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改变了大宋历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他改变了大宋历史- 第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红炉房的负责人,安排了三个红炉打。两个打熟铁的,一个打精钢的。铁匠先打了一小段样子,问小赵皇帝的粗细。小赵皇帝点点头。铁匠们就打起来。一会功夫就打好,问了长度,小赵皇帝说:“七尺吧!”铁匠们就烧发火,叮叮当当地接起来。

在水里冰了一会,小赵皇帝拿在手上,还有当年当民工的样子。又指着精钢的前头,说:“在这里打扁,前头稍宽,打薄,用锉刀挫口子,再在水里蘸火就行了。”

铁匠边打,小赵皇帝边指,一会就完成了。小赵皇帝要再打五根,红炉房的负责人又安排几个炉子打,也很快就完工了

小赵皇帝说了一声:“各位师傅,麻烦了。”就带着周信、关用以及侍卫骑上马向青城寨跑去。

到了青城寨,谭虎与士兵们就迎接在那里了,谭虎带领士兵们行了礼。小赵皇帝说,你们把刚才的炸药搬下来。在找几件烂了无法穿的衣服,一会包一下钢钎。

谭虎知道,小赵皇帝现在干的实际是帮助自己增加寨墙的高度。马上叫人去办。

小赵皇帝把周信、关用以及侍卫们带到青城寨的西边寨墙的石头坡坎处,小赵皇帝现在开始认真想上午侍卫队长的话。如果自己牺牲了,会给这个国家带来极大的混乱,就动口不动手了。

小赵皇帝就指着一个石坎,对周信关用和侍卫们说:“这里、这里、这里,各打一个炮眼。先用钢钎在石头上戳个洞,再倒上水。钢钎再边上下揣击,再边扭动钢钎的角度。”边说又边在地上划了一个圆圈,在圆圈中间画了一条小直线,说“这代表我们钢钎第一次戳的,再错开戳二次,再错开戳三次。”

小赵皇帝在圆圈里再画了第二条线、第三条线。“我们就把圆戳起了,就逐步向下戳。水和戳烂的石块就变成泥浆,我们用砸烂的竹篙伸下去,把泥浆搞起来就行了。”

寨子里的士兵把炸药抬来了,又拿来了几件烂衣服。

小赵皇帝说:“刚才忘了,再去担一担水,再去找一根竹子。竹子不要粗的。”

水担来了,竹子也找来了。小赵皇帝就教周信关用和侍卫们用烂衣服包好钢钎,下面洞里倒上水,慢慢揣起来,又把钢钎每上下一次换一个角度。水被烂泥吃干了,小赵皇帝就把竹子前端砸烂,伸到洞里把泥浆搅起来,敲打在旁边。

泥浆掏完了,又倒上水继续用钢钎揣石头。经过三次,小赵皇帝看洞的深度大概有三尺了,就不再干了。掏完泥浆,等石头里面把水吃干后,小赵皇帝就给周信关用讲怎样倒炸药,怎样按导火索,怎样筑干泥巴。怎样点火,跑到上午的地方去躲。说完,又指挥把不用的东西搬走,自己就远离爆炸现场。

离开现场,又通知上面寨子里的士兵们离开,躲炮。等了很一会,轰轰轰的六声炮响了。

听六声炮响完,大家都跑去看。石坎已经不见了,石头也炸开了,后面留下了六根打洞的痕迹。

谭虎一看,比上午的还炸得好,简直就不需要工人来修理了。他对小赵皇帝说:“圣上,这六根钢钎就留给我们吧!”

小赵皇帝说:“这可不行,要,自己找铁匠去打。这六根钢钎要送到通往蒙古的路上去。”

谭虎说:“下面一炸,上面一砌,老高、老高。神仙都难爬上去。”

正文 第六十四章 带妃兜风

小赵皇帝翻出太原的军队的奏折,太原军队按小赵皇帝的指示,已经勘测了一条路线,比较近。只是有几个地方石头太多,如果不好打,就要另找路线,这样要多绕几百里。

小赵皇帝在奏折上批上:“朕通过试验,已经找到用炸药炸石头的办法,现在派两个人来教你们使用炸药炸石头。在学会了炸药炸石头的办法后,朕派的人就可以回来。同时送来炸药几车。”

小赵皇帝派人把周信、关用叫来,先问他们:“朕今天炸石头的办法,你们会不会了?”

周信关用说:“回圣上话,我们会了!”

小赵皇帝说:“朕准备把你们派到太原修到蒙古的道路的地方去。那里现在气温也很合适。你们就按朕教的方法,教他们炸石头。炸石头,石头飞起来有危险。你们要他们在离爆炸的近地方用石头,或者砖头砌好,上面搭好木头,堆上土。位置不要对着石头飞的方向。放炮要把无关的人都撤离到安全的地方。还有,如果要炸的地方很高很厚,可以先炸一个深洞,再多装一些炸药,把导火索搞长一些,搞大爆破。,人就要撤远一些。”

“还有,钢钎可能还不够,明天再到后苑造作所,再搞二十根钢钎。钢钎的口子用钝了,要找铁匠按这个样子重新打薄,挫磨后蘸火。朕估计,蒙古没有竹子。你在开封买好,多带一些。”

“去把他们炸石头教会了,你们就可以回来。明天就去准备,后天走。还要送几车炸药前去。”

炸药的使用,小赵皇帝十分重视,要搞建设,没有爆炸不行。与太原军队的批示,专门有部门送达,小赵皇帝不去考虑。

周信关用就去准备钢钎,竹子,炸药。开封的军队派了人马车送炸药,派人护送。

五月十一日早朝,从青海路传来消息:大宋军队五月三日下达向吐蕃进军的命令。五月五日吴革吕好问王勇接到命令。五月六日,大宋在宁夏的部队,,又东向西,向指定的地点多路全面进军。在没有抵抗的情况下,五月八日,占领了各重要地方。五月十日已经全部占领青海路的全部地方。五月十日王勇的向藏布路进军的三万军队正式从西宁出发。

大臣们一片叫好声,统一天下的前景在望啊!

