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强兵- 第2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若是直接将他们处置了,难免会让那些世家不快,毕竟世家最重脸面,而且将他们交回去,那些世家的处置只会比他更辣手。

“好了,不说这些事情了。”曹安民没有在皇道派的事情上扯下去,他直接带李昂去了白虎节堂,和死去的父亲文皇帝不同,曹安民心里对于战争的渴望要旺盛得多,他登基为帝之后,去白虎节堂已可以说得上是家常便饭。

在黑骑营的护送下,两人进了白虎节堂的内堂,只见巨大的沙盘边上,一众校尉级的参谋已是等候多时,这四个多月里,益州(四川)方面已是送回了高原上的一些情报。

“陛下,高原上的情势已大致清楚,兴起于高原山南地区泽当、穷结一带的雅隆部已经建立国家,蛮酋达布聂赛、囊日论赞父子,已将势力扩展到吉曲(拉萨河)流域附近,并向南击败了苏毗等部落,将首邑迁至逻些(今拉萨),正式建立了国家,他们自称‘孙波’,按他们土语的意思就是大蕃的意思,不过益州方面却称他们吐蕃。”一名校尉向曹安民和李昂讲解起了目前高原上的情形。

第二百四十一章 皇道三贤

由于高原过去在大秦眼中属于不毛之地的荒原,所以自从一百五十年前魏延将军带兵数次穿越高原进攻贵霜王朝,迫使其让出对河中的势力范围之后,大秦就再也没有军团登上过高原,而益州方面也顶多是和些零星的小部落做些生意,忽视了高原上土著部落的兴盛,直接导致了吐蕃的崛起。

“根据目前的消息来看,吐蕃的人口在两百万左右,总兵力在三十万到四十万之间。”解说的校尉静静说道,他的数字并没有让曹安民和李昂太过惊讶,游牧民族的军队数量总是很惊人,毕竟以他们的习性,只要是个男人,能上马拉弓便算是士兵,若是按照大秦的军团标准而言,他们四十万的大军战力顶多相当于六万到八万的大秦军团,不过四十万只是他们倾尽全力的数字,并不能算数。

“按照我们的推算,吐蕃手头上可以随时调动的常备军最多十万,甚至更少,而且其中真正的精锐之师,恐怕不到三万。”那校尉说完之后,却是看向了总长,只见总长点了点头,一旁有人送上了几柄残破的弯刀。

曹安民和李昂接过那几柄残破的弯刀,都是目中闪过了寒光,这些弯刀虽说看上去粗陋得很,可是刃口却相当犀利,而他们自然也看得出这些弯刀是用产自印度的乌兹钢所打造。

曹安民冷笑了起来,放下了手里的弯刀,“贵霜人好大的胆子。”能得到乌兹钢的,除了身为天竺宗主国的大秦以外,就只有地处北印度的贵霜王朝了,曹安民敢肯定吐蕃背后有贵霜人的支持才敢在去年袭击大秦的城池。

见曹安民话中带着杀气,那些参谋们都是眼神变得锋利起来,对于他们而言,身为军人的全部光荣便在于国家的霸权,霸权遭到挑衅,等同是对他们的侮辱。“陛下,末将以为我们必须在吐蕃统合高原前,予以阻止。”一名校尉忽地站了出来,朝曹安民行了军礼后道。

“李卿,你有什么看法?”曹安民并没有回答那名校尉,而是看向了身旁的李昂,李昂是他属意出征高原的将领,他自然要看看他有没有什么想法。

“陛下,原本吐蕃顶多只是高原上新崛起的小国,其国力必不足以抵挡我大秦,可是现在有贵霜人暗中支持,再加上高原地形和气候于我军不利,若是给他们数年时间,恐怕会是我大秦心腹之患。”深知后世唐帝国受吐蕃之苦,李昂已是决定要将崛起的吐蕃扼杀在摇篮中,绝不给他们任何的机会。

“你是赞成立刻出兵吐蕃了?”见李昂脸上露出狠辣的神情,曹安民心中不由一惊,他还记得一开始李昂并不赞成立刻大举进军高原,可是眼下他却改了主意,而且还如此决绝。

“情势已经变了,陛下。”李昂看着曹安民道,“若是不能在短时间内打掉吐蕃,被他们占稳高原的话,我们想要在剿灭他们,就要麻烦得多。”

“你要多少大军?”曹安民也是个果决的君主,他直接就问李昂道,他的话却是让一旁的参谋们都是不自觉地挺直了身体,而一旁的总长看着眼前的一幕,却是不自觉地回想起了过去,在这些年轻人面前,他已是老了。

“除了臣本部的一万兵马,臣只要陛下再给五万兵马。”李昂答道,对他而言,军队不在多而在精,吐蕃号称四十万大军,可是实际上能调动的兵马不到十万,只要他动作迅速,就能在吐蕃人反应过来前,打到逻些城下,只要杀了达布聂赛、囊日论赞父子,把吐蕃打回原先四分五裂的样子,大秦就能够腾出手来慢慢收拾这些小部落。

