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枫左手手指在桌上不断的敲动,显然在权衡什么重大事情,半晌才对着史密斯道:“继续保持对苏联事务的关注,尤其是军政事务。如有什么重大变故,一定要立即向我汇报。”
“是!总统,我记住了。”史密斯点了点头便离开了。
史密斯离开后,叶枫又是沉吟片刻,这才拿起内线电话道:“玉周,通知国防部长马功成元帅和国防军三总部部长及军情局长马天来见我。”
马功成,宋智周,蒋百里,阿隆索和马天很快就联袂而来,他们此前正好都在总参谋部开会。
同为情报头子,虽然侧重在军事,但对苏联的情况马天也是极为熟悉的,特别是对军队内部的清洗情况马天甚至比史密斯掌握的情报还要多,当叶枫将刚刚整理出来的关于苏联大清洗的问题说出来时,马天也进一步印证了苏联大清洗的残酷的波及范围之广,就像史密斯所说的那样,马天也认为事实比他们所掌握的可能更恐怖。对领导层,对社会,对军队的清洗程度也许还远超过他们所掌握的情报。
“应该说,对军队的这种意乎寻常的大规模清洗,对我们而言却是一个相当好的机会,功成,此前我曾让吉姆跟你们商议的计划有没有什么推演结果。”
马功成马上笑道:“事实上我们刚刚在进行最后一次推演,可以说现在推演结果已经完全出来了,可以肯定先下手为强是我们最好的选择,也是最有利的选择。苏联军队因大清洗其战斗力将大幅下降是一个重要原因,避免我方遭受太多战火波及是另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根据我们的推演结果,一旦苏阿开战,苏联方面没有可能集中全力与我们作战,西面始终是他们永远不能忽略的一个威胁。”
叶枫微微点头,然后笑了笑,似乎在考验他们一样,说道:“但是你们想过没有,苏台德危机很明显的表明了英法将德国祸水东引的态度,苏联现在的外交环境面临三个可能,一是被孤立,二是考虑集体安全,三是与英法或德国或阿拉斯加结盟,至少与其中一方结盟。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孤立绝没有可能,苏联肯定会想办法打破这个孤立,但只自身集体安全同样没有可能,苏联的制度和其所面临的环境注定其没有可能保持集体安全,想要保持集体安全,他们只有一个选择,选择与外国结盟,而他们可以结盟的对像原本有三个选择,一是与英法结盟,其实这一直是苏联最想要达到的目的,与英法结盟,不但可与苏联形成对德包围的态势,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国际压力牵制我们阿拉斯加,只是这个选择随着英法在苏台德的不光彩作为宣告了结局,百分之百没有可能了。所以他们现在的结盟对像只有两个,一是德国,一是阿拉斯加,这里面我们阿拉斯加可以排在最后,即便我们同意与苏联完全化敌为友,苏联本身不到万不得已也不会与我们结盟。所以最终他们最有可能的就是与德国结盟。一旦苏德结盟,并且若德国将注意力转往其西线,那苏联就有可能腾出绝大部分精力来应对我们阿拉斯加的威胁。”
蒋百里这时马上道:“不可能,我们推演过这个结果,即便苏德结盟,苏联也不可能完全放松在西线的注意力,其中波兰是一个威胁,罗马尼亚同样是一个威胁,而德国人呢,希特勒对共产主义的极端仇恨也永远不能轻视,以苏联人的智慧,不可能真的因为结盟,就完全放弃对德国的警惕,德国人对英法可以玩声东击西,谁能保证他们不会再玩一次声西击东呢,特别是若在我们发动对苏联的攻击之后,德国,甚至波兰,罗马尼亚这些与苏联同样有领土、政治矛盾的国家落井下石的可能性非常高。”
“而且事实上我们还有另一个优势,通过我们在地中海的实力,加上与保加利亚、土耳其、中国的联盟,我们发起攻击,威胁将不只在东面,事实上在南面,西南部,西线都有能力威胁到苏联。当然若能等到苏联对芬兰发起攻击我们再动手,就更好了,再与芬兰形成同盟,几乎就是另一种对苏联的变相包围。就算其他方面不发起攻击,也足以牵制苏联大部分精力和兵力。”总参谋长宋智周笑道。
叶枫偏着头沉吟片刻,最后缓缓点头,考虑了一下,又把郝玉周叫进来,让他再去请国务卿勒布雷和外交部长杨国平过来。
郝玉周出去之后,叶枫又看向马功成等人道:“那么我们的弱点在哪里,这场仗可能是彻底解决苏阿边境争端的最终一战,必须确保万无一失,没有万全准备,这场仗就不能轻易发动,毕竟其他盟友在没有切身危害时,并不一定会如我们所愿与看上去强大无比的苏联作战。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我们自身,战事顺利,盟友加入进来落井下石谁都愿意做,战事不顺,盟友反过来对我们落井下石也并非没有可能。”
