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改变了大宋历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他改变了大宋历史- 第1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赵皇帝指了指上面的泥胚,问:“你们的字怎么那样大呢?”

那个师傅说:“再小了就不好雕刻了。”

小赵皇帝说:“用木头雕刻,字肯定可以刻得小了”

那个师傅说:“我听我师傅的师傅说过,毕升也曾经试着用木头刻字,由于木料纹理疏密不匀,刻制困难,木活字沾水后变形,以及和药剂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等原因,所以毕升没有采用。”

小赵皇帝说:“木料的品种太多了,有的木料确实由于年轮的结构粗细不一样,存在你说的毛病,有的木料的纹理就粗细一致得多。比如梨树、棠梨木结构就好得多。还可以用铜活字、铅活字。”

刘桂香说:“我们家里买了好多棠梨木,准备给我做嫁妆的,嫁给皇上,就不需要嫁妆了。现在正好来试一试木活字。

小赵皇帝想,我们国家把四大发明看得十分重要,看来我还得改进改进改进活字印刷了。

正文 第八十七章 改泥为木

小赵皇帝让刘桂香叫他家的下人去拿几块棠梨木来,去找一个技术好的木匠来。

一会,棠梨木拿来了,木匠也找来了。小赵皇帝把他们制的版的边子的高度量了,告诉了木匠高度。他知道开始试木活字,字不能太小,就比泥活字小一半为尺寸,木匠在木方上,横着锯了几条缝,竖着锯了几条缝,再横着一锯子锯下去,很多小木条就出来了。

小赵皇帝说:“印刷的师傅们,你们用这些木条刻一些字试一下。木匠师傅,把你的撮子用一下,把木条刻字的那一面削光滑。”

木匠就把小木条的一面头子削光滑了。写反字的师傅就在上面写字,刻字的师傅就刻字。一会就刻了几百个木活字出来。

小赵皇帝问:“你们有没有最小的模板。”于是印刷的师傅,他们就拿来一个小铁版。小赵皇帝说:“既然不好烤化粘连,就不粘连。把这些字齐好,当排版,再用木条打紧,来印一下,试一试。”

印刷的师傅马上就照办,字排好了,再用小木条卡紧。版就排好了。接着刷上墨汁,在纸的上面用干净刷子一刷。字就印出来了。

印刷的师傅说:“真奇了,比泥活字吃墨还好。”

小赵皇帝说:“你们多印几张试一试,”

真的比泥活字还好,印的也清晰,又不糊纸。

小赵皇帝说:“现在,你们就要想什么办法把木活字派好,卡好,争取怎样做才快一些,好一些。”

小赵皇帝又问:“你们的活字里面,有没有标点符号?”

刚才答话的那个师傅回答:“我们以前排字还没有标点符号。”

小赵皇帝说:“没有标点符号,怎么读?现在,我们一定要做标点符号。”

那个师傅说:“是!我们听皇上的。”

小赵皇帝把刚才木活字印出来的纸拿过来看,说:“以后排版一般就不排竖的了。你们看,我们汉字,是从左边向右边写,字是从上往下写。我们现在从右边向左边写,如果写字,就不顺利了。我们现在排版,就从左边向右边排,改变原来的排版方式。”

一个印刷师傅说:“原来的规矩就是从左向右排,这样,就与原来的规矩不合了。”

刚才答话的师傅说:“我们原来的规矩是泥活字,现在用木活字的效果这样好。就要用木活字。标点符号,使书读起来,爽快了,就要用标点符号。写字是从左到右,我们排版从右至左,本来就有矛盾,现在皇上把原来的矛盾去除了,是好事。”

小赵皇帝说:“我们做匠人的,就需要把自己原来的技术。工具不断地改进,要比原来更好更快。不要老师教的,就不敢改。毕昇做活字的时候,谁来教他,还是要靠他自己不停的想,不停的试,不停地改,才出来了规范的方法。他没有想到的地方,我们后人,就要给他改,给他完善。完善了,毕昇还要感谢我们呢!”

小赵皇帝又四下看,看见一个方格的木盘,他问:“师傅,这就是你们放字的盘子吗?”

刚才答话的师傅说:“这就是放活字的盘子。”

小赵皇帝说:“这也不方便啊!比如,我们这里拿‘我’这个字,‘们’字要到那边去拿就十分不方便。”

答话的师傅说:“是不方便,没有更好的方法。”

小赵皇帝说:“木匠师傅,你来做一个圆盘,中间挖一个圆孔,再在四周钉上盒子。在下面用一个木板做座子,在座子上打一个孔,安上一根圆棒,圆孔就放到座子的圆棒上。”

小赵皇帝边说,边在地上画,木匠就知道皇上的意思了。

木匠说:“小民知道怎样做了,只是不知道尺寸。”

小赵皇帝看他们原来的是一个四方形的,就说:“按这个四方的对角做圆盘的直径。”

从来都说木匠是木秀才,木匠听皇上一说,马上知道尺寸了,就开始做起来。

小赵皇帝想,要圆盘转起来,还不容易,看见刘桂香的跟班宦官李文在,就说:“李文,到后苑造作所,去做一个转盘。”

小赵皇帝拿来一张纸,画了孔的孔径一寸半,转盘外径六寸,上下一对,里面四个小眼,外面四个小眼,打十六颗小钉子。上面批上:滚珠大小由铁匠师傅们自定。

木匠就忙起来。那些印刷的师傅,今天碰见皇上,还真的开了眼界,皇上一会,就把他们的技术变了一个样。

刘桂香往回听说皇上的“发明”,今天亲自看见皇上搞发明。皇上对木匠的话,还是技术创新的一篇宣言。自己回去一定要写一篇报告皇上创造发明的文章。不得已,把自己的皇上吹一下,这对搞创造有好处啊。

木匠一会就把圆盘做起了,问:“钉格子怎么定?”

