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风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帝国风云录- 第8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是自取其祸了。”

无颜考虑良久,点了点头。长孙康宁的确非同凡响,这个人在财经制度改革上所提出来的一揽子方案极有可能变成国策,而这些国策无疑将帮助中土走上振兴之路。

“你打算在晚上议事的时候,宣布这个方案吗?”无颜问道。

“你认为今日的危机源于财政上的窘迫?”罗思南反问了一句。

无颜摇摇头,虽然看不到他脸上的表情,但从他那双眼睛里看得出来,他对今天的朝局非常担心。

“你认为我宣布这份方案后,就能让议事堂和枢密院齐心协力,紧密合作吗?”罗思南盯着无颜的眼睛,追问道。

无颜慢慢低下头,不敢和罗思南对视,也不敢说话。他不能说,今日朝堂危机其实是一场权力争斗,是相权在中土统一大业走向关键时刻对皇权发动的一次反扑,议事大堂要把本属于他们的权力拿回去。

这个时机选择得非常好。议事大堂现在反扑皇权,有个最有利的条件,那就是可以得到汉王府的支持,汉王府同样需要进一步削弱皇权,以便将来帮助李虎顺利登基。李虎至今还没有夺取大宋国祚的迹象,但李虎一旦平定了东南,距离中土统一近在咫尺的时候,他极有可能乘势登基称帝,到了那个时候,再想反扑皇权,那就难如登天了。

议事大堂的宰执大臣们把形势看得很清楚,所以不管是以李纲为首的大宋官僚还是以黄涉为首的虎烈人,这次出人意料的保持一致。

以李纲为首的大宋官僚若想阻止李虎登基,那么必须拿到更多的相权,而以黄涉为首的虎烈人若想帮助李虎登基,则必须削弱皇权。除此以外,那就是中枢权力实施“军政分离”的弊端越来越严重,已经严重到了足以阻碍中兴大业的地步,必须做出修改,但此策修改必然会增大相权,同时削弱了汉王府的权力,也削弱了枢密院的权力,这是罗思南和董小丑等人无法容忍的事,于是,矛盾骤然恶化了。

这个矛盾牵扯的利益太复杂,没办法解决,所以无颜只能紧紧闭上嘴巴,一言不发。

罗思南焦虑不安,在屋内缓缓走动,寻求良策,但急切间根本找不到办法。

屋外忽然传来脚步声,跟着长孙康宁的声音在门外响起。虎卫推门通报。罗思南招招手,示意请长孙康宁进来。

长孙康宁匆匆而来,看到罗思南后躬身施礼,刚想说话,却见罗思南伸手相请,示意他先坐下。长孙康宁坐到无颜身边,看到无颜手上拿着他的那份奏议,急忙低声问道:“先生意下如何?”

“现在的关键不是这个……”无颜把手上的文卷举到长孙康宁面前晃了一下,“难道你不知道问题的根源所在?”

长孙康宁抬头看看罗思南,欲言又止。

“你可有对策?”

长孙康宁迟疑了半天,就是不敢说出来。本来他进门的时候鼓足了勇气,现在又没了,不敢开口了。

“你刚才不是打算说吗?”罗思南笑道,“说说吧,即使不对,我也不会责斥你。”

“现在的矛盾虽然激烈,但从各方利益来说,还是有个共同的目标。”长孙康宁小心翼翼地说道。

罗思南当然知道大家共同的目标是什么,那就是削弱皇权。对虎烈人来说,削弱皇权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李虎顺利登基,但对大宋旧官僚来说,却是打算扩大相权,以便阻止李虎夺取赵氏国祚,所以罗思南根本就没打算做出任何让步。

“你继续说。”罗思南鼓励道。

“眼前的危机必须解决,否则大帅就无法在三月发动南征。”长孙康宁颇为惶恐,声音里透出一丝不安,“为了让东西两府紧密合作,可以在东西两府之上建立一个中枢决策机构,以此来代替御前决策,这样一来,皇权严重削弱,而议事堂和枢密院则获得了一定的决策权,基本上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也解决了中枢权力因为军政分离而带来的严重弊端。”

罗思南眼前一亮,霍然顿开,“这是个临时决策机构,等到中土统一,国家安定,随即予以撤消,再把最终决策权拿回来。”

“对。”长孙康宁说道,“这是一个妥协方案,除了皇权受到削弱外,其余各方都能从中受益,对缓解当前朝堂矛盾、尽快完成统一大业也非常有利。”

罗思南连连点头,“好,就用此策。”

第二十四章 御前司

晚上议事继续进行,罗思南直接拿出了这个方案,在中枢建立一个等同于御前决策的临时机构,统一行使军政财大权。

这个方案首先削弱了皇权,这是众望所归的事情,宰执大臣们没有理由不答应,他们的目标就是这个;其次,它把军政财大权集中到一起,避免了议事大堂、枢密院和主持变革的条例司三方势力对权柄的争夺,尤其缓解了议事大堂和枢密院之间的激烈矛盾,这对朝廷集中力量统一和振兴中土非常有利。

