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帝国- 第4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赶来送行的牧民,不下十万之数,人人脸上洋溢着笑容,带着羊肉、马**,要为汉军伐行。

凛冽的寒风中,周阳策马而出,来到军阵前,一拉马缰,停了下来。追风驹仰天长嘶一声,引得万马齐鸣。原野上,战马嘶鸣,一派肃杀之气。

“弟兄们:你们是好样的!”周阳开始话:“东胡,是华夏的大敌,如今,我们灭了东胡,东胡成了大汉的土地!”

“大汉万岁!”

将士们发出惊天动地的吼声,直上云霄,震得大地都在颤抖。

汉承秦风,秦承战国之风,当时流传着不少东胡侵扰中原的事,周阳这话说到将士们心里去了,无不是欢喜莫铭。

东胡,一个曾经十分强大的敌人,终于倒在脚下,谁能不欢喜?

“今天,我们班师回朝。凯旋而归!弟兄们,回家吧!回到家里,把你们的英勇事迹,告诉你们的亲人朋友!让他们为你们自豪!”周阳右手不住挥动,漏*点四射。

“汉军威武!”平定东胡之事,汉军引以自豪,他们的英勇事迹必将流传千古,他们的亲戚朋友会欢喜异常。

“出发!”周阳右手一挥,汉军开动。发出惊天动地的响声。

“隆隆!”如雷的蹄声,溅起大片大片的烟尘,汉军好象一条长龙,前不见其头,后不见其尾,滚滚南去。

“亲人们,你们吃点吧!”

“亲人们,喝点吧!”

赶来相送的东胡牧民,忙着把手里的羊肉马**,递给汉军。可是,周阳的号令很严,汉军将士们不收,婉言谢绝,这让牧民们赞叹不已:“汉军是我们的亲人!”

东胡在的时候,东胡的兵士时不时就会掳掠,百姓的日子过得很苦。汉军虽然灭了东胡,却是号令极严,这让牧民倍加爱戴,百年之后,汉军的军纪严明仍是让东的百姓赞叹。

三天之后,汉军到了长城。此时的长城内外,聚集了不计其数的汉朝百姓,他们扶老携幼,带着酒食,前来迎接汉军。

这里的汉朝百姓,久受东胡之苦,汉朝收了东胡,那是他们最欢喜的事情。

东胡一度强横,受苦的不仅仅是如今的百姓,还有他们的祖辈,可以说世世代代受东胡之苦,如今,东胡没了,他们不用再担惊受怕,其欢悦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就是用光三江四海之水研墨也不能道尽他们的好心情。

“大汉万岁!”百姓发出阵阵欢喜声。把酒食递向汉军,汉军婉拒。

“亲人们,你们就吃点吧!这是我们的心意!”“亲人们,东胡杀了我们多少人?我们的祖辈,有多少死在东胡刀下?你们收了东胡,那是报了仇,雪了耻,我代我们的老祖宗谢谢你们!”

“亲人们,”

百姓真诚的诉说,道出了以前的苦处。如今的欢喜。

当汉军翻越长城时,百姓的欢喜达到了顶点,原野沸腾了。

十万汉军,和三万东胡军队,翻越长城。那是何等的波澜壮阔。只见长城为一片赤色的浪潮所淹没,汹涌澎湃,数十里范围全是红色,让人震憾,让人激动。

“大汉万岁!”

百姓欢喜雀跃,跳着笑着,指点着翻越长地的汉军,笑个不住。

“炎黄地,多豪杰,以一敌百人不怯。人不怯,仇必雪,看我华夏男儿血!男儿血,自壮烈,豪气贯胸心如铁!手提黄金刀,身佩白王小瑟,饥唉敌酋头,渴饮敌人血!”

也不知道是哪个百姓率先唱起了这首《男儿行》。这首《男儿※军英勇奋战的战歌。早就传遍了大江南北,此时此数,酬这首歌能表达百姓激动的心情。

“儿女情,且抛却,瀚海志,只今决!男儿仗剑行千里,千里一路斩胡捣!瀚海飞战歌,歌歌为我华夏贺!单于王庭舞钢刀,刀刀尽染匈奴血!立壮志,守奇节

汉军将士们引吭高歌,与百姓的歌声相和。一时间,长城内外,尽是雄壮豪迈的歌声,直上云霄。震得天上的浮云片片碎裂。

周阳驻马长城上,看着开进的汉军,听着雄壮的歌声,心神激荡起来。胸口急剧起伏,眼中噙着泪水。

这军队,这歌声,是周阳心血的结晶。这是周阳付出的最好回报,周阳能不激动吗?还有比这更让人激动的事情吗?

不仅周阳激动不已,就是张辟疆、李广他们哪一个不是激动得握紧了拳头。

张辟疆为了振兴华夏,奔波数十年,为的就是培养人才,主父偃、董仲舒、朱买臣、严助、申公这些人才,哪一个不是在他的精心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呢?

如今,大汉声威已振,东胡已灭,千年大敌不存。虽然最强大的对手匈奴仍在,还没有给击破,东胡这一战,正式宣告匈奴强横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汉军的战力远在匈奴之上。匈奴就是拍马也是赶不上,击破匈奴指日可待。

张辟疆的心愿,即将实现,任谁处此,都会激动难言,张辟疆的泪水顺着腮帮流了下来,在日光下,闪闪发光,激动中的他,兀自不觉。

李广就更不用说了,他与匈奴大小数十战,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能有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精锐之师,击破匈奴,靖边安民。

如今,汉军与匈奴数年后的第一次交兵,压着匈奴打,硬是把享有兵力优势的侯产儿给全歼了。

在这凯旋之时,让人升起无限的希望,击破匈奴就在来日!

