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辩胜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论辩胜术-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经过否定之否定的蛋和原来的蛋并不完全相同,总会发生一些变化。鸡和蛋就是这么一个相互制约,渐进演变的过程。最初的“蛋”似蛋非蛋,最初的“鸡”也似鸡非鸡。似蛋非蛋的“蛋”孵化出了似鸡非鸡的“鸡”

,似鸡非鸡的“鸡”又生出似蛋非蛋的“蛋”

,鸡和蛋就是经过这么长期的周期性的发展,才有了今天的鸡和蛋。它们是一个连续的不间断的过程,是不可能有先后之分的。如果用机械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去分析,就难免得出荒谬的结论,甚至导致诡辩。

 132



21。论 辩 胜 术

类似这样的问题还可能提出许多,比如,先有麦粒还是先有麦苗?先有稻谷还是先有禾苗?等等,我们都可以用以上理论去进行思考与辩论。

 133

论 辩 胜 术。

321。

相对静止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就整个物质世界来说,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物质的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就物质的具体存在形式来说,它又有相对静止的一面。某一事物在一定条件下,还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之前,这一事物仍然是这一事物,因而呈现出相对静止的面貌。如果否认事物相对静止状态,就会把运动物体歪曲成瞬息万变、无从捉摸的东西,就会取消事物质的规定性,混淆事物之间的区别。比如,巴黎报纸上曾登过一则广告,上面写道:“每个人只要花25生丁(100生丁等于1法郎)

就可以得到既经济又没有丝毫困惫痛苦的旅行方法。“

有个人按照广告刊登的地址寄去了25生丁。

不久,他收到一封回信:“先生,请您安静地躺在您的床上,并且请牢记:我们的地球是在旋转着的。在巴黎的纬度——49度上,您每昼夜要跑数万公里。假如您喜欢观看沿路美好的景致,就请您打开窗帘,尽情地欣赏星空的美丽吧!”

 134



421。论 辩 胜 术

安静地躺在床上,就只能是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可是广告者却以地球在旋转为由,把这种相对静止说成是乘坐地球在旅行,在运动,这是以事物的绝对运动来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状态,是荒谬绝伦的。

正因为事物有相对静止的一面,有其质的规定性,才使得我们有可能对不同的事物之间以及一个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相区别。客观事物的这种相对静止性、质的规定性,是人类思维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基础,也是我们进行论辩,反驳论敌的锐利武器。比如:一个客人来到帽店,拿了一顶帽子。

客人说:“帽子小了点。”

老板说:“这样刚好啊!

好的帽子戴了以后,就会慢慢松一点。“

不一会儿,又来了一个顾客,老板递给他一顶帽子,发现帽子大了点。

顾客说:“帽子大了。”

老板说:“这样刚好啊!好的帽子洗洗水就会紧的。”

后来第三个顾客来到帽店,选了一顶帽子,大小正好。

客人说:“不错,正合适。”

老板说:“啊!太合适了,不大也不小,好的帽子是决不会走样的。”

这位老板的话是荒谬的,同样一种帽子,它有其质的规定性,而老板却先后作出了三种不同的断定:一会儿说会变

 135

论 辩 胜 术。

521。

大,一下子又说会变小,一下子又说不变,这就否定了作为他的帽子这一事物的质的规定性,违犯了思维规律,从某方面来说也否定了作为他的帽子这一事物的相对静止性。

在论辩中我们必须注意,我们不能夸大事物静止的一面,把相对静止绝对化,否则就会犯形而上学的世界不变论的错误;同样我们也不能否定事物发展中的相对静止。

 136



二唇枪编舌剑的语言技巧

 137

论 辩 胜 术。

721。

论辩是人类语言绽开的一支奇葩。

古往今来,多少口若悬河的舌战大师,用语言创造了那么多的辉煌与壮丽:孔子的言简意远、循循善诱,孟子的锋芒毕露、大气磅礴,庄子的恣意纵情、奇特浪漫,韩非的驳难离析、淋漓尽致……金舌卷动之际,珠连玉接,霞光映射,潮呼浪涌。

语言是人类的骄傲!

本编运用语言学的有关知识,结合古今舌战大师异彩纷呈的论辩实例,向你展示了唇枪舌剑中各种奇特的语言制敌技巧。你想在论辩中辞锋犀利、所向披靡吗?那么请你阅读此编。

 138



821。论 辩 胜 术

巧问制敌

巧妙发问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战胜论敌的语言技巧。在论辩中,我们如果能对论敌的观点认真分析,抓住论敌的矛盾,针对论敌的致命点发问,即可置论敌于死地,这就是巧问制敌术。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问句可以分为以下三种:(1)是非问式。

是非问就是使用语气词“吗”的问句,提问者把一件事情的全部说出来,要求对方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比如:欧洲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们宣扬说:上帝是全能的,我们这个世界就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对此,高尼罗问道:“上帝能造出一块他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吗?”