马功成等人也点了点头,便道:“我们最大的弱点其实只有两个,一是下手的时机,一个好的时机,一个充足的理由,可以减轻我们的外部压力,化解一些可能的不必要的外部势力干扰。二来就是若要主要发起全面战争,我们的兵力严重不足,苏联的政治、社会制度决定了他们的兵员会相当的充足,苏联全国面积虽不能和我们相比,但人口却比我们还要略多一些,其目前军队总数更是高达三百万之多,且他们随时可以征召更多青壮。毕竟战争爆发他们是在主场,征兵会相对容易的多。而我们呢,武装力量加起来虽然也有二百五十万之多,但我们要防守的区域远大于苏联,光是非洲和地中海就已经占去了我们六十多万军队,在国内加上国民卫队,我们的总兵力也只是一百八十万左右。想要发动一场对苏全面战争,就算把这一百八十万全用上,就算我们的武器装备比苏联的装备再先进,也还不够。”
这确实是一个最大的弱点,阿拉斯加看似军队不少,但要防守的地方实在太大,事实上除去非洲和地中海的六十多万军队,剩余的一百八十万军队也不可能全用上,首先保留必要的国民卫队防御本土是肯定的,这个数量哪怕只算边境本土防御,至少也要保留四十万,另外,驻太平洋各地的军队肯定不能动,这又要去掉三四十万,还有阿美边境,现在只有两个集团军,和平时期够用了,但一战苏阿开战,谁知道美国会不会趁火打劫,苏联也是有可能与美国形成同盟的,毕竟阿拉斯加与美国同样有着仇恨在内。太平洋海战一役,美国人忍气吞声,何时爆发很难说,阿拉斯加若在对苏战争中稍有不利,美国人出手寻仇的可能性就大增。这样只怕在阿美边境还要增加一些防御力量,至少这一带的国民卫队绝不能动了,加上两个集团军和部分海空军,炮兵,装甲兵,这又是三四十万人。
另外海军在苏阿战争中是使不上多大劲的,除了在黑海附近,地中海舰队可以起上一点作用,其他的舰队只能干看,苏阿战争只能寄希望于地面部队和空中部队。
这样减下去,事实上哪怕阿拉斯加对中国完全不做防备,将所有剩余部队用在苏联战场,也不过只有八十万军队,这还是加上部分国民卫队的数量。
八十万想要主动入侵苏联这样一个国家,不是少,而是极少。失败的可能性几乎是绝对的,哪怕阿拉斯加武器再先进也没用,而且阿拉斯加武器先进也只是相对,除了有限几个项目,大部分武器最多也只能说比苏联强上那么一点,苏联用庞大的人数优势很容易就能抵消。
而且防人之心不可无,阿拉斯加不可能真的在阿中边境一点军队都不留,虽然现在两国是不设防边境,但也只是军队撤离边境一百公里以上并且数量较少罢了。
叶枫皱起眉头考虑了一下,最后看向马功成等人道:“那么按你们的推演,我们大概需要多少兵力才可能达成最基本的战略目标,又要多少兵力才能完成最大的战略目的。”
所谓最基本的战略目标,就是凭此一战将边境再前推至少一百公里以上,到达托博尔河和伊希姆河一带,并保证苏联无法反击成功。最大的战略目的就不需多说了,摧毁苏联政权,取得乌拉尔山脉以东所有土地,并要让新政权承认为正式边境。
马功成一脸苦色的道:“总统,事实上,我们推演的结果,凭我们单方面力量不太可能完成最大的战略目的,除非我们有帮手,否则最好的结果就是像吉姆·梅森说的那样将防御线前推到更利于防守的乌拉尔山脉,据乌拉尔山脉构筑更坚固的防御要塞,保证苏联永远都不能越过这条防线,拿回乌拉尔以东的土地。”
叶枫沉默片刻道:“那么好吧,这算是第三个目标吧,这三个目标若要达到各需要多少兵力投入?”
“若只是将防线前推到托博尔河或伊希姆河,我们出其不意的话,大概一百万军队可以完成,但想要保证苏联无法反击成功,则至少还需要五十万后备力量加强防线密集程度。若苏联孤注一掷,抽调其他方向的军队猛烈反击,只怕还需要增加更多兵力,至少两百万人才有可能确保苏联的决死反击不会成功。”
叶枫咂了咂嘴,光是完成一个最基本的目标就是一百五十万,这就表示,完成这一在叶枫看来不算完美的小目标就还需要扩军至少七十万,战争!果然不是那么容易打的。当然,只因为这次的对手实在不是一个弱小的对手,而且阿拉斯加是入侵,苏联就算不能动用他全部的兵力,至少也可以动用两百万人以上。以朱加什维利那疯子推动的重工业化成果,苏联的重武器装备其实是不算弱的,阿拉斯加以一百五十万完成最小目标已经算是比较冒险,比较高估己方实力了,真要确保万无一失,只怕阿拉斯加至少要两百万人才能办到。
不过,两百万人,就算打到乌拉尔依此天险防守都可以做到了吧。那还不如直接将目标订为乌拉尔好得多。
似乎宋智周等人明白总统的想法,接着便道:“若要完成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