“难以置信!难以置信!”李广紧握双拳,虎目中泪花闪现,激动得胸口急剧起伏。

汉军翻越长城,费时极长,直到汉军过完了,周阳他们的激动之情仍是没平复下来,驻马在长城上,望着遥远的天空,目光炯炯,似欲刺破苍穹。

许久,许久,周阳他们这才惊醒过来。打马下了长城,追赶汉军去了。

重回汉境,将士们欢悦难言。赶路就象在飞,赶得很快。

那三万东胡兵士,一入汉境,大开眼界,惊讶不置,仿佛置身在天堂一般。

东胡很苦,不仅天气冷。而且物产稀少,吃的穿的用的住的,都不如汉朝。汉朝富饶,他们久闻其名,听过很多很多有关汉朝富饶的故事,就是没有亲眼见识过。如今,他们置身汉朝腹地,见识了汉朝富厚饶给,方知汉朝的富饶远过传言,无不是欢呼不已,他们走到哪里,惊呼声就会响到哪里,比起利姥姥进大观园还要加上几等。

“得好好干,为大汉效力!”

“大件说了,只要我们立了功,就会赏赐,不分种族,一视同仁,我们有希尊了。”

“立了功,得了赏赐,在内地置点田产,把亲人接过来,日子就好过了!”

见识了汉鼻富饶的东胡兵士,相互激励,要为汉朝效力,争取立功受赏。

主客易势,攻守易形,如今是汉朝强盛,匈奴势弱了,东胡已收,接下来该是准备进击匈奴了,汉军不必再调回内地,周阳把他们安置在北地。

汉守驻守在雁门、右北平、代郡、定襄这些城池。

自从长城大战之后,周阳再也没有来过雁门,一到雁门,不由得大是激动。数年前的那一战,最激烈的地方,便是雁门。死在雁门城下的匈奴没有十万之数,相差也不远了。

周阳第一次谋划,是安陶大捷,三千建章军打败伊稚斜率领的一万多单于本部精锐,周阳的军事才干初次展露。雁门大战,边关十几万汉军在周阳的谋划下,齐心协力,与匈奴在此城下血战一场,打败了单于本部精锐,让匈奴第一次领教到了汉军的厉害。

这一战之后,景帝力排众议,命周阳为将,统领汉军,与匈奴大战,才有后来的长城大捷,击破匈奴五十万大军的大胜。从此以后。周阳成为名震天下的名将,统领汉军。在他的努力下,汉军的战力越来越强,终于可以压着匈奴打,让匈奴破胆。

这是旧地重游,周阳感慨万端。第一次到雁门时,周阳不过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建章军新兵,这次却是名将,汉军的统帅,还是为追入大漠做准备。

在雁门稍事歇息,周阳了解了情形,汉朝已经在北地调集了很多粮草军械。看来,景帝已经在为进击大漠做准备了。

这消息一传开,众将欢喜难言,说得最多的便是“直捣龙城”

直捣龙城,并不一定就是攻打匈奴的圣地龙城,可以理解成汉朝对匈奴的战略反攻!数十年来,一直是匈奴压着汉朝打,汉朝处于守势,从此以后,汉朝开始战略进攻,强汉大军必将纵横在大漠之上!

第二十八章 献俘之仪

周阳他们的情感恨不得马上就点齐兵马,杀奔心一小※是。那只能是情感,理智上说,要远征大漠,必须要有万全的准备,要经过缜密的谋划,严谨的部署。

尽管匈奴已经不再强横,毕竟匈奴地域广,大漠苦寒,如今已经不是用兵时节,只能等待,等待来年春暖花开。

略事休整后,周阳他们从雁门出发,向长安进发。

这次回长安,不仅仅是庆祝收东胡的大捷,还要商议破击匈奴的军机。一众人欢欣鼓舞。打马发如飞,恨不得马上赶到长安,面见景帝,商定破击匈奴之策。

关于击破匈奴这事,不仅周阳,就是李广、张辟疆他们,哪一个不是深思熟虑呢?可是,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想法,这么重大的事情,必须要统一看法,要找到最有效的办法。即使周阳的想法给采纳了,也需要别人按照他的想法来行动,需要朝廷进行全面配合,这非得见到景帝不可。

一路上,众人商议得最多的便是破击匈奴一事。破击匈奴,直捣龙城,无数的仁人志士说过,可是,那离他们很遥远。只能是一句豪言壮语,用来激励人心的。而这一次,不再是豪言壮语,而是行动。破击匈奴,直搏龙城。第一次摆在了众人面前,众人的欢喜之情,难以言喻。

很快就到了中原,周阳他们赶去雷首山,与程不识会合。远征漠北,规模空前,汉朝投入的兵力会多得多,留在雷首山里的汉军必然要调用。更别说,程不识这员名将,更是不可或缺。

周阳他们还没赶到雷首山。就给程不识迎个正着,一见面,程不识就叫起了撞天屈:“大帅,你真偏心。要是让我去,侯产儿就是我的了,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