“朕就给你五万,四大都护府的精兵随你挑选。”曹安民没有任何犹豫,却是将登基之后的第一战完全交给了李昂主持,这份信任不可谓不重,饶是李昂也不由沉声接下了这道诏命。

“臣必定不负圣恩,剿灭吐蕃叛逆。”李昂说完,却是和一众白虎节堂的校尉参谋目送着曹安民离开了。等曹安民走后,李昂却是被那些参谋给围了起来,他们谁都想跟着李昂一起出征,毕竟四大都护府的精兵任意挑选,若是这个样子都打不赢吐蕃人的话,他们全都自刎以谢天下好了。

“够了。”见被围着的李昂眉头皱紧,一直沉默的总长发话了,他当然知道白虎节堂这群参谋校尉适合干什么,进行大规模战略的推演才是他们所擅长的,让他们去高原只是给李昂添乱罢了。

内堂中,只剩下了总长和大司马还有李昂三人,尽管总长和大司马已经有让年轻人上位的意思,可是出征高原,他们总有他们的顾虑,他们想要知道李昂对付吐蕃究竟有什么想法。

“末将的想法是,调集军队进入高原以后,直接进攻逻些,只要击溃吐蕃本部,大局可定。”李昂看着面色严肃的总长和大司马说出了自己对高原之战的战略。

“你说的战略的确是眼下最正确的选择,可是你能保证在短时间内攻下逻些,杀掉达布聂赛、囊日论赞父子吗?”大司马睁开了总是半阖着的眼睛,盯着李昂道,白虎节堂里所有的参谋早就有了和李昂一样的论断,只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未必那么轻松了。

“吐蕃人新筑逻些城不久,恐怕说是城池也有些过了。”李昂目中沉静,说出了他的考量,“吐蕃目前虽说是控制了高原,可是毕竟时日不长,只要削弱他们本部的实力,再派人去那些中小部落宣召我大秦天威,吐蕃必然四分五裂,所以末将进攻逻些,并没有一战功成的念头,只要将吐蕃的实力打到他们不足以压服高原便可。”

“很切实际。”总长终于开口,他看着李昂道,“给你三天时间,我们要详细的战前报告,而不是听些笼统的东西。”说完,总长和大司马站了起来,一起走向了皇宫,虽说皇帝已经决定动武,可是有些事情还是要知会各大世家,做些样子的。

李昂回到自家的庄子以后,召集了刘裕和陈霸先他们,将总长和大司马交代给他的事情告诉了这些专职的军官和参谋之后,把自己关进了书房。李昂离去之后,那些早就压抑了很久的军官和参谋们欢呼了起来,接着他们开始三五成群的讨论起各种细节来,甚至通宵不眠,只为了将各种情况考虑全面。

李昂之所以没有和其他人一起讨论战事,不过是想看看自己一个人对整个战局能达到多少的掌握,大秦军团和他所知的任何的一个王朝的冷兵器时代军队都不同,他们无限接近于现代的军队,有着完备的军官体系和训练严格的士兵,后勤体系也非常完备,还有着高素质的参谋部,可以说大秦军团完全是一支职业化的军团,带领这样的军队作战,只要不是庸将,就能取得胜利,可是李昂并不满足于做一个庸将,以最小的代价去夺取胜利才是他所追求的。

就在李昂和众多的军官参谋们完备着自己的计划时,崔浩和李莫文终于开始了他们的行动,他们选定了皇道派的几个主要目标之后,分头行动了起来。

皇道派,本是儒家中一支并不起眼的学派,他们尊奉的是‘尊王攘夷’的古训,一向被视为儒家中的激进派,本来在野的儒家经学派可谓是名望颇高,在三十年前,他们还未登上大秦朝堂的时候,曾被天下人视作讲究中庸的儒家正宗,一直都死死地压制着皇道派,可是他们在被文皇帝启用以后,在权力中腐朽堕落,曾经的人望也不再,而这个时候,皇道派以一种崭新的与经学派完全不同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他们仍旧秉承儒家所坚持的美好道德,但是却不像经学派那样保守,可以说他们给世人的印象介于传统的儒家和法家之间,看上去更容易讨好人。不过皇道派在过去并没有获得多少实权,他们认识到其实他们过去那种模糊的理念并不适合他们获取权力,于是他们做出了转变,他们想学汉朝的董仲舒,通过博取皇帝的好感来换取上位,不过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在大秦开国的时候,就被太祖皇帝打成了邪魔外道,他们不能再利用这‘君权神授’的一套,于是不得不将一直所尊奉的‘尊王攘夷’主张加以扩大,毕竟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对于那些年轻人来讲,大秦的霸权是在衰退,他们可以让这些年轻人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以扩大皇道派的影响,而事实上自从文皇帝罢黜经学派以后,他们就开始那样做了。

在皇道派中,有三个人尤为重要,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皇道派现在的势力,程熹,朱谦益,方承畴,这三个人便是皇道派中所谓的‘三贤’,他们都是能言善辩之人,又兼有着一手妙笔生花的本事,在煽动蛊惑一道上有着过人的才华,正是靠着这三个人,皇道派才能聚集起大批的年轻人,甚至还有一些世家的支系子弟参与其中。

崔浩要首先要对付的就是三人中的程熹,身为‘三贤’之首,程熹的名望最高,在皇道派众人眼中,无欲无求的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