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汝愚和陈亮也都点头称是。陈亮忽然道:“相公,赵知州,恕我直言,若是依朝廷行事,只怕收复临安,永无指望,因此依在下看来,现在凡事当自行便宜行事,绝不可事事从命于朝廷。”
赵汝愚也点点头,道:“杨招抚,下官也以为陈先生之言有理,非常时期,不可以循旧例,现在两广之地仍为招抚节制,当尽广南之力,抗击金军,在下回到广州之后,一应物资仍然送往隆兴府,以供招抚所用。”
杨炎点点头,道:“只好如此了。”
赵汝愚走了以后,杨炎立刻下令调毕再遇、孟宗政、刘宝等人到隆兴府来,商议出兵反击金军的进攻方案。
然而就在这时,天临府的临时朝廷派遣翰林学士兼左正言张栻到隆兴府传旨,朝廷已经派遣王之望,林栗为使,赴临安与金国商谈议和,在议和结果未定之前,要求诸军都不要轻举枉动。另外,现在天临府中钱粮缺少,要求隆兴府立刻拨调铜钱三百万贯,粮食二十万石,供天临府使用。
杨炎得到这个消息,也不禁大吃一惊,怎么朝廷突然又要与金国议和了。
原来金帝完颜雍采用张鹄之计,找来宋朝降臣表示愿意与宋朝讲和。问他们中间谁能设法与潭州的临时朝廷通信,降臣之中,王时雍和李耀与史浩素来有些交情,也知道史浩一向赞同与金国议和。因此立刻挺身而出,表示自己愿意亲自去一趟潭州,向史浩表达金国的意见。并且说动史浩,促成与金国议和。
完颜雍见了,十分高兴,立刻加封王时雍为六正品上奉政大夫,封李耀为正六品下奉议大夫,并且让仆散忠义以金朝左丞相的名义,写大一封书信,让两人带去往潭州。
两人带了十余个亲随从人,扮做商人样子,离开了临安府,来到了潭州城外。先打发一个从人混进潭州,来见史浩,表示了金国愿意和谈的意思。
其实史浩早就想建议赵惇与金国和谈,因为史浩并不懂军事,而且朝堂上以有陈俊卿、韩彦直、刘珙等人都是一力主战,史浩根本元力施展。因此朝廷唯有与金国议和,史浩才能有用武之地。只是现在朝堂上主战的呼声颇高,而且又不知金国的态度如何,史浩一时也不敢轻易表态。
但这时一见王时雍和李耀派人来表示金国愿意议和,正中史浩的下怀,立刻派家人出城,接王时雍和李耀进城到自已府中,热情接待,并详细询问。
王时雍和李耀两人见史浩重问,自然是信誓旦旦,向史浩表示,金国跟本无意灭掉宋朝,这次出兵南征其实只是为了报复宋朝三年前的乾道北伐,现在仗打到这个份上,金国也不愿再继续打下去,如果宋朝愿意称臣纳币,割让疆土,金国也愿意与宋朝讲和,以后各守疆土,永不互犯。并且出示了金朝左丞相仆散忠义写给史浩的书信。
有了这两人的保证,和仆散忠义的书信,史浩心里更加在底,当夜先与龙大渊等人通气,第二天上朝的时候,立刻就在朝堂上提出与金国议和。
第四百八十四章 逆鳞(四)
此言一出,立刻遭到陈俊卿、韩彦直、刘珙、胡铨等人的激烈反对,胡铨甚至要求将王时雍和李耀两人立即斩首,将史浩罢免,以永绝求和之议。不过史浩也早有准备,龙大渊、曾觌、张说等人也纷纷发言,表示赞同史浩的意见,与金国议和。而连一直保持中立态度的梁克家和洪适也认为,即然金国首先提出来议和,无论成与不成,不访先派出使臣,去试试金人的口气态度,再作打算。陈俊卿等人自然也不会同意,双方又各执一辞,又据理力争起来。
众大臣们整整在朝堂上又吵了一天,还是没有结果,皇帝赵惇又一次在大臣们的争吵声中,拂袖入内。众大臣见皇帝又一次一言无发的走了,也都纷纷散去。
不过这一次史浩多了个心眼,原来他十分了解赵惇的性格,知道他为人耳软心活,又无甚主见,极易受人摆布,因此并没有向其他大臣那样离开,他拉住了龙大渊,等别的大臣全都散去了之后,这才又向内侍求见赵惇,希望能够单独说动赵惇。
过了一会儿,内侍回报,赵惇招两人入内晋见。
两人入内,见礼之后,赵惇才道:“两卿求见于朕,还有何话要说吗?”
龙大渊道:“回禀陛下,史相之言,才是上策,如今唯有与金人议和,方能保住大宋江山社稷,沿续宗室。否则不但太祖太宗皇帚传下来两百余年的基业不保,就连陛下也难以保全身家性命了。臣能不忍见陛下于此,这才冒死进见,请陛下不作迟疑,及早决断。”
赵惇皱了皱眉,道:“龙卿家此言未免危言耸听了吧,以朕看来,未必如此。何况杨炎以有定计,水陆并进,打退金人看来也并不难吧。”
史浩道:“此陛下为杨炎所误也,如杨炎所言,以水陆两路进攻金军,陆路自不必说,金人骑射之术,天下无双,人如虎、马如龙、民间亦云:女真不可满万,满万不可为敌也。就是水路,如今我大宋也难敌金人的水师了。”
赵惇一怔,摇摇头道:“金军骑射利害,朕素知也,但自古道:北人骑马,南人乘船,我大宋与金人水战,尚未败过一场,怎能说我大宋的水军也不及金人了呢?”
