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宋皇家的遗憾,也是臣子们的遗憾,亦是天下百姓的遗憾,这诸多的遗憾,造就了一桩异事: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咸阳县民段义在河南乡掘地得一宝印,色绿如蓝,温润而泽。次年正月送至京师,经蔡京等辨识,确认为秦制传国玺。
于是大宋官家与臣子们,弹冠相庆,认为天命所归。之后制诰官旨,均以两印同用。后世史家多认为此事件与玉玺,多半有问题。只是在当时,谁去管这个?要的就是个效果,至于是真是假,谁会在意?
“传国玉玺”再现三十年后,金俘徽宗、钦宗二帝,宝玺也被金人掳去。其中宋玺交给了金国扶植的伪楚,但随后张邦昌就连玺带册加一条小命,全交给了赵九。
而传国玉玺却在运送途中,遭遇了狄烈这个史无前例的超级强人。也正是因为狄烈抢掠了太多的物资,作为财务总管的侯方镜,一直没能完全清理那些暂时不能变现的珠宝玉器及书画等物。直到打下太原后,政权中心西移,需要将大部分珍宝从天枢城运往太原,作为犒赏也好、军费也好,与夏国的交易也好,都是可以用到的。
而就在这一次清点中,侯方镜意外发现混在无数珍宝中的这方奇特玺印,出于对皇室玺印的一种本能警觉,侯方镜将这方印玺盖出的印鉴,拿去给几位博学的老儒鉴定。于是,传国玉玺的真面目浮出水面。
侯方镜当时整个人就呆住了,原来手中一直有宝却不自知!震惊过后,随即欣喜若狂——太原入手,宝玺自现,这岂非苍天冥冥中的暗示?
苍天冥冥的暗示么?狄烈看着手中温润精美的玉玺,轻轻触摸着黄金镶补的一角——传说这是被东汉孝元太后怒斥篡位的王莽,愤而摔折的缺角。良久之后,狄烈灿然一笑,无论这传国玉玺是真是假,它所代表的政治意义,正是自己目前所需要借重的。所以,这个玉玺,必须是真的!
狄烈倏地抬手,啪地将玉玺盖在一张写满文字的留白处,笑道:“就让这份议案,成为我天枢城第一道玉玺用印的命令吧!”
侯方镜悄悄抬头看了一眼,但见议案书抬头处写着十二个朱砂楷书大字:太原陆军军事学校成立纲要。
第二百七十四章 太原军校
(这几天家有远客,多少会影响状态,又不想断更,所以每章字数会写少一些,但再怎么少,也要保底三k。所以嫌字数少的书友,原谅则个。)
~~~~~~~~~~~~~~~~~~~~~~~~~~~~~~~~~~~~
成立太原军校,是狄烈继扩军与完备训练之后的又一项重要军事举措。
早在组建教导营之初,狄烈就已经意识到,教导营只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类军事培训基地。在教导营里,学员们更多学习到的只是军事技能,理论少而实践多,更倾向于成。这是在当时天诛军严重缺乏基层士官的情况下,不得已而暂行的权宜之计。
除了狄烈任总教官时的批学员,是修满训练课时结业之外,之后的三、四批学员,都因战事频仍,屡屡提前结业。并且因为战事的需要,而降低了选拔标准,紧急量产了一批虽然勉强合格,却不及批学员精锐的士官,这其中就包括了猎兵。
如今拥有太原及河东广袤之地,人口多、粮食足、兵甲精、钱物丰……最重要的是,有一个战略缓冲广阔而坚实有力的后方基地,以及相对充裕的时间。是时候结束教导营的历史使命,成立真正的军事学校了。
说到办军校,狄烈还是有一些章程可借鉴的,毕竟他本人就曾在军事院校学习过。当然,这并不是说他就一定能办出一个堪比现代军校的典范来。学习与办学是两码事,就如同每年有那么多的学生从学校毕业,却并不表明这些学生就有办一个学校的学识与能力。
当然,在这八百年前的宋末。也没必要办一个类现代的军校,只要仿造这个时期的各个书院,建一个纯军事院校就行了。
北宋时期,正是院学兴盛之时,当时在全国各地已经建有许多书院。著名的有石鼓书院,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茅山书院等等。不过这些书院都是谈玄讲儒、纵论天下。却绝不会涉及兵事武学。
而说到武学,朝廷的国子监里倒是有武学这一项,但武学生学习的都是兵法、行营、布阵、演武的为将之术,很多东西在真正的战场上其实都不实用。尤其是没有培养基层的军佐,使得一场战争的胜负太多维系在将领身上,将领心怯、犹豫、动摇。稍有失误,就会造成军队的惨败。而一败就是溃不成军,自相践踏,难以收拢——这种溃败所造成的损失,远远大于敌人的直接杀伤。而这都是宋军中垂直指挥只到营指挥使这一级,再往下的都、队、什都缺乏指挥能动性所造成的恶果。
