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们说:“一个是不是太少了。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来说。七十二妃现在不说,三宫六院还是要齐备。减少皇后一个,这一次至少应该娶八个。”
小赵皇帝说:“天下尚未统一。大理、吐蕃、西辽,或者还要打仗。还要做许多工作,娶女人还是要丧失男人许多精力,影响朝廷的事情。朕看三宫六院。先配齐三宫,六院等天下完全统一了,再来说,好不好。”
那些没有合适的女儿可以嫁的大臣,或者女儿比较小的大臣,正需要以后皇帝娶妃,自己那个时候有女儿可以嫁,就喊:“可以!可以!先解决三宫。天下统一后,再解决六院。”
小赵皇帝又说:“既然是朕娶妃子,总不能妃子也由你们选好了,强迫朕要吧?”
那些大臣知道,对普通的皇帝,这都是不行的。对一个有着文治武功的皇帝,是更不可能的。即使是政治婚姻,也要让皇帝点头。
那些要皇帝一次娶几十个妃子的,现在也没有办法。只好与皇帝妥协。
皇帝要娶妃子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开封府,传遍了那些官宦人家有女儿出嫁的人家。登记报名的工作,由礼部负责。
礼部拟了一个参加选妃的条件:
一、必须是官宦人家的女儿。
二、年纪从十五岁起到十八岁止。
三、必须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经史子集都有涉猎,或者样样精通。
有人说,这个标准,比考秀才高多了。考举人也差不多。甚至相当于考进士。不过,对于官宦人家的女儿,几乎家家户户都认真在教女儿。因为做官宦人家的老婆,要求是相夫教子。“相夫”,就是给自己的丈夫出主意。“教子”,就是要教儿子考学做官。即使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候,官宦人家教女儿也是不马虎的。
那些官宦人家,有女儿符合标准的,都到礼部去报名。皇帝选不选得上不要紧。如果不敢去报名,以后的名声肯定不好----人家怀疑他女儿长得丑。
礼部的这个标准贴出去,气坏了一家人。这家姓刘,是开封城里有名的发财人。上次就是他们到开封府去告皇帝赖婚的。虽然官司打输了,敢于告皇帝赖婚,这也需要胆量的。刘家的姑娘叫刘桂香,听说礼部贴了皇帝娶妃子的标准,赶忙去看。
她知道,自己家虽然很有钱,可惜不是官宦人家。正按标准,自己嫁给皇帝的美梦肯定落空。
刘桂香是一个有主意的人。她跑到开封府,拿起打鼓的棒槌,就“咚咚咚”地敲起来。要说古代中国,我看比现代还要民主。老百姓有了不平的事情,或者有冤屈的事情,到衙门把鼓一敲。当官的就必须乖乖地接状子,开堂审案。现代,可能不等审案,状子法院就不接。你还告啥子状?
开封府的知府赶忙通知升堂。
现在的开封府的知府,早就不是李纲了,是一个姓陈的知府。
陈知府喊道:“是何人在击鼓?”
陈知府因为上次是刘桂香的父亲来告状,告皇帝赖婚,刘桂香没有出面。当然不认识。
刘桂香说:“是民女刘桂香击鼓告状。”
陈知府眼前一亮,见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就客气地问:“可有状子?”
刘桂香说:“没有来得及写状子。”
陈知府问:“你状告何人,所为何事?”
刘桂香说:“民女,状告当今皇上。为皇上赖婚一事。”
陈知府听说告当今皇上,气就不打一处来。难道说当今皇上还这样好欺。一个普通的民女,就来我府里告皇帝。皇帝可是消灭东路军西路军,恢复大宋国土,灭亡金国西夏的皇帝。
陈知府说:“既然告皇帝赖婚,你可有媒人,可有婚书,有什么证据说明当今皇上赖你的婚姻?”
