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支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燕支泪-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梦珍拉了拉他,快步进了后堂。

年迈的福晋拄着拐杖,颤抖地握着那块玉佩。是他!是他!二十年了,二十年了,多少次在梦里哭醒,多少次带着他爱吃的点心进宫求姐姐,磕破了头,跪烂了膝盖,可她连一面都不让自己见他。多少次想撞死在她面前,看看她她的心肠究竟有多硬,难道进了皇家就不准有骨肉亲情吗?昔日处处呵护自己的姐姐抢走了自己的亲骨肉,多少次近在咫尺,却不得相认。看着他瘦弱,听着他生病,自己的心像被火烧一样的疼啊!可就连抱抱他都是妄想,天下还有比自己更可怜的母亲吗?天下还有比自己更无奈的妹妹吗?如果可以重新选择,宁可不入帝王家,宁可流落街道旁。看看眼前的少年,如今已是玉树临风,英姿飒爽,他离开自己时还没自己的腿高呢!那个一辈子都忘不了的晚上啊!四岁的孩子,还熟睡着,就被套上龙袍,抱进了轿子里,梦里还喊着“额娘,额娘!”……

老泪纵横,却是一个字也吐不出。

光绪上前一步,扶住福晋,半跪在她膝下。“额娘,儿子来看您了!”一语毕,已是泪如雨下。依稀记得额娘哄自己睡觉时唱的儿歌,依稀记得额娘温暖的怀抱,依稀记得那个拼命要忘掉的晚上,依稀记得醒来后一切都变了样……当年温婉秀丽的额娘如今已是满头白发,倒像是太后的姐姐。这些年来额娘所受的折磨一定不比自己少,这满脸的纹路就是证明……

“好孩子!好孩子!额娘今儿见了你,死也瞑目了!”

阔别二十年的母子,咫尺天涯,此刻终于可以相拥流泪了,梦珍看着这一幕,泪水夺眶而出。刚才还在徘徊到底应不应该这样做,他是天子,不能受尘凡感情的羁绊。可难道就应该心如铁石,没有感情,没有理想,没有自由,甚至连自己的亲生母亲都不能承欢膝下,侍奉左右;连她病重了,都不能见她一面吗?太不公平了!看着这对苦命母子,梦珍坚信自己没有错!

“这些年你在宫里还好吗?那些小太监还欺负你吗?”

那还是多年前,听说小太监连茶都不给他倒,四岁的小孩子,娇生惯养,哪里拿得起茶壶,晃晃悠悠,烫了手。当时自己急得吐了血,大病一场,可除了哭,什么办法都没有。最后还是翁师傅做主训斥了太监,给他包扎。

“额娘别担心,孩儿如今长大成人了,亲政了,没人敢欺负孩儿,他们都得俯首帖耳的,不然孩儿一道圣旨就能要了他们的命!”

光绪激动着说道,思绪却飘回了从前……四岁啊,最需要温暖的时刻,却给丢进了冰窖。虽说是皇上,可年纪太小又没有实权,哪里会有人把自己放在心上,那些个奴才们,自己是看透的了,趋炎附势惯了,哪里会把这个傀儡皇帝当回事,还记得小时候,给自己上的饭,都是残羹冷炙,小孩子哪里咽得下去啊!每日就这么饿着肚子上朝,有一回,实在饿得受不了了,就跑去抢了太监的馒头吃,没想到太监的饭还是如此美味,那小太监吓得在身后穷追不舍,可等他追上时,一个馒头已经下了肚,自己还朝他拌了个鬼脸……这些事,额娘要是知道,得多揪心啊!光绪望着那有些浑浊的双眸。

“好!好啊!我儿长大了,亲政了,要做千古明君,让咱大清国富兵强啊!”

“是!孩儿一定励精图治,做个好皇帝,让大清永世兴盛!就是不能侍奉额娘,孩儿愧疚万分……夜夜想到额娘,孩儿就心如刀绞啊!”声泪俱下。

“好孩子,你好,大清国好,额娘就好啊,见到你,额娘此生无憾了!”福晋拭着泪,才注意到身边还有一位,“这位公子是……”

“哦,这是珍儿!”光绪起身,拭了泪,笑意盈盈。

梦珍脱了帽子,额角的碎发散下,“珍儿见过福晋,给福晋请安!”

“好!好!你就是珍儿啊,我听说了,在宫里多亏你陪着皇上啊!多好的孩子啊!”福晋拉着梦珍,“你叫我一声额娘吧!”

梦珍跪下,清脆地喊了一声:“额娘!”

“哎!好孩子,快起来!额娘有你们真是死而无憾了!皇上自己不会照顾自己,你在宫里多照顾他,多帮衬他,额娘在这儿谢谢你了!”福晋俯下身去,梦珍连忙扶起福晋。

“这个玉镯,是当年我出嫁时我额娘给我的,现在你戴上吧!就当是额娘的见面礼!”不由分说,福晋将一个碧玉镯子戴在了梦珍手上。三人抱在一起,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天色渐晚,光绪与梦珍不得不跪别了福晋,带着满腔的不舍离开了王府。福晋送至门口,深情地望着,久久不愿离开。

回至宫中,已是晚膳时间,那萦儿还在休息,四格格陪着太后下了好几盘棋,这会子还正在激战,景仁宫一切如常。小瑞,聂八十念了一天的“菩萨保佑”,看到主子们平安准时回宫,总算松了一口气。

