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高科技霸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超级高科技霸主- 第1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真的有这么神奇啊,这杂交的玩意一下子就变得这么厉害了,不可思议啊?”男子眼珠子一瞪,不解地摇头道。

“大家按照我们分配的种子,每家每户都腾出一亩地出来,播下这种华夏一号的杂交水稻种子,等到了夏季成熟期之后,再收割下来看看,这些种子的亩产量到底能达到多少的,到时候我们会派人下来和大家一起收割,一起过称,大家都明白了吧?”段长河将种子按比例分配了下去,然后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最后对大家提醒道。

“放心吧,专家,我们都是种稻子的老手,到时候你就只管到我家来看看你们的成果,是不是增产一倍以上,就看到时候的收成了。”男子现在有了几分相信段长河的话,心中也期盼着说道。

随后段长河和乡亲们痛痛快快地喝了一顿,大家很快混熟了,也有利于日后工作的继续开展,和群众打成一片,充分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后世人的经验,效果肯定不错。

这些农民也十分朴实,这个时期的人没有经过复杂的商业社会和名利场的渲染,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勾心斗角的事情也少了很多,他们世世代代都是在乡下淳朴的环境下生长,人都很实在,段长河和他们相处起来感到不怎么费劲,直来直去,他也十分乐意到这种地方来。

段长河离开之后,隔三差五还要带着一帮技术人员到王家墩来检验秧苗的生长状况,排除一些不利因素,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除了几家农户家里的秧苗播种不当出现了坏死之外,其余人家里的长势都还不错。

见秧苗长出来了,又插了下去,大家也没有没太担心试验稻会有什么问题,于是都渐渐安心地等待着收割季节到来。

随着稻苗渐渐长高,一粒一粒的稻谷渐渐长出来的时候,王家墩的农民心中渐渐开始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期待,因为他们眼中见到的稻穗比普通的稻田明显要厚实一些,这种新式稻种长出的稻谷看起来收成绝对不会比旧稻田内的稻子少。

到了七八月份,段长河便带着技术人员再次到了王家墩,王家墩的农民此时都在指着金灿灿的稻田议论了好些日子了,让他们惊喜的是,他们见到稻穗上面挂着的稻谷看起来十分沉甸甸的样子,比其它非杂交水稻的田里看起来要沉很多,光是用肉眼也看出来了这些稻子比普通稻田里要增收了很多,王家墩渐渐开始出现了四处都在谈论着杂交水稻的热闹景象。

“段专家,你可来了,这几天我们村里的几户人迫不及待地想要收割稻子,我说是事先和你们约定好的,要等段专家来了统一收割,这才把他们劝服下来,你这一来,我们就好收割稻子了,我们都等不及了,要看看杂交稻子到底增产了多少。”老王头满脸堆着喜悦,指着沉甸甸稻穗,喜气洋洋地对段长河说道。

“这杂交水稻的配种技术真是厉害啊,我们也是从书上学来的方法,对水稻种子进行配种,书上说这种杂交水稻能突破亩产六百公斤,我看这还真不是吹的。”段长河随着稻子的一步步成熟,脸上的笑容也变得更加灿烂起来,他深情地望着稻田里自己的科研成果说道。“让大家都把稻子都收了吧,都到晒谷场把谷子打出来,然后每家每户都过过秤,把数据报到我这里来,其中一部分稻田由我们亲自监督收割,然后过称,也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段长河虽然是研究杂交水稻的专家,但其实这种杂交水稻的技术并非他研究出来的成果,而是后世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究出来的杂交水稻其中一种三系杂交稻,也即是几种水稻通过混合育种杂交在一起形成的新品种,所以现在的科研人员的研究,都是基于像袁隆平这样的隐形巨人的肩膀上进行的,他们比袁隆平走的路要短得多。

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几十年光阴,才做到一定的科研成果上市,而段长河等人只用了两年不到就研究出了这种杂交水稻出来,可谓是神速发展,不得不将功劳的大部分都归功于后世的英才们。

第一卷 辛亥大战 第二百章 科学研究

第二百章 科学研究

而华夏国除了李天成之外,也没有人知道袁隆平这些人的名字,人们现在都把功劳归功到李天成头上,他有时也是当之有愧,在心底感谢这些后世的科学家们,要不是他们的科研成果,自己哪能发展如此之快,当然他也感谢超级教育系统这种外星科技的高超,若不然自己也无法广泛地将科研成果播撒下去。

段长河一时兴起,兴高采烈地带着几名技术人员到了田里,亲自开始收割稻子起来,到了收割季节,稻田里基本上没有水了,也不用担心蚂蝗的纠缠。段长河拿着镰刀,开始在老王头家里的试验田忙活起来,虽然累得馒头的大汗,但心里却是乐滋滋,老王头提了一壶水,在旁边给段长河几人倒水帮忙。

就快要等到自己辛苦努力得到的成果,段长河心中自然高兴,手上的动作也越发娴熟和快捷起来,一株株稻谷杆子在他手里被割了下来,他在田间一步一个脚印,开始干起了自己几年前的老本行,似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一样。

