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1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好处。因为人民需要你们,我们就有理由欢迎你们。”
  这次文代会也是“五四”以来新文艺基本经验的一次大总结、大交流。新文学三十年的发展过程,可以说一方面是向世界进步文学学习,从文学内容到表现形式无不现代化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文学同人民群众日益结合,同民族传统密切结合,逐步民族化、群众化的过程。中国文学现代化的真正起点是“五四”文学革命;经过这场革命,中国文学才开始有了称得上是现代民主、科学的内容,才开始有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因素,才开始与世界进步文学取得共同的“语言”。然而,三十年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延安文艺座谈会后的历史经验证明,文学的现代化又必须与文学的民族化、群众化过程相结合;只有实现这两者的结合,新文学才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才能在人民中生根,真正为广大人民服务,为工农兵服务。正如《大会宣言》所说:“这些年的经验证明了毛主席文艺方针的卓越的预见与正确。文艺工作者和劳动人民结合的结果,使中国的文学艺术的面貌焕然一新。”也因为这样,解放区许多代表在大会发言和纪念文章中所讲述的他们与人民群众、与工农兵相结合的许多经验体会,受到了与会代表的极大重视和热烈欢迎。
  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的政治报告与郭沫若关于新中国文学艺术运动的总报告,都为全国文艺工作者提出了今后的任务,这就是: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指针,加强团结,加强学习,深八工农兵,熟悉工农兵,重视普及工作,切实改造旧文艺,使文艺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这些任务体现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建立初期对文艺工作的基本要求。它们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拥护,大会决议并号召全国文艺工作者尽最大努力贯彻执行。
  在新中国诞生前夕举行的这次文代会,是文学史上一次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它总结、发扬了新文学三十年中积累的成绩和经验,确认了毛泽东文艺思想为文艺界遵循的“共同纲领”,组织起一支规模宏大的建设社会主义新文艺的队伍,开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文艺工作的新局面,将我国革命文艺推进到一个前程更为远大的新时期。
  全书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