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炎将三杯酒全部饮尽,再次向他们施礼,道:“多谢殿下与娘娘赐酒,时候不早了,臣也要马上启程出发,就此向殿下与娘娘告辞了。”
说着翻身上马,一声令下,四千骑军都催开战马,奔驰而去。
第四百二十三章 全线崩溃(一)
送走了杨炎之后,太子赵惇打发段燕珠先回到东宫,然后自己立刻进皇宫来见赵昚。
见了赵昚之后,赵惇先讲述了送别杨炎的经过。赵昚听完之后,沉默了半响,才道:“皇儿,你看杨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赵惇道:“儿臣以为,杨炎精通兵法,善于治兵,也曾为大宋立下无数汗马功劳,又是九娘的驸马,现在金人南侵,正是需要将材的时候,杨炎应该是大宋可用之人。”
赵昚微微点头,道:“你说得到是不错,只不过还没有说全,若是论用兵之道,我大宋恐怕无人能及杨炎,不仅是现在金人南侵,只要日后只要还是南北对持,杨炎都将是可用之人。但他也是你日后必须小心谨防的人。”
赵惇一怔,道:“官家的意思,莫非是杨炎怀有不臣之心吗?”
赵昚摇摇头,道:“那到不是,杨炎若是真有不臣之心,那么这一次他也就不必这么匆匆赶到临安来抵挡金军,而是应该在广南拥兵不动,坐观大宋与金人之战的成败,然后在从中取事。由此可见他对大宋,对朝廷仍是忠心耿耿,要不然朕当初也不会把九娘嫁给他。”
赵惇有些不解,道:“既然杨炎对朝廷仍是忠心,那么刚才官家为何要那样说呢?”
赵昚叹了一口气,苦笑道:“因为人总是会随着环境和地位的变化而变化的,有些人并非天生就有反心,而是为情势所激,不反也得反了。比如当年周世宗若是不死,太祖皇帝也许就会安心在周世宗殿前,做大周一个忠心正直的能臣,只可惜周世宗偏偏英年早逝,只剩下幼子为君,当黄袍披到太祖皇帝身上的时候,事情也不由他能掌控了。”
赵惇听了,也沉默不语,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故事,每一任大宋皇帝都是耳熟能详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每一任大宋皇帝都会对武将百般防范,生怕武将掌握大权,生出不臣之心,再出现第二个黄袍加身的人来。
赵昚接着道:“所以杨炎也是一样。杨炎本身非但不是奸邪之人,不但精确兵法,善于治军,可以算是能臣,而且他也一直对大宋忠心耿耿,当年为救朕杞县之围,不惜孤军深入,奔袭千里,火烧黑阳山。这次为平定南方之乱,也是尽心竭力,这些功劳,也许有人穷尽一身,也无法建立,不可谓不忠。如果是在正常时候,他也许能成为卫青、李靖、郭子仪那样的名将,成为大宋的忠臣,名垂千古。但若是为情势所激,环境变化,只怕也会成为第二个王莽或是曹操。何况他现在在广南,掌拥大军十余万,举足轻重,完全有条件做他想做的任何事情,因此朕才说,对他也不得不防。”
赵惇迟疑了一下,道:“即然是这样,这一次官家将杨炎诏回临安,为何不索性就解除了他的兵权,将杨炎闲置起来,或者……”
他虽然没有说出来,赵昚却也明白他的意思,摇摇头,道:“此议绝不可行,现在金人南侵,临安危在旦夕,想要击退金人,保住江山社稷,现在大宋国朝之中,唯有杨炎一人有这个能力,因此你不仅不能将他闲置,而且必须受于他全权,凡军中之事,可自行处置,方才有可能打败金军,保住大宋江山。何况就算是打败了金人,只要宋金对持,就难免不再生战端,因此还需要杨炎这样的将材。”说着又叹了一口气,道:“我朝自开国以来,一直抑制武将,多方制衡。虽说在也没有唐朝武将专权的现像,但也正因为如此,却使将材不得尽用,所以我大宋历来与外族征战,也是败多胜少。便何况前朝岳飞枉死,不仅自毁长城,也大失人心,而且杨炎至今,累有大功于朝廷,又无反叛之意,因此绝不可无故将其处死。”
赵惇低下头,道:“儿臣当谨记官家的教诲。”
走昚点点头,道:“若是朕尚在,或许还能控制得住杨炎。你为人温和有余,刚强却不足,虽然这几年随朕习学过一些处理政事,但还是年轻了一些,如果是在太平时节,到也无大碍,只是现在正值金人入,侵国家纷乱,一但朕不在了,由你主政,只怕就难说。不过朕也为你做了一些安排,相信应该可以帮助你控制住杨炎。”说着又轻轻叹了一口气,道:“一切听凭天意吧。”
赵惇身子一颤,道:“官家何出此言?儿臣……”
赵昚打断他,道:“你不必说了,朕不是早就说过,临安城破,朕将在城中以死殉国。那时太上皇自会下召,立你为新君,那时兴复大宋的重任就全在你身上了。车仗东西都已经准备好了,明天你就离开临安,到潭州去暂免一时。”
赵惇跪倒在地,叩首杵地,道:“儿臣肯请官家收回成命,随儿臣一起离开临安吧。”
赵昚摆了摆手,道:“朕意以定,你就不必再多说了。只是你到了潭州之后,切记一定要任用杨炎,授以兵权主持全面抗击金军,不过一但击退金军之后,宋金两国必会罢兵数年,你可以委任杨炎以高爵厚禄,赐其良田美宅,但一定要解除杨炎一部份的兵权,分散给别人。”
赵惇却有些疑惑,道:“为何是解除他一部份兵权,而不是全部。”
赵昚心中暗叹,太子还是太年轻了,不知道其中的微妙关系,耐心解释道:“一但能够击退金军,杨炎自然居功置伟,如果解除杨炎的全部兵权,只会让杨炎心中不满,也会让其他武将寒心。何况金军虽退,难免不在卷土重来,到那时你还需要用杨炎来抵抗金军。因此千万不可解除其全部兵权。”
赵惇道:“儿臣明白了。只是到那时儿臣是该把杨炎留在临安,还是让其驻守边境?”