“**,**。”

王家墩的晒谷场一片忙碌景象,三天后,除了几乎农户家中无人,暂时无法收割之外,试验田里的稻子全部收割了下来,各处晒谷场上都堆满了金灿灿的谷堆,人们开始将稻谷捆起摆放在台子上,开始用古老的扁担和长耙子,敲打稻谷的稻穗,一粒粒稻子滑落到了地面上,逐渐堆积起来老高,农民们心中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个个喜笑颜开,忙得不亦乐乎。

“这些稻子估摸着最少也得在五百公斤以上吧,这种杂交水稻真是太神奇了,我们以后都改种这种稻谷吧。”

“你们看看,当时还没有人信段专家的话,还以为人家要害我们,现在知道农业部的专家厉害了吧,人家的神奇种子这么一下去,我们的收成都翻番了,以后段专家要来,就先让他到我们家里去,我要好好招待他们。”

“妈呀,五百九十五公斤,呵呵。”

“六百五十六公斤。”

“五百一十公斤,这还是没有施肥的稻田。”

“六百九十六公斤。”

“七百一十公斤,超过七百公斤了,大家快来看啦。”

王家墩的农户都沸腾了起来,纷纷指着稻子评头论足,附近十里八乡的农民闻讯,也纷纷赶来看热闹,大家听说王家墩的水稻亩产达到七百公斤,纷纷奔走相告,以之为奇,许多农民都放下手里的活,赶到王家墩来取经了,这亩产翻一倍,他们这些农户的收入就翻了一倍,这可是天大的事情,谁不想得到这么好的事情,王家墩顿时成了乡里的明星村,乡里乡外,甚至是镇子外面的其它镇子里的农民,都闻风赶来了。

“这就是你们的杂交稻田长出来的稻子,太神奇了,我们种了一辈子水稻,也没见过这么高产的稻田,别说是王家墩,就是全中国,全世界,我们都没有听过这么高产的田地啊,真是羡慕死人了。”

“那个信段的专家还在吗,赶快请到我们乡里去做客,我们可不能落后啊,赶快让段专家卖点种子给我们回去种。”

“走啊,乡亲们,找段专家去。”

当段长河和其他技术人员将老王头家里的试验稻子全部收割出来,然后过称之后,几人脸上逐渐绽放出了喜悦无比的笑容,老王头更是笑得合不拢嘴,满脸堆起来一道道皱纹,如层叠的山岚一般。

“六百八十公斤,这比我原先的亩产一百八十公斤足足高出了五百公斤,太不可思议了,段专家,你可真是神人啦,以后你可要常来我们王家墩,我们以后全都靠你了。”老王头看到堆得老高的稻谷,笑呵呵地说道,一直没合拢嘴。

“成功了,这次杂交水稻试验很成功,我们没有费多少力气就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果,真是令人欣慰啊。”段长河和技术人员们自然也十分高兴。

随后等到所有的试验稻谷都过称之后,平均下来亩产达到了六百二十六公斤,这比王家墩农户原来的亩产高出了四百公斤左右,他们原来的平均亩产估计在二百公斤左右,但这还算是国内较好的收成,国内不足一百公斤的稻田还有很多,大多数都在一百五十公斤到三百公斤之间,少有突破三百公斤产量的。

这次六百公斤的产量使得南京郊区的农民都沸腾了,消息很快传到了国内其它地区,所有的农民几乎都沸腾了起来,因为这种稻子一旦出现,就将彻底改变他们的收入状况,使得农民都会因为多收了稻子,而可以拿出多余的部分上市销售,这样他们手里的收入就会大大增加,这对于目前大部分人还只能勉强解决温饱,大部分地区贫困人口泛滥的中国而言,这是天大的喜讯。

杂交水稻的诞生,如一声震天巨雷般响彻了华夏大地,北方许多地区的农民听到消息之后,也纷纷南下托人采购这种杂交水稻种子,而农业部门一时间忙得不可开交,培育杂交水稻种子成了首要任务。

各地技术人员都纷纷忙碌起来,将华夏一号杂交水稻种子推向市场,销售给各地的农民栽种,今年由于是试验年份,杂交水稻育种工作时间来不及,水稻必须提前育种,全国几亿亩水稻田对于杂交种子的需求量将是巨大的,所以还需要一段时间慢慢推广下去,一下子还无法满足全国农民的需要,估计从一九一三年开始,中国稻谷产量可以大幅度增加,粮食问题会渐渐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决。

国内还在饿饭的地区,也可以得到国家补贴的部分粮食渡过难关,饿死人的现象在华夏国将不再允许存在,但要解决全国范围内的温饱问题,这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全靠国家补贴,那样国家财政将会不堪重负,国家也只能针对某些遭遇自然灾害的地区进行临时补贴,使得颗粒无收的农民渡过难关,其它地区还得依靠自身来解决温饱问题,至少在可以预见的二十年内,要彻底解决温饱问题,还有一定的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