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婶家只有她一个人,儿子有军营住,所以她就主动接收了五个女老外。村委在里面特别安排了两个中外混血的女生,略懂中文,不怕黎婶跟她们交流有问题。
陈鑫发的家只有他父母和读初中的弟弟,根据家里的情况,他主动申请接收两个老外名额。虽然他不懂外文,但他说可以让邻居赵小平帮着翻译,最后还附加了最好是金发美女的要求。这话说出来都让村委的登记处哄然大笑,被他拖来的好兄弟赵小平恨不得弄个麻袋把他套走。
就在村民们还在忙乎地里最后的农活时,大岗村预计的最最最后一批人被物流车队一车车送到村子里。
外墙出入口的登记管理处临时加派了人手,按着分配名单一一叫名字,然后再由向导分别领着去各自接收的村子。
赵小平中专时不幸被人忽悠,读了个商务外语的专业,因为程度太低,出来不好找工作,又去读了几年邵家赞助的技校,半工半读学了修车,才顺利在城里的修车店找到稳定的工作。就因为还懂得那么一丁点外语,就被同穿一条裤子长大的好友陈鑫发,拖去充当连结中外友好桥梁的大使。
村委最终给陈鑫发安排了两个单身汉,不过跟他说了,有个金发老外是有俩妹子的,就住在黎婶家,让陈鑫发多少有些期待。
陈鑫发与赵小平把空房间打扫整理,配齐了一些家具和物品,摆置了几盆室内植物后,就站在家门口,等着自家接收的老外过来。为了表示友好,陈鑫发手里拿着一面“wele”的自制小纸旗。赵小平想写个完整的句子的,但小纸旗不够大,写齐了就不够醒目了,加上陈鑫发说意思到了就好,不用太讲究,所以也就罢了。
“阿平,他们怎么还不来。”陈鑫发拿着小旗子,站在门口翘首,天气热,他手里还拿了一把蒲扇扇风。
“要办手续吧。”赵小平坐在门口前的石阶上,捧着本外语九百句口语练习念念有词。这是他以前读书时的书,前两天才从房间杂物里扒拉出来。
“来了来了。”陈鑫发激动地说。看前面远远走来的人,果然是有一个金发的老外,下巴有胡子荏,样子有点憔悴,不过皮肤白,高鼻深目,挺帅的。另外一个老外是棕发的,身材高大,胡子短一点,长得甚是型男。他俩还有一个年轻女向导跟着在身边,一边走一边向他们介绍的样子。
陈鑫发和赵小平都紧张了一下,赶紧站直了身体,准备迎接客人。
“哈、哈罗,威尔空。”陈鑫发向老外们笑着摇小旗,接着捅了捅身边的赵小平。
赵小平对着充当老外向导的孙青竹傻盯了一下,被陈鑫发捅醒过来,赶紧用外文向孙青竹问好,再向老外们问好。
第33章 军人和老外
晚上村委楼的会堂有一场集体婚礼,村委就让村子里新来的老外和军人军属一起参加,就当是接风,也让这些人见见村里的人家,省得再去另办一场见面会。村委们的算盘打得啪啪响。
结婚的新人中有一个是陈鑫发家的亲戚,他和赵小平就带着俩老外去赴宴。杰克和里奥到了陈鑫发家被热情款待了一顿,稍作休整后又去参加晚宴,继续吃喝。久违的吃饱喝足生活,让他们俩有种终于回归正常人生的感觉。
杰克和里奥他们那些M国人从政府新闻正式得知灾难信息时都懵了一下。然后大家都忙着购物,街上有些地方还很危险,时不时有枪声传出来。有些人等不及政府组织就自主撤退,大多人是想着逃离M国,去投靠邻国的亲友。但他们都知道,邻国到时候也不会好过,这场大灾难是世界性的,预计要持续很久。世界之大,他们竟然有无处藏身的感觉。
没多久他们接到了华国大使馆的电话,使馆的人问他们愿意不愿意到华国避难。华国他们现在都很熟悉了,是这几个月来世界新闻的焦点,据说一直在为大型灾难做应灾措施,连国内经济发展都不顾,看起来就只有这个国家最早做了准备。既然有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可去,他们都同意了。接着他们就收拾了行李,到华国大使馆集中,然后一起填了些表格,同时到M国政府那里登记了些信息,接着很快就被华国的包机送走了。这一连串在M国的事情他们在飞机上回想起来,都觉得人生像是一场快速前进的电影。
他们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在机场的办事部门填了些信息,被发了新户口本,然后就马不停蹄地从机场坐高速到市里,接着换车到达乡镇小车站。最后他们没有停留接着换车,坐半个多小时的弯绕山路,才到达他们被告知的避难村子。一路上他们行程匆匆,就随便吃了点干粮和水,连澡都没洗,但大家也知道事态紧急,都默默忍受着。M国和华国到处都是匆匆忙碌的人,大家都在抢时间,他们深知这一点,也很配合华国人的安排。