真是惊心动魄的一天啊,竟觉得比一个世纪经历的还要多,不过总算平安度过。梦珍躺在床上,透过纱帘望着外面的月光,“一天,又平安地度过了……”默念着,这句话还是哪部动画片上的著名台词吧……动画片……好久没看了,今天,看着他们母子相见,自己也好想见到现代的亲人啊……妈妈……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你啊……

胡思乱想着,进入了梦乡。

天上人间情一诺(上)

回宫之后,一切还是那么波澜不惊,光绪照常上朝下朝,梦珍也一样中规中矩,闲暇时还是一起谈古论今,嬉戏打闹,只是梦珍感到,这玩闹间光绪的语气里,似乎多了几分什么,可欲细品,却又找不出由头。还有那眼神,像是映在碧海里的月光,幽幽朦朦,漾着心声,清灵里多了一丝缱绻,让人慌乱。

直到这一天……

宁寿宫。太后歪靠在座上,皇后立于下,瑾珍随后。

“你们如今都大了,又是皇上身边的人,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心里都得有个数,别仗着皇上耳根软,就想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什么师父徒弟,堂兄堂弟的,都往进拉扯,败坏祖宗的朝纲。”抿一口茶,“妃嫔就是妃嫔,把皇上伺候好就得,别的事少掺和些。”

“是!亲爸爸,儿臣一向都谨言慎行的!”皇后斜睨着梦珍。

太后看了一眼皇后,接着说:“我说这些都是为了你们好,都是打那时候过来的,你们的心思我也明白。所以你们听我一句劝,安分守己,大家就相安无事,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谁都不好看!”

“是!”三人齐声答道。

“行了!我言尽于此,回去都好好琢磨琢磨。都下去吧,站了半天了,可怜见的!”

三人退出,慈禧瞥了一眼梦珍手上的玉镯。

这样的冷嘲热讽也不是头一回,梦珍早把它当成了家常便饭,依旧执着在自己的希望里。

……

万寿庆典临近,上谕召告天下。

朕当率天下臣民,胪欢祝嘏,所有应备仪文典礼,必应专派大臣,敬谨办理,以昭慎重。

清漪园工程加紧施工,所有亭台楼阁,殿宇宫庭,飞檐翘壁,整修一新,皇帝亲自题名“颐和园”。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朝鲜爆发起义,日方出兵干涉。

翰林院侍读学士文廷式领数十人联名上奏,请求停庆典,筹军费,以备万一,遭训斥。户部尚书阎敬铭请奏停修颐和园工程,被黜。

“你们张口闭口江山社稷,殊不知我正是为了江山社稷才要搞这个庆典。平常人家的老太太过好了生日,左邻右舍的就说这个老太太有福气,就会敬重这户人家。国家也是一样,我过好了生日,就是大清兴盛的标志,那些个小国就不敢欺负咱们。”太后义正词严,“谁要是让我这个生日不舒坦,我就让他一辈子不舒坦!”

此后,为了让老太后过个“舒坦”的生日,各部绞尽脑汁筹备资金。边防军费可“提拨”一百万两;铁路经费,可“暂用”二百万两;京外筹备,凑集二百九十八万两……

景仁宫。

醇亲王福晋薨了……梦珍摩挲着手上的玉镯。

“额娘也算瞑目了吧!谢谢你,珍儿!”水一样清澈的双眸,令人心痛的醉。

梦珍摇摇头,“你我之间,何必言谢!筹集得怎么样了?”

“只能裁减军费了,再看看地方上有什么办法……唉,不说它了,朝堂上朕都要头疼死了!”

“好,好,不说了!康有为那边有进展吗?”

“强学会重建了,又可以招徒讲学了,朕想办法提拔他们,除旧布新!”

“好!总不能太心急!”人如果没有了理想会怎么样呢,梦珍有些害怕地想。

“是啊……”像是叹息,又像是感慨,光绪往窗外望了一望,忽然看到了那一轮明月,想起了什么,“怎么净说这些了,朕都忘了是来干什么的了!珍儿,说说你自己啊!”

“我?我有什么好说的?”梦珍一头雾水,虽然时时处处被盯着,可毕竟自己还是主子,日子倒也过的四平八稳。

好像早料到梦珍的迷茫,光绪笑了一笑,“今儿是什么日子?”

想想,是了,今天是这个二小姐十八岁的生辰,梦珍低头笑了。

“朕有东西送给你!”

“什么?”

怀里取出一个金色坠子。

“又是怀表?还是别给我了,我已经丢了两块了,上次出去又丢了,也不知是丢在酒楼里了,还是丢王府里了!”

“不是怀表!你打开看!”

接过坠子,轻轻打开,一张清秀的面庞映入眼帘,十三岁的女孩,带着旗头,还有些楞楞的……分明就是五年前的自己。另一面,十八岁的少年,带着皇冠,微微含笑。

“这都是什么时候的照片!天哪!连我自己都找不着了!”

“朕一直留着呢,就为了让你看看,你那时候有多傻!”

“去!”

“洋人兴这个,把照片镶在坠子里,挂在身上。朕看着好玩,也弄了一个给你!你不是喜欢这些洋人的玩意儿吗?新鲜吧!”

“新鲜!我喜欢!”

“还有呢!”

“还有?你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