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架空-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二、自主运用,变积累的知识变为写作的能力,变积累的琼浆玉液为自己的聪明才智。采用自主习作,放飞心灵。

自主习作是让学生在一种没有束缚,没有禁锢的习作氛围中,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展开的联想想象,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充分享受表达的自由。具体分两步进行:一是课内习作课上的自主习作,二是平时产生表达冲动下,自觉习作。使学生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

⒈得法于课内

进行习作指导,课前首先有意识地围绕习作专题去“参观、调查、访问、研究、小观察、小实验、小制作、游戏、活动等,广泛地接触社会,感受自然,体验农活、学做家务、参加竞赛、进行讨论、有所想象。在课内,指导重点是用学生积累素材设法运用到习作中,激发兴趣,开拓思路,以学生交流为主,释放心灵,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自拟题目,自由选材,自主习作。课堂结构为:活动体验——自主交流——选材构思——起草作文——评议修改——选读交流——形成文章。

⒉收益于课外

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不是单靠习作课上的几次习作能达成的。学生许多佳作出现就在捕捉稍纵即逝的灵感上,要求学生在课外留心观察,自由表达,享受成功的快乐。我们的方法是:课外时间,班里定期开展佳作交流会,让学生把自己在课外得意之作在班上宣读交流,教师在褒奖最优者时,不忘稍有进步的学生,哪怕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个片段,一个修辞用得好就大加鼓励,每个月让学生习作都得到一次奖励,在每次交流中学生都能听到自己精彩的句段。在学校班级墙上黑板上都设立佳作展示栏目,让学生体验展示在黑板上面是最光荣的事。另外,鼓励学生向各类报刊上投稿,争取发表。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以上具体的实验,同学们自主习作兴趣盎然。一年多发表习作达160余篇,并有同学在全国、省、市作文比赛中获一、二、三等奖。我们正在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

第一卷 第五章 我的杰作(2)

一堂成功的口语交际课(十三)

这是五年级第9册单元一的口语交际课,“当个小小导游员,介绍家乡的景物。”怎样上好这一口语交际课呢?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因此,我就用心设计这次“口语交际”课,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一、启发谈话,激发交流的欲望。

师:同学们,月是家乡明,景是家乡美。先听听老师朗诵一首描写我们豫灵亚武山的诗,你们去过亚武山吗?

生(齐答)去过!

师:好!老师写的诗你们可得好好听,边听边想,这首诗描写的家乡哪些景物,从诗中,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

亚武山

我的家乡在豫灵,这里有驰名的胜景。

山庄的名字叫亚武山,

迎宾石,山大门,舅舅站班立两边;

古壁画,接引亭,老子骑牛在后头;

莲花池,小瀑布,几十亩的大水库;

山路曲,小道湾,81个游点山上站。

柿子、胡桃和山枣,亚武山三件宝;

亚武山,春夏两季叫人恋,

梨花开,桃花放,一片好风光!

满山腰,红的花,绿的草,

织成绵带山上绕;

山泉水,响叮当,青蛙跳,蝴蝶舞,

泉水叮咚像打鼓!……

老师写得好不好?

生:(齐答)好!(全堂爆发热烈掌声,小手纷纷举起,个个跃跃欲试。)

师:好在哪里?

郭炀:我听完后,仿佛看到了亚武山风景如画。有山、有水、有树木花草……

孙雄飞:亚武山好象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森林公园。

郭亚梅:亚武山不仅是美丽的大花园,还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有水果,有水库,有矿藏。

夏玉枝:亚武山的泉水、瀑布的流水声我都能听见。

毋新洁:这里还有老子,是道教传播的好地方,有丰富的悠久的古代文化。

师:好极了,说得真好,这几个同学均得120分!(全面鼓掌,群情激奋)你们看,这么多的同学争相举手,现在四人一小组,分开讨论,人人说你们家乡的景物,好不好?

生(异口同声)好!(分四人讨论)。教师巡回听说指导。

二、引导交际,培养能力

⒈写一写。

师:同学们在小组发言积极踊跃,为了确保同学们在讲台上口语交际打擂台时有话可说,说得生动引人,你们可先填黑板上表格:(板书)

教室静极了,只能听见蚕吃桑叶似的写字声。

⒉读一读

师:好啦!同学们把你们观察到的家乡景物特点说清楚,是这次口语交际的重点,也是你们的难点,哪处景物对你印象最深?为了解决那么这一难点,大家可打开你们的书报课外读物,分别读一读有关家乡景物的文章,看看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把家乡景物的特点写清楚的,写具体的,从中悟出表达方法。

生:人人认真读有关文章,教室静得连落针声都能听见。

⒊说一说

师:好啦,同学们,现在讲台口语交际打擂开始啦!