对于这个问题,经院哲学家被问得目瞪口呆。因为,如果回答说上帝能造出一块他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那么就有一块石头是上帝举不起来的,这样上帝就不是全能的;如果回答说上帝不能造出一块他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那么就有一块石头上帝造不出来,上帝也不是全能的,不管怎样,上帝都不是全能的。近千年来,这个问题如此尖刻地摆在神学

 139

论 辩 胜 术。

921。

家们面前,他们始终无法作出回答。高尼罗巧用一个是非式问句就无情地揭穿了神学家们上帝万能的谎言!

(2)选择问式。选择问句就是把几种情况列举出来,要求对方作出选择的问句形式。

在第二届亚洲大专辩论会关于“儒家思想可以抵御西方歪风”的论辩中,反方复旦大学有位队员向对方发问:“我请问对方同学,如果有人持刀抢劫你的钱包,你是对他念一段《论语》呢?还是让警察把他抓起来?”

复旦队为了反驳台湾大学队“儒家思想可以抵御西方歪风”的观点,这里列举了两种情况让对方选择,对方如果选择前者会显得迂腐可笑,选择后者却正好论述了我方的观点,这里使用的就是选择问式。

(3)特指问式。特指问是用疑问代词提问的句式,句中的疑问代词就是要求对方回答的内容。

首届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有则辩题是“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

,反方复旦队所要论证的则是“艾滋病是社会问题,不是医学问题”。事实上艾滋病既是医学问题,又是社会问题,因而双方要论证自己的观点把对方驳倒都有一定的难度。正当双方论争得难解难分时,反方复旦队二辩突然发问:“我倒想请对方辩友回答我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口号是什么?”

正方四位辩手不知道这一问题,面面相觑,为不致于在

 140



031。论 辩 胜 术

场上失分太多,正方一辩站起来胡乱答道:“今年的口号是‘更要加强预防’,怎么预防呢?要用医学的方法去预防啊。”

反方二辩:“错了!今年的口号是‘时不我待,行动起来’,对方辩友连这个基本问题都不知道,怪不得谈起艾滋病问题来还是不紧不慢的。”

(掌声、笑声)

复旦队的问句“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口号是什么?”

使用的是特指问式,其中的疑问代词“什么”就是要求对方回答的内容。由于这里巧妙发问,于是在对方的阵线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从而瓦解了对方的坚固防线。

不同的问句虽然形式结构不同,只要使用得恰当都可以显示奇效。是非问式的答案是“是”或“否”

,看似简单,但可使对方进退两难;选择问式对方只需从现有的答案中作出选择,但不管怎样选择都会感到尴尬;特指问式则要求对方对某一问题作出全面的、准确的叙述,对于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对方如果答不上来或出现失误,往往会令对方气焰顿挫、败下阵来。正因为巧问制敌术有其独特的论辩效果,因而每一支论辩队部总会事先准备一些问题作为论辩场上奇袭论敌的独门暗器。

 141

论 辩 胜 术。

131。

反问

反问就是一种用否定的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或肯定的问句表达否定的意思的语意确定的一种问句形式。

巧用反问,可以给我们的论辩语言增添一种凌厉逼人的气势而使对手折服。

在30年代,国民党逮捕了邹韬奋、史良等七位主张抗日的爱国人士,这就是轰动一时的“七君子事件”。国民党费尽心机,抓住他们和共产党、张学良有过公开电信来往而大作文章,竭力想强加予他们一个联合共产党反对政府的罪名。

在法庭上,邹韬奋义正辞严地反问:“我们打电报请张学良抗日,起诉书说我们勾结张、杨兵变,我们发了同样的电报给国民政府,为什么不说我们勾结国民政府?共产党给我们写公开信,起诉书说我们勾结共产党,共产党也给蒋委员长和国民党发公开信,是不是蒋委员长和国民党也勾结共产党?”

旁听席上一片笑声。

邹韬奋这里使用的就是反问句式,其攻击力量远远比平铺直叙强烈得多。他针对论敌的要害,几声反问,辞锋犀利,

 142



231。论 辩 胜 术

锐不可挡,直逼得检察官支支吾吾,有口难言。

反问句式如果能和排比的方式结合起来,用一组反问组成排比,这样既具有反问句的语气坚决,又具有排比的波澜壮阔,能使我们的论辩语言产生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和力量。

话剧《红色风暴》中律师施洋在法庭上为无辜工人辩护就是如此。

京汉铁路总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