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阳谢一声,接过绢帛,展开一瞧,上面的资料与周亚夫、苏建给他的又不同,着重在于汉军在边关的布置、联系方式,这于周阳很有用处。
“按时间算,你应是秋高草肥时节去边关,还有几个月时间。”公孙贺走了几步,又走回来,叮嘱一句:“可是,边关情形随时都有可能变化,兴许要提前。你得早点熟悉为宜。”
话里充满着关切,周阳大是感动:“谢大人!”
“自今日起,你与弟兄们一起训练。以你现在情形,三个月以后通过考较不是问题。”公孙贺叮嘱完,这才急步而去。
自这天起,周阳的训练轻松得多了,就是与建章营骑一起操练剑术,驰骋骑射,好不快意。这与周阳前些天的遭遇比起来,就是在天堂,是在度假,周阳根本就感觉不到压力。
至此,周阳方才真正领会到公孙贺说的“砥砺自锋芒出,找一方磨刀石”真正含义。苏建不愧有“磨刀石”之称,他虽然冷言冷语冷着一张脸,对周阳百般贬损,其效果却是让人吃惊。
一起训练时,那些建章营兵士完成任务有些吃力,而周阳却是轻松。和他们比起来,周阳唯一欠缺的就是火候,火候这东西需要时间,只要努力,就会进步。
时间就在训练中度过,一连七天过去,再过三天就是旬假之日,周阳又可以回家了。回到家,肯定是给周亚夫拖去张府相亲。若真能相到一个好媳妇,与自己结伴终生,谁会不愿意呢?周阳也盼着这天。
然而,一件出乎所有人的事情发生了,打乱了周阳的计划,也打乱了景帝的谋划,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轨迹!
这天,朝阳初升之际,初升的太阳把万道霞光洒向大地,大地一片金色,瑰丽雄奇。驻守洛城门的兵士持着武器,站在城门下,个个笔直如剑,挺拔如松。
“边关急报!鸿瓴急件!”
远远传来一个很是沙哑的声音,一阵急骤的马蹄声传来。紧接着,一个军士控马急驰而来。这个兵士背上插着翎旗,这是汉朝传递万分危急军情才会使用的“鸿翎急使”。
“快,让开!让道!”守城的兵士哪敢怠慢,立即为鸿翎急使清道,一队兵士骑马冲了出去,一边驱驰一边吆喝“让道,让道”。街上的行人纷纷闲避,鸿翎急使冲进城,顺着章台街疾驰,直奔未央宫。
“得得!”又是一阵急骤的马蹄声响起,又一个鸿翎急使冲进了洛城门,直奔未央宫。
没有十万火急的军情,不会使用鸿翎急使,出现一个就有不得了的大事,一连出现两个,肯定是有天大的事情发生!
守门的兵士,街上的行人面面相觑,惊讶莫铭。
两名鸿翎急使先后赶到未央宫,举着急报冲了进去,直达宣室殿。
此时的景帝,正在早朝,听取百官的奏报。急件一送到,景帝打断许昌的长篇大论,接过急件一瞧,眉头一挑,没有说话。
百官紧张的望着景帝,见他没有任何异兆,大是奇怪,两名鸿翎急使,这可是有天大的事情发生,景帝无动于衷,这是为何?
“许昌,接着说!”就在百官纳闷之际,景帝开口了,声音平稳,一无异处。
许昌应一声,又开始了他的长篇大论,说了老大一通才说完,哪有周亚夫做丞相时那般简捷明快,三言两语完事。
好不容易朝议完了,景帝站起身,一甩袖袍,大步而去。鸿翎急件之事,群臣早就忘了,三五成群的离去。
“快,传周亚夫!”景帝走到无人处,急急忙忙,快步赶到养心殿,靠在御座上,剑眉紧锁,一个淡淡的“川”字出现。
第三十九章 凌辱之恨
“噔噔!”
周亚夫闲庭信步一般,慢悠悠的赶了来。
春佗迎上来,埋怨道:“条侯,你怎么现在才来?皇上都催了你几遍了。”
“是么?”周亚夫仍是那般慢条斯理,仿佛一点不急似的,进了养心殿。
景帝跪坐在矮几上,左手扶在短案上,一双眼睛盯着短案上的竹简,有些呆滞。听得周亚夫的脚步声,扭过头来:“周亚夫,边关军情似火,朕催你快点来,你却慢吞吞的,是不是不把朕的旨意放在心上?”语气极为不善。
周亚夫不慌不忙,上前见礼:“皇上,越是这种时候,越是要沉住气。臣是无官之人,若是急匆匆的赶进宫,必会引发慌乱,还不如慢吞吞来的好!”
“哦!”景帝恍然大悟,指着周亚夫,脸上多了一丝笑容:“说起军情,你倒是有的是法子。看看吧!”把面前的竹简推到周亚夫面前。
“这是李广、程不识送来的鸿翎急件,匈奴的举动异乎寻常,西起河套,东至辽东,数千里战线上都在调动,这可是自冒顿以后,匈奴数十年来最不寻常的举动!”景帝双眉拧在一起,脸带忧色:“定襄、代郡、右北平、云中这些要地,遭到巨大的威胁,匈奴向这里大举增兵。若是这些地方失陷,中原将无险可守,百姓遭殃,生灵涂炭,朕无颜面对高祖的在天之灵!”
