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没头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王没头脑-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北疆侯膝下只有一女,宥嘉郡主被娇宠得实在没了样子,自己虽生不出孩子,更是一心不愿郡马爷留嗣,必然对郡马爷早年生下的女儿很不给脸。
另一边的护国公,听说最得宠的二公子风流纨绔,甚至还动了歪心思在宁家小姐身上,别说他护国公府如今只是领了爵位,就算宁家的女眷要嫁,那也得嫁作正妻,平白被人意图抬进门做妾……想想都觉得左相没让人把顾二公子揍了,实在是大人有大量。
当然,事实上,左相的肚量是真的不够大,开宗祠之后,脾气似乎也变得越来越坏了。
在第六回有人壮着胆子暗示说想结亲家后,左相当堂摔了笏板。
———————————————————————————
“朝堂之上勿言家长里短!你当了那么多年官,吃了那么多碗饭怎么就长不了记性?”
左相说着,只差卷袖子扑上去踹人。说话之人是正二品的大员,这会儿也吓得脸色发白,连连往同僚身后躲。宁家兄弟四人同朝为官,赶忙抱住父亲,生怕他一时气恼真的把人给打伤了。
朝堂上的事和家宅中的其实也差不多,不是今天你红极一时,就是明天我位极人臣,能拉拢关系的尽可能发展羽翼,想安静做事的难免低调不语独善其身。左相坚持了一辈子清流,却并不妨碍那些想攀徒富贵的人往他身边凑。
宁家的四个儿子取的都是贤妻,且身家背景并不高,最高的也不过是三品官的女儿,最低的那一位则是县丞的女儿。
儿郎尚且可以低娶,娇娘却是不能低嫁的。
所以,才会一而再再而三有那么多人尝试着结亲。
满朝文武看着左相跳脚,新皇忍不住咳嗽两声,笑道:“朕那日只远远看了宁小姐一眼,的确瑰姿艳逸,不愧是左相家的孩子。”
新皇这一开口,就是一顶高帽戴在了左相的头顶上。其实十七的容貌说漂亮是有的,瑰姿艳逸实在是高赞了。顾绍礼凝眸看着新皇,不知他心底此时究竟在谋划些什么。
左相显然还在气头上,即便是对着新皇说话,口气也不见得有多好:“陛下夸赞了,我家芙儿出身山野,没什么大家闺秀的气质,就胜在这张脸孔还看得过去!”
这话自然只是气话。谁不知道自从白氏把十七带回相府后,左相从最开始几天的不痛快,渐渐变得三句不离这个宝贝外孙女,只要有人提出一句质疑,这位大人就能瞪圆了眼睛看着你,硬生生要你把说出去的话给吞回去。
“左相既然如此疼惜宁小姐,不如这样吧,朕帮宁小姐指一门亲事,待行过及笄之后,便让两家结亲。如此,相爷可是许了?”
顾绍礼从来不知道新皇还是个好点鸳鸯谱的人。可作为当年并不十分得宠的皇子,能得今日之地位,除非天时地利人和之外,自己本身也是有谋划的。顾绍礼顿时警惕起来。
“我家芙儿年纪小,成亲的事,不急,不急!”眼看老父亲又要发火,宁老二赶紧伸手捂住左相的嘴,尴尬地同新皇应承了几句。
吓唬人呢,皇家的种都是天生的狐狸,更别说新皇的生母是右相的嫡亲妹妹,一脉相承的狡猾,这鸳鸯谱点的哪里会是真情实意,分明是想拿芙儿做棋子。
新皇也不气恼,摸了摸下巴,眼睛往群臣身上扫了一圈,忽然道:“不如就许给镇北将军之子宋承淮如何?”
此话一出,群臣哗然。
镇北将军当年枉死,新皇登基后严惩与此事有关的一概官员,当时差点血洗六部,而后又命人抚养宋家遗孤。新皇对宋家的这份心思,可谓之天下皆知,不外乎是为先皇赎罪,另扶一位镇北大将军。
说来文武百官家中适龄的女儿并不少,却从没人动过这个心思——虽知道哪个从小就没亲生父母教养的宋公子究竟是个什么脾气,况且这一位及冠后常年随军,到底是怎样的秉性没人知道,万一嫁过去打媳妇儿怎么办?等着女儿肿着脸哭哭啼啼回娘家吗?
于是乎,一听说新皇想把左相府上的那位指给宋承淮,众臣总算是心里踏实了。指的好,一箭双雕,解决两个棘手问题!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三十八章

文武百官满意了,宁家人和顾绍礼却憋足了一口气,直到下了朝,一个两个脸色仍不甚好看。
这事,十七却是不知道的。
南国对女子抛头露面并不在意,白氏却担心她找不着路,指了一个妈妈两个婢女跟着她,反复强调别和人置气,有什么想要的尽管买。要不是府里晚会儿有客来,白氏其实很想再和十七一道上街走走。
十七却是怕极了跟妇人一道上街。
左相出身武将,偏偏生出来的四个儿子从文不从武,即便有着不弱的拳脚功夫,也只在平素和人打架用。十七在相府待了几日,渐渐觉得筋骨松了,越发想念起从前时不时进山打猎的日子。
因此,一手牵着杜循,一手摸着腰上的荷包,十七堂而皇之地上了街,目标直冲铁匠铺。
———————————————————————————
十七在霞州时所用的那把弓,其实并不轻巧,她胜在有干爹时时指点,这才从小练出弯弓射箭且百发百中的本事,至于她使用的那些箭,因为是用来打猎的,箭头锋利,射出去之后就会非死即伤。
箭镞,是西风寨铁匠出身的兵卒一支一支打磨出来的,头锐而底丰;箭身用的则是上等的柳木,柔韧且不易折断;箭羽也颇为讲究。
可百家寨出事的时候,弓箭都在寨子里,等西风寨的人上山时,只能在倒塌的屋子里翻出被烧得黑了一大半的弓和七零八落几支箭。十七想去做几支箭,凑回从前的数量,还想再做一只弩,她把随身的一柄匕首给了杜循防身,自己还是带着弩箭比较方便。
西京城的铁匠见多识广,一听十七说明来意,再看她递过来的弓箭,当即点头:“这是连珠箭,可供连发。”他摸了摸箭镞,又将箭在眼前举平,从箭羽处往前看,叹道,“这箭做得好!小姐可是急用?”
