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当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唐朝当皇帝-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意是指一个人在进入绿林时必须签署的一份生死契约,有了“投名状”便落草为寇,而摆脱“投名状”的方法只有接受官府的招安,这一条路了。

李恪他们不似绿林好汉,但是,大家都知道这一结拜意味着什么。所以,他们的结拜跟投名状相比有过之而不及。

李恪,秦怀玉,程怀亮,柴哲威,李宗,尉迟俊六人来到教场一字排开,每人手里挚三炷大香,高声道,“苍天在上,黄土为证,今日我李恪、秦怀玉、程怀亮道、柴哲威、李宗、尉迟俊。”

李恪高声道,“纳投名状,结兄弟谊,死生相托,吉凶相救,福祸相依,患难相依。外人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兄弟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

五人听道李恪的誓言,不由心潮澎湃,齐声喊道,“纳投名状,结兄弟谊,死生相托,吉凶相救,福祸相依,患难相依。外人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兄弟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

三拜之后,将手中的香插进香炉。

按照岁数,秦怀玉为大哥,程怀亮为老二,李恪排行第三,柴哲威第四,李宗老五,尉迟俊为六弟。

李恪起身后和柴哲威,李宗,尉迟俊对秦怀玉和程怀亮施礼道,“大哥二哥请受小弟们一拜。”

两人忙扶住李恪四人。柴哲威,李宗,尉迟俊也对李恪行礼道,“三哥,三哥。”

李恪连忙扶起三人,叫道,“四弟,五弟,六弟。”

六人相互注视,片刻后哈哈大笑。

李恪突然道,“大家既然都是生死兄弟,那么,我就要有话说。”

秦怀玉道,“三弟你说。”

李恪道,“我知道兄弟们以后都会继承爵位,衣食无忧。可是,男儿生在世间,岂能浪费如此光阴?‘凭君莫话封侯事,功名但凭马上取。’我只是希望兄弟们以后要勤练武艺,凭自己的本事拜将封侯。”

“凭君莫话封侯事,功名但凭马上取。”

众人吟着这句话,突然间,他们似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个个激愤不已,扬言要踏破突厥,驱逐吐谷浑。

李恪要的就是这样效果,现在,他的目的达到了,在众人的心里已经种下了种子,就等着发芽,然后是收获了。

结拜仪式结束后,李恪和众人闲聊了片刻,想到自己出来已经出来太久,要是再不回去,杨妃发现会很担心自己,就告别大家。

第十二章 本王要学武

回到皇宫已是傍晚时分,李恪还没有歇口气,就听见宫女兰儿禀报道,“殿下,娘娘来看你了。”

李恪吃惊,怎么自己一回来,屁股还没有坐稳,杨妃就杀过来兴师问罪。

杨妃在众人的拥簇下还没有等李恪整理下衣衫已经来到李恪房中,李恪忙给杨妃请安。

杨妃看了一眼李恪,语带责问道,“听说你偷偷跑出宫去玩了?”

“母妃,儿臣是看望先生还有哲威他们,并不是出去玩。”

李恪辩解道。

“恪儿,不是母妃限制你的自由。”

杨妃语重心长的道,“只是你的身体还未痊愈,而且你还只带小宝子一个人身边也没有带几个护卫,母妃很担心你。”

李恪歉意道,“母妃,恪以后不敢了在如此莽撞了,还望母妃恕罪。”

杨妃看到李恪认错,气已消了一半,上前扶起李恪道,“你在宫外的事情母妃已经知道,你父皇也知道你在宫外跟他们打架的事情。今晚好好休息,明天到你父皇那里,原原本本的将事情告诉他,知道吗?”

李恪大惊,他没有想到自己在宫外的事情已经被李世民知道。突然,他心里有点害怕,难道是李世民在监视他?

杨妃看到李恪的神情,语气严厉的道,“你和小宝子偷偷出宫之后,本宫就派出刘衡暗中保护你,你堂堂王爷,在外面打架斗殴的事情迟早会让你父皇知道,并且,既然如此,何不让他早点知道呢,又不是什么大事情,你以前也不是没有过这样事情。只是,母妃还是希望你不要整天想着打打杀杀的,有时间好好看看书,练练字,学学话不是很好吗?”

听杨妃如此一说,李恪释然。对于杨妃,他没有任何的戒心,不管她做什么事情,李恪知道都是为自己好,只是,有的时候也会有好心办坏事的情况。所以,李恪还是在担心杨妃如此关心自己,不知是否犯关心则乱的大忌。做出什么错的决定呢?

李恪还是不肯地问,“那儿臣所做的事情母妃都知道?”

“就你在宫外闯的祸,又不是什么大祸,让别人知道也无妨。只是,你以后要注意,切记不可随心所欲,不能让有心人抓住把柄。”

有心人抓住把柄?李恪心里一突,杨妃这句话是另有所指,到底是指谁呢?

不过,李恪没有问,他道,“儿臣谨记母妃教诲。”

然后,话锋一转,“不知道儿臣是否可以跟刘温学武?”