小赵皇帝问:“你们印刷的师傅,在格子里,按什么标准放活字?”

答话的印刷师傅说:“我们是按韵为标准。”

小赵皇帝知道,“韵”,就是韵母。发声首先是声母。就说:“你说的韵母为标准,我们发声,首先是声母,我们应该按声母定大格子,按韵母定小格子。”

刘桂香也是一个才女,琴棋书画、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可以说样样精通,小赵皇帝的“声母韵母的话,还是闻所未闻。其实她那里知道,小赵皇帝的声母韵母的知识,只是幼儿园刚上学学习的东西。

印刷的师傅,今天是“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也不做活路了,就在那里看皇上发明新盘子。或者拿着小木条在那里发神。

小赵皇帝怕木匠没有办法做,就说,你就从中心钉出来,先按韵母的数量钉,定好了,就只是放的问题,放声母,或者韵母都行。我们放的时候,可以改,看那一种方便,就用那一种。”

木匠有了标准,马上就钉起来。

木匠把转盘放活字的格子刚钉好,李文的转盘,从后苑造作所把转盘拿来了。有皇上的命令,铁匠马上就做,还能不快?

木匠在座子的圆棒上,套上转盘,又在事先打出的孔上钉上钉子,将上面的木盘上也钉上转盘,再放上滚珠,转盘就转起来了。小赵皇帝看转得还不利索,就叫找点菜油来。刘桂香家的下人连忙跑去找菜油。菜油一抹上,还真的呼呼地转起来。

印刷的师傅坐到木转盘前,伸手试了一试,还真的方便得很。

小赵皇帝说:“木匠师傅,你干脆就与他们一起,做木活字,做转盘还离不了你也。你今天功劳不小。你今天也看见了,你,或者印刷的师傅认为哪里还需要改,你就做一个试一下。做不做得成功,做丢了,我们都按你原来的工资付工资。改好了有奖。”

木匠说:“今天对印刷的师傅来说,改变不小啊。自己一个木匠,完全是按皇上的指示在做,真不敢贪功。”

小赵皇帝见木活字也做了,就是报纸的版比一般的版要大。说:“你们还没有制过报纸的版。”小赵皇帝拿过来一张宣纸,说:“这个宣纸,裁一半,再把纸对折,这一半,就可以做一个版,四周的边子可能与版四周的框子差不多。你们可以先做几个木版,如果不行再做铁版。”

“木匠师傅至于怎么做,你与印刷的师傅商量着做,试一试。不行就改。”

看要到中午了,小赵皇帝说:“我们回去了吧!”于是就带着刘桂香回皇宫。

刘桂香说:“圣上,今天印刷可能不成问题了,我们就需要建立一套班子,有一批人来写文章了。

小赵皇帝说:“我们要办报纸,现在已经算解决了印刷的事情,印刷的工人,印刷的工具,印刷的场地。我们接着就要解决编辑部的地址,办公的房屋,还有编辑的人员。朕建议你就在皇宫门前,那里有好多空房子。用几间房子来办。进皇宫,要很多手续。在皇宫外面,太远,你也不方便。在皇宫门口,又不需要进皇宫,编辑们进出也方便,你也方便。”

“昨天,朕给你建议让那些才女来当编辑,你回去可以给她们写信,劝她们出来工作。还要张贴广告,招年轻的秀才有文化的。可以招十个人。才女们可能来十个人,二十个编辑可能就差不多了。”

“工资要比普通工人高,一人的工资相当于两个工人的工资就差不多了。”

刘桂香说:“我回宫就去给那些姐妹写信。派人到礼部把她们的地址抄来,再写几张广告,在城门前去张贴。皇上把房子给我派好,我就派自己寝宫的宫女们去打扫出来。”

小赵皇帝说:“房子不要找朕,要找皇后。”

用午膳的时候,刘桂香说:“皇后姐姐,皇上已经把办报纸的准备工作做起来了。今天还发明了木活字印刷,发明了转盘放活字的盘子。”

皇后说:“皇上,您真行啊,走到那里,创造发明就走到那里,怎么不把我叫上看一看?”

皇上说:“你看,你的肚子都开始大起来了,还是少走一些好。”

刘桂香说:“姐姐我真羡慕您呢!我们做女人的,哪个不希望自己能够给皇上生几个儿子女儿。”

皇后说:“皇上说的叫我管银行,现在是不行了。我还羡慕你们两个妹妹呢!”

刘桂香说:“姐姐,皇上建议我把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