周亚夫的浓眉拧在一起,沉吟许久:“皇上,照急件上所言,匈奴此次行动大异寻常,必有重大图谋。臣请命,出战匈奴。”
“朝中大臣,你最是知兵,你要去,朕心甚慰!”景帝摇头道:“可是,朕要你做的事,更加重要。与匈奴作战,骑兵是必须要的,可是,光有骑兵还不行。匈奴自小生长在马背上,骑射娴熟,大汉的骑兵再精锐,也不能占到太多的优势,需要其他的办法与之相辅。找到这办法,才是解决匈奴的根本之策!周亚夫,你肩上的担子重着呢!”
周亚夫轻叹一口气,与匈奴大战,是他期盼已久的事了,却不能去边关,实是让人叹息:“既如此,臣遵皇上之意便是。可是,这边关的军情,不得不作出调整。臣意,得向边关增兵。匈奴此举来势汹汹,所图甚大,若是边关军队不够,难以应付。臣斗胆请问皇上一句,是要打个大胜仗,还是守住城池即可?”
“胜仗,胜仗!大汉数十载无胜仗!”景帝剑眉一挑,声调转高:“周亚夫,你这话何意?”
周亚夫叫春佗送上地图,指着地图道:“皇上,匈奴以骑兵为主,来去如风,要找到他们很难。这次,他们大举来袭,大汉正好趁此机会痛击。可以放开正面,把匈奴引入到这里,燕山一带,这里地势复杂,不利于匈奴骑兵驰骋,正好发挥大汉的车战步战优势,围而歼之。”
“好方略!不愧是知兵之人!”景帝赞一句,明亮的眼眸黯淡下来:“周亚夫,有两个问题你想过没有?一个是,如此一来,必有数十万百姓死于战火,朕心何忍?二是,大汉还没有做好与匈奴大战的准备,若此时把匈奴的大军给歼灭了,匈奴必然不会善罢甘休,会起大军与大汉作战,这会打乱朕的谋划。朕意,守好城池即可。对匈奴,早晚会有一场大战,可还不是眼前。”
顿了顿,长长的叹口气:“现在是大汉痛!朕心也痛!朕只能保证,让匈奴痛到最后!”
“哎!”周亚夫叹口气:“皇上圣明!从大局想,眼下不宜与匈奴大战,还得忍忍!”
景帝剑眉一挑道:“忍可以忍,却不能窝囊!这一次,朕要给匈奴一点教训!周亚夫,朕派一支建章军奔赴边关,让他们参与大战,你以为如何?”
“皇上,臣也有此意!”周亚夫大是赞成:“建章营中大汉的精锐,将来击胡时,必会发挥莫大作用,如今让他们积累经验,再好不过!”
“好!”景帝击掌赞赏,略一沉吟:“周阳这一个多月来,训练得还不错。朕意,让他一起出战,你看如何?”
周亚夫没有马上作答,想了想,脸上闪过一丝痛色:“谢皇上垂爱!”
“战场上,刀枪无眼,万一有个闪失……你可要想好了。”景帝打量着周亚夫。
周亚夫很是坚决的道:“皇上,臣知道一句话,只有命大的人才配做英雄!一切,由上天决定!”
“只有命大的人才配做英雄!”景帝品评一句:“好见识!”
XXXXXXXX
与此同时,在大漠深处,匈奴王庭。
不计其数的帐幕矗立,匈奴的鹰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一队队精锐的匈奴骑兵奔驰来去。
其中有一座巨大的帐幕,帐顶是一只黄金铸就的鹰,这是匈奴单于的王帐。
王帐里有两个人,一个是个头极为高大的匈奴人,裘衣皮帽,手持一枝黄金造就的权杖,杖头是一只栩栩如生的金鹰,他正是匈奴当今的单于军臣单于。
另一个人的个头瘦小,面白如粉,颏下无须,身着汉人的曲裾深衣,毕躬毕敬的站在军臣单于之侧。
军臣单于面前是一张巨大的地图,军臣单于双目如灯,盯着地图,一瞬不瞬。手中的权杖在地图上一阵划动,最后停了下来:“哈哈!饮马渭水!”声若洪钟,震人耳膜。
要是有汉臣看见他手中权杖的划动,一定会吓出一身冷汗,他权杖所过之处正是从代郡、定襄、雁门、右北平这些边关要地开始,一路往西南,经过骊山,最后停在长安。
“来啊!”笑过之后,军臣单于大喝一声,立时有仆佣进来:“去!马上传令!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于五月初五,赶到龙城!要他们带上他们最好的勇士,最好的射雕者!”
仆佣领命,自去办理。不一会儿,上百传令兵就骑马而去,军臣单于的命令很快就传达到匈奴各部。
匈奴对汉朝的一个巨大阴谋正在谋划之中,这个阴谋造成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死于战火,内地千里烽火。匈奴的前锋抵达骊山,放火烧掉了汉朝皇家行宫“甘泉宫”。火烧甘泉宫这事,史称“烽火甘泉”。
整个事件,史称“凌辱之恨”,是汉武帝击破匈奴前,汉朝遭受的三大切齿之恨之一。
第一恨,汉高祖被围平城,不能雪耻。第二恨,冒顿遗书谩高后,高后只能隐忍,回复一封谦躬卑辞之信。第三恨,就是这凌辱之恨了。
第四十章 奔赴边关
周亚夫一走,景帝立即找来那个中年人,两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