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边戎- 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朴道:“何谓荒诞不经之说?”

张浩道:“处女真国都之内而不受辖制,此一不可信。自言大宋,大宋与女真相隔万里,宋人如何能过去?就是过去,如何瞒得过我大辽士子?此二不可信。言其首领威武过人也就罢了,说有个七将军年不过十六七岁却已经学究天人,大辽境内无人能比,此三不可信。处蛮荒之地,而号称部内人人识字,此四不可信。建基不过三四年,凡有外人来附,顷刻归心,此五不可信。传言其民富裕过甚,纵处最底层之人也不愁温饱,且知礼节,此六不可信。其余太过荒谬无稽的便不谈了。”

杨朴笑道:“你没去过,所以不信。”

张浩奇道:“难道都是真的不成?”

杨朴道:“只第四条略有出入。近来新附者甚多,因此不识字的人也多了。不过七将军对此事十分上心,多方设法,定要做到让整个汉部无人不识字。”

张浩惊道:“若依你这样说,汉部中识字者也为数甚多了!”

杨朴道:“七将军定下条例,凡在汉部三年而目不识丁者,便要受罚。五年而不能通过考试者便要开除出籍。因此人人勤奋。虽然在行旅之间也有传授书算的老师——除非是战事正急,否则每夜休息之前人人都要读书学字半个时辰。”

张浩沉吟道:“此举大有深意,看来这个七将军果然不是常人。”

第四十四章东京平定(上)

杨朴听张浩赞杨应麒,也说道:“七将军确实是个奇人。若是无他,断无今日之汉部!所以女真人才戏称他是汉部的财神,女真的书库。”

张浩嘿了一声道:“书库!好大的口气!”

杨朴笑道:“书库之称是否夸张且不论。但汉部之富,实过你想象之外。尤其难得者,在于民风淳朴,而学风极盛。因此一入汉村,便令人精神振作,这一年多来我活得极为惬意。便是不做官,不理事,在汉村作一个清闲的教书先生,也是一大乐事。”

张浩道:“听你说得这么好,连我也动心了。”

杨朴道:“只是汉村狭小,只怕容不下浩然这样的大才!”

张浩扫了他一眼,心想汉部要真的不堪,你杨朴还会心甘情愿呆在那里?便道:“朴之这可是损我了!你呆得的地方,我便呆不得不成?只是东京士子甚多,城破之后,不知朴之能否保证他们不受战火之难?”

杨朴笑道:“若此次来攻的是女真它部,我也不敢夸口。但既然大将军在军中,杨朴敢拍胸口保证!只要士子们在大军入城之时写上‘汉部’两个大字高悬门口便可保无虞。”

张浩道:“‘汉部’二字,约束得了女真人么?再则,我怕女真兵丁不识字。”

杨朴道:“大将军在大金权势非小。我出发前他已授权于我,凡是士林所求,我答应了,便如他答应了。女真人大多不识字的,但‘汉部’这两个字的形状还是认得的——因为那是写在汉村村口牌匾上的。若浩然还不放心,我到时可请大将军派遣一部专门护卫卢克忠府,大开中门,专供读书人避兵。”

张浩喜道:“得朴之此诺,东京士子都可额手加庆了。”

杨朴道:“只是大军入城之后,还要请东京诸公助理庶政。”

张浩笑道:“眼下契丹大势已去,高永昌朽木难雕。顺应大金已是大势所趋,我们怕的只是女真乃蛮野之族,不重书生罢了。”

杨朴道:“只要浩然有意,我可请大将军代为转荐。只要有大将军一言,得大金御前高官易如反掌。”

张浩问道:“然则朴之现在是什么官位?”

杨朴笑道:“我什么也不是,只是助七将军协理汉部内政,助大将军协理军机。”

张浩微笑道:“若我不想做什么大金御前高官,只想与朴之一般到汉部读书授字,朴之能答应么?”

杨朴笑道:“欢迎之至,只是怕屈才而已。”

张浩道:“周文王百里而有天下。俗人只知眼前,我辈却望将来。”

两人相对大笑。笑毕,张浩道:“高永昌为了稳定人心,已经计议明日出战,只待他出城,辽阳府便是我等之天下。我族兄张玄素愿献城门为功,朴之以为如何?”

杨朴听得喜出望外,当下两人就具体事宜一一密议。

第二日高永昌果然出城邀战,由张玄素等守城。张玄素邀集掌权的士人议道:“金军起兵以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高永昌之力不能敌契丹,如何能挡得住女真人?前日沃里活水一战,想必各位也都已经看得清清楚楚。高氏既非正统,又无德才,我们何必给他殉葬?”

张玄素之兄张玄征道:“女真之强,天下有目共睹。高永昌必败也是人尽皆知。只是女真终究是蛮野之族,入城之后往往屠掠,此事足以为忧。”

张玄素笑道:“兄长可知汉部?可记得杨朴?”

张玄征道:“汉部略有耳闻。这次领军前来的副元帅不就是汉部的大将军么?至于杨朴之,他曾给我来信邀我到会宁一聚,我却不便回复他。”

张玄素道:“杨朴此时就在东京城内。”

众人一听无不惊喜,张玄征恍然道:“原来如此!玄素,原来你早有计划,却瞒得我好紧!”

