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支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燕支泪-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行了!行了!都给我起来!至于么,就这么着了。变法之前皇上倒也请示过我,皇上大了,想试试身手,就让他折腾去吧!而且,洋人支持这事,他们要是插手的话,更不好办。依我看,就姑且由他们闹去吧,等闹不出个模样再说,我自有办法!”太后依旧垂着眼皮,不动声色。

景仁宫。

“筹备了这么久,总算有些眉目了!”开始变法后,光绪日夜批阅奏章,难得有闲。

“还是不要太心急,用人也很重要,还有,民间舆论也不可忽视。”梦珍将一杯冰菊茶放在桌上,看着摇摇曳曳的烛光,不知道自己的提醒究竟会起多大作用。

“是啊,朕要提拔一批维新之士,还要裁汰一些守旧官员,这样才能举朝同心。至于舆论,康有为、梁启超等已在京城出版《中外纪闻》,宣传变法,组织强学会。《时务报》也在上海创刊,成为宣传变法一个舆论中心。去年冬,严复在天津主编《国闻报》,与《时务报》南呼北应。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在湖南成立了南学会,创办了《湘报》。在这些志士努力之下,新政风气渐成,到去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三十三个,新式学堂十七所,出版报刊十九种。今年年,学会、学堂和报馆增至三百多个。这一阵子,康有为、梁启超发起成立保国会,组织京城热血青年为新政出谋划策。”

光绪欣慰地述说着,饮了一口茶,“明日朕去给亲爸爸请安,再带上几张康有为的奏折!”目光里恢复了久违了亮色。

梦珍看着他,一弯浅笑浮上嘴角。他站起身,忽而深情地望过来,如火的目光燃烧了自己,十指相扣,贴在他胸前,有节奏的心跳声在耳边响起,一时竟分不清是自己的还是他的。红烛摇曳,泻了一室春光。

翌日早朝后,光绪带着折子,向颐和园摆驾而来。

行过礼,太后赐座。

“亲爸爸,这些折子里有不少各国变法的经验教训,您听着怎么样?”光绪合上刚念完的一份奏折。

“‘体为纲,目为用,分则无为,合则两利’,说得多好啊!”太后歪在榻上,微合双目,“以前也有不少人提什么变法自强,但究竟都不如这些书里说得透彻,这是个人才!”

“亲爸爸既然喜欢,那朕就叫人把这几本折子印上一些,大臣小吏人手一本,以习变法,亲爸爸以为如何?”光绪没想到太后竟与自己看法一致,喜出望外。

“你看着办吧!”

……

变革热火朝天地开始了,夏日的气息越来越浓,古老的帝国似乎看到了一缕曙光。光绪每日通宵达旦处理朝政,平均每日都要下达三个变革令,各部也昼夜奔忙,朝野上下,一片繁忙。

守旧大臣依旧不依不饶,对新政极力抵触,因此政令虽多,真正能够下达实行的少之又少;一些主管官员百般阻挠,朝廷虽有明令人人可上书言事,但能上达天听的也都是些不痛不痒的建议,维新派为此很是焦虑,上书光绪帝,要求光绪乾纲独断,严惩阻挠新政之人,光绪也意识到需要重新整顿,以戒天下。

正当这时,礼部出了一件事,引起了朝中更新换代的轩然大波。四品主事王照向皇帝建言新政,遭到抵制新政的尚书许应骙阻挠。事情传到光绪耳中,光绪震怒,这简直是无视天威,抗旨不遵,必须严惩,杀一儆百。

西暖阁里,为了重树天威,惊雷暗起。

“混账!他眼里还有朕吗?似此般故意抑格,岂以朕之谕旨为不足遵耶?若不予以严惩,无以儆戒将来!”

“皇上英明!”

七月十九日,光绪下诏罢免礼部尚书怀塔布、许应骙以及侍郎、署侍郎共计六位堂官,将礼部主事王照着赏给三品顶戴,以四品京堂候补。

七月二十日,任林旭为礼部堂官,并授杨锐、刘光第、林旭、谭嗣同为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预新政事宜”,准许专折奏事。

一口气办完了这几件事,光绪疲软地躺在了景仁宫里。

“朕总算出了一口气!”忙碌了一天,他却毫无倦意,“杀一儆百,还趁机拔走了亲爸爸安插在朕身边的眼线怀塔布,真是一箭双雕!”

“这样会不会太招摇了?太后同意吗?”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梦珍虽然不甚了解变法细节,但她明白,慈禧不会那么容易放手。

“还不知道,朕这次就是要先斩后奏!朕是天子,一言九鼎,太后还能逼朕收回成命不成?不过,还是得禀告她,朕明日就去请安!”

光绪回身,揽着梦珍,“这段日子政务繁忙,冷落你了,你为朕,为大清,受了太多苦,过两天,朕就给你和瑾儿恢复妃号!”

“其实这些都无所谓,我和姐姐……”梦珍转过身,一语未完,他已睡去,袍子还没脱下,烛光中嘴角弯起完美的弧度。梦珍却睡意全无,隐隐地感到,更大的风波,还在后头等着他们。

颐和园,午后的骄阳懒懒地照着这金宇玉殿。

“儿臣给亲爸爸请安!”

