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韩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生韩信- 第1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歧这段时间一直待在函谷关驻守,这几日回咸阳述职才得空回家一趟。看见王泾醉醺醺的样子他不由邹了邹眉,轻声说道:“少主,有些话我不知当讲不当讲。”

王泾低眉正色道:“叔父无须如此称呼王泾,还是请直呼其名。还有您是长辈,有什么教训直说即可。”

王歧点了点头,便道:“你父亲华年早逝,那我这个叔父也就有些责任来提醒下你了,你不觉得最近你有些得意忘形了吗?这可是大忌。要知道我们王家现在虽然看上去风光无比,可同样是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

“如今王家就靠你我二人维持这份偌大的家业了,我们必须小心谨慎的维持才是长久大计,此时你却纵情酒乐,有些不像话了吧。”

王泾这时酒意已经全醒,有些惭愧的低下头去说道:“叔父教训的对,我原本只是盛情难却才如此的,从今日起我便推掉所有宴请重新搬回军营中去,绝不再贪图享乐了。”

王歧见王泾如此,脸色不由露出满意的笑容,点了点头笑道:“你能这么想就好了,我还担心你年轻气盛听不进去劝诫呢。”

王泾微微一笑。“叔父过虑了,我早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只会四处惹祸争强好胜的世家纨绔子弟了,我觉得父亲说的一句话非常对,战争是让一个男孩迅速蜕变成男人的最好途径,我就是这样。”

王歧不由呵呵一笑:“没想到我这个堂兄倒是教子有方呀,可惜了呀,我那几个儿子都不怎么成器,将来王家的这代人也只有靠你一人来支撑了。”

两人又说笑了一会,王泾酒意未退渐渐的有些口干头晕了,又看了看夜色,便对王歧说道:“叔父你奔波了二天才回到咸阳,想必也是浑身劳累了,我看先去歇息吧。”

王歧却出人意料的摇了摇头,低下头去面色有些犹豫,许久才说道:“王泾,我想问你一个事情。”

王泾拱了拱手,“叔父请说。”

王歧看着王泾,沉声道:“我想知道你对今日朝堂之事有什么想法。”

王泾扬了扬眉,“叔父说可是韩信掌南军我掌北军之事?”

“恩。”王歧点了点头。

王泾晒然笑道:“这是好事情呀,难道有什么不妥吗?我回到咸阳后只觉得闲的每天骨头发痒,就想着重新上战场呢,这次让我带着五万大军攻取上郡,多好的机会呀。”

“难道你就没感觉出来点其他的意思?”

王泾瞪大眼睛:“什么其他的意思。”

王歧不由一窒,心想这个侄子倒是个不错的将才,可惜政治上的头脑太过于简单了。到是自己在宫廷朝堂中摸爬滚打了几十年,早已经对这些伎俩洞若观火了。

于是耐着性子向他解释道:“大王这样的决定很明显是在抬高你的位子,想借此机会把你碰到和上将军一样的地位,用你来夺他的军权,将我原来铁板一块的秦军分成可以互相牵制的两股势力。”

王泾听完哑然失笑道:“那只是陛下的想法而已,我可没这么想过,至于将来我会不会这么想那也不是他能做主的。”

王歧细细的品味了他话中的意思,沉吟道:“那你的意思是?”

王泾哈哈笑道:“我的意思就是没有意思,说句实话,陛下让我独掌一军我倒是很感谢他。你应该知道我本来就是个心气极高的人,若老是让我给韩信他打打下手做做边边角角的事情我也不乐意呀,既然这次又机会让我证明自己的能力,我当然高兴无比呢。”

王歧听完一番话却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货?”

“你这番比较之心却是将我们王家推到了风浪口上,做好了我们王家可能会更上一层,砸了的话那我们王家就万劫不复了。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觉得你是大王的亲信,是用来对抗上将军的,若是日后你们起了冲突,你觉得我们王家应该如何自处?”

王泾面色有些凝重,想了会才说道:“叔父,我想问你个问题。”

“说吧。”

“如果,我是说如果日后韩信他起了不臣之心,对王位心存妄念,如果你是我王家的族长,你该图和自处。是带着我们王家忠心护主呢,还是跟随韩信见风使舵取得立国之功?”

王歧义沉默了会才回道:“我哪种也不选,我会明哲保身及时辞去一切职务,这样无论任何一方上台我们王家都不会遭到继承者的清洗。我们是百年世家,在秦国根深叶茂,只要秦国还在,我们迟早就会有机会复出的,不争这一时。”

王泾哈哈一笑,叹道:“叔父,这就是我和你区别了。你会选择中庸之道而我就不会了,对我看来,那赢氏对我毫无半点恩惠,到是韩信,我今日之所有皆是拜他所赐。”

王歧默然不语,他听出了王泾话中的意思了,心中隐隐松了口气,他还是十分担心王泾会被权力有诱而和韩信发生激烈的冲突,如今看来似乎自己过虑了。

心中虽然已经释怀,可还是有些不放心的说道:“就算你这么想不代表他也会这么想,我看你还是找个机会和他好好谈谈吧,莫要生出什么误会。”

