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员工必备的18种工作方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优秀员工必备的18种工作方法-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惰,正如克服任何一种坏毛病一样,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只要你决心与懒惰分手,在生活和学习中持之以恒,那么,灿烂的未来就是属于你的!
 
今日事,今日毕
 
当太阳滑落西山,下班的时间又到了,我们收拾好东西或是匆匆地赶回家去,或是到某处赴朋友之约等等,然而我们是否问过自己,你的工作完成了吗?答案常常是否定的,也许很忙碌,但是一天下来发现自己往往没干什么正事,拖拖拉拉的行为时常发生在我们身上。
 
于是我们开始责备自己,为自己的碌碌无为而懊恼。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虽然都知道这个道理,然而我们却依然把时间浪费在悔恨和不安中。然而看看周围的人,很多人也和我们一样,于是我们便释怀了,安慰自己大家都和自己一样。或许偶尔难过,便寻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来原谅自己的拖沓与不上进。




第83节:第十五章绝不拖延(6)

计划再美好,却永远比不上行动。下决心并不难,难的是真正迈出行动的步伐。我们常常对身边的小事不屑一顾,一心想“做大事”,殊不知这些不起眼的小事正是成就伟大将来的幼苗或基石。细数古往今来的成功者,他们虽然性格各异、品性不同,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克服了自己的懒惰。
 
“明天吧,明天再说”、“明天再做也来得及”,这是我们面对拖延时最常用的理由。中国古代曾有一首著名的《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假若一切都等待明日来做,那么我们将一事无成。把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不断地累积下去,那么等待我们的只有失败。一个青青的稻草不起眼,然而当一根根稻草堆积如山后,再强壮的牛也会被压死。
 
德国文学大师歌德在《浮士德》中写道:“一天也不能虚度,要下决心把可能完成的时间一把抓住并且紧紧拥抱住,有决心就不会任其逃走,并且必然要贯彻实行。”“今日事,今日毕”是我们的师长从小便教导我们的,也是我们应该恪守一生的原则。今天能做到的事情、今天能完成的工作,为什么要留到明天去做呢?要是每件事情都要放到明天去做,那还谈什么效率、谈什么工作?把今天的工作做完吧,因为明天你又会有新的工作。
 
一个人在面对不能确定的未来时,常常会犹豫不决。这个时候,每个人都应该制定明确的时间表,只要时间一到,就必须下决心、作决定,并且马上开始执行。成功者善于利用时间,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时间就是速度,速度就是财富,这更要求我们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今日事,今日毕”是一个强烈的自我心理暗示:“做好每一天、努力每一天!尽自己最大的力量,认认真真地完成每天的工作!”庄子曾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就是教导我们完美地完成每天的每一个细节,做好每一个细节,因为细节决定成败。




第84节:第十五章绝不拖延(7)

当然,“今日事,今日毕”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存在很多阻碍因素。或是因为某些事情心情烦躁,即使是随手可以处理的小事也可能懒得去理。然而事情一旦拖延下去,就会影响后面的工作,这样工作也就没效率可言了。想要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必须严格地要求自己。
 
很多人浑噩度日,在领导面前表现得十分勤恳,领导走后就拖沓懒散。这种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最终伤害的只能是自己。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做什么事,其实我们都是为了自己。只有对自己负责,才能不断进步。
 
态度决定一切!“今日事,今日毕”无疑是相当好的工作态度,许多企业都把它放在自己的企业文化理念里,并组织干部员工学习。世界知名企业海尔集团老总张瑞敏认为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日事日清”,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我们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有正确的工作态度。当你养成了“今日事,今日毕”的果断决策能力,并把它当作自己的行为准则时,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第85节:第十六章处理矛盾冲突(1)

第十六章处理矛盾冲突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最近,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南迪?内森的一项研究发现,一般人的一生平均有十分之三的时间处于情绪不佳的状态,因此,人们常常需要与消极的情绪作斗争。
 
情绪变化往往会在我们的一些神经生理活动中表现出来。比如:当你听到自己失去了一次本该到手的晋升机会时,你的大脑神经就会立刻刺激身体产生大量起兴奋作用的“正肾上腺素”,其结果是使你怒气冲冲,坐卧不安,随时准备找人评评理,或者“讨个说法”。
 
情绪是我们生活中所必须面对的,它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生成的心理体验。情绪并非仅仅指那些不好的感受,它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不同的情绪对人产生的影响也不同。
 
