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不在,你就是自己的老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老板不在,你就是自己的老板-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本性是什么呢?无非是大家都有的与生俱来的一些司空见惯的能力,你我他大家都有。倘若后天这么长时间你都没能改造改造自己的这些近乎贪婪的本性,谁还会对你的未来抱有多么强烈的信心呢,老板也不例外。
在工作的环境中,同样是由欲望带来的结果,如果多关注一下让人进取的动力就会发现,正是因为天性懒惰才使你对积极的本性漠然冷对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一位富商准备换上刚买的意大利皮鞋,不小心鞋子从窗口掉出去一只。周围的人都替这个人感到可惜。不料富商立即把已经套在脚上的另一只鞋子也从窗口扔了下去。这举动让周围的人大吃一惊,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时候,富商对身边的旅客是这样解释的:〃这双皮鞋花掉了我几千元,但现在对我而言,它已经没有意义了。可是,如果有谁在车下拾到这一双皮鞋,穿在他的脚上,不依然是很好的吗?!〃
事实是,那些总是拿本性当借口的人往往是些理屈词穷的笨蛋,因为他找不到更有力的托词说服别人。但是,如果一味地强调本性而放弃道德的约束,那么,最终抛弃你的决不仅仅是老板,而是整个社会。
在本性与良知的博弈过程中,你必须固守道德的家园,这是一个员工的发展之本,也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

第46节:为自己的心加把锁

一个优秀的员工永远也不会被利欲蒙蔽眼睛,他将时刻用职业道德与高贵的人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保持德与行的一致性。当利益在前时,他丝毫不为所动,因为他的心头有一把打不开的锁。
面对种种诱惑,包括利益放在面前需要做出取舍的那一刻,真的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来支撑自己的行为。只有德积累到一定厚重的时候,个人的行才会显得自然而不生硬;也只有德积累到一定程度,行才会自然而然地流露。这也就是德与行的关系吧。
那么,怎么做才能培养德与行呢?我们认为,只有一以贯之养成地自觉才能做到这一点。于是,自觉就成了关于培养德行的重要问题。
有个寺院的住持收了很多和尚,其中有一个小和尚从小入寺,老和尚抚养他长大。小和尚觉得寺院生活太枯燥总是不安心礼佛,大清早就从院墙角那里翻墙出去。
老和尚看到倒在墙下的梯子心下了然。半夜小和尚从原路返回,当他看见老和尚双手扶梯时,惊呆了!赶忙跪在师傅面前说,我实在对不起您的养育之恩。
老和尚说:〃人各有志,为什么要用我的思想去束缚你的思想呢。天凉,速加衣去吧。〃小和尚至此静心佛门,终成一代高僧。
这是一个典型的顿悟的例子。从心性活泼的小和尚到一代高僧,全赖师傅的一片慧心。
可是不管怎样,专注是一种很有魅力的状态,我们知道,一个专注的人往往具有一颗纯洁的心。因为谁都知道,要想成功地做事首先要成功地做人。做事只关系到一事的成败,但做人则牵系着你的一生。
有一个老锁匠,手艺远近闻名,更让人敬重的却是他的人品。因为他每次为顾客配钥匙,总要告诉人家自己的姓名和住址,说:〃如果你家发生了盗窃,只要家门是用钥匙打开的,你就来找我!〃
老锁匠老了,为了不让自己的手艺失传,他决定在两个年轻的徒弟中选一个做自己的接班人。为此,他进行了一次考试。他准备了两个保险箱,分别放在两个房间,事先规定,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打开,谁就有资格得到自己的真传。
大徒弟不到十分钟就打开了保险箱,二徒弟却用了更多的时间。答案好像已经十分明显。可就在这时,老锁匠突然向大徒弟发问道:〃保险箱里有什么?〃
大徒弟连忙回答:〃师傅,里面有很多钱。〃
这个同样的问题又给了二徒弟,二徒弟支支吾吾了半天,不好意思地说:〃师傅,我只是开锁,没注意里面。〃
老锁匠点点头,把保险箱里的钱给了大徒弟,宣布二徒弟为自己的接班人。大徒弟不服气,在场的许多看热闹的人也都议论纷纷,很不理解。老锁匠说话了:〃我培养接班人有一个根本的标准,就是他必须做到心中只有锁而无其他,对钱财视而不见。否则,心存私念和贪心,一旦把持不住,去登门入室或打开人家保险箱取钱都易如反掌,最终只能是害人害己。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啊。〃
老锁匠说得好,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随随便便打开的锁,这就是德行。古人讲〃在心为德,施之为行〃。你心里怎么想是德的问题,平时怎样做就是行的问题了。怎样做?用通常老百姓的话讲,就是做一个好人。好人是不带着卑鄙目的做事的人,好人是抱有一种善良的心愿为人处世的人,好人是乐于帮助别人的人……好人有多少种,但大家对好人一致的评价是〃有好的德行〃。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员工,你首先要成为一个好人,用高尚的道德和严格的自律约束自己的行为,千万不要为外物蒙蔽了自己的眼睛。
思考题:
1.你的理想薪酬是什么?你认为公司给你的薪酬与你的价值对等吗?
2.在薪酬与事业之间,你认为哪个更重要?