王泾却缓缓摇头道:“叔父你不用操心了,此事我自由打算。我和他是什么交情,那是生死之交患难与共的刎颈之交,如果他对我连这点信任都没有,那还算什么兄弟。”

第151章 明修栈道

汉中郡地接关中巴蜀,北依秦岭,南频巴山,中间为汉水冲击而成的汉中平原。

因北面有秦岭所阻,来自北方的寒流便被阻挡与秦岭之北,故而汉中虽紧邻关中,却和关中气候有着极大差异。这里四季分明、气候温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再加上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昔日秦国除关中、巴蜀外的第三大粮仓,号称‘秦巴天府’。

当初刘邦得到此地时还是非常满意的,自以为平白捡了个大便宜,可随后也发现了汉中的局限性了。因为北面有秦岭所阻,再为他提供防御依仗的同时也限制了他向关中的发展;南边则是蔓延数百里的巴山,那边关卡重重,他足足攻打了半年也才攻下一小半不到,不知打通通往巴蜀的路程要何年何月。

西边则是山脉高耸,翻过山就是羌人的地界了,而东边是唯一连通中原的途径,却也是山野小道,虽然算不上艰难险阻,可也不非常适合大军的行走。

正如范增所料,汉中虽然富庶足以立国,但同时也是龙困之地,并不适合一个胸怀大志的诸侯王所封。所以才力劝项羽顺水推舟,将汉中封给了刘邦,就是想用秦国的残余势力将刘邦的野心死死的压制在秦岭以南,同时也给秦国留下一个潜在的威胁。

在得知关东战火燃起的消息后,刘邦敏锐的察觉到了秦国第一个动手的对象一定是他和司马欣、董翳二人。于是积极的备战准备抵御秦国的入侵,将南攻巴蜀的彭越大军紧急调回,同时派人翻越秦岭去上郡联络司马欣、董翳这两个难兄难弟,希望他们能为自己多牵制些秦军的主力。

唯一让刘邦稍微有些心安的就是八百里秦岭的阻隔,秦军除非化成了天上的飞鸟,否则绝无可能轻松的翻过秦岭。

而汉中通往关中的无非就是三条道路,一为陈仓故道,从关中陈仓县至凤县折西南沿故道水河谷,经略阳接沮水道抵汉中,这条道路是周时所建,后因开了其他更为平坦便捷的栈道,所以逐渐被废弃了。现在已经杂草丛生道路桥梁失修多年,秦军若从这里攻打汉中,显然难度极大。

第二条就是子午道,建于秦昭襄王年间,自咸阳南下,入子午谷溯谷而上沣水河谷,溯谷南行至关石,过关石后南行,越秦岭主脊循汉江支流旬河而下便可到达到达汉中。这条路极难行走,却也是偷袭所用的绝佳用径,当初刘邦入汉中的时候正是通过此道突然杀到才一举夺下汉中。

为了防止秦军也效仿自己攻打汉中,刘邦便下令在子午谷附近的两处高地设立了关卡堡锁,利用地形之利防守的话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彻底断了此路的用途。

最后一条也是最主要的就是褒斜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栈道,是关中连接汉中最主要的通道,和平时期褒斜道上人马车队几乎是络绎不绝,货物源源不断的往返于关中、汉中、巴蜀三地。

褒斜道南起褒谷口,北至斜谷口,沿褒斜二水行,贯穿褒斜二谷,故而得名。秦惠文王时期,当时的秦相范睢为了加强咸阳对汉中和巴蜀二地的控制,便耗费巨资花了数年的时间在秦岭山壁上生生的凿出了褒斜道。利用此道从关中快马赶往汉中仅需要不到五天的时间,这为开疆辟土中的秦国有效的控制南方的领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后范睢因举荐的将领郑安平投降了赵国,按照当时秦国的律法范睢是要被车裂灭族的,当时一位大臣却以范睢曾经修建过栈道的功劳向秦惠文王求情道:“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秦之欲得矣,君之功极矣。”果然秦王念其功劳,赦免了范睢的罪罚,由此可见栈道对秦国的意义重大了。

为了防止秦军利用此道袭击汉中,刘邦便下令将栈道悉数焚毁。秦国自七月开始就陆陆续续的着手重修栈道,因为刘邦烧毁的是木桩和木板,而石穴、石桩尚在,只仍然需要伐木、制板、再铺设路面。到了咸阳决定出兵收复汉中后,大批的民夫便被动员起来抓紧重修栈道,看样子是想从这里用堂正之师攻下汉中。

刘邦为此大为紧张,连忙派遣大军驻扎在褒谷口,严阵以待防止秦军借此攻击。

虽做了重重防范,可刘邦心中仍然放心不下,便召集了诸将回到南郑共商大事。

南郑为汉中的郡治所在,自然一片繁华之相。再加上刘邦掌管汉中后一直休养生息与民同安,南郑在他的治下愈加显得车马喧哗了。

唯一有些例外的就是城中的汉王府,却经久失修显得破破烂烂的。当初刘邦入汉中的时候,为了显示自己不贪富贵不享荣华,便搬入了前秦国郡守的府邸中作为他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