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玉成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琢玉成华-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近年来陈荀风的画作甚少流出,市面上甚至流传一句话,“千金难寻陈洗墨”,原以为他可能已有封笔之意,今日看来,他只是不愿再让画面流出而已。
  陈荀风负手而立,点头默认。
  “只是苏鹊不知,”我疑惑的问,“这格子已经放满,陈大人怎么不移到中间那大些的地方去,难道真执著于先后顺序吗?”
  陈荀风摇首,“此处放满,挑出败兴之作烧了,也就有地方空出来了。”
  闻言,说不吃惊是假的。
  百丈竿头不动人,
  虽然得入未为真,
  百尺竿头须进步,
  十方世界是全身。
  作画的人都心疼自己的作品,就跟心疼自己的孩子似的。即使是那些看了就不顺眼觉得是糟粕的陈年旧作,也权当作自己年幼不成器的孩子藏着掖着,真能下得狠心来亲自动手毁去的人,绝没有几个。
  因此我是真没想到这么个淡然的人,对自己的心血能做到如此决绝。
  “陈大人精益求精,苏鹊佩服。”
  我恭敬的长揖到底。
  “千金难寻陈洗墨”,原来不只为了那份罕有,更为尊重那份执著。
  眼前洗墨斋的主人,却对我发自肺腑的溢美之词并不在意,反而看着我淡淡的微笑,“初见苏大人的作品,曾以为作画之人即使不比老夫年长,至少也与我同辈,后来才知道苏大人是如此的青年才俊。”
  登时面如涂丹,扭捏半天,我才说一句:“陈大人过奖。”
  当面被前辈高人夸奖,真是羞愧无比。
  “后生可畏实乃喜事,”陈荀风温和的说,“苏大人不必过谦。”
  我大惭,“苏鹊以为,陈大人泼墨山水之造诣天下已无人能及,晚辈那几张工笔小艺,能入得了陈大人的眼,实在是荣幸。”
  陈荀风听我这么说,接口问起:“苏大人为什么独独情衷工笔?”
  一时无语,迟疑半晌,我诚恳作答,“工笔画作,多重外形而不强于神韵,无论是花鸟鱼虫,还是人事物景,总不需要山水写意那般的胸襟……苏鹊自认贪利浅薄,比较适合工笔吧。”
  陈荀风一愣,显然没料到得了个这么直白难堪的回答,看了我一会,倒是没说什么,反而指着那一墙的卷轴问我要不要看一看。
  正中下怀,我毫不遮掩欣喜之情,“求之不得!”
  欣赏画作很花了些时间,每展开一幅,陈荀风一一为我讲解,待到我在惊叹唏嘘中粗略看完了那“二十岁下”一格,不知不觉已近酉时。
  回过神来不免愧疚,想起自己和陈大人根本还不相熟,就跑上门来耽误人家了一个下午,实在有些厚颜。
  “实在抱歉,晚辈看入了神,一时忘了时间。”我惭愧的说道。
  陈荀风并不在意,“今日有些晚了,苏大人用过便饭再回去吧。”
  第一次上门就蹭吃蹭喝,实在有些不好意思,但是拒绝人家又显得托大,我最后还是皮厚的点点头:“实在是叨扰了。”
  言之切切,我却仍然心有不甘,那些陈荀风年轻时的画作也就算了,他藏于自家的那些新作,一来出了此间绝无可能再看到,二来如果真如他所说的有了更好的就烧了较次的,那我可能真是平生仅有这一次机会能够得见,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陈荀风见我一步三回头,控制不住的盯着那剩下的两格,微笑。
  “苏大人以后如有空闲,再看不迟。”
  “这……”
  我干笑一声,心里欣喜若狂。
  “苏鹊如何敢当?”
  “无妨,陈某早与苏大人神交,如今相处,更是投缘。”
  “苏鹊受宠若惊,当不得,当不得。”
  我一肚暗喜转为脸上明笑,如此高看我,我可就是得了做洗墨斋常客的承诺啊。
  既然后会有期,我也就不再惦念,打算跟随陈荀风去饭厅。可就在我们动身出门之时,我不经意的看见屏风后的那面墙上,也有两幅挂画,不由停住了脚步。
  剩下两格来不及看了,这两幅既然让我看见了,说什么也不能放过。
  我回头巴巴的看陈大人,陈大人无奈做了个请字,随我观瞻。
  头一幅是有些年头的景致绘。我这么会说,是因为这幅画落笔细腻,有渲染也有写实,和陈荀风现在轻逸灵动的画风有所不同。画中乃是一叶轻舟泛于烟波浩淼的湖上,隐隐看着远山淡青的轮廓。巴掌大的舟上描绘有清晰的五个人,其中两人坐在乌篷下博弈,两人正立于船头遥指湖景说话,还有一名看衣着是艄公的人,立于船尾撑杆。
  这幅画的落款是“禄和二年春游太湖”。
  禄和二年,陈荀风不过二十上下,那么这画上的四名年轻人,应该就是……
  “江左四俊。”
  陈荀风看见我探寻的目光,淡淡回答。
  我欣然神往。
  江左四俊……
  先帝时代的一个传奇。
  江南风流,世家才人代出,然二十年前名声最盛者,止此四人。
  周肃夫博古通今,罗放游遍四海,白燕鸿锦绣文章,陈荀风书画双绝。
  如此已是了不得,若是在这四人的才名之后再依次各加上一句形容,大雅希贤,风流倜傥,玉壶冰心,清远流长……
  可以想见将当年的轰动。
  ——这就是江左四俊。
  我仔细看画中那四个人,陈荀风和周肃夫已经见过,依照面貌可以认出陈荀风是那舟头指点之人,周肃夫是那东首博弈之人。剩下两人,一人立于陈荀风身侧,一身白衣随风飞扬,微微颔首,纸扇轻摇,模样身材较他人都年轻些,应该是白燕鸿。另一人坐于周肃夫对首,青衣玄帽,向后倚靠着船厢,一手执白一手持杯,风吹发散,嘴角轻扬,浑身透出一股洒脱不羁的气质,不出意外,便是罗放。
  我不禁叹息:“果真是江南好风物,颐养出人才——‘翩翩声名天下赫,楚楚公子四俊才’!”
