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不是钱财之事,那愚兄就帮不上忙了。”卫昀自嘲的道。
卫凌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他若是为单单自家烦恼说出来也就罢了,只是此事关系到整个卫家的生死存亡,他纵然再信任卫昀,也不敢轻易吐露风声,只是此事压在他心头就象千钧重担,实在让他觉得喘不过气来。
卫昀这五年来和无数人打过交道,见卫凌的神态,更在确定其突然找自己喝酒肯定不简单,只是他却没有急急忙忙问出来。举起酒杯:“来,喝酒,喝酒!”
“喝!”
酒过三巡,卫凌已是一片醉惺惺之态,他摇摇晃晃的站了起来:“三哥,我不行了,我要回去。”
卫昀一把将卫凌拉住:“七弟,你难得来一场,急什么。实在不行就在这里睡一晚,若是担心弟媳,愚兄打发你嫂子到你家中说一声就是。”
“不用,不用,已经这么晚了。怎能劳动嫂子出门,再说我经常夜晚当值,哪有什么担心不担心的。”卫凌只得回到位子上再坐下。
“既然如此,那你还担心什么,直接大醉一场,明天就什么烦恼也没有了。”
“大醉一场,什么烦恼也没有了。这有可能么?”卫凌喃喃自语,英俊的脸上全是一片痛苦之色。
“怎么不可能,想当年愚兄方赶出族中时,生不如死,恨不得天天大醉,这么,现在也想开了,你遇到什么大事,难道会比我除却族谱会更难么?”
“这不同的,不同的……”卫凌呢喃道。接下来喝酒如喝水一般。来者不拒。
已经是半夜了,月亮爬到中空,外面的声音都已经安静下来,卫昀地妻子带着婢女已经先下去休息去了,临睡前,两人已经做好了十几样菜,此时桌上已是怀盘狼藉。四周空着七八个数斤重的酒坛。每个酒坛都被喝了一个底朝天。
卫昀明面上的身份是一个商人,家中藏了不少好酒。此时都快要喝光,不过,两人都喝得红光满面,只是其中一人是装的,卫昀的脚下明显一块湿露露的痕迹,他喝的酒多半吐了出来,只不过卫凌没有发现而已。
“咚。”的一声,卫凌的脑袋重重地撞在桌子上,卫凌家中藏的酒虽然度数不是很高,却是香远绵厚,极易进口,后劲十足,卫凌终于支持不住。
卫昀松了一口气,卫凌从小就是一个酒鬼,若不使诈,二个卫昀也喝不过他,再喝下去,他就是大半酒吐掉了也要醉倒,连忙过去将卫凌扶住,拍了拍他的脸道:“七弟,醒醒,醒醒。”
卫凌睁大眼睛,脸上表情一片讶然:“咦,你是谁,我怎么不认识你?”
“我是你三哥卫昀。”
“哦,原来是三哥,不对,三哥不是被族长逐出家门了么,其实这事族长做的不对,他明知你没有偷钱却顾着其他人的面子,一定要逐三哥出门,我跟族人争,可是争不过。”
卫昀听得默然,以前在族中自己只有一个好友,只是现在自己却要从他嘴里套话,不过,卫昀很快将犹豫丢掉,问道:“七弟,你怎么会突然找愚兄喝酒?”
“火,放火烧了它。”卫凌模模糊糊地道,脑袋向一边歪去。
“什么火?七弟,你说清楚一点。”看着卫凌要睡去,卫昀连忙凑到卫凌的耳朵旁问道。
“不,我不能说出去,否则卫家就抄家灭门……”
卫凌的话后面成了嘟嚷声,任凭卫昀靠得再近也听不清,卫昀兴奋起来,他仿佛看到了一扇光亮的大门正在向他趟开。
“没关系,七弟,有什么事不要憋在心里,否则会把自己憋坏,这里又没有外人,你尽管说出来吧,说出来就舒服了。”卫昀谆谆诱导。
“放火,族长,大将军命令我放火烧了武德殿,烧……烧武德殿。”
卫昀听得咝咝的冒出凉气,昨晚皇宫失火的消息他有耳闻,只是宫中严密封锁,他不便打听,不过,作为暗衣卫百户,他还是得到了一些消息,没想到放火之人就在眼前,难怪任凭禁卫军搜寻也找不到纵火之人,这人就在他们中间,又如何寻找?
