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走了,你,多保重。”不知怎么的,王钰说这句话的时候,有一种“吃干抹尽就不认账”的感觉。
“我不想听这些,我只问你,那天你问我的话,是不是真的?”果然是北地奇女子,没有大宋女人那么多世俗礼教,扭扭捏捏。这一点,倒很对王钰的胃口。
把胸口一挺,王钰朗声答道:“当然,男子汉大丈夫,一言九鼎!”
“好。”耶律南仙点了点头,轻声说道。语毕,也向前踏出一步,紧挨着王钰,面对面站着。这下倒是王钰有些扭捏了,难道她一个古代女子,作风竟像二千零七年那样,当众接吻?要来个吻别?
耶律南仙伸出了手,伸到王钰耳畔,轻轻顺下一缕头发。而后,又从自己肩上拉过一缕秀发,将两人的头发结在一起。王钰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只得呆呆的望着她。正看得出神,耶律南仙突然伸手“呛”一声抽出腰间佩刀,割断了连在一起的头发。
“见发如见人,望君珍重。”耶律南仙将那两缕头发交到王钰手中,突然背过脸去,急声说道:“不早了,你走吧。”说完,抬脚便走。
王钰头一次见到这种女孩子,有个性啊。
“南仙!”王钰急忙叫道。
耶律南仙停了下来,仍旧没有回头。
“你记着,我王钰今天在这里说过,我们一定再见面的。下次见面,我会兑现我的承诺。”王钰以少有的严肃说道。
“我会等着你实现诺言。”说完这句,耶律南仙再不停留,跃上马背,急驰而去。
第三桶 第七十碗 所谓“皇恩浩荡”
离开辽都地界后,王钰下令整个使团全部骑马行进,力争在过年以前赶回汴京。中国人嘛,春节总是最重要的节日。中途,王钰到朱严昭遇难之处凭吊了一番,只可恨老师一腔抱负,却落了个惨死异乡,尸骨无存,只留下洋洋洒洒数万言的《上皇帝万言书》。
历时两月,王钰等人终于来到了汴京地界。此次出使,前后总计十月有余,踏进汴梁地界后,王钰倒有些近乡情怯了。这次可以说是九死一生,能活着回来,已经算是命大了。当天夜里,使团稍作休整,第二日一早,王韩两人各自身着朝服,准备进京述职。
汴京城北门已经在望,王钰坐在轿中,心如狂潮。去了这么久,不知道素颜怎么样了,还有那个出云郡主,怕还是整天东游西晃。还有师师姐,还有郑僮……
“王大人,城门口好像有人。”外面,韩毅突然叫道。这不是废话吗,城门口当然有人了。王钰掀开轿帘,向前望去。只见城门口除了守城军士之外,似乎还有别的人在。等距离近了些,王钰才发现,那里好像站着几位宫中的公公,身后的卫士也是身着内卫禁军的服色。
“来了!来了!李公公,王大人他们回来了。”一名小太监眼尖,老远就望见王钰的仪仗。李公公手搭凉棚一望,可不是来了吗?当即让随从们都精神着点,又让一名太监进城去报信。
王钰的仪仗行至城门口,轿夫落轿,王钰钻出轿来,老远就拱着手笑问道:“李公公,许久不见,近来可好?”
“恭喜王大人,贺喜王大人,此番出使,立下大功啊!”李公公也是满脸笑容迎了上去。
两人客气了几句,李公公突然肃容道:“王大人,圣上有口谕给你们。”王钰闻言,赶紧率使团全部成员接旨。
“圣上口谕,王钰等人进京后,换乘马匹,接受百姓祝贺。”
有内侍牵来御马,当中一匹,通身黑毛,只有四蹄如雪,正是赵佶最喜爱的“乌云盖雪”。李公公亲自将马交到王钰手上:“王大人,这可是圣上最心爱的宝马。如今赐于王大人,可见皇恩浩荡啊。”
王钰谢过了他,翻身骑了上去,率使团成员进城。刚一踏进城门,他们才知道,京城百姓早已倾城而出,万人空巷迎接使团回国。
“来了!那不是王大人吗?”大道两旁,站满了围观的百姓,从北城门口一直延伸出去,一眼望不到头。只城门口一行人骑着高头大马走了进来,人群之中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大宋开国百年来,屡次受辱。此次能够得回幽云十六州,对国人来讲,实在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喜事。而这位王大人,早前率领国队大败辽人,扬我国威。现在又出使辽国,立下如此奇功,实在是国家栋梁之臣啊。
王钰骑在御马之上,接受着百姓的欢呼,一时心潮起伏,本是大喜之事,但一想起老师朱夫子,心里不禁有些伤感。走过通化街,人潮越集越多,沿途都有禁军士兵维持秩序。
“王大人,国之英雄!”