这一措施事实上废弃了在中枢实施“军政分离”的国策,以李虎为首的虎烈人联合大宋旧官僚颠覆了大宋的根本,中央集权(皇权集权)受到严重打击,相权和军权就此得到扩张,一帮文武大臣们依照这个策略完全把持了王国权柄。

但是,这个临时决策机构的职权和东西两府的职权有重叠之处,东府中书省和西府枢密院组织庞大、级别高,东府有宰相、副相、同平章军国事、参知政事,西府有枢密使、副使、签书院事,这些军政大员事实上都拥有一定的决策权,而且还兼领省、部、院,拥有行政实权,所以这个临时机构的行政地位、职权、人员组成等等就成了大家激烈争论的焦点。

东府也罢,西府也罢,甚至包括主持变革的条例司,都不愿意放弃本身所拥有的职权,而这个矛盾短期内根本无法解决,再说这个最高决策机构也是临时组建,是为了缓解朝堂危机而想出来的应急办法,事实上它还是一个协调机构,只不过协调者由罗思南和汉王府变成了一帮文武大臣和临时最高决策机构而已。

各府都不愿意放权,不愿意放弃自身的利益,但又都想借助这个临时最高决策机构增加自身的权力,于是矛盾再度产生。

罗思南和文武大臣们商讨到第二天凌晨,终于拿出了一个妥协方案。

临时最高决策机构暂时称其为“御前司”,御前司不是一个常置的稳定的机构,所以它没有法定的地位,没有衙署,没有印信,人员数额也不固定,至于职权,则主要是协调中央府署,遇到军国大事,则在协商的基础上做出最终决策。

这样一来,御前司没有抢夺东西两府的权力,没有影响到两府的利益,于是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

经过商讨,兵马大元帅李虎、宰相李纲、副相黄涉、枢密使董小丑、签书院事刘延庆、中书侍郎柴云、参知政事兼领条例司事范直昌、大帅府长史原野、汉王府长史胡涂成为御前司成员。

御前司由兵马大元帅李虎主持,暂时由王妃罗思南代领,议事地点在汉王府。每三天,御前司成员进行一次议事,遇到特殊情况,则随时聚集于汉王府,拿出最终决策。

自始至终,这帮文武大臣都没有提到皇帝,他们已经把赵氏皇帝排除在最高决策层之外,正在逐渐遗忘他。

十三日凌晨寅时五刻,御前司第一次议事在罗思南的主持下,正式开始。

李纲等八位大臣心情很好,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御前司第一次议事的主要内容是对南征一事做出最终决策,然而,出乎他们预料的是,罗思南拿出了长孙康宁的那份奏议,请八位大臣一起审议。

这份奏议的主要内容就是给南征大军持续提供庞大的军需,而朝廷将在未来一段时间以各种办法连本带息予以返还。长孙康宁拟定的还款办法对朝廷和商贾都有利,双方互利互惠,是个双赢的结果,所以大臣们一致认可,也就是说,同意南征大军在三月发动攻击。

就在这个时候,罗思南提了一个建议,把长孙康宁召进御前司。

长孙康宁进入御前司,其意义可想而知,这代表以长孙康宁为首的巨商富贾们组成的新兴势力开始进入决策机构,这将影响朝堂格局,影响国策的制定和执行,影响中土的未来。

八位大臣马上分成了两派,一派反对,一派支持,而支持者就是枢密院的董小丑和刘延庆,还有条例司的范直昌,至于原野和胡涂,当然是坚定的支持派,这使得罗思南的提议很快得以通过。

御前司是最高决策机构,决策权名义上为九位大臣所共享,但实际上被罗思南牢牢控制,李纲、黄涉和柴云三位反对者毫无办法,不得不接受这个决策。

天亮时分,御前司做出了第一个决策,户部侍郎兼领条例司检详文字长孙康宁成为御前司的成员之一。

长孙康宁喜出望外,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进入了最高决策机构。

上午巳时初,御前司再度召集中枢大臣,宣布第二个决策,那就是决定在今年三月发动南征,攻打东南。

正月下,李虎率军抵达淮南西路的黄州治府麻城。

罗兰、王贵此刻正在黄梅一带,接到报讯,飞马赶到麻城拜见李虎。李虎仔细询问了一下他们在淮南西路的战斗,然后问道:“你们可以确保淮南西路各州县已经全部归顺了长安?”

罗兰、王贵给予了肯定的答复,“大军势如破竹,淮南西路各州县的官员有的闻风而逃,有的举城投降,还有两个州县主动投诚。我们已经把攻占淮南西路的事禀报了扬州的岳帅,同时上奏了朝廷,估计长安很快就会派官员过来。”

“这件事你们不要操心了。”李虎笑道,“林冲带着虎烈第十三军正在进驻淮南西路,这里的军政暂时由他负责。”

罗兰和王贵互相看看,不约而同地问道:“主力要渡江作战了?”

“渡江作战还需要一段时间。”李虎说道,“南征马上就要开始,东西两路协同作战。西路由我统率,你们随我到荆襄战场。”

“荆襄战场?”罗兰惊讶地问道,“到荆襄干什么?顺流而下,直杀江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