第四百二十四章 全线崩溃(二)
赵惇有些疑惑道:“为何是解除他一部份兵权,而不是全部。”
赵昚心中暗叹,太子还是太年轻了,不知道其中的微妙关系,耐心解释道:“一但能够击退金军,杨炎自然居功置伟,如果解除杨炎的全部兵权,只会让杨炎心中不满,也会让其他武将寒心。何况金军虽退,难免不在卷土重来,到那时你还需要用杨炎来抵抗金军。因此千万不可解除其全部兵权。”
赵惇道:“儿臣明白了。只是到那时儿臣是该把杨炎留在临安,还是让其驻守边境?”
赵昚点点头,十分满意,道:“问得好,到那时你可以将杨炎留在临安,可以受他出任殿前司都指挥使,或是枢密副使均可,这样一来,杨炎乃然可以受朝廷重任,不至生出怨心,而他人在朝中,与军队分开,也便于控制。只是千万不可让他驻守边境,手握重军。”
赵惇道:“多谢官家教诲,儿臣知道了。”
赵昚道:“另外,朕已经决定,将六娘也嫁给杨炎,因此一但两国战事结束,你可以立刻赐婚,准许他们完婚。”
赵惇微微一怔,不解道:“这又是为何?杨炎不是已经和九娘成亲了吗?为什么又要把六娘许嫁给他,岂不是娶了两位公主?”
赵昚道:“杨炎为人并不贪财物,但年少风流,不访多赐其美女,加以笼络。只是九娘终是藩王之女,并非朕的亲生女儿。而六娘是你的亲妹妹,将她嫁给杨炎,一来可以显示朝廷对杨炎的恩宠,二来有六娘在杨炎身边,也可以时时劝解杨炎,使他保持忠于大宋。虽然将两名公主下嫁一人,有损朝廷尊面,但却可以更显朝廷对杨炎的信任,如果这样能够换来杨炎对大宋永远忠心,那也是值得的。”
赵惇道:“儿臣尊命。”
赵昚又道:“还有,六娘为人聪颖,见识卓著,文材武略都是上佳之选,只可惜是一个女子。不过这样也好,正因为她是女子,才不会对皇位有非份之想,因此你也可以完全信任她,不需要有所顾忌。如果有重大难以决断之事,到不妨多和她商议,听一听她的建议,一定不会有错的。”
赵惇道:“儿臣尊命,以后凡事一定与六娘多商议。”
赵昚道:“还有,朕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李妃,她性子泼野善妒,喜怒无常,而且飞扬跋扈,骄横蛮悍而你为人懦弱,性子温和,将来只怕是管束不住她。宫帷之乱为取祸之根本,仍为历朝所忌,而有六娘在,日后她还可以帮着你管束一下李妃,震慑后宫,让她不至太过于张扬,也不置于生大乱。而且你要记住一但你继承皇位,李妃一定会让你重任李氏族人,但这一点千万不可行,以防外戚传权。”
赵惇道:“儿臣一定牢记官家的教诲。”
赵昚点点头,道:“好吧,我父子今日就言尽于此,日后朕不在你身边了,你当好自为之。”
接着赵昚立刻招集文武大臣,当朝宣布,由陈俊卿、史浩、龙大渊、杨沂中等人保护太上皇赵构及太子赵惇,明天先离开临安,前住潭州躲僻金军。其他的大臣如韩彦直、梁克家、洪适、胡铨等人暂时仍然留在临安驻守,静观其变。
其他众大臣都苦劝赵昚随太子一道离开临安,有不少人甚至叩头碰地,流血不止。韩彦直甚致表示,愿惫代赵昚留守临安,誓死抵抗金军,但赵昚心意以定,持意不从。对于大臣们的苦劝只是一笑了之。其他大臣见皇帝心意以决,知道劝也无用,只得做罢。
※※※
秋雨如注,宋军都在冒雨赶路。
杨炎一面催动人马赶路,一面沉思。直到现在他才有时间静静思考,这一次回临安发生的事情。
这一次回临安其实只有一天时间,因此行程匆匆忙忙,以致于在临行前连虞允文用那里也没有去告别,不过回来的时间虽短,但发生的事情却是不少,而最令杨炎意外的莫过于赵昚忽然许婚,将赵月如也嫁给自己。而且还要自己当面去对赵月如说明。
想到这里,杨炎不禁又摸了摸怀中那块刻着赵月如生辰八字的玉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