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1276》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风1276- 第6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楚风的计划,便是趁北方蒙古草原封冻,关中百姓也猫冬的时间,组织人力修复秦直道,待开春后大军从这条高速公路上,直插草原腹地!

蒙元必败!这是陆秀夫的想法。

高速公路?哈哈,货物转运节省不少费用呢!这是郑发子等商人的想法。

楚风轻轻挠了挠赵筠的腰肢,南渡偏安以来,宋人早忘记了关中的秦直道,不是博学多才的赵筠提出,哪儿能想得到呢?

“今晚,好好奖励我的筠妹。”楚风低声耳语。

赵筠绝美如玉的脸庞,浮上了娇羞的红晕。

第578章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百草凋敝、朔风劲吹。又是一年冬来也,草原腹地的哈喇和林四郊,一望无际尽是白雪皑皑,从西伯利亚呼啸而来的寒流,将芳草碧连天的漠北草原变成了素白的冰雪世界,一切生命迹象都被掩埋在数尺深的雪下,蛇鼠蛰伏、种籽休眠,一切都等待着来年的融融春日。

这座蒙古帝国的旧都,位于不儿罕山脚下,斡难河畔,窝阔台汗以之为都城,并将成吉思汗铁木真战无不胜的苏录定战旗竖在城中,恒河沙数的勇士从这里出发踏上万里征程,拔都、速不台、哲别、赤佬温等耀眼的将星,也是从这里走上了世界征服者的道路。

蒙古帝国幅员极其广阔,乃是人类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帝国,国势空前强盛,和林成为当时世界最繁盛的城市,各国国王、使臣、教士、商人来访者甚多,波斯的商人、中亚的王公、甚至罗马教廷的使者,都到这里来觐见蒙古大汗。

中统元年(1260)﹐元世祖忽必烈在草原东南部靠近汉地的上都路即位。阿里不哥则据和林地区,并召开库里台大会受拥立为大汗。其后,忽必烈打败阿里不哥,进占和林,蒙古帝国政治中心逐渐移至漠南汉地,以大都为正式都城,上都为夏季陪都,和林城仅设置宣慰司都元帅府,喧嚣一时的草原腹地名城,渐渐变得萧索凋敝。

现在,这座荒废已久的草原城市,又变得人烟稠密,漫天大雪下也有不少衣衫华贵的官员在街上来来往往,不少铁匠铺子传来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契丹、党项族的锻奴们,在蒙古官兵的皮鞭和弯刀督促下,于红热的火炉边挥汗如雨,便是外面早已雪花漫天,他们还精赤着上身,皮肤也在热浪的炙烤下呈现出病态的红色。

只不过,这一切红火都显得那么虚假,好像病人临死前的回光返照,街市上往来的商旅行色匆匆,人人眉头锁着忧愁;身穿绡金质孙服的蒙古贵官,不是左拥右抱着胡姬美女,就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直到烂醉如泥。尽情享受这末日降临前的狂欢;铁工场的监押武士,发泄似的抽打着仅仅犯了一点点小错的锻奴……人人眼中透着股疯狂的劲头。

是什么让他们穷途末路?

伯颜、张弘范、阿术、塔出等等等等旷世名将,倒在了南方那个新生帝国的脚下,沙粒般众多的各族精兵,化为了战场上的一抔白骨,耶律楚才之后最有王佐之才的刘秉中,留在世上的两大高徒公然弃元归汉,长城以南的所有汉地,已然丢失殆尽……

更可怕的是,就连象徵着帝国战无不胜的赫赫武功,所指无不摧糜,所击无不降服的苏录定战旗,成吉思汗手持以定天下,承载长生天之授命的神圣战旗,居然被敌人夺去,成为了敌人的战利品!

蒙古帝国,已经山穷水尽,汉元之战中最后一点老本也拼了个精光,连草原南缘与汉地接壤的诸多部族也渐渐离心离德,可以说曾经不可一世的蒙古帝国,已经到了日薄西山之境地。所有人都明白,他们不过是在苟延残喘罢了。

吾日暮而途穷,故倒行而逆施!

哈喇和林的城市并不大,城南北约四里,东西约二里,大汗所居的万安宫在其西南隅,有宫墙环绕,周约二里……当年窝阔台大汗修建这座城市的时候,还没有脱离游牧民族的习惯,城市只是作为政权机构的核心部分,而数十万部民是居住在城市周围搭建的蒙古包中,太过宏大的建筑对这些刚刚从蒙昧中走出的人,显得过于奢侈了。

可对目前设汗廷于此的忽必烈来说,这里实在太过局促,太过简陋不堪了:没有透光琉璃窗,呼啸肆虐的北风下只好四面门窗紧紧闭上,殿中黑咕隆咚的,点着的牛油大烛散发出一阵阵牛毛烧焦的糊味儿,和他在大都皇宫光天殿中极目四顾江山无数的感觉,实在天差地远。

曾几何时,蒙古大汗也落到了这步田地,关于未来,忽必烈也曾设想过很多种可能,是派兵征服日本,再巡游海上,完成秦始皇未能完成的梦想;是将南洋纳入帝国的版图,在成吉思汗征服陆地之后,以征服海洋的方式让蒙古帝国到达新的顶峰;抑或大军西出玉门关,击败海都之后。再经河中之地,到拔都西征曾去过的、马可波罗的故乡去巡行一番?

