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逆隋- 第3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及时,商队才没有覆灭,从逃过来的牧民口中得知,伏立地弟弟伏允有意取哥哥而代之,双方起兵交战,如今伏允已取得优势,正在对伏立追杀,大隋边境上的强人即是吐谷浑前可汗伏立被杀散地卫士组成

杨弘此番进京,除了参加皇帝举行祭天大典外,其实还有一件事,就是重新请朝庭确立对吐谷浑的政策。

听完杨弘对吐谷浑的讲述,杨勇不由叹了一口气,道:“王叔,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伏立可汗已由皇上册封,吐谷浑即为大隋属国,如今伏立可汗有难,王叔应该相帮才是。”

伏立成为可汗以来,一直对大隋恭敬有加,何况此番吐谷浑是弟夺兄位,名不正言不顺,无论杨勇站在国家还是自己的立场上,都不能对伏允夺位之事无动于衷,必须鲜明地表明自己态度。

杨弘苦笑一声,他当然也不希望伏立被杀或被废,只是没有朝庭的命令,杨弘也不可能杀入吐谷浑境内帮助伏立,何况从得到的信息来看,伏立虽然还未落到伏允手中,基本上不太可能夺回汗位,如果隋军介入,只会使大隋与吐谷浑地关系迅速恶化。

在杨弘看来,只要新的吐谷浑汗愿意继续与大隋和好,大隋就可以承认伏允的汗位,重新对伏允册封,使西域商队不会受到吐谷浑变乱的影响。这条商道关系到大隋许多重臣的利益,如果能说服太子同意他的奏折,杨弘并不担心朝中其他重臣的反对。

“太子,王叔知道此事会使殿下为难,只是希望太子能够为出塞的商队想想,若是大隋与吐谷浑重新交恶,前往西域的商队就有可能随时可能受到吐谷浑人的伏击,损失财富事小,若是为此丢了性命,太子又于心何忍。



吕沐霖在旁边忍不住道:“王爷此言差矣,伏允身为弟弟夺取哥哥的位子,此举分明是谋逆,若我大隋对此不闻不问,反而下诏承认,岂不是鼓励他人谋朝篡位,大大不妥。”

“吕爱卿,不可对王叔无礼。”杨勇轻轻对吕沐霖喝斥了一句,才道:“王叔,西域商路虽然重要,可是不知王叔可还记得开皇六年,吐谷浑太子嵬王诃派使者进京之事。”

杨弘心中不情愿的回道:“此事王叔当然记得。”

杨勇拍了一下手:“这就是了,当初面对嵬王诃的使者,父皇曾言道,吐谷浑风俗有勃论理,父即不慈,子复不孝,大隋以德训人,不可成就嵬王诃的恶逆,从而拒绝了大隋派兵协助嵬王诃推翻其父吕夸的汗位,吕夸在位数十年,多次侵入大隋境内,杀人放火,罪恶累累,就这样一个人,父皇依然不同意嵬王诃谋逆之举,既然当年父皇不愿意违背论常助嵬王诃杀父夺位,今日想必也不愿意看着伏允向哥哥谋逆,王叔还是要早做打算才是。”

虽然杨弘来之前就想到有碰壁的可能,只是见太子态度如此坚决,杨弘还是大为失望,只得勉强道:“多谢太子相劝,本王明白了。”将话题转移到别处,不一会儿,就提出告辞而去。

对于杨弘的告辞,杨勇并没有挽留,亲送杨弘出了东宫后,马上回到与众人议事的明德殿,向吕沐霖问道:“吕爱卿,暗衣卫在武威郡有多少人?”

吕沐霖取出一本厚厚的帐册,翻查起来,不一会儿就回到:“回殿下,暗衣卫在武威郡有五十八人。”

杨勇吓了一大跳:“这么多,你没看错吧?”

暗衣卫由于保密的要求,一向贵精不贵多,全国共有大小郡二百多个,若是每个郡都有五十多人,加起来就要达一万多人,事实上,暗衣卫现在的人数一直停留在三千左右,当然,外线人员不算,一个内线人员手中至少会掌握二至三名外线人员,多的可能十数名,数十名。

武威郡的暗衣卫从去年才开始发展,如今只不过发展了一年多时间,核心人员就达到五十多人,实在大大超过杨勇的想像。

“殿下,没有错,武威郡暗衣卫身份最高者为一名千户。”

一名百户手下指挥的人员若是满编就可以达到一百人,武威郡放了一名千户在哪里,难怪人数会发展那么快,杨勇意味深长的看了吕沐霖一眼,这些人的本意应当是对付杨玄感等人,如今却是恰逢其会:“马上通知下去,让暗衣卫不惜代价找到吐谷浑伏立可汗,将他带到京城。”

第四十七章 冬至

衣卫几乎是在大隋建立时就成立,如今暗衣卫成立的几年,花费的金钱更是数百万贯甚至加起来上千万贯之巨,千之多,加上外围人员更是有数万人,只是成果却是小的可怜,除了掌握一些官员的动向,传递各地信息,并没有大的作为,更多时间只是潜伏,潜伏。

这种情况,别说是当初选出来担任暗衣卫指挥使的袁浩着急,就是与之联系的吕沐霖也替他们着急的不得了,生怕太子因为他们投入太大却得不到应有的功用而减少经费。

只是他们却不知,杨勇对这些年暗衣卫取得的成果非常满意,大隋州郡合并之后,共有大小郡二百余,县一千二百余,暗衣卫的组织遍布每个郡县,每年汇聚的资料就达数十大车之多,通过农学院的渠道运送入宫,如今已堆满了东宫七八间大房,各地官员是贤是愚,有何物产人情,东宫皆有藉可查。

