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逆隋- 第4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时杨勇正坐在龙舟的最上层,一幅懒洋洋的神情,身边站在一排文臣武将,一队高句丽女子正在弹着柔媚的乐曲,另一队高句丽女子则随曲舞蹈,这些高句丽女子面目清丽,多数在十六七岁之间,对着杨勇,脸下总有一种怯生生的神色。

这些女子都是前线地各个将领从高句丽贵人家中所俘,再由他们精挑细选后献给皇帝。此番出征是远离国土作战,又是奉命抢夺人口,资源,隋军的军纪自然不算好,大批的高句丽年轻女子也被当成了战利品,虽然皇帝没有明着表示。各个将领自然不会漏了皇帝一份。对于前线将领的好意,杨勇自然不会不近人情,一概收下,此番出征。皇帝连一个妃嫔都没有带,其实到了前线杨勇就后悔万分,在这个没有多少娱乐的年代。身为皇帝,女色也是仅有的几项享乐之一,以至在辽东新城,不得不天天打猎渡日,如今到了贝水,住在船上总不能天天钓鱼。

听到外面突然爆发出来万岁的呼喊声,杨勇抬眼向从窗口中望去。两岸人山人海的景象顿时映入眼中。挥了挥手让正在弹曲和跳舞的高句丽女子退下,笑骂道:“涿郡官员搞什么鬼。朕说过天气严寒,不必让百姓来到两岸迎接朕。”

薛世雄闻言连忙道:“皇上误会了,皇上的旨意谁敢不从,这必是百姓听到皇上凯旋归来,自发相迎。”

薛世雄地话一说完,一声轻哼的声音传来,语气中说不出的轻蔑,薛世雄尴尬的朝声音处看去,哼声却是从一名白衣女子口中发出,这名白衣女子脸上英气逼人,长腿玉立,全身曲线玲珑,脸上正是一幅不屑一顾的表情。

见到是她,薛世雄不作记较,向皇帝道:“皇上,百姓自发欢迎陛下胜利归来,陛下是否要出船与百姓相见。”

杨勇点了一下头:“也罢,诸位爱卿也一起出来吧。”说完,皇帝伸手拿了一下白衣女子:“爱妃也一起来吧。”

这名女子不是别人,正是落入隋军手中的新罗善德公主,善德公主表明身份之后,隋军高度重视,相将之马上送到皇帝手中,只是水军却一时搞错,以为皇帝留在贝水,直到皇帝押着俘虏返回才见到了善德公主。

善德公主有才有貌,杨勇身边正缺侍候之人,而且她地身份有大用,杨勇见面之后将之直接纳为妃嫔,善德公主心中虽然不情愿,却并没有拒绝,落到隋军手中,这是最好的选择,若是能凭自己的身体影响到皇帝不追究新罗背盟之事,正是善德公主求之不得之事,当夜,杨勇就召她侍寝,被封为金美人。

只是就这么轻易的委身于大隋皇帝之后,金德曼心中不免有怨气,时不时地要刺一下大隋君臣,这些天,许多大臣都被金德曼用话刺过,大隋群臣看在她已是皇帝妃嫔的身份上自然不与计较。

见到皇帝伸过来的手,善德公主迟疑了一下,还是将皇帝地手握住,她心知不可太过持宠而娇,否则皇帝若是真生气,无论是对她还是对新罗都不是好事。

杨勇微微一笑,牵着善德公主的手走出仓内,在大兴皇宫内,杨勇的妃嫔已经有数十人了,美貌的宫女更是有数千人,只有皇帝有兴趣都可以享用,单纯的美貌已引不起杨勇的兴趣,金德曼无疑是比较特别的一个,单是她地经历就能引出杨勇强烈地兴趣。

“万岁!万岁!万万岁!”看到皇帝从船仓中露面,两岸的百姓更是热烈,疯狂地呼喊起来,连天空也仿佛受到了感染,刚才飘飘扬扬的小雪已经停了一下,太阳从云中露出一个半脸,一下子明亮了起来。

杨勇微笑着挥手向下面示意,感受着百姓对自己的敬意确实是发自内心,中国百姓历来对上位者要求不多,只要能有一口饭吃就不会造反,如果能吃饭穿暧那就是难得的盛世,只是纵观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他们能处于这样的时间少之又少。

自己已经改变了历史,至少十几年后那场席卷全国的动乱不会到来,可是自己可以影响十年,百年的历史,数百年之后,历史又会不会回到原先的轨道上。

下面的欢呼对于金德曼来说却有种刺耳的感觉,隋军太大了,就是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联合起来又如何,最终还是要一败涂地,尤其下面狂热的百姓,他们是如此支持他们的皇帝,凭自己难道当真能挽回新罗灭亡的命运吗?