“呦!静芬哪!起来吧,今儿怎么有空来了?”太后从榻上起身。

“儿臣想亲爸爸了,想……想来看看您好不好!”皇后搀起太后,向外间走来。

“呵!劳你费心了!我好着哪,你回去吧!”太后故意抿着笑,想逗逗这个长不大的侄女。

“亲爸爸!”皇后牵着太后的手,撒起娇来。

“呵呵,得啦!知道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说吧!”太后在外间椅子上坐下。

皇后张了张口,脸色为难起来。

“说吧!让你说你又不说了,什么时候也学得吞吞吐吐起来!”

“皇上……要……要给她恢复妃位!”

太后打着哈欠,“还有呢?”

“还……还有什么……没……”皇后玩弄着帕子,心里疑惑起来,还能有什么,这还不算是大事么。

“就这点事?”太后盯着皇后,“这也值得你大老远跑一趟?什么时候才能有个国母的样子!”

皇后低头嘟囔着,“这不都白忙活了么……”

“你安心当你的皇后,别的事少管,没人能爬到你头上去!”

“可是……”

“没有可是!你是皇后,要母仪天下,要为大清延续香火,别的事都不值得你费心!我大清向来母以子贵,你要是有了子嗣,那就是我大清嫡子,将来要继承大统,谁还敢欺负你?可你看看你,进宫都多少年了,还没动静。你要是有那珍儿一半本事我也心满意足了!”

“他连看都不看一眼臣妾,臣妾怎么延续香火啊!”

“什么?他还是不去坤宁宫?”太后的困意被皇后这一折腾,也少了许多。

“不去!坤宁宫都快成了冷宫了!”皇后趴在太后膝上,几乎带着哭腔诉道,“还有那个瑾贵人,自从上次挨打之后,也不来了,平时还总躲着臣妾。”

“她远着你倒是是你的福气!”太后扶起皇后,“行了,我心里有数了,你回去吧!”

“亲爸爸可给儿臣做主啊!”

太后不再言语。

“儿臣告退!”皇后不甘地退了出去。

“这个孩子啊,就是装不住事儿!”

“老佛爷,皇后就是太忠厚老实了!”李莲英替太后整理着后领。

“这世上,最要不得的就是忠厚老实!”太后伸了伸懒腰,这些日子的一切,自己虽表面上不闻不问,其实都看在眼里,只是时机未到,不用大动声色,看如今这形势,只怕火候也够了,“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折腾得也够了,朝上快翻了天了吧!传旨,叫荣禄即刻过来!”

“嗻!”

山雨欲来风满楼(下)

“臣荣禄叩见太后!恭请太后圣安!”荣禄请安行礼,这段日子太后对朝政很少过问,这似乎不太符合她的性情,几十年侍奉左右,他知道,这年逾六旬的老太太是不会真的甘心“撤帘归政”,wωw奇Qìsuu書còm网安享清福的。

“起来吧!没外人在场,荣中堂不必拘礼!赐座!”

“谢太后!”

“荣中堂最近可好啊?”太后翘着指甲端起茶杯。

“谢太后挂念,臣……好!”荣禄有些丈二和尚。

“听说荣大人最近新娶了一房夫人,娇艳动人,能歌善舞,您艳福不浅哪!”太后低头瞧着荣禄。

“老臣惭愧!”荣禄深知太后耳目广布,得知此事也在意料之中,只是突然提及,毕竟有些羞惭,而且太后一向精明老练,今日匆匆叫自己进宫,只怕不只是关心自己的私人生活这么简单。

“佳人相伴,诗酒为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荣大人倒是会挑时候享清闲哪!”

轻轻的几句竟让荣禄战栗起来。

“禀太后,臣罪该万死!但臣也是无可奈何,只能明哲保身啊!”额上沁出冷汗。

“明哲保身?中堂言重了吧!”

“臣绝不是危言耸听故作姿态,堂官说罢就罢,衙门说撤就撤,朝中老臣几乎人人自危啊!”

窗外稀疏的几声虫鸣不合时宜地飘了进来,不知不觉中缓和了几分凝重的气氛。

“那你们就该规劝着点,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关键时候你们也不能都趋利避难啊!”

“太后啊!皇上的脾气您还不知道吗,恭亲王在世时还好些,现在恭亲王薨了,皇上除了翁同龢和康有为的话,别人说什么都没用啊!”

“这皇上也不至于忠奸不辨吧!”太后起身踱着步,“皇上还是太小了,做事欠斟酌!”

“太后,朝中都盼着太后主持大局哪!”

“这样吧,我和皇上近期要去天津阅兵,你,去准备一下。我暂调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节制京津兵权。事后,你还回来,你觉得怎么样啊?”

荣禄抬头略一思索,“臣谨遵懿旨!愿为太后肝脑涂地!”

正说着,李莲英快步走进,耳语道:“老佛爷,皇上来了!”

“行了,荣禄你下去吧!好好准备,不要让我和皇上失望!”

“嗻!”荣禄退出。

光绪轻快地走进,看着恭敬有加的荣禄,心里莫名一阵厌恶。

“儿臣给亲爸爸请安!”

“皇上啊,这么忙,难得你还记着过来,快坐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