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边戎- 第3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五五章 威胁下的团结(下)

宗弼听宗翰夸他有长进,脸上却没露出高兴的神色,他早不是当年的少年儿郎了,在他心目中也只对死去的老爹阿骨打和四哥宗望比较服膺,至于宗翰,宗弼并不觉得对方比自己强多少,只是宗翰毕竟年长勋高,所以这次才同意让他来指挥整场战役。但这时他也不去作无聊的意气之争,既然和宗翰所见略同,便不和他作口舌上的违拗,点了点头,说道:“都元帅所言甚是。”

东北告急后,吴乞买为求燕云援军速来,在征得病重中的斜也的同意后,分别给宗翰、宗辅升了半级,以宗翰为都元帅,宗辅为左副元帅,但东路军、西路军向有心病,叫宗翰作都元帅宗弼这还是第一次,所以宗翰听了甚喜。却不知宗弼方才叫他粘罕哥,那是为了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这次又叫都元帅,却微有“我乃敬你爵高非服你谋胜”之意。

不过在这个金军上下都被折彦冲骤起的威风压得喘不过气的时候,宗翰、宗辅、宗弼、挞懒等人还是尽量靠拢,希望借此度过危机。

挞懒听宗翰、宗弼这般一问一答,对他们的意思便了然于胸,知道他们终究是抛不下燕云,宁可拿会宁老家出来冒险了。东路军和西路军的首脑一达成共识,那在大方略上他便难以改变了,但他的核心利益仍然在吴乞买身上,所以还是得争一争,说道:“如今我们虽已内外一心,会宁那边也有一战之力,但我们也不能完全不援会宁。”

宗翰道:“当然不能完全不管,但也不能从这里千里迢迢调兵过去。我的意思,是请叔叔你到大定府整顿兵马,与黄龙府相呼应,同时告知按出虎水诸部,就说燕云的大军即日便会兵逼辽南,援救会宁!”

挞懒脸色微微一变,知道宗翰实没有出兵的意思,发放这假消息是要让会宁方面振作士气罢了,宗翰斜了他一眼道:“怎么,叔叔不同意?”

挞懒看看宗翰,再看看宗辅、宗弼,说道:“既然都元帅这么决定,那便这么办吧。但会宁要是有个万一……”

“不会有事的!”宗翰道:“就算会宁真个陷落,只要我们的兵势占据上风,也仍有机会抢回来!更何况会宁还未必会陷落。”

挞懒闻言大骇,宗辅、宗弼、完颜希尹等却都道:“不错。”

当下分派任务,挞懒仍回大定府去准备呼应黄龙府,宗辅守燕京,银术可守真定,娄室节制耶律余睹等在云中府严阵以待,这时金军精华全部集中到了燕云地区,女真高层对各族兵将官员的控制力便强了许多,旗下的契丹人、渤海人、汉人、奚人在这等严密监视下都不敢妄起异心,金军上下对高层命令的执行力度也比几个月前强了许多。

宗翰任会宁求生、于燕云求胜的策略实为险谋。当初宗翰召回娄室,本来只求集中兵力,但金军收缩战线后出现的舆论狂变却让宗翰察觉到一个扭转整个战局的契机!于是他竟险上加险,继续收缩兵力,并让金军在中原战场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虚弱”,金军在两河的战线一缩再缩,终于河东只剩下雁门,而河北只剩下真定。

宗翰这样全线收缩防线,除了便于防守之外也有另外一个旁人难以察觉的目的,那就是要帮折彦冲将胜利的虚火多加一把柴火,将在舆论中已经高高在上的汉部再往空中推去!

形势的发展,一次次地证明了宗翰的预言是对的!折彦冲果然打不下黄龙府,不但如此,他还被迫在华元一六八一年未到来之前就撤兵转入防卫状态,这让原本还对宗翰有微词的挞懒也振作起来,全面配合宗翰的各项指令。

“这是一个陷阱!”

萧铁奴和杨应麒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却很难去改变这个现状。如果是人为的、单方面的陷阱,那多半也可以人为地、单方面地去戳破,但眼前的这个局面却并不是宗翰一手策划,而是他利用局势的微妙去推动促成,所以就算汉部中的明眼人看出了其中的不妥,但也难以只手挽回。

人之局破之易,天之局破之难。

“给我攻!”

宗颍在真定城下身先士卒,本已开始显出疲态的汉军也因此而再度爆发出一个小小的士气高潮。

“出发吧。”

犹豫中杨开远终于同意大军围攻燕京,之前他旗下的军队一直在燕京、塘沽之间与金人游战,并没有展现出与他声名相符的霸气,反而让他在中原义军中落下胆小鬼的骂名。

“只要攻下真定,只要攻下燕京!那就没什么可怕的了!”

杨应麒虽然忧心忡忡,但他也知道当前汉部士气如虹,宗颍他们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如果中原的军势能先一步攻克燕京和真定,那金军在燕云地区的地盘就会缩小到难以自养的地步。而且燕京一旦到手,宗辅留在辽西走廊的兵马如果不撤走就得面临被关门打狗的危局,如果撤走石康就能趁势进入燕京,辽河流域和燕赵平原便会连成一片,杨应麒趁机将中枢移到燕京,就能同时指挥东北和中原两个战场,到了那时赵构就算真抄了汉部的后路杨应麒也不怕了!