一阵寒风吹来,金德曼不由将脖子缩了一下,陡然看到皇帝脸上闪过一丝迷茫,心中大感奇怪,他身为大隋皇帝,统治着万里疆域,治下之民六千万之众,手握百万军队,周边各国任其鱼肉,难道面对百姓的欢呼反而会感到迷茫。

不,历史不会变为原先的轨迹,朕已经改变这个世界太多,朕还有数十年时间对这个世界作出改变,百年,千年后都无人能阻止中华民族向强盛的方向迈进,东方才是世界的中心,东方的文明将会远超西方文明,杨勇的表情轻松起来,继续将下面挥着手,直到船只靠岸,涿郡官员上船来拜见皇帝,杨勇才重新回到了船仓。

“臣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各位爱卿请起。”

“谢皇上!”这批人参见完皇帝,连忙又向薛世雄问好,毕竟薛世雄才是涿郡的郡守。

杨勇转身道:“薛爱卿,这数万俘虏朕就交给你了,朕希望你能善用好这批俘虏,至于你的四位公子,就随朕到京城吧,朕不会亏待他们的。”

此次皇帝凯旋归来,除了随驾的禁卫军,船上还有数万名俘虏,这些俘虏住在最低层的船仓下,挤得密密麻麻,吃着最差的饭菜,连屎尿也一并在航仓里解决,幸好现在的天气寒冷,航行的距离又不算太长,倒不用担心会有多少人死亡。

修运河的河工早已经够了,杨勇将这批俘虏放在涿郡,等于给了涿郡数万免费的劳力,薛世雄顿时大喜:“多谢皇上。”对于四个儿子要一起离开自己反而不太意。

在涿郡休息了一天,趁着运河尚没有完全结冰,皇帝的座驾继续前进。

第七十一章

大业八年的三月,正值春暖花开,京城一片熙熙攘攘,南来北往的客商,各地赶来的莘莘学子齐聚京城,京城的客栈早在一月前就已经客满,酒楼,茶馆等吃喝的休闲场所更是每天都高朋满座。生意红火的的让各个老板整天都笑的合不拢嘴。

科举制度经过二年的酝酿,到了今年三月,终于进入最后的程序,那就是取得资格的生员进京会试。

二年多前,皇帝挟御驾亲征大胜高句丽之威返回京城,头一件事就是宣布在全国实行科举,这条旨意一传出来,天下寒门学子皆欢呼起来,学得文武艺,卖予帝王家,可是一直以来,选官,任官都把握在地方官吏和世家手中,一般的寒门子弟纵使有才,除非投向门阀世家,否则基本上得不到多少施展的机会,而科举制度,等于给所有人趟开了一条通往仕途的光明大道。

这道旨意自然也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在遍布大隋的门阀世家看来,这简直是挖了他们的根基,申国公李家、燕国公于家、宋国公贺若家、前皇后独孤家、现皇后元家、长孙家……哪一家的门阀子不是有数十上百子弟靠着恩荫就轻松成为官员,皇帝公布的科举则等于斩断了这些家族子弟以后靠恩荫为官的捷径。

除了门阀世家的反对,一些军中的武官也不乐意,他们拼死拼活,靠在战场上与敌人撕杀立下功郧才能成为官员,而后方那些人只是读读书参加考试就能做官,许多人觉得不公平。

皇帝声望正值如日中天,门阀世家们不敢明着反对,却在军中散播流言:皇帝要借此打压武将。让文人领军,日后他们的功劳都要给文官吞掉,一时军心浮动,暗流涌动。

注意到军中情绪,杨勇提前将封赏颁发。此番征讨高句丽,有数十名无爵之人得予封爵,十几名本身有爵位之人提升了爵位,近千名军官得予升迁。所有参战之人都得到大笔赏赐,朝庭总共发布赏赐:金二十万枚,银元一百万两,分封功田三百万亩,功田分封一千多万亩,各种绸缎,布匹二千万匹,铜钱更是达三千万贯。加上特允许立功将士的子弟根据功郧大小,子嗣可取得免试入读各郡县官学的资格,军中流言迅速平定,许多武将也转而支持起科举。

没有了军队的配合。各个门阀世家顿时偃旗息鼓,转而鼓励起自己子弟读书,一时之间,各个郡学。县学人满为患,全国的官学子弟激增数倍,其经费也节节攀升,不过,皇帝并没有在意,凡官宦子弟,皆可以免试入学。算是对官宦子弟地补偿。而寒门试子要想进官学,则非要学业优秀不可。世上没有绝对公平之事。杨勇虽然贵为皇帝,许多事依然不得不作妥协,若是一味强来,那就成莽夫了。

为了防止科举成为后世的八股文,杨勇亲自选定了科举了内容,规定了明算、明法、明史、明物、明字、明经六科,其中明算、明物两科为必考科,其余四科则可由士子任选一科,三科以上合格者朝庭方会录用。

其中明物一科就包括了后世物理,化学方面的内容,又被人称为杂科,当初杨勇登基后就为官学选定明物一科的教材,很少有人对这一科感兴趣,愿意学习这一科的多是寒家子弟,因为从这一科上他们能得到许多实际运用地知识,等到科举考试的内容一公布,许多人顿时后悔的捶胸顿足,好在朝庭给了士子一年多的复习时间,直到第二年夏季才开考,而会试则又移到了下一年。

经过去年各个郡县地选拨,总共有一万余名士子过关,取得会试资格,他们将在今年的三月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三天完成考试,其中的优秀者将直接成为低层官员。

今天已是三月十六了,离大考的日子只有五天,士子们有的还在紧张的读书,有些人却显得胸有成竹,轻松自如,在各个酒楼,茶馆呼朋引伴,高谈阔论。

虽然科举的目的是给每个人都有进入官场地机会,但不可否认,能到京城参加科考之人还是以富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