将卫凌放下,卫昀脸上阴睛不定起来,将这条消息上报,无疑卫家马上就会面临灭门之灾,这正是他以前梦寐以求的机会,可是机会真到来时,卫昀却迟疑起来,真要将这条消息上报么,他虽然被逐出族门却到底是卫家子弟,他要地是堂堂正正返回卫家,却不是要将卫家连根拨除,一旦卫家都没了,他纵使凭此升官发财,传了出去恐怕也会被千夫所指。
可是不上报,他又如何对得起皇帝,暗衣卫是皇帝的耳目,从成立那天起,所有暗衣卫就发誓要忠于皇帝,如今皇上英明神武,雄才大略,大隋正值强盛之时,他若是隐藏下来,就等于背叛了皇帝。
他此时才感到卫凌的痛苦,一边是效忠的君王,一边却是自己的家族,连他这个已经离开家族五年之人还如此犹豫,何况是卫凌这样一直得到家族帮忙之人,只是禁卫军到底是直接效忠于皇帝的部队,并非家族私人领地,从进入禁卫军那天开始,所有的子弟都要受到忠君爱国的教育,他们的俸禄,军职都是皇帝赐予,忠于皇帝才是他们的使命。
卫凌并非家族地直系子弟,象他这样地人才知道若是凭着世家官员的推荐走上官位究竟有多难,当初卫昀就是因为挡了别人的道被人污蔑,眼下武将尚可以杀敌报国当上军职,可是文官却完全把持在世家和地方官员手中,若是能有一条公平的道路供所有人选择,无疑于国于民都是好事,可是这件好事却因为剥夺了世家的利益而遭到反对,甚至千方百计的破坏。而且执行这个破坏的人还是自己,面对着效忠皇帝和效忠家族这个两难地局面,卫凌才会如此失态。
想通此事,卫昀脸上却丝毫没有轻松,他难道真要将卫家送上绝路,把自己唯一地好友也出卖来换取富贵?
“卫子升,卫大将军,你做的好事,你这是要把卫家往绝路上带。”卫昀喃喃自语,看着卫凌在旁边呼呼大睡地模样,一股说不出的烦恼涌了上来,抓起还放在桌子上的酒坛,摇了摇,见还有半坛酒,拿起来就往嘴里倒去,咕咚,吐咚一阵声响,卫昀将剩下的半坛酒喝了一个底朝天,将酒坛丢在地上摔的粉砰,砰的一声,卫昀也倒在桌旁呼呼大睡起来。
深夜,武德殿依然烛火通明,主考徐德言带着所有副考和阅卷的太学生做着最后的工作,今天下午,所有考生的阅卷已经完成,到了晚上,录用的士子名单就要拟出来给皇帝过目,为了显示隆重,杨勇自己也不睡,就在武德殿盯着各个考官的动作。
因为是第一次科举,皇帝决定从优录取,共取士二百名,其中明经科独取八十人,明法、明史两科各取五十人,而明字一科只取二十人。
虽然采取了百分制,只是事关重大,对于处在线上的士子来说,完全可以说进一步是天堂,退一步是地狱,所以有必要重新查看试卷,看看有无遗漏,错改,尤其是明经科的士子,在第七十五名之后,有十余人只差数分之内,谁上谁下,都是一个问题。
第八十二章 流言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杨勇快要昏昏欲睡时,徐德言等人终于将数份写满密密麻麻名字的宣纸呈现给杨勇:“皇上,这是全部新科举子的名单,请皇上过目。”
杨勇精神一振,将睡意驱散,接过士子名单浏览起来,明字科人数最少,二十人很快看完,这些人主要是书写出众,字优字劣一目了然,录用的士子主要进崇文馆和秘书监工作,杨勇只是一扫而过,明法、明史、明经三科则复杂多了,从这三科出来的士子基本上经过学习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外派为官,只是相对于明法,明史两科来讲,明经一科的竞争实在太过激烈。
明法,明史两科加起来只有一千二百余人报考,录取人数为一百人,每十二人就有一人录取,这个比例已是非常高了,由于许多世家子弟瞧不起明法,明史两科,导致报考的多是普通人家的子弟,倒是让这些普通人家出身的子弟捡了一个便宜,各个主考与副考也真正做到了公正,公平,杨勇只是略略翻过几份,将他们的答卷与名字对应上号就略过不看,点头通过。
拿起明经一科的名单时,杨勇顿时感到上面许多名字都熟悉,其中不泛许多朝中大臣子弟的名字,杨勇看得头疼,公开阅卷就有这样的弊端,纵然自己再三交待,考官也不免看人打分,不过,好在明物,明算两科必考内容多是客观题,阅卷之人尚不至于错的打对,对的打错,所以这份名单上世家子弟的名字虽然占有六成多,还有三成左右为寒门子弟所据。
整个明经科,报考的人数接近万人,只有八十人录用,真正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在中间脱颖而出的寒门子弟。其才能自不必说,这就够了,加上明法、明史两科平均下来,基本上形成了寒门与世家子弟平分秋色的场面。
杨勇原先以为,这次科举寒门子弟录取的人数能占到三成就可以了,没想到差不多占到五成,这是因为今年是第一次科考。有许多世家子弟准备不足,错失机会,到下一次科考才是真正考验的时候。
论起报考地人数,世家官宦子弟或许不到一成。却要录用五成,不过,比起以前靠举荐为官者几乎九成都是世家子弟时,这已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杨勇并不奢望科举就能一步到位。先把科举定为常例,用十年甚至数十年百年时间来一步步完善,这才是杨勇的目的。
将名单合上,杨勇道:“恩,就这样吧,明天张榜公布。”
“臣等遵旨。”所有考官都松了一口气,为了这次科举,他们已是数月没有回家,虽然在皇宫里好吃好喝,只是科考没有完成。谁也不能轻松…鼓,在京城各个住有士子的酒楼客栈通知,听到消息,所有的士子都迫不及待的向贡院方向汇聚而去。
等到刘元进和朱燮两人赶到时,整个贡院外已是人山人海,刘士启因为丢了考题。疑神疑鬼之下与两人关系搞僵。此时却没有和他们在一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