第47节:保持一颗水晶心

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也不管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高尚的人格都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下面是一个〃水晶项链〃的故事,或许对我们有所启迪。
有一个叫维尔特的年轻人,是小镇上专门做首饰的工匠,他不光手艺好,而且非常爱他的妻子。
不久前,他郑重地跟妻子说,在他们结婚三周年纪念日那天,他将送给妻子一串精美的水晶项链。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这之后的第二天,小镇上来了一个俄罗斯马戏团,或许人们的注意力被精彩的马戏表演吸引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维尔特的生意特别清淡。这样的结果是,在结婚纪念日来临的前一天,维尔特的手里才勉强有了380英镑。
这一天的上午,维尔特抽了个空,带上仅有的380英镑,来到镇上最有名的〃黑蔷薇〃珠宝店,希望能和珠宝店的老板商量商量,先赊欠120英镑,好把他早早相中的价值500英镑的一串水晶项链带回家。
听了维尔特吞吞吐吐的诉说,老板摇了摇头,说道:〃维尔特先生,你知道我做生意有个规矩,从不赊账的。当然,我也理解您对您妻子的感情,这样吧,你看这串项链怎么样?〃说着,老板从柜台的下边摸出一串款式一模一样的项链递给了维尔特。
维尔特接过来一看,是一条仿制品,但是制作工艺还不错,在外行人眼里是根本看不出真假的。
〃它的价值是80英镑,如果你觉得不满意,等你攒够五百英镑后可以再将它转让他人,至少,你明天可以对妻子有个交代了。〃老板小心地建议道。
维尔特听后,苦笑着默默接受了。他赶回店里后,生意依然是那样清淡,孤独地捱到临近关门时,他的老顾客安德鲁太太突然笑吟吟地走了进来。
安德鲁太太从精致的手提包里掏出一个小小的绸布包,放到维尔特的面前,说道:〃我今天才买了一串水晶项链,拿回去不小心被小孙子用剪子剪断了,结果一颗颗水晶珠都散了,我把它拿来,你能把它们重新串起来吗?〃

第48节:留下来了项链

维尔特打开绸布包一看,原来,安德鲁太太带来的正是他没有能力购买的那串水晶项链。
〃没问题,二十分钟内就能搞好。〃维尔特边说边打开工作台的抽屉,开始寻找与项链相匹配的丝线。突然,他寻找丝线的手触摸到了一样东西那串几可乱真的仿制水晶项链……
这时候,安德鲁太太仍然像平常一样,掏出一本小说,边看边在一旁的座椅上静静地等待。自从一年前她不小心将价值五千英镑的钻戒遗落在小店,维尔特捡到时主动还给她后,安德鲁太太总是很信任这个年轻人。再说此刻,维尔特正在串最后一颗水晶珠,虽然他的脸色很正常,但心脏却狂跳不已。终于,他还是禁不住了诱惑,在把修好的一串水晶项链交给安德鲁太太前,〃巧妙〃地换成了自己为妻子买的那串仿制品。
安德鲁太太高兴地接了过来,仔仔细细地看了看手中的项链,夸赞道:〃简直和刚买时一模一样,你的手艺真是太好了,对了,多少钱?〃
〃30英镑。〃维尔特不安地避开安德鲁太太的目光,小声地说。
〃维尔特先生,我明白你很需要钱的,你没有必要老是优惠我,我还是给你40英镑吧,我知道镇上其他首饰匠一般都是收这个价的。〃安德鲁太太好心地说。说话间,她把〃水晶项链〃小心地用绸布包好放回手提包里。
〃不,不,安德鲁太太,30英镑足够了,你一直照顾我的生意,还这样慷慨……〃
说到这里,维尔特的心里矛盾极了:明明是自己欺骗了安德鲁太太,安德鲁太太却仍然这样好心相待,真是太不应该了……
终于,维尔特一咬牙,对安德鲁太太说:〃对不起,安德鲁太太,你能把这串项链再拿给我一下吗我忘了给它做最后的清洁了。〃
〃当然可以。〃安德鲁太太高兴地说道。
这时候,维尔特装模作样地用清洁液把〃水晶项链〃清洁了一遍,趁着安德鲁太太不注意,他又偷偷地把项链给调换了。当维尔特再一次把水晶项链交到安德鲁太太手里时,安德鲁太太舒心地笑了。突然间,她好像想起了什么,不好意思地说:〃维尔特先生,我出门时忘了带钱包了,30英镑的工钱我明天给你,可不可以呢?〃
〃当然可以,对你,我难道还信不过吗?〃维尔特觉得此刻的自己一身轻松。
〃可是,你信得过我,我也不能不按规矩办事。这样吧,这串项链先留在你这儿,等明天我带了工钱来你再还给我。〃安德鲁太太把水晶项链又放到了维尔特的工作台上。维尔特忙摆手,说道:〃安德鲁太太,你没有必要这样的……〃
但是,安德鲁太太仍坚持留下来了项链,然后她意味深长地冲维尔特笑笑,走了。

第49节:人格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