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拢住自己西商背景的基本盘,不进也不退,很让张居正欣赏。
张居正动这些念头不过是眨眼功夫,万历话音犹未落,他便躬身答应道:“是,臣遵旨。”
首辅遵旨,原本还想上前求情的申时行顿觉尴尬。
万历没有顾及自己老师的脸面,说明了他这个先生的地位还远不及张居正,如果刚刚张居正真心替张学颜说话,结果可能就不同了。
这对申时行的威望是一个打击,他的脸有些发白,他再三犹豫,要不要挺身而出,护住自己的同党,可无论如何,他的脚都迈不出去,这一步,走起来实在是太难。
“辽阳要紧。”万历成功的贬了一个兵部尚书,心里十分得意,环顾殿中诸人,沉声道:“诸卿有什么献议?”
“臣请速度辽镇总兵官李成梁率精骑赶赴辽阳。”
“那广宁如何?”这个提议立刻被知兵者反驳:“广宁之外,黄台吉撤了,速把亥可还在!”
“速把亥……”
提起这个名字,仿佛是带有魔咒一样,很多人面色变的很难看。
如果说嘉靖中期之前是小王子最嚣张,中期之后到隆庆年间,俺答这个名字变的响亮起来,现在俺答受抚多年,从甘肃到大同,宣府,再到蓟镇,整个边境只有小打小闹式的偶发性的冲突,再也没有大规模的战斗,在俺答之后,就是以其子黄台吉和泰宁部的速把亥为主,这两人,经常合伙犯边,对义州卫和广宁的威胁十分巨大,这十年来,可以说是欠下了辽东人民累累血债,死在这厮手中的辽东汉人边民,数不胜数。不知道多少村落被他夷平,多少家庭因他而破碎,又有多少汉人男女被他掠到草原之上成为苦役,最终被虐待至死。
在大明中枢,黄台吉,都昆,炒花,速把亥,这几个名字,可是十分响亮,比起控弦数十万的察哈尔部落的大汗扎萨克图汗,也就是图门汗,明朝俗称的土蛮汗甚至都要大的多了。
在黑炭石部进攻辽阳之前,大量的北虏可是云集在广宁城外,虽然被李成梁胜了一阵,不少部落惊逃,但北虏实力并未受损,和标准的李成梁式的战果一样,斩首数百,破敌阵,但没有办法真正的追亡逐北,扩大战果,给北虏部落真正的打击。
黄台吉这几个,几乎年年犯边,虽然没事就给辽镇贡献几百首级,但他们杀伤的汉人边民肯定是十倍以上,抢掠到的财富也肯定值回那几百颗脑袋,否则的话,谁这么贱骨头,没事将自己的部落族人的首级送给李成梁当战果?
可想而知,辽镇现在的危机并没有解除!
曾省吾是兵部左侍郎,张学颜被解职后,也算是朝廷的最后军事负责人,当下责无旁贷的上前道:“广宁不可轻动,黑炭石部在辽阳的行动,很有可能是与广宁北虏互相配合。辽阳城高险深,不比寻常军堡,北虏攻城乏术,短期内可保无事。”
礼部左侍郎王锡爵道:“可虑者有二,一者城外军民必遭惨祸,二者,辽阳之败,可能会被女真各部所见,近几年女真部落渐渐有不稳之态,若辽阳之危短期内不能解,必定会生出很多事非来。”
女真部落在明初时实力很弱,但发展至今,其分为数十个部落,其中强大的有建州左卫和建州右卫,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黑龙江女真,鸭绿江女真,哈达部,乌拉部,浑河部,苏克素护河部,这些部落,有的是有好些个城寨为核心,有些是以一两个大城寨为核心,这些民族生活在由鸭绿江到黑龙江再到草原和辽河河套,再北上的大兴安岭的莽莽雪原之中,皆是由大大小小的生熟女真部落所组成,再有鄂伦春人,赫哲人,索伦人等各族人民,皆是以打猎捕鱼为生,辅以少量的耕作,越是靠近明朝统治区域的,其相对的文明程度就越高,比如建州部,此时已经会打铁,制兵器,皮甲,也会种地,聚集区域相对发达,部落人数当然就越来越多,在当时的严酷的自然环境下能生育和成长的成年的女真男子,无不是射术精良,后世的人很难想象,从出生到成年,始终在冰天雪地严酷的自然环境下生长,经常要食生肉,睡在地下的地窝子里,饥寒交迫,能站立时就得开始拿着弓箭去射猎,否则很有可能会被饿死,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男子,天生就是无比精锐的战士。
这是异族在恶劣环境下生长的代价,同时,也成了他们的优势。
万历二年时,建州右卫指挥王杲谋反,李成梁断然处置,将建州右卫几乎夷平,斩首甚多,女真各部因此安稳了不少年,但谋叛之心肯定不熄,毕竟是从明初至今,反叛又平服的女真部落太多了,辽阳城就是为了镇服女真而兴建,这座城池从开始的十六里周长到二十二里,后兴建的北城原本的目的就是安置投顺的女真降人。
女真各部的问题,永远是大明的严重边患之一。
曾省吾一说,文华殿中的嗡嗡声越来越响亮了。
速把亥,辽阳,女真各部,这些东西好象一根绞索,将大明的辽东镇紧紧地勒住了,叫人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开始只是一场小小边患,在曹簠的浪战和轻敌下,有演变成一场崩溃的灾难的可能。
