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公孙弘的配合,子婴死后秦国的大乱之像很快就平定了下来,只有几个不识时务的远房赢氏宗亲妄想勾结世家称王,被韩信已雷霆手段迅速派兵镇压,将影响降到了最小。
对这些叛乱者韩信给予的处置倒是不大相同,赢氏的宗亲虽然是首恶,可却只是剥去封号囚禁家中,供奉待遇一概不变,家人也不与追究。倒是追随叛乱的世家则给予极为残酷的处罚,男丁悉数处死,女眷则充军为苦作发配边境,终生不得回到关中。
这一手大棒加胡萝卜的政策果然十分实用,秦国内心怀不轨之人心生悚然不敢再行作乱。而其他赢氏宗亲见韩信并未苛刻对待赢氏,反而对叛乱者网开一面,便也渐渐心安。
这些世代食秦禄的赢氏宗亲们一个个满脑肥肠,早已经习惯了安逸享受的生活。秦王之位虽好,可也要冒着杀头的风险,若能保证他们的待遇一切如旧,又会有多少人会顶着风险去做这个。
而新王立后,在秦王面前韩信也是仍然保持着臣子应该有的礼节,丝毫未有逾越之处。对国内,对军中也是一切如旧,并未有什么人事上的大清洗,原来许多公然反对他的官员也未受到贬撤。国内奉行的也是外松内紧,外部一切如常,官员们和老百姓的言语出行没有受到任何限制,可大量的密探却遍布全国,随时将各地的异动悉数报来。
韩信的这多些所为,也使秦国境内迅速的得以平定,而并未陷入刘邦所认为的大乱之中。这时韩信也收到了关东的战报,知道了刘邦大败而归、项羽兵指荥阳的消息。
见刘邦为首的反楚联军势衰而楚势高涨,韩信便打算动手扳住项羽前进的脚步。但又不能直接出兵,因为秦国身后仍然有一个心腹大患,那就是在草原上厉兵秣马随时南下的匈奴,冒顿一定不介意狠狠的插秦国一刀以洗前耻。而秦国要想放心东进,也必须先解决这个心腹大患才行。
现在已到严冬,草原野外牲畜冻毙,冒顿即使想南下也只能是来年开春之时了,所以秦国上下已经动员起来积极备战,以抵御来自北方的强大侵袭,所以韩信才无意直接出兵干预关东的乱局。
既然不从正面攻击,那到可以转而在背后拖住项羽的后退。楚地并非都是心向项羽,比如在南方,就有大量同情楚王熊心的势力存在,他们仍然只认楚国熊氏正统,拒绝承认项羽这个弑主称王的逆臣。他们之所以不敢举事,只是因为缺少对抗项羽的信心和一个领军人物。
而韩信正是打算给他们派去一个领军人物。
第169章 杀机必现
就在项羽和刘邦在荥阳和成皋相持不下之时,一支约五千人的军队秘密的从汉中沿着刘邦走过的路来到了三川军。到达中原后,这支军队并未北上加入中原战局,而是借道南阳郡前往楚国南部。
这支军队虽为秦军,可服饰兵器式样皆和楚军无异,就连士卒的相貌也和普通的秦人大不相同,不少人甚至能说一口流利的楚国方言。
这支军队每一个士兵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有曾经为秦帝国在楚地各郡驻守过的,甚至不少人本身就是楚人,但亲族妻子皆在关中。当年始皇帝统一天下时,曾经大规模迁徙过各国居民,所以关中有楚人血统的秦人并不少,这也为韩信此项计划的进行提供了大批的可用之兵。
而这支身怀特殊任务秦军的统帅就是久未露面的彭越。
彭越自降秦后一直没有出现在其他人的视线中,甚至封赏的名单也没有他的名字。并非韩信有意冷落于他,而是有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托付于他,那就是带一支孤军深入楚地,尽最大可能的扰乱楚国后方。
彭越在秦军中精心挑选训练了一个多月,终于凑齐五千他想要的士兵。此时彭城之战的结果也已经传到了关中,韩信意识到了时间的紧迫性,便催促彭越早日出征。
因为楚军主力在北面和刘邦对峙,南部空虚异常,再加上南部远离战火,也没什么忧患意思。彭越所部秦军在楚地行军大半个月,竟然无一人前来盘问,偶尔路上碰见官吏巡卒,见装束是楚军样式便也不再搭理。
这一路彭越走的是异常的顺利,穿过了南阳、九江,最后来到了目的地庐江郡的南部。
庐江郡是始皇二十七年所置,治舒县,是秦帝国在南部设立的几个大郡之一。治域横跨大江,主要集中在江南,东面与漳郡九江郡相接,西面是楚国之外的衡山郡和常山郡。衡山郡是衡山王吴丙的地盘,南面的长沙郡原本是楚王熊心的封地,后临江王共熬听从项羽的吩咐在湘江凿沉了熊心的坐船,致使熊心溺死于江上,项羽为了奖赏他便把长沙郡加封给了他。
在先秦时代,大江以南的大多地区都属于尚未完全开化之地,只有靠近大江的城邑较为繁华,更南部的领土大多都是荒无人烟之处,远不及江北中原的人口稠密。所以衡山王吴丙和临江王共熬虽然封地千里,却无力参与中原的诸侯大战,只好蛰伏在江南静观其变。