马晓萌抢先上台:同学们,我叫马晓萌,我给同学们介绍我们家乡的景物——荷花塘。我家门前有个美丽的荷花塘,我特别喜欢这儿的景物。

清晨,宽阔的荷塘上面,弥漫着薄薄的一层雾,像给荷塘披上了一层白纱。透过白纱我看到在碧绿的圆盘大的叶子上,晶莹的小露珠在不时滚落下来。荷花开看洁白如雪的白花和粉红色花朵,它们亭亭玉立在池塘上面,仿佛是一群羞涩的少女,在微风吹拂下,翩翩起舞。

夕阳西下,许多蝴蝶在荷花上飞舞,仿佛是美丽的舞蹈演员。

夜里,月亮的银辉洒满了荷塘,这里又是一番异样的景色,整个池塘朦朦胧胧,微风把缕缕清香送给人们。夜越来越静,池塘传来荷叶荷花的轻轻摩擦声。

家乡的荷塘,多么美丽,又多么幽静啊!我喜爱家乡的荷花塘。如果同学们有机会来我的家乡豫灵镇东堡头玩一玩,我会给你讲许多许多美丽的传说和故事。

师:哈!太棒了!马晓萌同学得分120分!

同学们群情激昂,个个抢着上台,张梦君讲了家乡的果园,马文蓉讲了家乡的小河,毋新洁讲了家乡的黄河滩,小忠灵讲了家乡的水上公园……

⒋评一评

师:好啦!大家各自讲了家乡景物,大家可评一评:⑴谁观察仔细,谁讲得生动、具体、清楚?⑵哪些同学在这次口语交际中进步最大。评出优秀奖和进步奖。

三、课外延伸;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师:好!同学们,你们将自己观察到的景物用图画形式画出来,并在图画下面配上一段介绍图画的文字,然后办一期板报在班内、校内展览,下课!

同学们个个恋恋不舍,不见离开课堂,“下课!”老师再次宣布下课,走出教室……

四、教后记。

我感到这堂口语交际课很成功。首先多向互动,创设了“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讲一讲、评一评”等多种交际情境,激发了学生交际热情,提高了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其次把课堂引向课外,拓宽了口语交际的空间,提高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一堂“即兴作文”课(十四)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教师命题——板书要求——审题——选材——列提纲——习作——讲评这样一个旧的教学框架中,我发现绝大部分同学仍处于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的境地。即使写出来的习作也缺乏儿童生活气息,少有创新作文。如何打破这一僵局,让儿童敞开心扉呢?我在作文系列实验中,进行了“即兴作文”练习。

“即兴作文”就是真切地感悟生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让学生随机留住瞬间即逝的素材,实实在在地拥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学生舒展手脚“我手写我心”,无拘无束飞扬个性进行作文。

现在以一堂课来体现“即兴作文”之妙。

上课铃响了,我迈着轻盈的步伐踏上了讲台,突然发现墙角有个浑身灰尘污垢的吊针瓶站在角落里“无人问津”。我灵机一动,顺手捡起吊针瓶把它挂在黑板的一角,顺口说了一句:“多么可怜的吊针瓶啊!”望了望同学们,他们用惊奇的眼光望着我。我又加重了语气:“吊针瓶啊吊针瓶,你真命苦,又有谁会想起你呢?”这时米娟同学站起来红着脸说:“老师,都是我不好,我用它盛过水,水用光了,放在墙角里的。”汤国强同学举起小手站起来说:“是我不好,今天当值日生时,没把它倒在垃圾箱里。”一个、两个、三个……同学们纷纷“检查”自己,话匣子终于打开了。我则在一旁“点睛”式的引导:“同学们!今天让我们设身处地地当一回吊针瓶吧!”同学们乐了,个个跃跃欲试。我顺势提出:“你们能把你们刚才的想法、建议、忏悔、联想、回忆写下来吗?”同学们奋笔疾书,教室里只能听见蚕吃桑叶似的写字声……

约十五分钟后,一个同学交上来稿件,附片段:

我是一个吊针瓶,我生下来就准备献身为人类服务。我无怨无悔地为病人效劳,为病人赶走病魔,迎来健康。我的汁液奉献完了,只剩下个空壳,但人们并没嫌弃我,把我洗净消毒,用我盛水、装酱油、醋、油,我有时被小学生当水瓶带到教室里,谁知他用光了水把我放在墙角不理睬我了。我受尽折磨,蓬头垢面、孤苦伶仃,我要抗议,我要申诉……

字字句句荡涤着人们的心灵,改变了以往编造、拼凑的现状。

我又看了看相继而来交上来的稿件,哈!一个个富有个性的题目跃然纸上:《哭泣的吊针瓶》、《吊针瓶自述》、《由吊针瓶所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