张居正一锤定音,环顾左右,沉声道:“当务之急,是要调精兵强将,充实辽东。”
从沈阳到辽阳,再到广宁,宁远,山海关,这是大的战略要点,然后就是抚顺关,开原,铁岭,辽南四卫,再下来是凤凰城,义州,连山关,再下来是沿河套各堡,从西平堡到奉集堡,再下来是各寨,台,火路墩。
从城市到军台,火路墩,这是大明在辽东的防御体系,但再好的防御体系也要得人,殿中之人都明白,仅凭辽阳的几万军户,无非就是在人数上恐吓敌人,真想打仗,几十万军户也是白给。
和统计丁口人数就是战士人数的游牧民族或渔猎民族不同,汉人这个农耕民族的优势就在于浓厚的国力和组织性,如果有好的组织,比如任何一个王朝的国初,虐这些游牧和渔猎民族就跟玩儿一样,但到了王朝中后期,农耕民族失去了良好的组织后,很容易成为被宰割的鱼肉。
万历初年的明廷因为张居正,因为万历还没有荒怠政务,总算是保留了相当的应变能力,在张居正决断之后,曾省吾先道:“若充实辽阳,有选择三。一,调蓟镇,保定精兵,择一大将至辽阳。”
这第一法几乎没有人会赞同,蓟镇保定的兵马戚继光系的色彩太浓重了,再派上一个南兵将领,等于把辽镇这个重镇也给了一半给戚继光,现在这个戚帅已经够位高权重,手中的兵马实力也足够强了,再充实蓟镇的实力,除了张居正以外,怕是有很多人睡不着觉。
至于调宣大山西兵马,更不会纳入考量之中。
“第二法,”曾省吾今天有意要展现自己的才干,第一法受挫在他的预料之中,他声色不动,继续道:“调宁远兵马充实辽阳,由祖仁或祖承训为领军将领。”
这个办法叫不少人为之意动,祖家实力强劲,家丁数量和实力只在李家之下,调祖家入辽阳,这不失是一个好办法。
第331章 示意
“不妥。”张居正道:“宁远亦很要紧,祖仁为援剿总兵官,实为广宁后镇,一旦广宁有警,自宁远朝夕可至,若至辽阳,则头尾尾轻,不妥。”
辽东的局势,最重要的当然还是控扼土蛮的广宁和其身后的锦州,宁远等城。
这些是山海关的屏障,与蓟镇一起,护卫京师的安全。
如果精兵强将深入辽阳一带,土蛮各部加强对广宁一带的攻击时,明军肯定就顾此失彼,要被牵扯到死了。
再者,祖家也是将门大世家,宁远等于是祖家控制之中,锦州一带祖家的势力也很强,再把辽阳交到祖家手里,身为一个文官出于纯粹的公心,张居正都不可能同意。
其实朝廷对辽东镇的将领世家已经够宽容了,在后人看来是这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不论是实土卫所,还是将门世袭,还是蓄养太多的家丁,和蒙古人做走私生意,在西北或河北,或是山东,江南,都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在辽镇,不论是李家或祖家,或其余的将门世家,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私军化,封建化,崇祯年间辽镇等同军阀,但其实根子在百年之前就埋下了。
“第三法,便是将预定的团练总兵张惟功调至辽阳,任为辽阳总兵,居辽镇总兵之下,受其节制。”
不等张居正说话,万历便抢先道:“便是第三法吧。”
有几个科道官抢了出来,一起道:“臣等附议。”
“便是第三法吧。”
这算是水到渠成,张居正虽有敲打惟功之意,但也没有到必须打压的地步,既然现在的辽东局势到了正好可以用上惟功的地步,那么就没有理由阻拦。
只是张居正微微苦笑着,惟功这小子运气是不是好到爆棚?原本是必然要到宁远坐冷板凳,结果阴差阳错之下,曹簠被俘,辽阳军事力量失衡到了必须充实的地步,他这个要调入辽镇的青年将领和麾下几千强兵,岂不就是天造地设的最佳人选?
“不必再引见和陛辞了,曾省吾亲自去传旨,着张惟功即刻赶赴辽阳!”
万历对自己的心腹爱将最近遭遇的冷遇并不是不知情,出于帝王先天性敲打功臣的心理,他并没有阻止申时行,甚至隐然赞同申时行的做法。不过现在局面有了变化,为了迅速解决自己的苦恼,张惟功先前的安排就不适合了。
在这一点上,万历的机变,冷静,果决,都是一个合格的帝王。
“臣遵旨!”
曾省吾意气风发,他原本就是兵部中与张惟功较为亲厚的一个,内里的原因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一次,献三策其实最终的目标就是使张惟功顺利调至辽阳,这也是事前惟功亲自的谋划。现在看来,终于成功了!
……
五六天前,舍人营的前锋部队就已经出发,惟功设立的辎重队全部由四轮和双轮马车组成,而且是有战斗功用的偏厢车,也就是车厢一面可以取下,车身上带着大型挨牌,可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