史浩道:“臣请问陛下,这次金人南侵,最初是从何处而来?”
赵惇道:“是从海上。”
史浩点头道:“陛下所言极是,这次金人从海上进攻,沿海制置使李宝不是也率大宋水军应战了吗?结果呢?被金国水师打得大败,几乎全军覆没,李宝也是逃到广南才得以幸免。金人即然可以从海上进攻我大宋,而我大宋水师竟无力阻挡,可见金人的水师已经强于我大宋了。如今我大宋水陆两路均不及金军,岂能再战乎?”
赵惇听了,也沉默不语。原来赵惇现在心里也充满了矛盾,杨炎的事情好不容易放了一放,现在又为与金国是战是和,举棋不定。赵惇知道,如何讲和,自己势必会遭到众人直责,有些于心不甘。但如果开战,赵惇又觉得没有把握。本来杨炎提出的战略计划令赵惇有了几分信心,但刚才史浩这么一说,赵惇觉得虽然有些夸张,但也不无道理,看来开战实在是太冒险了。
史浩见赵惇有些心动,立刻接着又道:“陛下可闻赌博乎?赌徒输钱将尽,乃倾其所有为注,谓之孤注一掷也。陈俊卿、韩彦直、杨炎等人为求其名,不惜以陛下为之孤注也,岂不危矣。”
赵惇身子一震,道:“除了议和之外,就别无他计了吗?”
史浩听他这么一问,知道赵惇已经开始动心了,不由心中大喜,但脸上仍不露声色,道:“回禀陛下,确实别无他计了。”
龙大渊赶忙在一边帮腔道:“陛下,现在想保全宗庙,唯有议和方可。”
赵惇迟疑了一下,道:“这一次金人是真心要与我大宋议和吗?会不会是另有企图,绍兴十年,绍兴三十二年,金人曾两次背盟,难保金人不在反复。”
史浩道:“陛下请放心,臣可以保正,金人这一次是诚心与我大宋讲和的。”
赵惇道:“何以见得呢?”
史浩道:“金人攻下临安,己有一月有余,然而金人却并未乘胜进军,继续进攻天临府,而是始终扼守临安一线,可见金人跟本无意灭掉大宋,但趟若我们执意要与金人见战,只怕会遭惹金人发怒,真要灭亡大宋了。”
赵惇又沉思了一会儿,才道:“卿言极是,待朕明天招集众臣商议,再做决定。”
史浩忙道:“陛下不可,如今我们已经商议多时,仍然没有结果,只怕明日亦难定夺,然而金人却不耐等,说不定就会改变主意了。因此臣请陛下立刻决断,不访可以先任王之望、林栗为使,出使金国,与金国商议和谈之事,一来可以显得我大宋亦有诚意。二来也可以试一试金国的态度。”说着,史浩一下跪在赵惇面前,道:“请陛下不可迟疑,早作定夺。”
龙大渊也跪下,道:“古人云:当断不断,其必自乱,请陛下不可迟疑,早作定夺。”
赵惇又沉默了好久,才道:“好吧,那就如卿所言,朕立刻下旨。”
于是赵惇立刻下旨,以王之望、林粟两人为使臣,立刻赴临安,与金人接洽,商议和谈。王之望和林粟早就准备好行装,一见圣旨下达,立刻连夜出城,跟着王时雍和李耀一齐离开了天临府,赶去临安。
等到陈俊卿、韩彦直、刘珙等人知道以后,立刻要求见赵惇,却得到皇上身体有恙,暂不见群臣的回复。这也是史浩的主意,让赵惇装病,不见其他大臣。而赵惇也正想落个耳根清静,也依计而行。陈俊卿、韩彦直、刘珙等人见状也只能徒叫奈何。而赵惇又下令各路宋军暂时停止对金用兵,听候和谈的结果再说。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四百八十五章 逆鳞(五)
这一天没见大臣,赵惇也着清静了一天,这时张说和曾觌又一齐进见,原来太上皇赵构厌临时行宫地方太小,见橘子州景色优美,便想搬到橘子州上去居住。因此要张说来见赵惇,要求在橘子州上建一所临时行宫,以供居住。而曾觌进见,说天临府的临时行宫太小,有损皇帝颜面,建立扩大行宫规模。
赵惇听了也颇为动心,因为这里虽然名为临时行宫,其实就是一座大户人家的庄院,稍稍做了一些收拾了一下而己,不仅位置小,而且在赵惇看来也实在太简陋了。因此要是能重新修建,扩大规模,赵惇到是十分愿意。
不过赵惇也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陈俊卿等人断然是不会同意自己这么做的。因此也面现难色,曾觌显然也看出了赵惇的心事,道:“为太上皇修建行宫,仍是陛下孝道,而陛下修建行宫,仍是陛下私事,只要不是动用国库钱粮,中书的相公也无话可说。”
赵惇道:“如果不动用国库钱粮,那么修建行宫的钱又从何而来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