刘桂香说:“我在那里抛绣球,绣球就是我的媒人,皇帝接了我的绣球,就代表同意我的婚姻,就是婚书。那么多人看见,就是我的证人。”
陈知府知道了还是上一次的事情,就说:“姑娘,你抛绣球选夫婿,我也不说你不对。皇上御驾亲征回朝,他又不知道你在抛绣球。全城官员百姓都在迎接皇上得胜回朝,在皇上不知情的时候,你向皇帝抛的绣球,不能说明皇上看上了你,才接你的绣球。说严重一点,我们说你在袭击皇上。不过本官又不想这样霸道来处理这个事情。姑娘,今天,皇上还在大臣们全部的压力下,才同意选两个妃子。你不可能就能够被皇上选上。还不如不去竞选,还少讨些麻烦。”
刘桂香说:“按规矩,皇帝接了我的绣球,就是选上了我。我可以不再通过挑选。今天礼部有三个标准。年龄我也适合,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经史子集我自信不会比人家差。为什么不准我这个最有资格的人去参加竞选。”
陈知府想,光在我这里来打官司。老百姓又围了不少人来看热闹,来听稀奇,在开封府造了很大的新闻,一时间街谈巷议。反正我也没有姑娘去参加竞选,也不怕把我的女儿挤掉了。说:“姑娘,本官与礼部说一说,看能不能对你网开一面,让你去参加竞选,如果选不上,就不要闹了。行不行。”
刘桂香说:“如果本姑娘选不上,证明我不如人家,我自然不会再闹了。”
陈知府说:“如果礼部同意了,本官就派人来通知你,现在就回去。”
陈知府马上就到礼部,找到了礼部尚书。把刘桂香抛绣球,小赵皇帝得胜回朝,接了绣球,找到皇宫要对小赵皇帝提亲,又被皇宫守卫赶走的事情对礼部尚书说了。礼部尚书也听到过这个事情,是当笑话听的。陈知府说:“他们家,为这个事情已经打了两次官司。今天这姑娘又来打官司,被我劝走了。今天本府求老兄高抬贵手,给刘桂香一个名额。我已经说了选得上,选不上,都不能再闹了。姑娘已经同意了。免得再在开封城内闹,影响小赵皇帝的威信。”
从来开封府的知府在朝中都有很大的面子。这一次又不是给陈知府开后门,也是为了皇上,礼部的尚书就同意给刘桂香一个特别的名额。
小赵皇帝回到后宫,对皇后说起大臣们强迫自己纳妃的事情,气愤不已。还是皇后劝他,三宫六院是皇帝娶妻的规矩。身体以后注意到就行了。
小赵皇帝问起了六奸臣的处理。皇后说:“处理六奸臣,朝廷按原来的规定给我们皇宫分了两百多万两白银。原来皇宫剩五百万两白银,我们拿了两百万两去调换交子,剩三百万两,现在分两百万两,又有五百万两白银。还有金子没有给皇宫分配。今年,据我垂帘听政获得的消息。我们搞交子调换白银以来,社会的经济兴旺起来。我们的疆域也扩大不少,生意也好做。今年的税收肯定超过历年。可能还要分五百万两白银。历年是预先预支,今年我们还没有在朝廷预支白银。今年我们皇宫很节约,花费很小。户部说:从来没有今年的日子这样好过。公债基本没有动用。”
小赵皇帝问:“我们这一次又要娶皇妃,不知要花多少银子?”小赵皇帝在穿越前,是小户人家过日子,是相当的节约。生怕多花了银子。
皇后在小赵皇帝死去活来后,知道小赵皇帝已经变成像一个守财奴了,生怕多花了银子。就说:“皇帝娶妃,就像小户人家娶小娘子,很不讲究。也可以多花钱,也可以少花钱。皇上怕把银子花多了,就由臣妾来主办。保证叫皇上少花钱。”
五月四日,礼部就把已经报名的姑娘通知到了皇宫。在皇宫的广场上,好几百个近千人的姑娘人数,人人都是穿金戴银,个个都是涂脂抹粉,全部都是如花似玉。小赵皇帝跑到塔楼上去看,为这个阵势吓到了。找两个妃子,就来了接近上千的姑娘。如果不是限制了官宦家的出身,限制了年龄,限制了文化。恐怕皇宫都装不下。自己是不是好上了天?
李德全跑来问皇帝,怎样看这些姑娘?
怎样看?这么多人,还不得把眼睛看花?
不行,先在广场去看一下,侦查一下,看有没有快速选姑娘的方法。
小赵皇帝来到广场,李德全大声喊:“皇上驾到!”
这些姑娘父亲都是当官的,在家里面,都把见皇帝的礼节训练得相当熟练。全部姑娘就跪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小赵皇帝这一看,就真看出问题了:许多姑娘半天才爬起来。原来是小脚女人。
对女人缠脚,在小赵皇帝没有穿越前,就研究过。他认为对妇女缠脚,是汉族走向衰落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其一:妇女在缠脚后,影响劳动力的发挥。全部汉族妇女缠脚,是汉族生产力下降的一个最大原因。汉族又是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国的生产力下降,妇女缠脚占最大的原因。其二:汉族妇女缠脚,又是汉族士兵贪生怕死的最大原因。为什么,男人一走,一死,家庭就是老弱病残了。老,父母老了。弱,老的小的。病,老年人。残,包括母亲,妻子,因为脚被缠,无法走路,就是一个残废。年轻的男人死了,家庭就惨了。面对这样的家庭,男人生怕自己死亡了。一个人怕死,不要紧,现在是一个民族的男人怕死。一个怕死的民族,面对凶恶的敌人,只有做奴隶的份了。这是宋朝被女真人打败,被蒙古人打败;明朝人被满族打败;汉族人长期成为被压迫被奴役的民族的最大原因。
在大办钢铁的大跃进的时候。自己的三妈,扛起犁头就去犁田。客家人的妇女,可以犁田、可以栽秧、打谷、挑粪、抬石头。客家人代表古代的汉族人。现代许多妇女下田栽秧打谷,挑粪种地。开汽车、开坦克、开飞机、进工厂。缠足的妇女能行嘛?
客家人代表古代强悍的汉族人,大宋代表走向衰落的汉族人。关键的关键,就是中国,占一半人口的妇女强悍,中国就强悍。占一半人口的妇女残废,中国就衰落。
抗日战争的时候,中国的妇女已经放足了,所以中国人能够打败日本人。抗美援朝战争,中国的妇女全部都不允许缠脚了,中国就敢于与最强大的美国打仗。
小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