五月四日两个使臣出发,钱宏出使西辽,吴能出使大理。据估计钱宏已经到了嘉峪关,吴能已经进入成都路境内。

听了战报,小赵皇帝又问准备遣散的女真兵,昨天准备情况。

李纲出来回答:“女真兵昨天已经按原籍重新进行了组合,开封城里的战马,准备全部调出来,送他们回乡。”

小赵皇帝说:“发给他们的军服就不收回来了。朕建议给他们每人发汉族服装一套,发给我们大宋士兵标准四个月的薪俸。人家回家,包里还是应该有零用钱才好。户部有没有意见?”

户部尚书出来说:“没有意见,可能要花几十万两银子。但是,现在打发了,今后就不用了。”

小赵皇帝又问兵部:“兵部昨天讨论过遣散军队的问题没有?”

兵部的大臣出来回答:“昨天我们讨论过遣散军队的问题。首先是遣散女真兵、党项兵。我们开封的女真兵已经可以遣散了。党项兵的遣散,要看他们汉语学习情况再定。再是遣散的是厢兵,年纪大的,身体不好的,身体有残疾的,要首先遣散。但是许多人没有家了,不好解决。全朝廷军队的大整编,现在是不可能的,要等吐蕃、大理、西辽统一了,才好予以解决。”

小赵皇帝说:“是呀,现在不可能全面整编军队。适当减少军队的人数是应该的。朕的意见,我们先遣散部分老弱病残。没有土地的、没有房屋的,我们朝廷要予以解决。长城外有很多土地可以开垦。我们开垦出来的土地,可以建房屋,让他们居住。我们的目标是统一民族。边疆地区我们汉族人要多去。军队转业的,在边疆去的,我们每人分五十亩土地,一套房屋,耕牛农具都要齐备。朕建议给他们再增加两年的免税;就是五年免税。有军功的士兵,我们再多分五十亩土地,就是在长城外给一百亩土地,表示朝廷的奖励。对不愿意到边疆的,可以在当地给十亩或者十五亩土地。,进行安置。这要看当地土地的情况而定。”

小赵皇帝说:“朕的意见大家可以讨论,力争解决得更好。”

大臣们都说:最好在长城外去安排。那里土地多,又需要汉人去解决民族统一问题。

小赵皇帝说:“看来不同意见不多,就按这样转业老弱病残吧!对厢军那些年轻人,愿意转业的,也可以这样解决。你们去拟旨吧。”

军队如果不好好解决,他们回去生活无作,就有可能成为土匪,对国家的安定影响不好。军队人数太多,国家财政负担不起,就会加大的老百姓负担。老百姓负担过重,农民起义就会发生,也会影响社会安定。

小赵皇帝说:“我们既然发行交子,我们就要稳定交子。朕准备再拿出二百万两白银,把交子白银的兑换,推广到县城去。大家没有人反对吧?”

大臣们说:“这是已经证明了的好事,没有人会反对!”

小赵皇帝说:“既然没有人反对,还是你们户部抽调官员去各县建立交子白银兑换处。”

早朝结束,小赵皇帝到皇后处,想起朝廷遣散军队的事情,就问皇后:“我们皇宫现在有多少宫女宦官?”

皇后说:“我们皇宫原来太上皇在的时候,有宫女六千,宦官五千人。太上皇南巡,带走宦官四百人,宫女六百人。这次演戏的十个剧组带走宦官八十人,宫女一百二十人。现在有宦官四千五百二十人,宫女五千二百八十人,共有九千八百人。”

小赵皇帝说:“这九千八百人,是多大的开销啊!”

皇后说:“是呀,在皇宫里,穿要穿好的,吃要吃好的。开销很大。据原来的账目,几百万两的白银开支,皇帝和皇后,贵妃、妃子的开支要占三分之一,宦官、宫女的开支要占三分之一,再是皇宫的器物,皇宫的修缮要占三分之一。”

小赵皇帝说:“在朕看来,只留太上皇带走的一千人的宦官宫女人数就够了。”

皇后说:“一千人恐怕还是少了,至少要一千五百人。”

小赵皇帝说:“那我们留一千八百人,就够了。还要放八千人。”

皇后说:“宫女还好办,出宫可以嫁人。宦官又没有家,回去就困难了。”

小赵皇帝说:“马上放,宫女回家也比较困难。朕有个计划。我们上次不是训练过宫女护理吗?我们现在每个宫女都训练两项技术。比如厨师,我们皇宫就比较有名。还有朕看你上次的糖果糕点,摆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