“谁说不是,此次得回幽云各州,实乃我朝开国以为百年未有之奇功。”
“以前传言,这位王大人是靠着裙带关系才当了官儿,人家是有真本事啊。”
王韩两人,齐头并进,意气风发。行至御街之前,李会公又赶了上来:“圣上口谕,御街下马,凡在京四品以上官员皆列队迎候。”这可是无上的光荣,古时,只有大胜回朝的大将军才有资格接受百官朝贺。赵佶如此安排,看来也是因为得回幽云十六州而龙颜大悦,才会给王钰一个从五品的太常少卿以如此殊荣。
御街两侧,四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分面两列,身着朝服,迎候王钰。李公公亲自托着王钰下得马来,躬身请道:“王大人,请。”
王钰倒真有些不习惯了,这里的每一位大人,品阶都比他高。圣上实在是,实在是太客气了。
百官列中,排头第一的,正是公相蔡京。待王钰走到面前,他拱手一揖,不冷不热的说道:“恭喜王大人。”
王钰虽对他没有什么好感,可如此正式的场合,还有要讲讲客套的。于是连忙回礼道:“公相过奖了,多谢。”
“恭喜王大人。”这是殿前都指挥使,三衙长官之一的高俅。王钰这次立了大功,他心里可能最不是滋味。那次在飘香阁,王钰当着圣上的面告了自己儿子的刁状。在殿帅府衙门,又以下犯上冲撞了自己。圣上不但不降罪,反而在王钰出使辽国以后,特意召自己去谈了话。说是如果真有其事,你二人同殿为臣,就不要计较。言下之意,就是让自己不要跟王钰心存芥蒂。可见圣上,对他寄予厚望啊。
王钰一见高俅,心里就开始不爽了,但无奈百官都在,还是客气的回了一礼,只是什么也没有说。一路与文武百官打着招呼,独独不见童贯童大人的踪影。
“王大人凯旋归来,可喜可贺。”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王钰抬头一看。这不是自己那位太学同学,被皇上赐爵开国侯的柴进堂吗?他怎么了在这里,难道也被皇上授了官衔?
“进堂兄!谢谢,谢谢,抽空咱们喝酒。”王钰颇觉意外。柴进侯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接受完百官祝贺,王钰与韩毅整理衣冠,在李公公的指引下,进宫面圣。资政殿上,赵佶身具龙袍,高坐上方。王韩二人快步上前,三拜九叩,高呼万岁。
赵佶龙颜大悦,连声说道:“平身!平身!两位爱卿此次出使辽国,为朝廷立下了大功,朕要好好封赏你们。来人,宣旨!”
李公公手捧圣旨,站于阶前,大声说道:“圣旨!”王韩二人再度拜下,恭迎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政和八年,太常少卿王钰,殿前都虞侯韩毅,奉诏出使辽国。克尽职守,立下奇功。朕心甚慰,特旨擢升王钰为,殿前副都指挥使,加龙图阁直学士,赐爵顺平开国侯,食邑一千五百户。擢升韩毅为广勇军承宣使,加忠武将军,赐爵义勇开国伯。钦此!”
“臣谢主隆恩,万岁万岁万万岁!”王韩二人同声说道。赵佶这回出手可真是大方,一道圣旨下来,王钰成了从三品大员,而且殿前副都指挥使,地位在三衙之中,仅次于太尉高俅。更不用说还封了一个“顺平开国侯”的爵位。古语有云,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为汉代名将,一生忠勇,都不曾封侯。王钰踏上仕余不过一年多,从八品承事郎,升到从三品的直学士,这位殊荣,不说绝后,也算是空前了。
可就凭他这次立下的奇功,谁敢不服?幽云十六州离开中原王朝百年之久,历代帝王将相都束手无策,而他王钰仅仅一次出使,就能够顺顺利利的拿回来,是问满朝文武,谁能办到?
第三桶 第七十一碗 传授官场之道
“李公公。”韩毅走上台阶,冲守候在此的李都知一揖。
李公公微微欠身还礼道:“韩大人,圣上正在作画,暂时不要进去打搅。”韩毅点了点头,与他一起站在门外。不一会儿,里面一个司茶小太监快步走出,向李公公报道:“圣上口谕,若是韩大人到了,就到殿里说话。”
韩毅一听,收拾好官容仪表,走进了御书房。龙案前,赵佶正挥毫作画。这位风流天子,治国虽然不济,可丹青书法,诗词音律都造诣颇深,堪称一代大家。韩毅拜倒在地,口称万岁。
“韩毅来了,来来来,过来看看朕的新作。”赵佶抬头一见韩毅,召了召手。韩毅平身上前,只见圣上刚作好一幅画。画上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气势恢弘异常。看到此处,韩毅赞道:“圣上妙笔生花,直追唐时吴道子等辈。”
“呵呵,安敢与画圣齐名?”赵佶放下画笔,旁边小太监递上一块锦帕。他一边擦着手,一边问道:“这次出使,听说是九死一生,你跟王钰两人都险些命丧乱军之手,有这事吗?”
“回圣上,确有此事。”韩毅回答道,遂将当日辽国镇南王兵变一事讲与赵佶。后者听罢,微微颔首,随口说道:“卿等为国家出生入死,朕心里有数。来人,赐座。”
“谢圣上。”韩毅坐下。
“王钰此次出使辽国,都干了些什么,你给朕说说。”赵佶在龙榻上坐下,端起旁边的玉盏,又问道。韩毅闻言,便将在辽国所发生的一切详详细细讲了出来,赵佶似乎很有耐性,一言不发的听他讲述。
一直说到完成使命,回归大宋。赵佶听完,看了韩毅一眼,问道:“没了?”
韩毅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