对比M国人们现在乱糟糟如无头苍蝇的情况,华国不要好太多,而且看样子这个村子更好,设施齐全专业,建设得还挺有规模的。杰克和里奥非常庆幸能到华国避难和被分配到这里,其他同车的M国人在晚宴交流时也深有同感。
村委们组织会外语的村民,连夜赶制了外文和华文对照的村规手册,和一本老外专用的大岗村生活指南,方便老外们熟悉村里。村委也向村民们事先好说了,就当老外们是普通村民,一样和大伙劳动,凭干活挣工分,不享受超村民待遇。政府给前来避难的老外们颁发了老外专用户口,村里为了方便老外们的安家落户,也给他们发放村民卡和信誉卡。
老外们统一属于外户,挂在村主任的户口之下。本来村委想让他们跟随村长户口,结果村长连连推辞,说他不会外语,就推给了大学本科毕业的村主任,说村干部中,就村主任学历最高,这外户管理,非他莫属。村主任只得默默把他们全收了。他一边收一边心里在流泪,天知道自从他下乡当了村干部后,就没有说过外文,以前学的差不多忘光了。
来村子里的老外除了自己的行李,带来的物资很少,为了不至于让他们一来村里生活就饿死,村子先给他们分了一些口粮,当然这是要扣工分的(邵文柏原话),还给他们的村民卡设置了高额度的月工分透支额。工分的月透支额本来是跟信誉度相挂钩的,现在就只得为老外们开了特例。至于房子,就安排老外们住着,不分配到他们个人名下了,每个月村委的住房管理处会扣他们一点工分当房租。后来没多久老外们熟悉了村里生活,要求落户村里,应着他们的要求,村委才把房子分配到他们家庭中,从他们的村民卡扣了巨额工分。
老外们从村规知道了工分卡可以在村里的大超市购物后,就高高兴兴地刷了一堆生活必需品回来,对他们在村里还没有开始挣工分,就背负上了巨大债务毫不在意。而且老外们听说欠的工分可以靠以后的工作慢慢还,没有限期后就更高兴地刷卡了。
原住村民们第一天就深深感觉到,他们跟老外确实不是一个大脑回路的。
现在原住村民们对工分是尽可能地积攒,除了刷房子,吃吃食堂,买点生活必需品,别的能不花就不花,留着以后支付水电杂费。外来村民们大多在还没有还清房子的巨债前是惦量着花的。只有老外,也只有用惯了信用卡的老外,在村子里无产(房子)、无钱(工分)、无物(粮食)的情况下,还能毫无压力地在超市刷刷刷。
陈鑫发和赵小平带着俩老外在超市采购,看到他们的卡在刷卡机上显示的负分,吓得说什么也不让他们再用自己的卡刷,而是抢着用自己的卡替他们付工分。他俩是原住村民,在超市消费得少,大多物品还有额度可刷,就当是送给老外们的安家礼物了。
俩老外如今跟赵小平连说带划能交流了,跟陈鑫发用点手势可以领悟一些意思,知道他们的意思后,很高兴地说他俩以后再回请。
陈鑫发对赵小平说:“他们能少欠点债我就谢天谢地了,也不指望他们回请了。”这么大一笔债,哪天能还完哦。他显然忘记了债多不怕愁这句老话,但这群老外跟之前村里那帮偷懒不上工的欠钱大爷是不一样的,人老外压根不管这叫负债,人家叫花未来的钱。
第二天杰克和里奥在陈鑫发家吃过早餐,高高兴兴地跟向导孙青竹去领工种上工挣工分了。赵小平本想跟着去的,无奈他自己还要上工,只得依依不舍地看着孙青竹远去的背影。
杰克是学畜牧养殖的,被分到村里的牲畜饲养所,里奥是学农业高科种植的,专攻无土化栽培,被分到温室实验所里,都是固定岗位人员的工种,工分还挺高的。陈鑫发知道后,才松了口气,觉得俩老外有望能早日还清债务。
从M国撤到华国的老外们是大使馆的人提前几个月看好的,对华国无恶感或态度友好的专业技术人才,所以这些老外对华国能提前准备抗灾除了佩服感叹外,也没别的负面情绪,有些还大骂自己国家浪费纳税人的钱,说他们政府每年花费巨额的资金监测红石公园,得到的结果却不比几个提早准备的国家好。
老外们在村子里住下后,开始是向导带着上工,熟悉了几天环境,就自己去上工挣工分了,村里一部分村民是从海外回来或都懂一点外文,跟他们交流不成问题。村委特意为他们开设了华文班,老外们除了挣工分,晚上还去上华文课。
现在的太阳日照时间还是很长,村子里的作息时间也跟着调整。早上天一亮人们就起床,五六点上工,中午十二点收工,下午太热,一般是有需要的才开工,一部分工作就不安排开工了。收工后村民们趁着日头还在,都不顾太阳晒着,纷纷去忙自己家的活。杰克和里奥下了工,就跟着陈鑫发一家干各种农家活。俩老外吃得多,但干活力气也大,几大麻袋的红薯眉头都不皱,两人轻松搬上板车,轻松拉走。自从俩老外来了陈家,陈鑫发父子省了不少体力活,陈父干脆就专心在家忙活,编竹器做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