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在张居正死后,万历的心理上仍然不觉得安全,在万历十一年后,万历在禁中组建禁军,自己亲自操练,每日在大内和万岁山练骑射,搞的炮声隆隆,朝野为之不安,后来在阁臣的力劝之下,同时万历操持国柄有些日子,张居正被清算了,冯保赶去种菜了,安全感足了,自己操持军队的心思也就变淡了,到最后,万历到底没拧过文官,还是将这支皇帝亲自成立的军队给解散了。
“吾会想想法子。”万历对着惟功道:“你自己惹出的乱子,莫要想置身事外。”
惟功对在京营经营没有什么兴趣,他的理想和志趣是到边关,在京师,维持现在的格局和势力就可以了。
但皇帝是不可以违拗的,他只能苦笑着答应下来。
皇帝又道:“这一阵可能叫你受些委屈了,忍着罢。”
这也是题中应有之意,张惟功在大闹兵部之前就已经想好了,现在是文官势大,张居正肯定会对自己采取行动,以有所交待。
当然,不会太严厉,会给小皇帝和英国公府都留些面子。
君臣二人一边说话,皇帝一边也是穿好了衣袍,此时御膳已经送来,万历便是一边用膳,一边轻轻一咳。
众太监都是石头里能熬出油的机灵鬼,一听之下就连忙又往四周弹开了十来步,又能监视惟功,也不会将君臣二人的对话听的太清楚了。
“怎么样?”
万历捡起一块做工很精细的糕点,状似随意的询问着。
“德、才,都是没说的。其父虽然是平民,但其祖做过宛平教谕,同进士的底子,也算是缙绅之家出身,所以自幼读书,针织,女红,厨艺,样样都好。”
明朝有一项制度还是极好的,便是它的外戚制度。大约是吸取了蒙元时宫廷乱象的教训,明太祖特意设计了这种娶后妃只准迎娶小门户人家的规矩,最多官不过佐杂,或是干脆就是平头百姓一个,勋贵之家绝对不要,品官之家也是肯定不行,这样就算是有眼前太后年轻和皇帝幼年登基的事,但皇后之家却是小门小户出身,就算封了伯爵也没有根基,想危害到大明江山也是绝无可能。
眼前这王皇后,就是这种理念之下挑出来的,彻底的百姓之家出身。
“谁要听这个?”万历十四岁,明年大婚时十五,在宫中营养好,早知人事,听着惟功的话小皇帝就是一脸的不耐烦,顿足道:“快捡要紧的说!”
“呃……”惟功慢吞吞的道:“论起长相吧,就只能说是中人之姿了。”
“中人之姿?”
万历一颗心直往下沉,脸上也显露出极为失望的色彩。
“脸还是挺白的,眼也大,人中稍长一些,牙齿齐整,也白……”
惟功手舞足蹈的,尽可能的捡未来皇后的优点来说。确实,挑皇后肯定是先看家世,虽然不娶勋旧品官之家,但也一定是那种风气正,品评出来的名声好,几辈没出过丢人事情的清白人家,德行在前,然后看长相。长相也一定是齐楚周整,不能是有瑕疵,但是不是那种美艳外露的模样,那就见仁见智了。
“这就是母后给吾挑的皇后……”万历垂头丧气,半天也没醒过神来。
年轻人到底还是对自己的元配很重视的,如果是老油条皇帝才不会管皇后好不好看,反正随随便便也有几十个有名份的嫔妃,没名份的想多少有多少,哪个傻子去动那个用来当招牌的皇后?
万历到底是还小,心思纯良,再说这些年被管惨了,他自己可能也没想到,自己可以广置嫔妃,在他成年之后,李太后不仅不会管,还会鼓励他这么做的。
多子多福是百姓,天子多子还保障着政权的延续,无子就是一大悲剧,当年孝宗皇帝只有张皇后一个皇后,恩爱无比,后来只养了武宗一个儿子,武宗胡闹早死,结果嘉靖皇帝继位后,对他那个皇伯母根本谈不上尊敬,张太后因此在宫中过了一个极为凄惨的晚年。如果有机会叫她重选一次,她肯定会劝丈夫多纳几个妃嫔,多生几个皇子出来的。
“皇后品德是真的很好的……”
惟功徒劳无功的劝说着,皇帝的情绪却是怎么也鼓不起来。
“你去吧,今日就不要你在此伺候了,你已经和马芳说好找他学射,马帅过几日朕会接见,见过之后就叫他回任了,时间不多,你切莫耽搁了。”
万历勉强从低迷的情绪中挣扎出来,对着惟功和声说着。
对叫皇帝这么口吻说话,还考虑的这么周详,四周的太监隐约听到两句,眼睛里都嫉妒的滴出血来了。
他们天天在皇帝身侧,皇帝哪里会这么关照他们?无非当养熟了的狗儿,高兴了哄两句,不高兴了又踢又打,用来出气的时候管你是小火者还是管事牌子,皇帝可是一样会打的。
这些太监当然不知道,张惟功昨日在兵部的表现已经是选边站队,不论是张居正或是文官都不会再与他亲善,只有站在皇帝和勋臣这一边,特别是站在皇帝这边。
这样的臣子,等若孤臣,皇帝虽小,心里却是很清楚的。
江米胡同就在西华门外不远,惟功从乾清门出来,预备直接从西华门出去,去见马芳。