刘温,李恪不陌生,他从李恪的记忆中知道,刘温是杨妃身边的一个内侍,但一身功夫出神入化,剑法更是登峰造极。很久以前,李恪就想跟刘温学武,只是杨妃因为他年纪小而没有恩准。后来,李恪跟随杨恩学习躬马齐射,长枪长愬,倒是忘记了跟刘温学剑的事情。如今,重生的李恪怎么可能放过这样一个机会呢。

杨妃看到李恪期盼的眼神,又想到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受到刺杀,攻击,学下武艺防身也好,于是道,“既然你有此想法,母妃也不能拒绝你。”

她跟身边的贴身宫女道,“馨儿,你去把刘公公请来来。”

李恪听杨妃让馨儿用“请”而不是“找”就知道刘温看似一个内侍,其实肯定不简单。他感激道,“多谢母妃。”

然后,拉起杨妃的手,扶她坐在塌上。

不多时,馨儿领着一个身穿紫袍衫,头戴高山冠,年纪在六十开外的内侍走了进来。老者见到杨妃,甚是恭敬,上前行礼道,“老奴刘温拜见娘娘,两位殿下。”

杨妃示意他起身,婉言道,“刘公公,这些年来你一直护卫本宫,本宫心里感激不尽。如今,皇宫大内,守卫森严,不会有什么危险,正好今天恪儿跟本宫说要想重新学武,本宫第一个想的就是你,所以,就把他托付给你教导。”

刘温没想到杨妃找自己是为了让他给皇子李恪当师傅,心中犹豫,但看到杨妃眼中饱含的信任,便答道,“娘娘放心,老奴一定不负娘娘所托,悉心教导殿下。”

杨妃见刘温答应,忙用目光示意李恪。李恪起身对刘温施礼道,“恪拜见师傅。”

刘温不敢承受李恪大礼,忙不迭扶起李恪道,“殿下行此大礼老奴何以承受,为殿下师者非老奴,还请殿下不要折煞老奴。”

杨妃知道刘温的性格,便没有勉强让李恪拜他为师,不过告诉他要执弟子之礼待刘温。

这时只见一个约莫七八岁的男孩一脸兴奋的走了进来,先给杨妃和李恪施礼,道,“母妃,三哥要跟刘温学剑,愔儿也想学。”

李恪知道他就是自己的弟弟李愔,忙把李愔拉到自己身边,摸着他的头道,“六弟,你想武,三哥支持你,以后三哥教你好不。”

李愔高兴的拍着手叫道,“母妃,三哥说他可以教愔儿武艺,愔儿一定会认真学。”

杨妃看着李愔,脸上荡漾着无限的幸福。

李恪看到她的神情,心里发誓一定要让她开开心心,一定要让弟弟妹妹开开心心。

杨妃和李恪还有李愔一起用过晚膳之后,杨妃才带着李愔离开。

一夜无语。

第二天早晨,李恪用过早膳便来到两仪殿。自从上次李世民来看过他一次之后,李恪就一直没有见到过李世民。

当时,他有伤在身,李世民也看不出什么不对。但是,现在他伤势痊愈,是否被李世民发现他不是真正的李恪呢?他的心里也犹豫不定。

不过,杨妃都没有发现他的不对,李世民应该不会吧!李恪想到此处,心里安定了不少。

第十三章 觐见李世民

李世民已经登基快一个月了,到现在还用武德年号而没有改国号为贞观,就是因为这场战争发生在他登基之时,他无暇顾及此事。

李恪到甘泉宫门口,随着太监王德的通传,来到李世民经常批改奏章的御书房。李世民正在批阅奏章,李恪上前行礼道,“儿臣李恪,拜见父皇。”

李世民抬头看了他一眼,放下手中的奏章道,“起来坐吧,你身体还没康复,不用行此大礼。”

然后,指了指岸上的凑章道,“国家战事连连,朕忙于政务,没顾得上去看你,想着等忙过这段时间再去看看你,既然你今天来给朕请安,说明你的身体已无大碍,朕也不用在担心你有什么不测了。”

李恪听到李世民的话中充满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切,感动道,“多谢父皇惦念,儿臣身体已经痊愈,倒是父皇为国事操劳,需要时刻注意身体啊。”

李世民听到李恪说出如此关心他身体的话,这几天笼罩在他身上的疲惫之感也随之一扫而光,一股父子亲情涌上心头。

李世民看着眼前才只十二岁的李恪,心里百感交集,在他还没有当皇帝是时候不曾想过如此多的事情,如今做了皇帝,突然发现身上的担子重了,思考问题的立场也发生了改变,首先想到的是国家,其次才是自己的儿女。

他起身走到李恪的面前,叹道,“朕不能不操劳啊,如今的大唐千疮百孔,百姓生活艰苦,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雪上加霜的是跟颉利刚刚制定盟约,需要每年上供岁币,这更加重百姓负担。”

他走到窗前于是疲惫的一声长叹道,“这是大唐之耻,也是朕之耻。”

李恪想起历史上的李世民,在贞观四年就败突厥,擒了突厥可汗颉利,于是很肯定的说,“父皇文韬武略在历代帝王中少有,区区突厥,一只游牧民族,儿臣想用不了五年时间一定能够扫平北部草原,擒颉利,洗血耻。”

听到李恪说的如此肯定,李世民脸上变现出惊讶之色,奇怪李恪怎么就能觉得自己能在五年之内平定突厥?难道他心中有什么策略不成?不由得有意想考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