狄烈一直很注重对基层士官的培养,也一直很有成效。他一向认为。在一支军队里,基层士官的水准越高,这支军队就越有战斗力;一支真正的强军,不应该、也不可能只由一名或数名勇将、或战将、或猛将来挑大梁;将一盘散沙的军队,编织成一张扯不破、撕不烂的天罗地网的节点,就是军队中最基层的伍长、什长、队正……
狄烈此前以教导营为熔炉,批量铸造了不少基层精英,但还不够,天诛军展迅,一再扩军。士官永远比士兵缺乏。要大规模培养,一个教导营显然是不能胜任的,必须有一个军校来承接这个使命。
当然,狄烈建立军校不仅仅只从军事角度出,还有更重要的政治目的。但凡有点军史知识的现代人都知道,蒋校长是如何崛起的。军校,既是军事资本,更是政治资本,可以使一个上位者,在长期不接触一线部队的情况下,牢牢掌控这支军队。并能将触角,延伸到军队的各个层面。当一支军队中所有高、中、低级将官,全是主帅的学生时,这个主帅,就是这支军队的灵魂与精神领袖。
嗯,总教官这个称号已用得太久,该升格为校长了。
狄烈打算将军校划分为高级班与初级班两类,初级班主要接收什长、队副、队正、副都头、虞侯、都头的培训;而高级班则针对副指挥使以上的中、高级将领的再回炉培训。
军校的校址狄烈也早看好了,就在晋阳城的故址上。这里还有当初天诛军围太原时留下的各种建筑群,包括那个按十比一比例复制的太原攻略模型。这样一来,不光有了校舍、场地,甚至连训练模型都有了,节省了大量时间与精力。只要将校舍所需的场地面积一圈,然后再扩建一下,整理出靶场、骑射场、操练场,就可以正式挂牌开学了。
狄烈近段时间就在忙这军校之事。银州那边不时有军报传来,谈判倒是很顺利,夏国基本同意了天诛军提出的各项条款。那四千多名俘虏,除了近千正兵夏国花巨资赎买回之外,其余三千辅兵役夫,夏国方面并不愿付高昂赎买钱赎回。意思就是,这三千人要杀要剐,或是当奴隶,你看着办。唯独例外的是,辅兵中的匠人及质子军与铁鹞子军的负赡兵,夏国愿高价赎回。
狄烈对从银州赶到太原的信使,只批复了一句话:“要么打包买,要么一个也别想要。”
拿到这样强硬措辞的回复,夏国方面斟酌再三,最终还是放弃打包买三千辅兵的计划——实在太贵了。这天诛军主是不是穷疯了?这些比奴隶强不了多少的辅兵,哪里值得这么多钱谷!若不是担心这批匠人会泄露一些关于青党甲的铸造技术,以及负赡兵多为贵族骑士的下人的缘故,夏国方面决不会理会他们的死活的。纵然如此,夏国方面最终还是被狄烈的狮子大开口吓住了,宁愿技术外流,也不愿将这些低贱的匠人与负赡买回来。
狄烈也无所谓,将夏国工匠送至天枢城军工司,负赡兵放到各旅的骑兵团中任辅兵。挥其照料马匹的所长;其余辅兵与役夫,裁汰老弱,只留少数壮健者补充入伍。
狄烈也没料到,这无意之举,使他的军工司枪械制造大为加快:这些夏国工匠,多为国内大匠,此次随军出战,其任务本是随时修葺重甲骑的精良青党甲的。夏国的青党甲与夏国剑,出了名的精良,就连当时的北宋朝廷内监大匠都仿制不出来,可想知这些夏国工匠必有独到秘术。而当这些工匠将秘术用于改进枪机构件的制造后。最为精细的构件部分铸造效率大幅增加,枪管的耐磨损率进一步增强,日产枪支增产三成,达到十五支,而且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当然,这是后话了。
六月初十,太原城郊周边不少耕作的百姓。惊讶地现,原本一片废墟晋阳古城,竟筑起了好大一片矮墙,将足足有七、八倾的土地圈了进去,竟似有重建晋阳城的架势。这新城共有四道门,在正东面的大门上,赫然挂着一块金灿灿的漆金匾额。一打听才知道,匾额上写的是:太原陆军军事学校。
就在这一天,新成立的太原陆军军事学校操练场上,天诛军军主、校长狄烈端坐于主席台前正中,天枢城军政两界高官同列于后,台下是军校成立后的批学员,共计八百二十七人,全体盘腿笔直端坐于地。
学员的来源分三部分,一部分是原教导营在营学员,在教导营的番号被撤销后。这近四百名学员自然转入新成立的军校,继续未完成的学业;另一部分则是各前线部队现役将官,既有校尉、营指挥使以上的中级军将,也有都头、队正、什长等基层士官,这部分来源也占了近一半;还有一部分。则来自民间有志之士。当然,这一部分学员须经过情报司严格的层层政审,以免有异己份子混入。实际上,若不是担心影响前线守御,一再加以限制,人数会远远过现在的数目,突破千人大关。
之所以这么热门,全是因为现在军中正流行着关于军校学员的另一个别称“军主门生”。在天枢城或天诛军中,这个称号的含金量绝对可比拟朝廷的“宰执门生”,甚至是“天子门生”。
军主门生,尤其是批门生意味着什么?看看当初教导营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