刚从乾清门出来不远,便有一个内阁里的中书舍人过来道:“元辅要见你,请随我来吧。”
说罢转身就走,丝毫没有考虑惟功可能会拒绝的意思。
这就是张居正秉国的霸气了,相权和皇权隐隐合二为一,张惟功会不会拒绝,张居正不会考虑,他身边的人当然更不会。
“下官参见元辅。”
张居正还是在阁中办事,大桌案上堆着满满当当的,有各衙门上奏的题本,各地官员的上来的小本,也有很多私人信函。
阁老虽然是有宰相之称,但实际上内阁只是翰林院的一个附属机构,张居正的很多改革措施并不是直接由内阁下令,统核进行,而是用私人信函的形式来进行,掌控吏部为首的吏部,派私人历任各地封疆,以私信指示清丈等诸事,这是明朝宰相的办事特点所在。
而且内阁的票拟后的奏本还要送到司礼,成年的皇帝会挑重要的看看,不重要的就直接交给司礼批,司礼监批上“如阁”或是“如阁拟”,这样才算正式通过,成为可以明发的诏旨。而且司礼还负责交通中外,也就是负责皇帝和内阁的联络,大明的皇帝一般都很懒,见大臣对他们来说是很头疼的事情,皇帝对某事有什么指示,都是叫司礼监的太监前往内阁传谕,遇到忠正的太监还好说,反正照样传达就是,遇到心怀不轨的,这传谕旨时就是很好的滥权机会了。
第093章 训斥
种种掣肘,使哪怕是张居正这个大明第一权相在做事时也要掌握平衡,小心翼翼,此时听到张惟功的问安声,张居正才从文书堆里抬起头来。
距离上次见面还没有几天功夫,张居正似乎见了一些老态,对一个五十来岁的政治家来说,他脸上的疲惫之色太过明显了。
“老夫知道你人虽小,但很精细。”张居正看一眼惟功,开腔说话,他的嗓子有一些沙哑,说了一句后,惟功忙将案角的盖碗端起来,递了这去。
张居正喝了一口茶,才继续说道:“老夫刚刚同你说过的话,你全忘了?”
“下官记得啊。”惟功笑道:“不可交通中外,不能因为在皇帝身边就生骄矜之心……全记得呢。”
“那在兵部是怎么回事,嗯?”
张居正猛然提高声音,厉声喝问,在他的这种颇具压力的问话方式下,不知道有多少部堂级的大臣和总兵级的将领为之失色,战栗,害怕,最终将心中最真实的想法暴露出来。
这位首辅,是天子都敢训斥的狠角色,没有人怀疑,这种俨然若有金石之交的厉声呵斥下,隐藏着多少愤怒,而这种愤怒,却是随时可以用权力来变现,这才是最叫人感觉惶恐和害怕的地方。
“下官没有交结外官,没有替人说事啊……”
“不是说这些,你在兵部说了些什么混帐话出来?”
“下官说的是心里话。”
“哈哈,还是心里话了?好的很,给你一炷香的功夫解释,解释不通,张惟功,你就完了!”
张居正的中气倒真是十足,一张脸膛也涨的通红,四周观看的中书舍人们都是看的目瞪口呆,阁老元辅大人自万历年间以来,还真的是头一回被人气成这般模样。
“下官不要一炷香……”张惟功深吸口气,沉声道:“文贵武贱,这原本就不是祖制,是伪祖制!”
“嗯,好大的胆子!”
如果惟功认怂,张居正可能还瞧不起他,以他这样的大人物,能到如今的地位都是披荆斩棘厮杀出来的,其中肯定不乏需要赌上身家的时候,但张惟功才这么丁点大的年纪,当着自己元辅阁老的威压在前,居然还能这么硬挺,就算是张居正,在心底里头也不能不有几分激赏的感觉。
“文武之辩,下官是出于公心,记得宋时宰相王安石变法,首要便是要重将权。仁宗年间,曾公亮亦说要紧的不是从中掣肘,要给将领决断权,无决断权的将领,打不了胜仗。今文贵武贱到了极致,文视武为奴仆,那么请问元辅,武当视文如何?”
张居正眼中闪过一缕奇光,眼前的这个少年,一次又一次的刷新着自己对他的认知。他知道惟功爱读书,但没有想到,已经读到如此地步。
其实在大明的有限的几个读书人中,也是知道文官压迫武将太厉害了并不好,在几十年后,大学士孙承宗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重将权,也是孙承宗提出来的响亮口号。
不过孙阁老对关宁辽东将门,特别是祖家这样的大将门又过于客气,这导致关宁将门越来越跋扈不法,最终成为藩镇式的军阀,又走上了另外一个极端。
张居正缓缓点了点头,问道:“那么,你的意思就是要文武并尊?”
“最少,两位镇边大帅那般的人物,不能长跪于兵部大堂之上!”
惟功的话掷地有声,显的光明磊落。
张居正越发相信,这少年是临时起意,并不是出于谁的授意在兵部胡闹。其实当时武将也有一些反弹,比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