大隋立国未久,整个国力正处于上升期,只不过也免不了一些官员贪赃枉法,盘剥乡里,或者如木隅泥人,对自己的官职完全不能胜任,有了他们的资料,等到杨勇登极后,自然可以赏贤罚愚,一举竖立自己的明君形象。

何况眼下掌握了那些资料也并非没有用,正是凭着这些资料,农学院才能大赚特赚,建起二百多家分院,而农学院与暗衣卫之间的情报还可以互相印证,使之不会产生疏漏。

杨勇本身是太子,只要不犯下大错,等到以后自然可以继承帝位。虽然太子之位难熬,杨勇却没有提前夺位的心思,纵然他有后世的记忆,与杨坚地父子之情还是有的,何况杨勇面对着的并不是一个无能的皇帝,而是结束了中原数百年分裂的开国之君。

眼下他无异动也就罢了。若是有异动,实不知鹿死谁手,若没有逼到铤而走险的地步,又何必冒险。当然并不需要暗衣卫做什么激烈之事来夺位,暗衣卫能十数年不让人知晓,又有如此多地成绩,杨勇当然不会再对暗衣卫有什么不满意。

只是无论是吕沐霖还是暗衣卫的几个指挥使和副指挥使却不这么认为,总觉得暗衣卫每年耗费如此多的钱财所做的事情太少,吕沐霖很快将就杨勇地命令以特急的速度发了下去。接到吕沐霖的命令,袁浩也兴奋起来。不但命令武威郡的暗衣卫全力出手,而且附近各郡的暗衣卫也调动起来,进入吐谷浑境内搜寻他们的前任可汗伏立。

于是在吐谷浑与大隋边境上就会看到一种这样地奇景,吐谷浑一些原先与伏立可汗关系密切的部落拼命逃入大隋边境,而一些汉人商队却在此时不顾危险带着货物进入吐谷浑境内。

一些吐谷浑人看到商队。还想乘着动乱之时偷偷做点杀人越货地买卖,没想到踢到铁板,这些商队的护卫仿佛武装到了牙齿。不但刀枪箭戟齐全,而且还藏着隋军正规军才装备的弩,想偷袭商队的部落无不损兵折将而归,甚至有一些部落被商队寻到老巢,最后反被商队报复,损失巨大,这样的商队不是一个,而是有十几个之多,顿时将吐谷浑本来就乱地局势搅得更乱。

伏允虽然对进入境内的汉人商队有所警觉,不过,他刚刚打败了伏立,位置不稳,不敢与大隋交恶,只能一边加紧追查伏立的下落,一边派出使者到武威郡抗议,只是杨弘正在京城,也没有人理会吐谷浑使者地抗议,何况就算杨弘在武威郡,在没有搞清楚商队由什么人组成的情况下,也不会接受吐谷浑的抗议,伏允无可奈何之下,只能约束自己的人马不要与汉人商队作对。

数天后,京城又开始下雪,飘飘扬扬的雪花飞舞,很快整个京城就被一片白色覆盖,街上的行人稀稀疏疏,偶有几人经过,也时匆匆行路,所有的铺面都已关闭打烊。

大兴城南面,原先汉朝上林苑所在之地,旌旗飘扬,数万大隋禁军将中间一片空地围的水泄不通,空地中央耸立着一个高大的祭坛,祭坛上面正燃烧着熊熊大火,下面由十三座层台阶与祭坛连接,

国皇帝杨坚身穿一件红黑相间的皇袍,头戴十二琉饰金环,昂首站在祭坛下方正中。

此时天子的衣服并不是后世的黄色,而是红黑相间,三品以上高官服紫、四品服绯、五品服淡绯、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未入流的小官及庶人,服黄白二色,天子着黄袍,只有在下朝之后或微服出巡之时。

今天正是冬至之日,按大隋礼制,天子当和百官一起在效外举行祭天大典,保佑帝国明年风调雨顺,天下太平。

“时辰到!”一名身穿绯红官衣的官员喊了起来。

“咚!咚!咚!”数十面大鼓敲了起来,杨坚振了振身上的衣冠,一步步的迈上登往祭坛的台阶,等杨坚踏上祭坛的最后一步,鼓声突然停歇,四周一片寂静,只有寒风吹着周围的旌旗猎猎作响。

杨勇站在祭坛的最前方,身后一片朱紫官衣,最前方是汉王杨凉,卫王杨爽,河间王杨弘等亲王,第二排则是各个上柱国,国公,韩擒虎、贺若弼、李崇、尚书左仆射高颖、右仆射虞庆则……第三排则是各部尚书:牛弘、卢恺……第四排,第五排,其中最小的官员也是五品之上。

“万岁!万岁!万万岁!”突然之间,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传来,杨勇带头跪下,接着便是诸王、国公、大臣、最后是数万军士,一声之间,万岁的呼声盖过四周的风雪声。

杨坚将祭文打开,四周重新安静起来,静听着皇帝将祭文一字一句的向天祈告,风声愈急,尽管皇帝的话无人听清,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却笼罩了所有参加祭典的大臣和军士心中,场中数万人仿佛已化成木头,无人敢稍动,任由雪花落到自己身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