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同事-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一个同事请你提意见,如何是好呢?诸如“你认为我的工作态度不对吗?”“是不是我不该以那种方式处理同老安的矛盾!”这些问题当然都不易处理,却也给了你一个帮助对方进步和表现气度的机会。最愚蠢的回答就是直接答“是”或“不是”,而应有一些建设性,也就是说你应该提议一个可行办法而不会被误为批评。因为要是你的答案不能令对方畅快,他肯定不会接受你的意见,甚至认为你是敷衍他,白白辜负了他对你的信任。正确的做法是,告诉你的同事,如果换了是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为什么?例如他因为未能准时预备开会用的文件,遭到领导责备,就应婉转开解他:“大家谁都知道李主任那人认真得很,所以我替他做事永远都是以最快的时间去完成,并且认真得很,使他知道我的确已经尽力去符合他的要求了。”千万不要跟着附和,指责对方或其他领导的错处!“李主任真是过份,你也只能按他的摆布去做了。”这样无异于火上浇油,对同事,对他的领导,甚至你自己,肯定都没好处,那又何苦为之呢?
  当然,要表示你的关切,这跟其它人际关系一样,必须是诚挚的。这不仅使得付出关切的人有些成果,接收这种关切的人也是一样。它是条双向道,当事人双方都会受益。
  努力学会为别人效力,做那些不惜花时间、精力和诚心诚意为别人设想的事情,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帮助。
  中国有句古话:“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往往有时候一些原本并没有在意回报的帮助,能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和幸运。
  笑脸不会遭耳光
  没有人会拒好意于千里之外。
  ——(台)罗兰
  上班的日子里好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尴尬:刚刚换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上,总会感到万分别扭,战战兢兢,对很多事情都是既新鲜,又提防,总想尽快磨合,适应新环境,可是一些资深的同事却是对你带理不理。甚至在一些事情上还故意跟你做对,使你觉得简直无所适从,可又别无选择。谁让他们是你的同事呢?不跟他们好好合作,讨好近乎,今后简直难以工作。
  该如何面对这种处境呢?最好不要再寄希望于对方向你伸出援手,哪怕自己多辛苦些,延长点工作时间,也不要想尽办法要求对方的帮忙,否则弄不好还会弄巧成拙,徒添烦恼。
  另外,在未断定对方是老油条,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人以前,可以尝试着去了解对方的难言之隐,如能化敌为友,说不定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同时还应们心自问,无法与对方精诚合作的原因,究竟出在对方,还是自己的身上?自己是不是也应该负一点责任,去努力营造愉快融洽的气氛?要知道这些笑脸与人和平相处的技巧,可是日后事业成败的关键。
  与同事相交,应本乎诚,当他需要你的意见时,不要使劲给他戴高帽,做无意义的赞叹;而当他遇到任何工作中的困难时,要尽力而为伸出援助之手,而不是冷眼旁观,落井下石,甚至乘人之危;当同事无意中冒犯了你,又忘记或根本没意识到说声“I'm sorry”时,也应该有一个宽宏、豁达的心情,真心真意原谅他,日后一旦要有求于你,还要毫不犹豫地帮助他。
  那么,明明是自己有理,“为什么还要待他这么好?”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你的同事,你不能够得理就不饶人,毕竟你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与同事相厮守,你能否从工作中获得快乐与满足,是否被人称为敬业乐业,同事们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试想:“如果清晨你满怀热情地冲进办公室,准备今天大干一场时,竟发现人人对你视若无睹,谁都不愿主动与你说话,更不会有人与你倾吐工作中的苦与乐,你还会有心情好好工作吗?当然没有!因为你现只想知道:为什么?
  就让我来告诉你。
  首先,是因为当大家趁着上司不在,聚在一起聊天的时候,你仍然自命清高地宁愿去做自己的工作,从来不走过去参与其中,开上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或谈些家务琐事。
  其次,是因为你很不负责地随便把同事告诉你的话转告了上司,大家岂能不提防你?