昔日秦灭楚时,楚国的王族世家各自逃散。一路是拥护王族熊氏血脉,以陆、斗等五氏为主,逃往南地避祸;一路则是遵项家号令,向西定居吴越之地,渐渐壮大起来。后项梁为了集中楚人力量起事,便和南地的诸世族达成了协议,共同拥立怀王之孙熊心为楚王重建楚国,两派共分楚国大权。
后来随着项羽在战场上不断取得巨大胜利,楚国朝中这种平衡也渐渐被打破了,转成完全成项羽一人说的算。南派一系的世家子弟或被贬黜,或被明升暗降调离了要权职务,逐渐退出了楚国的决策中心。直到楚王熊心被杀,两派的激烈冲突才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为了表示抗议,所以在朝为官的南派子弟全部辞去了职务,而项羽却丝毫不退的接受了他们的辞呈,将南派的势力赶出了朝堂。
可在地方上,尤其是在楚国的南部,这些世族的势力根深蒂固,上到郡守郡丞,下到县令亭长,充斥着他们的子弟和门生故吏。只要他们没有公然造反,项羽对他们也是无可奈何,只好睁一眼闭一只眼。
而韩信派彭越去的目的,就是要尽可能的煽动楚人反项势力,在后方拖住项羽的后退,令他首尾不能相顾,不能全力图谋中原。
韩信很早就开始计划这项行动了,可惜一直没有合适的统军人选。不同于正面战场,在后方更多的是靠‘游而击之’的战术骚扰和袭击楚军,在运动中不断的吸纳反项势力,最后逐渐壮大,成功的和项羽分庭抗拒于楚国之中。
即是孤军悬于外,既无后援也无补给,四周都是敌国之民。这就是主帅的领军能力要求极高了,而彭越无疑是最佳的合适人员。
首先他是楚人,当年是横行江淮的大盗头目,对这里的地形熟悉无比。再者,他所擅长的本就是游击袭扰之术,若单论对小股部队的机动灵活掌握,恐怕韩信都非他的对手。
这就是天赋,若论战术的诡变虚实,没有人是韩信的对手,在他手中战争真正成为了一种艺术,以欺骗敌人为目的的艺术;若论正面交锋的势不可挡,对战机士气的把握,则项羽是天下的翘楚;但说到游击袭扰,那彭越无疑是这其中的佼佼者,所以韩信才将此项重任交付于他。
这就是韩信和项羽的差别,韩信善于挖掘利用手下的才能,让他们物尽其用,各司其职。而项羽则是一直都是一个人在战斗,他手下不缺人才,当年的张良萧何等人都曾经在他帐下为臣,可他却白白将这些人才送给了敌人,他依仗的不过是兄弟义气维持的季布那批人,所以他的手下才人才凋敝,只会越来越少。
咸阳,国尉府。
韩信伸了个懒腰,长长的打了个哈欠。
这些日来自从李左车担任了国尉左丞后,便分担了国尉职责内的大半琐碎之事,这样一来韩信倒也乐得轻松。
已经临近岁末,严寒将过,新春将至,可这对秦人来说却未必是件值得开心的事情。寒冬一过,那蛰伏了一整个冬天的匈奴人就再也不会甘于寂寞了、在北方草原上,他们已经击溃了世仇东胡、月氏,不再由后顾之忧可以全力南下。
所有人都知道秦匈之间的一场生死大战决不能避免。匈奴人若想入主中原,就必须击败阻挡他们南下脚步的秦国,秦国若想出兵关东,则必先解决背后的心腹之患。为了迎接即将来临的恶战,秦国放下了所有的计划,南边的巴蜀也只能暂时弃之不理。
举国上下皆在齐心协力的积极备战,唯有韩信这时却成了闲人一个。但为了给手下留下主将勤勉的好印象,韩信只能每天坚持来到国尉府从早晨坐到傍晚,将处理的公务细细的阅读一番,久而久之,韩信也渐渐心生无聊。
看了看桌上的“铜壶滴漏”,时辰已经不早了,到了用午膳的时间。韩信便整了下桌案上的书籍文奏,站起身来准备回家。这些日子韩信和赢可新婚燕尔,自然甜蜜十分,韩信不由想起了赢可为自己费力亲自下厨的场面,忍不住心生一阵温暖。
正大步跨出准备离去时,一名亲兵却小跑进来,见韩信跪下呼道:“参见上将军,这里有一封您的书信,是门外一人托我转给你的。”
韩信有些奇怪的接过了一个精致的锦囊,用手捏了捏感觉到里面有些东西。拆开一看不由一愣,之间一张小布条上写着四个字“城东杏子林”,待看见锦囊中另外一件物事忽然脸色大变,一把抓住那亲卫厉声问道:“送信的那人呢,在哪?”
那亲卫有些慌乱的说道:“他送信完就走了,只是让我尽快交给你,说时间不多了。”
韩信立即放开那亲卫,大步向大门奔去。
出了国尉府,韩信一路向东门急奔而去,经过了城内的闹市区确实人来人往拥挤十分,韩信不得不放缓脚步,一路穿插于人群的空隙中向前疾走。韩信心急如焚,一路在旁人骂骂咧咧中撞到了无数的小摊和行人,却也来不及道歉。
前方路中间忽然出现一名高廋的中年男子,正挡在韩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