十七摆摆手:“老师傅您先做着,我过些日子再来取就是了。”她顿了顿,又问,“老师傅会做弩吗?”
“小姐怎么不去武器行买?”老铁匠赤着膊,一身都是汗,看十七一点都不嫌弃自己身上脏,不像其他夫人小姐那样避得远远的,不由就生出好感,“我就是一个铁匠,能打弓箭,也算是从前跟着师傅练出来的本事,要买兵器,还是去武器行的好。”
西京城里的人早早就学会了独善其身,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不用旁人提醒,一双眼睛生在哪里,看过几回之后心里就有了眉目。老铁匠也是看着十七和气,才敢多说几句:“小姐要是防身,还是买把称手的匕首藏在身上的好。”
十七摆摆手,只说武器行里卖的中看不中用。老铁匠应承下来说七日之后来取,言罢就继续抡起锤子打起铁来。
铁匠铺内火烧得旺盛,只这么站了一会儿,杜循的脸上已经淌下汗来。十七顺手就拿袖子给他揩了把汗。
“阿姐,脏……”比起私底下仍旧跟从前没多大变化的十七,现在已经有了大名的小狗子显然渐渐适应了西京的生活,努力向这座王都的官家子弟靠近。他如今不光有杜氏的疼爱,还有白氏和宁家四兄弟的教导,站出去已经隐隐有了世家的气度。
十七挑眉:“嫌阿姐衣服脏?”
“不是啦,是我脸上的汗会脏了阿姐的衣裳!”杜循有些急了。他现在寄人篱下,愈发地小心翼翼,生怕拖累了阿姐。
十七大笑,惹得路人频频回头。杜循红了脸,急着去抓她的手,姐弟俩顿时在街上玩闹开。
———————————————————————————
车来车往的街上,时常有小孩儿嘻嘻哈哈地你追我赶,有时候一不小心就会有小孩儿撞上车马轿子。
十七在山里头东奔西跑惯了,最是会躲闪障碍,杜循却不行,加上迎面有小孩横冲直撞跑过来,杜循下意识往旁边一让,反倒是让自己撞上了正好从旁经过的一顶软轿。
轿子里一个女声娇滴滴地“哎哟”了一下,有一男声赶紧喊“停轿”,杜循当场就站在了原地不敢跑走。
看到从轿子里一前一后下来的男女,杜循的眼睛登时睁圆了,下意识想要回头去找阿姐,但又咬了咬唇忍住。
从轿子里下来的女子,一身脂粉味,描眉画腮,腰肢纤细,一开口,嗓音黏糊糊的:“哎哟喂,这是谁家的半大小子,撞得奴家腰都疼了!”
在南国,正经人家的姑娘小姐是不会自称奴家的,唯独那些青楼楚馆里的妓子才会这么说话。
十七站在不远处,抱臂看着杜循同那妓子说了对不起,然后那个男人皱着眉头发难。
“胡闹的东西!撞伤人了怎么办!”
杜循张了张嘴,想要说话,又被那人堵住:“乡野小民,不懂规矩!”
从小没受过气的杜循作势就要反驳,脑袋忽然被人按着狠狠揉了一把,而后就听到阿姐凉凉的,带着一丝坏笑的声音。
“不是没伤着你的心肝宝贝么,郡马爷做什么发这么大脾气?”
———————————————————————————
十七觉得自己简直就是天降好运,之前只听说这人被气急败坏的宥嘉郡主狠狠家暴了一顿,还跟顾绍礼叹气说遗憾不能亲手揍他一顿解气,这会儿瞧见人,嘿嘿,手痒了。
“你怎么在这?”看到十七出现,阮庭的脸色顿时就变了,下意识想要摸一摸脸和脖子,担心上头的伤痕让她看见了笑话。
他对这个女儿至今都没有生出过一分父女亲情,就好比十七看到他只会想到百家寨那几十条人命一样。她是恨着的,更恨本该杀人偿命的事情却因为这人如今身份高贵,连皮肉伤都不会在意。
四位伯伯们说,这人因为长相不差,嘴巴又甜,加上肚子里的确装了不少墨水,惯常会花前月下哄人开心,骗得阿娘一颗真心付错人。
所以,三伯说,要不是碍着左相府的身份在那摆着,他们一直很想把这人废了随便拿草席裹一裹,然后往深山老林里一扔,就当让他回归天地了。
可十七觉得,这也太便宜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