可这个肆无忌惮的屠戮中原百姓的刽子手,万万没有想到,有一天,战无不胜的蒙古弯刀会崩缺了刀口,那些惊恐的看着蒙古武士们耀武扬威的百姓,会武装起来反抗他的残暴统治,大元朝所向披靡的军队会一次接一次的折戟沉沙,而他这位天之骄子,会凄凄惨惨的跑到草原腹地的废都,困坐愁城!

蒙古贵官们大多醉生梦死,享受着最后的狂欢,各部族的首领也做着自己的打算,忽必烈自嘲的苦笑了一下,那些锻奴隶打造的兵器,只怕也抵挡不住汉军的步枪和大炮吧?备战,不过是聊以自蔚,或者说自欺欺人罢了。

“幸好,朕还是有几个忠心臣子的,”忽必烈欣慰的看了看阶下,他的月儿鲁那颜正像以前那样毕恭毕敬的等待着,直到大汗的目光从无限远处转到他的身上,他才上前一步拱手奏报。

“大、大汗”。大元朝的月儿鲁那颜也是眉头纠结成了一团,玉昔帖木儿斟酌着,尽量不让自己的坏消息触犯大汗:“金帐汗忙哥帖木儿和伊儿汗阿鲁浑现正驻于天山南麓,说是要待冰消雪化再翻越葱岭回去,两位汗王有书来,要朝廷给他们粮饷,赔偿他们损兵折将的损失……否则,否则……”

“否则什么?”忽必烈的声音冷如不儿罕山上终年不化的冰雪。

玉昔帖木儿犹豫着道:“否则,他们将和海都联合,自行召开库里台大会。”

忽必烈的鼻子抽搐了一下,右手在那条瘸腿上用力揉了揉。玉昔帖木儿和熟悉大汗的官员们都知道,这是风暴即将来临的前兆,大汗显然被两位汗王的要求激怒了。

事实上,蒙古帝国从建立开始,就没有军费粮饷一说,兀鲁斯制度下武士们必须自备粮食、武器、盔甲、马匹,听从大汗征召,并为大汗打下大大的疆土,报酬则是被征服的土地,以及土地上的金银财帛和异族女子。

忽必烈在汉地按照中原正朔王朝模式建立元朝之后,才逐渐有了军饷,那还是从江南地区的新附军开始的呢……新附军不像蒙古军那样能打善抢,抢不到财物自然要靠朝廷来养嘛!

然而,几乎所有的蒙古军和大部分的探马赤军,都按传统没有军饷的,此次召集四大汗国的军队前来征战,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军饷,忽必烈在战前以召开库里台大会推举大汗为诱饵吸引四大汗国前来,同时用汉地财富调动武士们的胃口,让他们替自己卖命,那么现在既然没能深入汉地,谈何军饷呢?

出乎群臣的意料,忽必烈并没有爆发雷霆之怒,可以清楚的看见大汗脖子上青筋正在剧烈的跳动,他的鼻子也习惯的抽搐着,但他竟然平生第一次压抑住了怒火,用尽量平静的语气征询玉昔帖木儿的意见:“那么,他们到底想要什么?究竟是库里台大会,还是金银财帛?”

“伟大的汗,我推测他们只不过是想要点钱,”玉昔帖木儿此言一出,明显发现忽必烈的脸色好了许多,于是他才侃侃而谈:“实际上他们遭受的损失不比我们轻,南蛮子策动波斯人造反,阿鲁浑甚至连自己的伊儿汗国能不能保有,都是个问题了,现在他们必然面临军心动荡的问题。向咱们要钱,只怕也是为了稳定军心士气。”

玉昔帖木儿分析的不错,四大汗国本来准备到汉地大捞一笔,可现在倒好,汉地没能打进一步,辽东方面也只占了几座空城就遭遇了失败,可以说蒙古武士们除了让马儿啃吃了田园中的庄稼,再喝了几口汉地的河水,在此之外连一粒粮食、一尺绸缎、一两金银都没有捞到。

即使侥幸没有把命丢在汉地,逃回来的武士也到了破产的边缘,海都、阿鲁浑军中向巴依老爷借了羊羔儿息置办武器盔甲马匹的武士们,已经准备卖儿鬻女应付债务了……用后世泛滥成灾的说法,这是个“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并存”的时代,蒙古武士破产而卖身为奴的并不鲜见,四等人的江南儒户大地主,家中也有因贫困而卖身的第一等蒙古奴仆。

这样的前提下,便是一贯支持忽必烈的阿鲁浑也改变了立场,很简单,他的伊儿汗国已经很悬了,如果从忽必烈这儿捞到一笔,鼓起士气,再借上金帐汗一两个万人队,说不定还能有翻盘的机会,要是就这么灰头土脸的回波斯,白痴也只道他的下场只有一个:成为光明神的祭品,被光明圣女塞里木淖尔抓起来,扔进圣火堆里烧成焦炭。

玉昔帖木儿分析了形势,忽必烈倒是松了口气,他揉搓着那只瘸腿因为严寒而酸痛难忍的膝盖,不屑一顾的道:“就这点出息,还想问鼎蒙古大汗之位?

群臣笑起来,新任的财政大臣回回人桑哥就笑道:“赞美真主,大汗的敌人已经没有了问鼎汗位的实力,两位汗王的士兵必定沮丧万分,便是真的召开库里台大会,也是没有办法和大汗争夺的……所以我们根本没必要给他们钱,哪怕一枚铜钱都不需要支出。”

朝堂之上,众官欢笑,有名无实的左丞相赵复却是冷笑连连:四大汗国倒是被严重削弱了,可这是谁的功劳?而且,以前汗廷还有绝对的实力压制他们,现在呢,单单两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