  只恨我晚生了二十年,不在那条扁舟之上。
  如今周肃夫和陈荀风都年过不惑,仍是人中龙凤,风姿过人,再看画上那神采飞扬意气风发的四人,当年初初名动天下,将是何等的精彩!
  “翩翩声名天下赫,楚楚公子四俊才……”
  重复一遍这两句二十年前广为流传的诗句,陈荀风看着画,默然不语。
  “……陈大人是不是忆起了过往?”
  我看他神色,轻声问道。
  陈荀风似未听到般,仍旧盯着画。
  我随他目光看去,画上那船首那一袭绿衣指点江山的青年,英姿勃发,眉宇间淡淡勾勒着少年人刚刚蜕变成年时的几分青涩,几分对将来的向往,和几分昂然自信。
  再看看眼前人,清俊不减当年的脸上,眼角已爬上细细密密的皱纹,一双眼睛仍旧清澈,却带了岁月累下的积淀和荣枯历后的沧桑。
  不由黯然。
  二十年……
  弹指一挥间。
  一人殿试头名却依靠妹妹成了当今权臣,一人浪子行游却创办了毁誉参半的同文书院,一人代不为官却尚了公主成了驸马庆德侯,一人寄情丹青却因此青云直上历经宦海沉浮……
  可那画中的青年才俊,永远都是二十岁的得意才子,不知此后的造化弄人。
  人世,无常。
  我在沉思,身后忽然传来陈荀风失笑的声音。
  转身,看他对着自己的画作摇头不已,竟吟出一首诗来。“看画不觉时日慢,对镜才知岁月短,老来方忆少年时,少年不再白发染……”
  我不知说什么才好。
  听过那些故事的人以为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人生传奇,经历那些故事的人,怕只当那是……
  太过无奈的过往吧。
  陈荀风吟毕,苍然一笑,人对着画,眼光却悠远不知所在何处。“罗放操劳过度,英年早逝,燕鸿牵连淙王,罪获谋逆——江左四俊,如今也只剩周肃夫与我这一双老头了。”
  “陈大人……”
  二十年的风雨,不是我这个小辈可以议论的,我讷讷出口,就不知道说什么好。
  可看见他微笑中的苍凉,心中只觉抽痛。
  “陈大人可别说笑话,您明明满头的青丝,丰神如玉,要不是眼底积淀的睿智,看起来最多也不过三十出头,哪里说得上一个老字?”
  我笑道。说周肃夫是老头无妨,但说陈荀风,哪怕是他自己,我也不敢苟同。
  陈荀风被我强词夺理,愣了片刻,最后还是笑了笑。
  “还是要看见苏大人这样的少年人,才觉得跟着年轻了。”
  当下两人都默契的不再提伤感之事。我转而去看另一幅画。
  另一幅画是一幅长卷。上有百丈飞瀑凌空而下,气势汹涌锐不可挡,然而一汪深潭嵌在瀑底,将溅起丈余的水花牢牢包住,万马奔腾,霎时转入无声静谧之中。
  视野开阔,布局大气,留白得当,最难得的是此画能由动入静,意蕴绵长。
  我立时佩服无比,心中不住地叫好。
  刚要开口夸赞,眼角撇到了画底一角。深潭边有古松,古松下有巨石,巨石上有一张七弦琴,只有婴儿小指大小。
  看见那张琴,再看那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我疑窦顿生,陈荀风当世名家,断无胡乱作画的道理,可这画不合道理啊,有谁会在声响如此巨大之处弹琴?而弹琴之人,又去了何处?
  “这……”
  我疑惑的看向陈荀风,陈荀风看见我刚刚目光所指,抿起了嘴唇,略微颤抖。
  这恐怕也不是一个太好的故事。
  我识趣的不再询问,甚至也有点后悔起刚才对前一幅画的刨根问底。将画作置于屏风后面,虽然不能说是有意遮掩,但也是主人不想时时面对吧。
  看来不便再在此处纠缠了。
  “陈大人,苏鹊倒是有些腹饥了,天冷,这就跟陈大人讨两杯暖酒喝喝。”我拱手笑道。
  陈荀风目光从惆怅变回温和,顿了一会,看着我说道:“听闻苏大人这阵子身子不大好,酒就算了,老夫洗手作了鱼汤。”
  我呆了一呆,陈荀风就算再随和,毕竟也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