良好积极的情绪能够成为事业、学习和生活的内驱力,而不良消极的情绪则会对身心健康、人际交往等产生破坏作用。人能够主动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用理智来驾驭情绪,使自己的情绪逐渐成熟起来。我们应该不断地调整自我,处于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之中。当消极不良情绪产生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调节:
 
1。注意转移,避免刺激。当自己苦闷、烦恼时,不要再去想引起苦闷的事,尽量避免烦恼的刺激,有意识地听听音乐、看看电视、翻翻画册、读读小说等,强迫自己转移注意力。这就可把消极情绪转移到积极情绪上,淡化乃至忘却烦闷。再如,遇到难解的事,先不要想它,可让自己思维长上翅膀,自由畅想,到幻想世界中去遨游;也可与他人漫无边际地畅谈,免得在难解的事上钻牛角尖,给自己带来无端的烦恼。这样,随着事过境迁,就能心平气和地解决难题,化解矛盾,往往能收到较满意的成效。
 
2。理智控制,自我降温。理智控制是指用意志和素养来控制或缓解不良情绪的爆发;自我降温是指努力使激怒的情绪降至平和的抑制状态。就是说,凡是有理智的人能及时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变化,当怒起心头时,马上意识到不对,能迅速冷静下来,主动控制自己的情绪,用理智减轻自己的怒气,使情绪保持稳定。林则徐在自己房内挂着“制怒”的条幅,就是为了提醒自己及时控制情绪;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劝人吵架前,先把舌尖在口中转十圈,都是这个道理。
 
3。宽宏大度,克己让人。“心底无私天地宽”、“宰相肚里能撑船”。有气度的人,胸襟开阔,奋发进取,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气度小的人,则满腹幽怨,斤斤计较,弄至孤家寡人的地步。生活是各种各样的,喜乐悲忧都会有。所以,人人都要注重涵养,消除抑郁寡欢的心境和私心杂念,对易激怒自己的事情,要用旷达乐观、幽默大度的态度去应付,经得起挫折。这往往可以使一种原本紧张的事情变得比较轻松,使一个窘迫的场面在幽默笑语中化解。
 
学会控制情绪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需要一点一滴地改变自己。当你摆脱不良情绪时,你会发现更多的生活之美。而在职场中,乐观开朗的你会更受大家的欢迎,你的人际交往也更容易展开。你会发现同事们并没有特意针对你,上级也没有故意给你“穿小鞋”。当你笑着面对这个世界时,你会发现全世界都在对你微笑。




第86节:第十六章处理矛盾冲突(2)

以大局为重
 
办公室的张大姐三十多岁了,心思细腻,办事沉稳干练,深得大家的喜欢。刚来办公室不久的小王是个年轻的女孩子,热情活泼,也很受大家欢迎。开始办公室里有说有笑,其乐融融,然而过了一段时间,问题出现了:张大姐和小王之间积怨很深。原来,小王年轻爱打扮,每天早上上班前都会在办公室里照照镜子、擦擦脸。张大姐看不惯小王那些行为,认为她是有意显摆,在同事面前出风头,于是时常说些不冷不热的话。小王年轻,不甘心受欺负,也会故意去激怒张大姐。久而久之,两个人的关系就非常紧张了。
 
这种事情看起来似乎有些好笑,然而在我们的工作中却时常发生,因为一杯水、一句玩笑话就反目成仇的例子比比皆是。很多事情自己往往不觉得有什么,然而却在别人的心里留下了不好的影响,一不小心就容易伤了和气。于是办公室的气氛变得很紧张,大家工作进行得都不舒服,对个人升迁也不利。
 
在工作中,因为能力的有限或沟通的不善,一起工作的同事可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然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同事犯错的时候,我们应当看到,我们以后也可能会犯同样的错误,甚至更为严重。那时我们需要的肯定不是冷嘲热讽,而是真诚的关心。所以不要讥笑、讽刺那些犯错的同事,要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维护他们的自尊心,这样才能维护和增进彼此的友谊,共同进步。
 
不同的同事,大家的生活经历各异,认知立场等也各不相同,往往在同一个问题上产生不同的理解或看法,产生争论是在所难免的。当工作中出现了不可避免的分歧时,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一是不要过分争论。从客观上讲,人接受新观点都需要一个过程,主观上往往还伴有好面子、争强好胜等心理,彼此之间谁也难服谁。此时,如果过分争论,就容易激化矛盾而影响团结,不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
 
二是不要一味“以和为贵”。即使涉及到原则问题也不坚持、不争论,反而随波逐流,刻意掩盖矛盾,这显得自己没有主见,没有原则。面对问题时,特别是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