张玄素道:“这等秘事,自然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我也不是信不过兄长和在座诸位,只是怕万一事发,则我一人受戮便可,不必牵连太多人。不过危险我虽愿独当,安平却自然是众人共享。我已得此次金军副帅、大金驸马折彦冲之诺:城破之后,各家若怕受兵事牵连,只要在门上挂一纸条,大书‘汉部’二字便可保平安。”

众人听说都暗暗欢喜,却有一个人站起来道:“背主之谋,恕不相从。”

张玄素看时,见是辰州人王政,忙上去拉住道:“王熊岳!当日高永昌慕熊岳之才,欲大用熊岳。熊岳却力辞不官。此堂在座的个个都是东京掌政之人,唯熊岳身无官职,可说熊岳乃是与高永昌最疏之人,怎么今日反而反对?”

王政道:“政一介书生,苟全性命已属过望,闻达天下则不敢求。欲献东京,在座诸公足以,何必再预王某人。诸公权当让王某保一时之清白吧。”说完便走。

张玄征道:“要不要派人看住他?”

张玄素道:“不必。王政不是反骨之徒,只是想邀清名罢了。再说此时高永昌又不在,他一个无权无势的白丁能做什么!”当下分派任务:哪些人去控制东门,哪些人去控制西门,哪些人撰写安民文书,哪些人准备迎接仪仗,不一而足。

此时折彦冲正在斡鲁营中。他今晨早起,便听前方来报:“高永昌亲自帅兵出城求战。”

斡鲁当时就要上马,折彦冲劝道:“让小的们立功去罢,我们趁什么热闹!”

斡鲁笑了笑,便打消了亲自上阵的念头,不半个时辰,前方来报:“渤海兵被萧将军冲散了。高永昌想退入城中,城头忽然变了旗帜,城门紧闭,一群人拿了高永昌的妻儿要高永昌顺天命,降我军。”

斡鲁奇怪道:“渤海人怎么这么没种?还没打就投降!”

折彦冲笑道:“在此之前,我在城内就伏了人。看来高永昌很不得人心,才打了一个败仗,就没人愿意给他垫背了。”

斡鲁笑道:“原来你早就安排好了。看来这下姓高的麻烦了,却看他如何对付!”

不一会前方来报:“高永昌弃妻儿不顾,引了败军向南逃窜,萧将军引五百人追去了。阇母将军、曹将军已经准备着要进城了。”

折彦冲道:“我们也进去吧。这辽阳可是迄今为止我大金打下的最繁华的一座城镇了。看城内居民还算乖顺,进城后便莫劫掠了。留一座好城,将来好做大金的副都。”

斡鲁道:“这么大一座东京不劫掠一番,太不过瘾。”

折彦冲道:“国事为重。待进城之后,命商户贡献珍宝便是。”

斡鲁道:“好吧。这次就听驸马的。”传下命令,戒饬诸将莫要太过放纵。然而城中火起、民户被抢、处女失踪等事在所难免,只是在折彦冲的约束下受害面少了许多而已。

第四十四章东京平定(下)

金军入城以后,杨朴、张玄素领人前来参拜,折彦冲问起事务,巨细无遗。斡鲁听得烦了,对折彦冲道:“这些事你理会着吧。我去高永昌的皇宫看看。”

张玄素等渤海臣工一听就知道他是要去淫人妻女,个个暗皱眉头,却不敢多口。

折彦冲道:“叔叔,军中另有妓奴,不如就不要坏高永昌妻女名节了吧。”

斡鲁道:“彦冲,公事上我不妨你,私事上你也莫妨我。咱们南下以来相处甚欢,何必在这事情上生龌龊?”

折彦冲知道这不仅是斡鲁一人的私德问题,而是女真的‘军俗’,汉部不抢不杀不奸不淫,在女真人看来反而奇怪,当下只得各退一步道:“东京已降士人及其家眷,却不可骚扰。”

斡鲁笑道:“放心!一路来我也看见许多户人家门上贴着‘汉部’二字。凡有贴着这两个字的,便都算是你的人,谁敢去骚扰?”

斡鲁走后,曹广弼哼了一声,折彦冲抚慰道:“虽然难以尽善,但我们尽力而为便是了。”

曹广弼不愿意留在这里,说道:“铁奴去了半日了,我怕他有什么闪失,还是让我去接应吧。”

折彦冲道:“据应麒搜集到的谍报,契丹人在辽南兵力不强,高永昌又一时无力经营,根基浅显。你此去不要急着回来,把海州辰州苏州给平定了,就地驻扎。”又对众士子道:“还请在座诸公中一二位熟悉辽南事务者前去相助。”

张浩慨然愿往,当下引领十几个士子随军南下。

折彦冲分派东京政事,将原东京各署机构或裁撤或保留,由杨朴与张玄素商议着推荐委派。又派了一队士兵归张玄素统领,让他大开府第,收容避难的读书人。又命张玄征率东京已降军士巡视全城,捕盗安民。又令狄喻协同阇母去戒饬女真诸将。又派杨开远广收城内图书。又亲自往见王政等闭门谢客的士子,邀其复出。

不多时东京宁定,士民对折彦冲颂声不绝,视为贤侯。女真军士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