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行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医行大唐- 第1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听闻是迁到邢州,这邢州战事频繁,几战之地我军这点人根本不够,恐怕也不是一个好去处!”

“不去邢州就只能降了左睿,将军怎么会甘心,去邢州虽有些难度,但总归以后。。。。。。”刘卫还是理解王行瑜的。

左睿嘴上给的许诺不错,空口许诺谁不会?千金买马骨的实际已经过去。恐怕王行瑜归降了左睿也得不到一个好的结果。这个乱世哪有什么信用,左睿说的天花乱转。事后,左睿第一个要对付的恐怕就是王行瑜这个标志性人物。

“生存不易,但。。。据说左睿为人还是讲信用的,总比某些人要好上许多,城外那些人。。。。。。”

“不说这些了,事已至此,将军有他的考虑。我等只能听由天命,看看将军掌控局势了!”刘卫打断了廖建文,这些事情还是不议论为好,传出去对谁都没有好处。

“守住庆州一段时间是没有问题,静观其变吧,但愿郡王能够出兵,这样就有机会去邢州了。”

廖建文的论调和刘卫一样,两人只是在抱怨时运不济,王行瑜的败落属于一种无奈。这是随主的时代,背叛者的生存状况还是秉承着华夏传统,并不受待见,今天两人不是谈论背叛,也没那意向,只是对时局进行探讨罢了。

聊得差不多,刘卫起身告辞。

廖建文送走刘卫,回屋,那名下人正在收拾茶具。

看到廖建文回来,下人停住了手。

“具体细节知道了,我们的人晚上可以把消息传出去。”廖建文扭头回到门前,在外面看似不经意的看了一遍,随后进屋就说了起来。

“那小的和参军回去,也好把这些消息规整一下。”

这名下人很不起眼,一副坛坛众生模样。可久在沉陈墨身边的人都会认识他,他已经在陈墨身边很久了,在京师保护陈墨的人中第一批人中就有他。

大雾在午后方才散去,天色将晚,这名叫蒋三郎的下人指挥着几辆马车开始沿着城墙送上柴薪。

为了防止敌军的夜袭,城头需要很多火盆用来照明。这是每天的固定程序,蒋三郎对这个工作轻车熟路,他引领着一些辅兵在城下的每一个马道都要停留一段时间。

士兵对送来柴薪总是很欢迎,这个季节的夜间太冷了,柴薪可以照明当然也可以取暖。城西的一个马道前,蒋三郎的车队停了下来,一名小军官远远的就开始打招呼。

“三郎辛苦了,这天气冷的,坐下喝口水,也暖暖身子。”

“林校尉今天轮值啊,正好可渴了,那我就坐坐。”蒋三郎挥了一下手:“大家先卸车,我去喝口水。”

姓林的校尉陪着笑凑到近前:“这晚上太冷了,三郎帮帮忙,给兄弟搞几件厚点的军服,定不会忘记三郎的大恩。”

“可以,兄弟们也不容易,改日定一并送来!”

“那兄弟我日后请三郎吃酒,可不准推辞。”

“再说吧,现在局势紧张,以后再说吃酒的事情。”

两人一边说着话,走进了一家临街的民宅。

这应该是被守城军队占据的一家富户,院子很宽敞,屋舍很多,也很规整。两人一进院子,一名军官立刻出了屋门吆喝一声:“三郎来了,屋内暖和,来喝点水暖暖身子。”

“将军也在啊!”蒋三郎拱手一礼。

就在这位将军回礼的时候,姓林的校尉凑到他近前:“三郎答应给兄弟们搞点冬衣,将军你看。。。。。。”

“三郎一直就是我们的兄弟,来来,赶紧进屋。”

进屋需要什么这位将军已明白过来,在林校尉照应蒋三郎的时候,这位将军拉过一名牙兵就是一阵耳语。

事情很简单,这位将军需要很多冬衣,当然也需要其他军用物资,而且越多越好。想要让蒋三郎帮忙可不能空口白话,机会难得,蒋三郎可是司仓廖建文的嫡系,廖建文这个人平日比较讲规矩,靠近他不容易,想要得到照顾很难,现在有了蒋三郎,真的需要实实在在去面对。

这样的事情在军中比较长见,就看攀得上攀不上关系,不是什么秘密,军将总会为自己或者手下谋些好处。

牙兵很快回来,这位将军和自己的牙兵凑在一起,随后牙兵离开。

“有些事情早已想和三郎探讨,正好就今天了。”

将军一伸手就知有没有,蒋三郎被拉住了手,而手中立即就多了些金光闪闪的东西。

金子不是硬通货币,可它属于最贵重的金属,价值在那里,这位将军也算是下了本钱。

蒋三郎笑的已经合不拢嘴:“将军太客气了,区区小事算得了什么,小的只是能帮上些小忙。”

“本将军还要去巡视城头,三郎就和林校尉多多亲近亲近,有瑕一起吃酒。”这位将军的任务完成,至于获得多大好处就看这位林校尉了。

整个大院变得静悄悄,没有人干扰,林校尉和蒋三郎名言正顺的坐在一起。

“晚上射到城外,不能出了差错。”蒋三郎那张微笑的脸变得严肃起来,怀中的一封信迅速递过,眼中露出精光。

林校尉没有丝毫犹豫,把信件揣到怀里:“没有问题,后半夜正好是我守职。”