杨应麒所希望的局面,也正是宗翰所担心的局面。他和真定的银术可、燕京的宗辅早已经约好:一旦双方出现不支马上点燃烽火,金军隐藏起来未用的生力军将以最快的速度前来营救。

真定城下的战斗一天比一天激烈,守军已完全是在拼命了,但银术可就是不点烽火!这个与娄室齐名的马上猛将在这次战役中展现出了不亚于杨开远守辽口时的强硬,此战胜负未决,但银术可已经立下了“攻守俱能”的威名。真定城内的准备本来就充足,这时城内守军又知道外有强援,所以银术可手下兵将的士气才能在一次次的打击中屹立不垮。

“好硬……”

宗颍咬紧了牙关,但他内心深处其实已经开始感到疲劳,甚至厌倦。眼前这座坚城本属于中原政权,如今被胡人窃据后居然也有这样可怕的韧力,这一点是他始料不及的。将近十五万的兵马已在这座城下耗费了多少时日?宗颍竟然疲惫得忘记了。

这天黄昏后,攻城无果后撤下来的汉军士兵三三五五各自回营,近几日汉军的攻势越来越像应付了事,大多兵将脸上对未能攻下真定都是一脸的麻木。在这种气氛的渲染下,宗颍忽然感到一阵恐惧。

而在这时,秦桧已经回到了建康。

第二五六章 亲者痛仇者快(上)

相同的人处在不同的位置上,想法会不一样;不同的人处在相似的位置上,决定也会不一样。当危险与机遇并存之时,折彦冲和宗翰往往会选择铤险以求全胜,但赵构却宁可偏安。杨应麒宁可辽南遭受大困厄也要攫取人心,赵构却有江南一隅足以,哪怕大失人望亦能忍得。

对金人和赵构来说,折彦冲和杨应麒都是极大的威胁,可如果将赵构作为对手,虽然折彦冲和宗翰对会对之十分鄙夷,但同时也会大感难以对付。实际上,对金人来说赵构这个存在要比韩世忠、种师道等诸名将难缠得多,老虎对付奔鹿战马容易,但要扑杀老鼠却难。

秦桧正月里出发往见欧阳适,二月中旬便回到了建康。在他回来之前,赵构早已紧锣密鼓地策划着图谋汉部后背。事件的肇始,是由杜充上书,责汉部包藏祸心,意图颠覆宋室,请皇帝降旨北伐,规复中原。此疏一起,朝廷大震。

杜充虽上了这道奏请,但此事关系重大,不要说真想偷袭汉部需要绝密,就算到后来决定不偷袭汉部,此事也不能泄露出去,因为一旦泄露,势必引来汉部的敌意,所以这次的廷议是在极秘密的情况下进行,许多和汉部多有牵连的大臣都不得与闻。但即便如此,反对的人仍然极多。

如今汉部在北边与金人正打得火热,在这种情况下抄汉部的后路意味着什么谁都清楚!群臣中有点良心廉耻的都以为不妥,部分置宋室利益于华夏兴亡之上的也觉得此非良策。但那些早在赵构处得到密令的人却上表附议,赞成杜充的主张。

宰相吕颐浩一开始也不赞成此策,但后来经不住赵构的压力终于屈服。中央命令颁下以后,剩下的便是掌控军权的将领的执行。刘光世、张俊都奉命便行,韩世忠闻言大震,连上两表请赵构三思,最后赵构便不令他北上,而命他镇守维扬,以防欧阳适来袭。而离行在最远的陕西,赵构的敕令反而最先到达——实际上给川陕宣抚张浚的诏书,在廷上诸公还在争吵时就已经发出去了,因为赵构对汉部的整个威胁行动,必须由张浚来挑头。因为这时除了扈从东南的军队以外,旧宋政权所统辖的地方,唯有陕西一境的地方政府拥有能对抗金人、汉部的武力。

当初苗刘之乱平定后,赵构问大功臣张浚以天下计,张浚自请身任陕、蜀之事,置司秦、川,而别委大臣与韩世忠镇淮东,令吕颐浩扈驾来武昌,张俊、刘光世从行,这样赵构行在的中央军便能与秦、川首尾相应。这时张浚正得宠信,所以赵构对他的建议十分赞赏,刚好有监登闻检院汪若海也认为:天下若常山蛇势,秦、蜀为首,东南为尾,中原为脊,将图恢复,必重川、陕。于是此议遂决。宋政权偱唐代裴度故事,以张浚为川陕宣抚,赵构给张浚便宜黜陟之专断大权,亲自作诏赐之。

张浚到汉中以后,利用宋室的余威逐步掌控川陕大权,易置陕右诸帅,召王庶与谋,徙曲端为明殿学士,移熙州知州张深知利州,充利州路兵马钤辖、安抚使,而以明州观察使刘锡代之。又以徽猷阁直学士、知成都府卢法原去利州路兵马钤辖,不兼利路,置帅成都。大宋帅臣不兼利路自此始。既而赵哲帅庆,孙渥帅秦,诸路帅臣悉用武人。时吴玠为长官曲端弹劾罢官,张浚爱其才,拔为秦凤副总管兼知凤翔府,以其弟吴璘统领亲卫。

在汉宋协议中,对于陕西的归属问题模棱两可。按照协议,凡汉部能规复的北国州县都可“借”为练兵之所,当初陕西在娄室、撒离喝的侵略下所失将半,宗颍对燕云用兵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