  还有,你忘了,经常有同事在你面前有意无意地表示自己有多能干,有多受上司的宠幸,你不但从不称赞,祝贺他们,还总是显出一副不以为然并颇带妒忌的样子。
  再有……
  同事,同事,要的就是相互合作,共同做事,而要合作愉快,就贵在和善、真诚,如果始终心存芥蒂,又寸利不让,就只会最终弄得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小王和小李大学毕业后分到了同一家单位,同一个科室的同一个办公室,两年来一直焦不离赞,赞不离焦,协作搞了许多工作,是一对“黄金搭挡”,领导对他二人都十分满意。可不久前上边公布的升职名单里却只有小李而没有小王。从平起平坐,不相伯仲的同事、搭挡,到突然地位忽变,一个要服从另一个的上下级的关系,实在今小王心中愤愤难平,仿佛一盆冷水浇达全身。见了小李不仅别扭起来,而且越想越不服气,再加上其它同事的同情和“关心”,令小王痛苦之极,继而就是对小李的一股明显的敌意。
  对此小李并非全无知晓,却并没有在意小王的敌视情绪,甚至一些冷嘲热讽,对同事们的恭贺和夸赞也表现得极为冷淡,到处散播“其实小王工作能力比我强,只是不善表现自己,才让我得了这个便宜”的舆论。并且在工作中还像以前那样,该干什么都抢着干了,而且还不时客气地问小王是否需要他帮忙。
  所有这一切都令小王十分感动,也终于服气了领导为什么就没看上他,也许就是没有这个度量和胸怀吧!于是满腔的愤慨和不平都渐渐消退,自己也终于得到了平衡。两人的关系又回到了当初的友好、和谐状态,后来才知道竟然有人还曾想借此事无中生有,离间他俩的关系,以达到个人目的,真是好险。
  巴掌不打笑脸,多以笑脸待人就能赢得友谊、理解和发展,化干戈为玉帛。“没有人喜欢挨耳光,没有人会拒好意于千里之外,”这话真是再英明不过了。
  目 录下一章
  第2章 同事间的应酬艺术
  踏上了工作单位这个生涯舞台,一举手一投足都免不了与同事的寒喧、应酬。如果说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办事能力,以及个人才华使他得以步步高升,平步青云的“硬件”,那么是否能被上下认可,左右逢源,深谙应酬的艺术恐怕就是出人投地的“软件”了。
  把同事吸引到自己耳边是应酬的目的,但首先要使自己“被吸引”到同事们那里去。你对有些同事可能不怎么重要,但也许不定何时他们对你却关系重大。只有争取同事的拥戴、赞同——即便你不在场,赢得人心,才是平日应酬的最大成功。要知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也少不了三个帮。
  君子之交,有所不为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 孟子
  现代社会,那种不即不离,不远不近的同事关系,被认为是最难得和最理想的应酬哲学。与同事相处,终日正襟危坐,严肃、客气都不好。人家会认为你不合群、孤僻、不易交往;太近乎、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也不好,容易让别人说闲话,也容易让上司误解,认为你是在搞小圈子,动机不良。说来说去,还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为好。
  杰克是一家大汽车公司的雇员,由于工作勤奋努力,成绩斐然,在短短的几年间,步步高升,事业可以说是一帆风顺。而有几位跟他一同起步的同事,限于能力和机会,却至今仍保持着多年前的原状。因此在大家相处之时,杰克总觉不太自然,甚至还有些战战兢兢。起初他为了避免老同事们指责他过于高傲,惹个“一朝得志便不可一世”的批评,频频地请这几位老同事吃饭,而且说话也比过去更加小心,客气了,饭菜档次更是极显尊重。不料同事不仅没领他的情,反倒认为他简直得意忘形,太“招摇”了,甚至越发不平衡起来,认为杰克原本就是个“草包”,原来就是凭着这些“卑劣”手段爬上去的。杰克最终落了个“赔了夫人又折兵”,气得几乎吐血。痛定思痛之后。决定卸掉包袱,轻装上阵,仅以平常心淡然面对平常事,一切竟然又应付自如了。
  公事上,杰克“谨记大公无私”的原财,若是自己的直辖下属,就采取冷静的态度,奖罚分明,说一不二,绝不再抱“大家都共事这么多年了,算了吧!”的想法。只要态度诚恳,就不怕对方误解生气。私底下,仍然与他们保持一定距离,投契的就当作朋友一般看待,不能合拍的,也不再刻意去改善了。若不属于自己的直接下属,公事上很少相交。简单好办多了,平日见面,大可“友善”一番,“友善”之后也绝不会再额外“加温”,同事之间恐怕也需淡如水。
  杰克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和同事们保持合适距离,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受同事欢迎的人。不论职位高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范围和责任。所以在权力上,聪明的人都不喧宾夺主,但也永远不会说:“这不是我份内事”之类的话,因为过份径渭分明只会搞坏同事间的关系,而过分泾渭不分,也不利于同事圈这一特定范围。
  孟子说过:“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同事间,说人长短,制造是非之举理当不为。比较小气和好奇心重的人,聚在一起就难免说东家长,西家短。虽说偶而加入他们一伙,胡乱批评或调笑一些单位以外的人的轶闻趣事,倒也无伤大雅,但是对同事的弱点或私事,保持缄默才是最明智的做法。公私分明是重要的,不搞小圈子也同样是多少“过来人”的经验。众多同事中,自然难免会有一两个特别投缘,私下里成了好友无可厚非,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