五的工作顺序,这其中包括每天要做的事。当然这样做的话,又琐碎又枯燥,往往要花去四五个小时,半天时间就没了。因此,刚开始时,他总是做到一半就想放弃,但是坚持一段时间后,他就尝到了甜头。
自此以后,吉拉德不再急着打电话,而是抽出一上午的时间做好计划工作,接下来就是精神饱满、激情飞扬、信心十足地会见客户。他必须见到他们,因为他准备了一周,一直都在想该与他们说些什么,要为他们提供哪些建议。因为准备充分,状态良好,他对会谈也充满信心,并相信下周做得更好。
后来,事实也证明了吉拉德的磨刀功夫极为成功。现在的他,不可同日而语。要确保成功,就必须制订计划。事实证明,拿出足够的时间来做细致的计划,效果惊人。商界大亨亨利?杜哈蒂很早就说过:“我只做一件事,思考和安排工作的轻重缓急,其余的完全可以雇人来做。”
其实很多人之所以失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养成先思后行的习惯,要么是只按别人说的做,要么是做到哪里算哪里。花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筹划,既简单又有效,可是你却不知道这点奥秘。即使知道,也是花了很长时间才领悟到,这难道不是很遗憾的事吗?
爱德华毕业于一所名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