蒋三郎颔首:“明天我给你运些衣甲过来,自己注意一些,不要露出马脚。”

“明白。”林校尉很干练,事情确定下来,他和蒋三郎拉开些距离。

两人的会面时间并不长,不久后,林校尉一脸献媚的笑容把蒋三郎送出了院子。蒋三郎也不耽搁,出了院门就呼唤一声,运送柴薪的车队再次动了起来。

浓雾在这几天成为了主角,为了防止敌军趁着大雾袭击,庆州城头的守军很谨慎,来来往往的军士始终严密注视着城外。

城外的围城军也是一样,为了防止城内的敌军突袭,防范工作做的也是很严密。由于气候的原因,壕沟挖的并不是很身深,但很多,纵横交错,而且遍布鹿角丫杈,想出来偷袭并不容易,可谓得到了陈墨兵围京师的精髓。

秉承习惯,对城内的劝降工作一直没有停止。除了给出条件,干扰敌军和城内的军将、百姓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原来的邠州降军这时候起到了作用,他们对城内的人很熟,很适合这种工作。

“大军将,有城内射出的信件,上面有掌书记的暗押。”左睿的牙兵首领换了人,这位名叫范忠的首领对陈墨同样熟悉,因为他一直就是左睿的贴身牙将。

信件的左上角有一个鬼画符样的签押,张牙舞爪在左睿眼中很怪异,他仔细端详着这个独一无二的签押笑了。

“果然有一套,拿不下庆州对不起人啊!”

陈墨一直在默默培养细作,这个举动得到了左睿的支持,可左睿没想到回报来的这样快。

205叱咤的快感

“我想去庆州城内过年,先生以为如何?”

左睿身边出现了一个人,一个文人,左睿的话正是对他说的。

庞诩,字渐离,号空明山人,祖籍兰陵。已经四十岁的庞诩没有中过进士,也没有考过进士,但他是门阀出身。庞家在兰陵以世代书香闻名几百年,历来名人辈出,庞诩就是一个做学问的当地名流。

作为文化底蕴深厚的庞家人,庞诩是骄傲的,能够来到左睿军中不得不说是一种无奈。

兰陵过去属武宁军,武宁镇建节后由于辖区与淮西镇,淄青镇接壤,故一直是唐中央政权积极稳固的地区,但在唐穆宗长庆二年王智兴以武力得到武宁节度使后,徐州自此进入不被朝廷完全掌控期,特别是在文宗大和六年王智兴离任后,从832到862这三十年间,武宁地区共发生了三次武力驱逐节度使事件,与同时期的邻镇宣武,淮南相比,频率非常高。朝廷对他们驱逐藩镇的变乱屡次采取姑息态度,直到懿宗咸通三年王式担任节度使,他到任后,几乎杀光了武宁的军人,朝廷遂正式废除武宁军,仅保留三千人镇守徐州,其余分属兖州海州及宿州。

废节的后果也不是很理想,武宁废节后,许多军人成为草寇,并与江淮私盐盗贼相结合,造成严重的社会事件,又因当时的西南边患问题,导致防守西南的徐州兵叛乱。在咸通九年发生叛乱,攻入徐州,史称“庞勋之乱”。虽然仅一年即被镇压。但朝廷却为此动员了大批军力,甚至求助于外族沙陀。庞勋之乱平定后,有鉴于节镇与兵员的不足,朝廷于咸通十一年重新在徐州立节,定名曰“感化军”,很明显就是希望此地能够受朝廷感化,成为中央的助力。但是此后唐王室自顾不暇,虽徐州军士仍以武力驱逐节度使或割据一方,中央却无力再顾及这一地区的局势。

庞家在徐州受到尊重。但屡屡兵乱受到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作为长房的庞诩不想做乱军的牺牲品。他看得很清楚,这种兵乱还要持续下去,为了一家人的安全。于是他决定举家南迁。

世间的事情有时候总是事与愿违。吏部主事陆伟也是徐州人,光启皇帝逃离京师,本来陆伟有机会一起随皇帝离开,可当时陆伟正在病中,他仅仅慢了一些就被扔在了已呈现出混乱的京师之内。

陆伟是一个头脑灵活的人,他没有冒着风险去追赶皇帝的脚步,而是跑回了老家徐州避祸,从而避开了那次兵乱。朱玫进入。随后左睿兵围京师,形势有利。消息灵通的陆伟立刻决定要赶回京师。

徐州这个地方就是乱,在陆伟动身的同时,一次军士之间的争斗再次出现。陆伟带着一家人立刻开始逃窜,好不好,出了徐州城正好碰到准备举家南去的庞诩。

同为徐州名流,陆伟和庞诩交往甚多,关系也密切。徐州兵乱,宿迁也是这种状态,身边的护卫人员不足以对抗乱兵,为了躲避危险,躲避兵祸,庞诩就这样无奈的随同陆伟跑到了京师。

两人到了京师的时候,左睿已经神奇的干掉了朱玫,并重新成功控制了长安。陆伟和陈墨关系不错,作为读书人的庞诩还是有他的长处,为人睿智机敏,他对迅速崛起的左睿和名声响亮的陈墨充满好奇。于是陆伟就这样把庞诩介绍给了陈墨,想不到的是,陈墨太忙,忙的一塌糊涂,他不太了解庞诩,也没在意就把庞诩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